【暑期專題】《安嵐文史》之安東衛並不是明朝四大衛

2021-02-07 青藍海

本地老人一提起自身所在,都會充滿豪氣的介紹,安東衛以前可是四大衛之一,後來許多年輕人也就照葫蘆畫瓢,如果別人問起來,到底是哪四衛,什麼時候出現四衛,安東衛是不是真的是四大衛,可能就很少有人能回答上來,為此,我多方查證史料,準確的說,安東衛不是明朝四大衛之一。



【1】衛之明朝四大衛

 

明朝初年,多次對蒙古用兵,並在與蒙古邊境一帶設置四十餘個衛所防衛,包括東勝衛、雲川衛、官山衛、全寧衛、老哈河衛等,都是明朝邊防重地。

《明史》卷八九《志第六十五·兵一》中記:明以武功定天下,革元舊制,自京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外統於都司,內統於五軍都督府。

 

按明兵制,衛所平時由五軍都督府、兵部及都指揮司管理,戰時由皇上親自調遣。每衛設正三品指揮使一人,從三品同知二人,正四品僉事四人,統兵5600人;衛以下設五個千戶所,每所統兵1120人,設正五品千戶(千總)一人;千戶下設百戶所,統兵120人;百戶(百總)下設兩個總旗,每個總旗領五個小旗,每小旗領10個兵。

 

設不設衛所,主要根據軍事需要,一般在形勢險要處設衛。至於是否成兵家必爭之地,也因時、因事而異。

 

同樣,明朝為了保衛國家、抗擊倭寇在沿海要地設置了一系列衛所,明代四大衛是其中最為著名的,在的戰鬥中,發揮了巨大作用。 

  


1、天津衛,簡稱津,別稱天津、津門、津沽、沽上、沽,位於東經117°zhi10',北緯39°10',地處華北平原北部,海河下遊,東臨渤海,北依燕山,海河穿越天津市區蜿蜒入海,毗鄰首都北京和河北省,素有「河海要衝」和「畿輔門戶」之稱,是中國古代唯一有確切建城時間記載的城市。

 


2、威海衛位於今山東半島東北端威海市,瀕臨黃海,西連煙(臺)蓬(萊),北隔渤海海峽與遼東半島旅順口勢成犄角,共為渤海鎖鑰,拱衛京津海上門戶。威海衛原為濱海漁村,漢稱石落。

 


3、金山衛 ,上海市新建的石油化工衛星城鎮。位於杭州灣北岸、上海市西南境金山區南部,浙江省嘉興市正東部。離市區中心72公裡,有滬杭鐵路金山支線(已經改造為金山鐵路)通達,滬杭公路途經此地。

 


4、鎮海衛,明代衛所名。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置,治今江蘇省太倉市。弘治十年(1497年)改置太倉州。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龍海市東南鎮海。屬福建都司。轄六鰲、銅山、玄鍾三千戶所。清順治十四年(1657年)廢。


那安東衛被老人成為四大衛之一的事情從何而來呢?


【1】明朝北方四大衛之安東衛

清光緒《日照縣誌·安東衛原序》:在以冷兵器為主的明代,安東衛「地隸青齊,距淮臨海……其地為海防首衝要地,南北孔道」,處抗倭第一線。


安東衛,自明清以來,既是海防要地,又是貿易通商口岸。內控魯蘇江淮遼闊腹地,外扼大海,是去高麗、日本諸國咽喉,海陸交通發達,城內城外,店鋪林立,南北商客,絡繹不絕。可謂商賈雲集,人市如潮。衛城集市,發端明代。

 

安東衛自明代初期就是與天津衛、威海衛齊名的重要商埠和海防重鎮,天津衛、威海衛、靈山衛、安東衛並列為中國「北方四大衛」,所以,準確的說安東衛不是明朝四大衛,應該是明朝北方四大衛之一。

(靈山衛位於膠南市東部,北倚小珠山,與黃島區辛安街道辦事處毗連;南瀕黃海,與靈山島隔海相望;東靠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

 


《安東衛志》載:「嘉靖初年,西大街三、八日為市,北大街一、六日逢集(後廢)。嘉靖二十年,西大街三、八日大集。」此制延續至今,每日均有早市。衛城商業,至清末民初,已達盛期。

 

明朝初期沿海設立安東衛,置行都司(為省級最高軍事執掌機關)、指揮使(統率衛兵之首領)、轄左、右、中、前、後五個千戶所(一千二百人為千戶所,所轄百戶所為一百二十人),前所、左所均駐安東衛城,後所駐衛城東北九十裡,名曰石臼寨,後稱石臼所,有專城,實為分汛要地。

 

明代天順(1458-1464)年間,調中所去天津衛,調右所去徐州衛。屬安東衛的只有前、左、後三個千戶所,每所都設正副千戶、百戶等職。


明代、安東地屬青州府,設通府(負責地方行政之長官)、通判(處理政務的官員)、經歷(管地丁銀兩齣納文書的官員)、教授(負責學署課試的學官)、訓導(協助學官教育生員的官員)等職。

 

清初,罷軍操更官制,乃由兵部選守備(武官,衛的軍政長官)任安東衛事,凡城池、民社、學校、錢糧,均與州縣相同,仍設經歷、教授、千總(武官)和百總各一員,石臼所千總一員。

 

順治十五(1685)年,總督張鉉錫查海防親至安東衛,特立安東衛都司營,專守本衛汛地。

 

康熙五年(1666)裁掉衛千總、百總和石臼所千總各一員。

 

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裁衛併入日照縣,其地畝、錢糧、學校、莊屯、廬舍分別歸屬日照、諸城。同時,置安東衛巡檢司,屬青州營。

 

乾隆九年(1744)裁衛並於日照縣,其地畝、錢糧、學校、莊屯、廬舍,就其座落分別歸屬諸城、日照二縣,原衛守備、教授、經歷等職一併裁掉。仍存安東衛籍和安東衛營,城池由安東營管理,營設都司一員、衛千總一員、日照把關(次於千總之武官)一員、把總一員、莒州把總一員。夾倉巡檢司於乾隆八年移到安東衛,其張洛、濤雒、嵐山、官草汪隸屬巡檢司。夾倉、金家溝、石臼所、龍汪等海口,屬縣衙典史(掌管緝捕、監獄的吏員)。

 

民國初,設立巡防營,後歸日照縣南鄉。

 

【3】安東衛軍事

關於安東衛的防區,據《衛志》載:自洪武季年,以防倭寇,安東首其衝也。始湯信國和立城於斯,劈石為城,分左右中前後五所。後所去衛城東北九十裡,名為石臼寨,亦有專城,乃分訊要地也。

 

至天順年(1458-1464)調去中所於天津衛,右所於徐州衛,隸衛者止有前左二所並分訊後為三所。右所即今濤雒鎮右所村,石臼寨即今之石臼所。

 

除此,安東衛附設二十八墩、十八店、十七鋪,其轄域北起梅園,南至荻水,西至汾河(繡針河),東至海,其城池、民社、學校、錢糧與州縣同。

 

明、清兩代,衛、所就是個兵營。明末,憲副鳳州王世貞來安東衛城閱兵後,在北大營大廳牆壁上揮毫潑墨:


親提千寄向東方,劍客黃金盡買裝。桃葉初明珠勒馬,犁花半吐綠沉槍。
拍天濤湧軍聲合,駕海雲浮陣色揚。莫道書生無燕頷,鬥來金印出闈牆。
(二)空聞淮海鬥長鯨,十二關河迥不驚。鳴柝夜傳千灶火,建牙朝列五家兵。
城邊星鬥崢嶸出,馬首風雲指顧生。敢為笑談樽俎易,異時曾請建章纓。
                          ――《安東衛閱武》

這一點,從城建布局亦可一清二楚。

 

當年安東衛的大街小巷,《安東衛志 城池》勾勒得十分仔細:安東城臨東海,當南北之衝尤其特著者,初湯信國建城,皆用磚石,周圍五百三十丈,高二丈一尺,垛口一千三百,門樓四座……城上除門樓外有五鋪。四門內俱有門房以藏戎器。四大街設八鋪,小巷四鋪,依時巡更,以防盜賊。

 


安東衛老人常說衛城方園八裡,按現在衛城遺址,參考東西南北四街的長度,衛城應為方園3600米,約七華裡多。城高約11米,下底寬約13米,頂寬10米,可容八騎並行。城頭每2.8米設一個垛口,共計1300個。

衛城上有大銅炮八門,小鐵炮四門,三眼鐵銃四桿。嵐山頭海口設有大鐵炮九門,中鐵炮四門,小鐵炮五門。

 


按清康熙初年的安東衛城區圖,當時安東衛城的「火藥味」很濃,從公署的內設機構即可略見一斑,除按察司、守府、衛衙、經歷司、鎮撫司和儒學這些常設機構,衛堂東是武器庫,衛堂西為鎮撫司,衛堂後設巡檢司,南門裡西南角上蓋了座監牢局,北門裡街東有火炮局,北門外西街上建千總署。此外,還有儀門東的左所,儀門西的前所,北門外西街上的安東營等大大小小的營房。

 

明制,衛所兵士另立戶戶籍,編入軍籍黃冊,世襲,在軍籍內的兵丁世代為大明軍士,除擔負守衛邊防作戰任務外,還要耕種土地,每軍戶由軍隊撥給土地25畝,準許在當地娶妻生子,每年向官府交納三石(約360斤)糧食作為軍糧。故安東衛人雖與其他地方的日照人一樣,大多是移民的後代,但不同的是安東衛人的祖先是軍人出身,或是隨明太祖驅元的功臣,或是跟永樂帝北徵的軍官。

 

雖然說到底安東衛城就是一座抗倭的「碉堡」,但亦有文官,明時設通府、通判、經歷、教授和訓導等職。

 

由明入清,凡城池、民社、學校、錢糧,均與州、縣相同,仍設經歷、教授、千總和百總各一員,石臼所千總一員。

 免責聲明  本文由青藍海查閱安東衛地市史志及相關資料編寫,有事請加微信聯繫

其他文章推薦:

相關焦點

  • 「歷史」《安嵐文史》之安東衛並不是明朝四大衛
    本地老人一提起自身所在,都會充滿豪氣的介紹,安東衛以前可是四大衛之一,後來許多年輕人也就照葫蘆畫瓢,如果別人問起來,到底是哪四衛,什麼時候出現四衛,安東衛是不是真的是四大衛,可能就很少有人能回答上來,為此,我多方查證史料,準確的說,安東衛不是明朝四大衛之一。
  • 600年古城——安東衛
    據《安東衛志.裡至篇》記載:「衛去海五裡,按字義,『衛』圍也,防也。京師之外,屏一方之保障,東海汛地,設衛最多,而安東方者,莫逾於此,故名。」「衛」是明代的軍事編制,每衛五千六百人,都設在要害地區。可見安東衛是以其地理位置和在軍事上的重要性而命名的。明朝設衛明代定鼎之後,因倭寇竄擾,遂在沿海各軍事要地,設置很多衛、所,計有防海衛、防運衛十九處和所十五處。所由衛領,衛由都司領,皆屬中央五軍都督管轄。安東衛,就是明初十九衛之一的防海衛,可見「安東衛」之名,最遲在明初已經出現。至於建置的具體年代,諸說不一。
  • 「歷史」《安嵐文史》之城本安東築向西
    【2】安東立衛安東立衛,是明洪武年間的事。說白了,這是「抗日」的需要。大明立國後,山東沿海抗倭事宜由山東都指揮使司統一負責,下設登州營、文登營和即墨營3大營、11衛、14所、20巡檢司、243墩、129堡。安東衛和石臼千戶所,屬即墨營所轄。拍板建安東衛的,是信國公湯和。
  • 安東衛進士蘇京
    蘇京先世為維揚泰州人,明朝開國因其始祖從明太祖徵討有功,封昭信校尉,世襲「百戶侯」。明信國公湯和設衛防海時,調入日照安東衛駐守,仍襲「百戶侯」之職。  祖父蘇田,同胞五人,嘉靖年間,倭寇侵擾福建沿海,蘇田兄弟二人隨戚繼光赴閩討倭,戰死疆場。當時祖母年方二十四歲,矢志撫孤,享年七十餘歲,因病而終。
  • 明朝的四大特務機構,誰最厲害?都以為是東、西兩廠,其實並不是
    明朝的錦衣衛作為特務機構,想必很多人已經了解。但鮮有人知的是,除了錦衣衛之外,明朝還曾出現過三大特務機構。每當緹騎出動時,天下必會因此騷動。四大特務機構掌權時期,上至藩王宰相,下至普通百姓,幾乎都處於其監視之下。若是有人稍稍拂逆了他們的命令,就會面臨家破人亡的悲慘下場。
  • 登峰造極的明朝四大特務組織
    作俑之始,就是皇帝心術不正的產物,所以其後遺症也特別嚴重。錦衣衛作為明朝特務機構,相信多數國人都知道,但在錦衣衛之外,明王朝曾有一段時間錦衣衛、東西廠、內行廠四大特務機構並存,緹騎四處,天下騷動。錦衣衛、東廠、西廠的簡稱,均為明朝特務組織,所執行的職務不盡相同。
  • 明朝歷史解密:明朝的錦衣衛真是古代的007嗎?
    雖然明代常以都督、都指揮使等官掌領錦衣衛,但從未授予錦衣衛以都指揮使司(都司)的地位,因此不能把錦衣衛等同於都司。 原標題:明朝歷史解密:明朝的錦衣衛真是古代的007嗎?原標題:明朝歷史解密:明朝的錦衣衛真是古代的007嗎?
  • 「朵顏三衛」是明朝「天子守邊」的原因嗎?
    朵顏三衛與明朝的關係朵顏三衛設立之初,對明朝還是比較恭順的,也幫著明軍打韃靼和北元出了不少力。後來朱棣發動「靖難之變」,覺得兵力不夠,就以拉家常為由,進入朱權的大寧城,最終把朱權活捉,軟禁到北京。朵顏三衛也就全部歸朱棣所有了。利用這些兵力的幫助,朱棣打贏了建文帝的中央軍,當了皇帝。
  • 2021廣西事業單位考試公基備考:明朝四大神秘組織
    前些日子《大明風華》《錦衣之下》熱播,不少人對明朝歷史產生了興趣。今天我們一起來梳理下讓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東廠、西廠、六扇門這四大明朝神秘組織。 錦衣衛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設置錦衣衛。主要職能有: 1. 侍衛儀仗。
  • 明朝的衛所制度,為何前期是明朝強大的根基,後期卻成為累贅?
    總之,衛所制度在明早期肯定是一項成功的軍政制度,然而,在朱元璋時期,就已經有大量的衛所軍戶逃離屯田之地了,各衛各所幾乎從來湊不夠軍籍文本上的足夠兵員數目,陰霾在最輝煌的時候,就開始若隱若現了。一世受苦也許還能怪命不好,但是世世代代幫人種田,毫無私有財產,打仗還得做炮灰,這樣的生活實在讓人絕望,衛所制度中,衛指揮使以下的官職都是世襲的,一世為軍官,世代奴隸主,官兵十幾年的和平生活一過,袍澤之情隨著老一代人的入土蕩然無存,明朝多出的幾百萬軍戶和他們的家眷,莫名奇妙的成為了社會的底層。
  • 明朝皇帝為什麼要設置錦衣衛?
    明朝初年,朱元璋實行衛所制,「自京師達於郡縣,皆立衛所」,「系一郡者設所,連郡者設衛」。外邊由都司統轄,內邊由五軍都督府管理。除此以外,他還設置「上十二衛」,他們是君主的私有軍隊,職責是保證君主的人身安全,直接聽命於皇帝,而錦衣衛就是其中之一。錦衣衛由「錦衣衛都指揮使」負責管理,由君主任命其信任的人擔任。
  • 明朝四大組織:東西廠、錦衣衛、六扇門,他們的區別是什麼?
    明朝朱元璋因為自己的出生原因,所以對朝中大臣有著很大的不信任,為了讓自己可以掌握第一手朝中百臣的資料,於是錦衣衛就出現了,隨著明朝的一步步發展,之後東廠、西廠和六扇門相繼出現在其中。那麼這幾大組織當,誰才是最厲害的那一個呢?
  • 事業單位文史常識之「京劇」
    在事業單位考試中,對於文史知識的考查比重相對較高,而在文史的學習中,需要同學們擴大知識儲備,不斷積累,對於一些重要專題知識進行歸納記憶。清代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當時為給乾隆祝慶,原在南方演出的三慶、四喜、春臺、和春「四大徽班」來到京城獻藝,他們與來自湖北的漢調藝人合作,在融合崑曲、秦腔、京劇部分劇目、曲調和表演方法的基礎上形成京劇。京劇形成後在清朝宮廷內快速發展,到2006年5月20日,經國務院批准,京劇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 浙江安嵐溫泉酒店,山林中秘境之地,小眾輕奢度假地
    在浙江,有家溫泉酒店,可以說是硬體條件都很棒的,這裡就是浙江寧波寧海安嵐溫泉酒店。上海自駕三個半小時即可到達寧海安嵐,還是很方便的。寧海作為徐霞客遊記開始的地方,素來有「中國普吉島」的美稱,森林溫泉常年穩居「華東第一」,靜謐質樸的前童古鎮,還被藝術家陳逸飛先生選作電影《理髮師》的拍攝地。
  • 這個從明朝就存在的大集,要搬遷了!
    如今,每到農曆三、八日,安東衛街道就會逢大集。大眾網記者通過航拍,在交叉的十字路口,大集延伸一公裡遠。安東衛大集自明嘉靖年間形成,有史以來,安東衛及周邊群眾習慣性的在路上出攤經營,海產品、農產品、服裝鞋帽、生活用品等各種商品一應俱全,每逢農曆「三、八」日及傳統節日,觀海路、安東二路商販如雲,既承載了幾代安東衛人的文化記憶,又因擁擠不堪,佔據了多條城區主幹道,嚴重影響了道路交通安全與秩序,給過往行人及經營業戶帶來了極大的安全隱患,讓周邊群眾愛恨交織。
  • 朵顏三衛,明朝的僱傭兵,朱棣靖難之役的最大王牌,卻後來反目
    大明實行衛所制,朝廷分給衛所土地,衛所裡面的人成為軍戶,平時種地訓練,不用交稅。但是打仗的時候要聽國家的調遣。明朝在洪武二十二年(1389),在今天的內蒙古地區設置的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後來朵顏衛混出了套路,從最弱的一衛變成最強的一衛,故朵顏、泰寧和福餘三衛合稱為「朵顏三衛」。在分封藩王時,朵顏三衛是寧王「片區」。
  •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哪個更厲害?
    明朝四大組織:東廠、西廠、錦衣衛、六扇門,它們哪個更厲害?明朝是中國最後一個由漢人統治的封建王朝,封建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由於明朝的開國者朱元璋出身寒微,從小經受了很多苦難。錦衣衛分為南北鎮撫司,簡稱為南司北鎮,南鎮撫司是為錦衣衛內部的監察機構,主管錦衣衛內部的紀律法度,核查人員功過等,而北鎮撫司則是錦衣衛的真正執行機構,詔獄便是隸屬於北鎮撫司,錦衣衛的審訊、緝拿、行刑甚至是處決等全部由北鎮撫司負責。
  • 失敗的羈縻:以夷制夷,為何明朝在國力最強盛時卻守不住哈密衛?
    ▲原明代哈密衛所在的巴裡坤縣在講哈密衛之前,首先要講幾個很多人經常會出現的誤區。首先哈密衛的位置並不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新疆哈密市,而是在今天哈密市下屬的巴裡坤縣。其次明朝在嘉峪關以西,也並非只有哈密衛這一個城市,而是有包括哈密、沙洲(即今天敦煌)、安東在內的「關西七衛」。不過雖說是「衛」,但實際上這七個衛所本身並不是受明朝直接控制,而是七個由察合臺王公實際統治下,在名義上歸順於明朝部族城邦。
  • 回到明朝當平民,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文史宴
    文/文瑾《回到明朝當王爺》是一本很火的歷史穿越小說,如果在明朝你成為了勳貴集團的一員,那確實是爽得不要不要的。問題是如果你真穿越過去,極大概率還是當平民,就算你能出名或者當上官,只要不是朱家子孫和核心勳貴,在朱元璋時代依然跟狗一樣。
  • 中建路橋集團 安嵐高速項目交工驗收創佳績
    原標題:中建路橋集團 安嵐高速項目交工驗收創佳績   近日,由陝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