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咖啡續命,但咖啡館的命卻「懸」了

2021-01-18 騰訊創業

每天回家,都能經過和前任充滿回憶的那家Costa,然後氣到變形。


終於在某天,這家Costa關門了。



情緒終於穩定的我,好奇心很快就轉移到咖啡館上——咖啡館近年是集體水逆了嗎?


今年Costa在華的400多家已經關了10%;漫咖啡關了2/3的北京門店;連咖啡關閉所有線下店轉型線上……難道,曾經這個見證我成長刻度、消費迭代和黑歷史的場所就要淪為時代的眼淚了?


曾經有一種優越叫

「去咖啡館,喝咖啡!」


10年前,小姐妹帶我第一次坐進上島咖啡的歐式真皮沙發。面前一杯卡布奇諾,被幾米高的書牆、水晶吊燈和輕音樂繚繞著,恍惚間我貴為公主,笨拙地在舉手投足間注入優雅。


這種優越感維持到我用咖啡勺舀奶泡時,感受到了隔壁桌看土鱉的目光。


當小姐妹悄悄告訴我勺子只是用來攪拌時,卡布奇諾徹底失去甜味,只記得它很燙嘴,燙到我臉紅。


後來經過輾轉咖啡陪你、雕刻時光、太平洋咖啡、Costa和各種獨立咖啡館,我成為能用純正意語念「Espresso」、在看穿別人嘚瑟點單「只加冰不加水」時微微一笑,然後低頭啜飲手裡那杯煙燻司考拿鐵的高階選手。


那時候,不是每個人都知道自己為何要喝咖啡,包括我;但當星巴克攀升到咖啡館鄙視鏈頂峰時,每個去咖啡館的人都有了自己獨特的理由,也包括我。


因此這裡也承載了最多不堪回首的裝嗶黑歷史。



那時,我以憋屈但儘量優雅的姿勢撅著屁股假裝認真敲字,耳邊卻充斥著對面大媽嗑著瓜子的高聲談笑,隔壁桌在聊幾千萬的大生意,遠處小孩抓著杯子「咣咣」往桌上砸,伴隨著媽媽的責罵……


半小時後,大腦宕機的我關掉只寫了200字的文檔,電腦收進背包,拿著星巴克紙杯熠熠生輝地走進地鐵……


當年的黑歷史早就該刪的刪,該三天可見的可見,唯獨在咖啡館這個「第三空間生活方式「裡斬獲的優越感始終新鮮,仿佛自己和大城市遙不可及的距離,就在一杯咖啡裡即刻縮短。


在中國經濟快速崛起的時代裡,像我一樣的人在星巴克裡消磨的金錢,變成了它遍布全國150多個城市的4500多家店。「星爸爸現象」甚至成為評估一個地區經濟水平的象徵。


數據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整理


被星巴克已經教育到金卡的我自詡為達人,直到我偶然走進一家精品咖啡館。


耶加雪菲、河谷長廊、宏都拉斯、瑰夏……陌生品類和88元/杯的價格同時引起瞳孔地震:我輸了,喝咖啡的門檻又變高了。


老闆試圖化身迷霧燈塔,一臉陶醉地跟我講「明亮活潑的果酸」「醇厚度的偏好基礎」「過度萃取的焦味」……


半小時後,當我帶著泛酸水的飽嗝和花掉200塊錢的心痛走出門,只想隨便衝進一家連鎖咖啡館要一杯甜甜的焦糖瑪奇朵緩緩。


但很快,我發現自己去咖啡館的次數越來越少了。


離咖啡店遠了

但離咖啡更近了


當我不再專門跑去咖啡館,咖啡恰恰才真正融入我和身邊人的生活。


早晨在7-11買包子時來一杯撐開睡眼,午餐後和同事端著五顏六色的咖啡杯等電梯。


摸魚達人準時下樓取咖啡外賣,老實人爭分奪秒地衝速溶咖啡或咖啡液,大Boss辦公室的膠囊咖啡機從早到晚基本就沒停過……


咖啡的每一個演進階段,都是大眾消費方式的一次「洗牌」和「進化」。


它的社交屬性正在褪去,咖啡慢慢從裝嗶道具變成一杯日普通飲料,走向日常和生活。


連咖啡聯合創始人張洪基曾表示,過去認為咖啡必須有一個附加值,比如有趣的、新口味、明星代言等,但只有當咖啡需求回到咖啡本體時,市場才會真正地壯大。


這個時機或許就是此刻——「咖啡館」退居幕後,主角咖啡冉冉升起。


所以,大家需要什麼樣的咖啡?



咖啡館在關門,但中國咖啡消費量以15%的年均增速在增長——這說明,咖啡生意正在走出咖啡館。


很少有人會再圍著咖啡館轉,或期待專門去喝一杯咖啡,大家更希望在公司、家中、旅途中、出差時,有事沒事來一杯。


電商外賣可以滿足需求。據極光大數據,今年中國咖啡市場的電商貢獻率高達50%-55%,而疫情衝擊下實體咖啡業閉店率高達83.3%。星巴克曾在採訪中表示,2月份疫情期間線上訂單佔總銷售比例從此前的9%上升到80%。


還有更多廣闊的生存空間。今年初,瑞幸宣布進軍無人零售,在辦公室、校園、機場、車站、加油站、高速服務區等場所建立無人咖啡機。


星巴克中國計劃再開店500家,也開設了外賣和「線上點,到店取」的啡快服務,但據虎嗅網評論,這依然是對瑞幸的見招拆招,數位化仍需從表面深入到內核。


麥當勞準備讓麥咖啡「單飛」,安排進入到全國4000多家門店裡。



曾經只有手磨咖啡的醇香才配得上當代青年的驕傲,速溶?簡直是對靈魂的忤逆,蘇大強都看不上。


但恰恰是位居咖啡鄙視鏈最低端的速溶,佔據了中國咖啡市場近7成的份額。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天貓雙十一預售期間,掛耳/咖啡液/膠囊咖啡超5000%增長,3天銷量已全部超越去年雙11。


現磨咖啡豆/粉、膠囊、濾掛、濃縮液、凍乾粉、冷萃液等物種也紛紛入侵辦公室,10秒鐘就能溶於礦泉水的咖啡液,更是上演了一部吊打所有人的快進大片。



當咖啡變成續命神器,我終於明白為何吉普賽人總說「你的命運都爛在咖啡渣裡了」——照每天兩杯的速度喝下去,我馬上破產。


我現在的願望就是想花10-15元錢隨時喝到一杯提神醒腦的咖啡,而不是專門去咖啡館花50元坐下來好好品嘗。


數據來源:2020線上咖啡市場消費者洞察報告·

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


瑞幸就是用低價把我砸成小藍杯鐵粉的。免費券、買二送一、買五送五、邀請新人可以免費獲得一杯,還有3.8折優惠券的狂轟濫炸……這種誘惑誰抵得住啊!


我佔便宜可等不到明天,買。



財大氣粗的瑞幸一路瘋狂燒錢,僅用兩年就開了4500多家門店,交易用戶數量超過4000萬。


這就是為什麼即使瑞幸自爆財務造假、虛增收入22億且被強制退市後,並沒有影響它今年在國內市場重出江湖,還講出了「已經實現盈虧平衡,預計2021年將實現整體盈利」的新故事。



雖然我們的消費總是被現代商業牽引,但在最原始的需求上,大多數人都用嘴投票。


SCA標準?豆子得分?萃取方式?


——不必搞得這麼專業,能支撐我熬夜加班就行;


不能喝酸,是在咖啡鄙視鏈的最低端?


——對不起那我甘願躺平,我就愛喝甜的抹茶巧克力摩卡;


多個咖啡從業者說過「話語權最後一定是回到市場消費者手中」,喝什麼咖啡,不取決於咖啡館,而是喝咖啡的人說了算。


不苦不齁,經濟實惠,這就是中國大眾市場對咖啡的消費選擇。


……


投資咖啡的熱潮也蜂擁而至,於是咖啡業就坐上了急速發展的快車。


數據來源:企查查 (2020年05月11日)


騰訊為加拿大咖啡品牌Tim Hortons投資數億元增擴門店,中石化易捷便利店在加油站賣「易捷咖啡」,酒店巨頭OYO中國賣「芬然咖啡」,全家、7-11、便利蜂、蘇寧小店有現磨咖啡,雀巢、可口可樂、伊利、蒙牛紛紛推出了即飲咖啡產品,就連同仁堂也在賣養生咖啡……


但這列快車究竟會不會脫軌,還是個未知數。


據智研諮詢,2018年中國人均咖啡消費量為6.2杯,僅為德國的0.71%,美國的1.6%,據解放日報,就算是最離不開咖啡的上海,咖啡人均年消費量一年也只有20杯。


當然可以說中國咖啡市場潛力巨大,但或許這也是一種危機。


咖啡面臨的最大競爭,或許不是誰的店鋪開得多,龍頭老大是星巴克還是瑞幸,而是一個人究竟會喝咖啡,奶茶、氣泡水還是熱水枸杞。


畢竟,弄死你的很可能不是同行,而是跨界。


參考資料:

專訪連咖啡張洪基:關閉線下門店後,如何靠零售「硬重啟」?.咖門.2020.09

2020線上咖啡市場消費者洞察報告.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2020

沙發脫皮、地面斑駁,又一咖啡勢力沒落了?.咖門.2020.10


相關焦點

  • 靠咖啡續命的小夥伴有救了!杭州這些獨立咖啡館、甜品店回來了
    獨立咖啡館復工ing 這兩年,杭州開出很多獨立咖啡館,小小的,遍布城區。我在想,那些獨立咖啡館不少是本地的年輕人在經營,有的店就一個咖啡師,店面非常小,本來就有很多客人是買了就走、並不留下來喝,再加上咖啡也很適合外帶,應該會比較符合復工條件。昨天聯繫了幾家,果然他們都開了。
  • 國人喝咖啡,精緻向左,續命向右
    「全世界做過一個大規模的調查,發現男同志喝咖啡可以延長壽命,女同志喝咖啡表現不明顯,因為女性壽命本身較長。」「這個結論是一些大數據統計的,不作數,但是至少有一點是確定的,就是(喝咖啡)沒有壞處。」「同是天涯咖啡黨」,在現場,他調侃說:「我估計你(提問聽眾)是一個非常勤奮的人,每天喝無數的咖啡,內心極為焦慮。我也是這樣。
  • 奶茶+咖啡,是當代「打工人」的續命標配!
    奶茶+咖啡,是當代「打工人」的續命標配!所以打工人們上班或多或少都會備有「續命」好物這些「續命」好物沒有特指,因人而異有可能是茶,有可能是零食亦或者是辦公室放鬆好物……不過蕞受打工人歡迎的「續命」好物莫過於咖啡和奶茶了
  • 三頓半完成新一輪融資 咖啡生意正在走出咖啡館
    「我都快忘了星巴克是什麼味兒了。」居家隔離的日子,張小佳靠家裡囤著的速溶咖啡來「續命」。春節後爆發的疫情,讓咖啡連鎖巨頭關閉了全國半數以上的門店。按去年底星巴克在中國4292家門店算,這意味著閉店數超過2000家。
  • 給當代打工人續命的,是奶茶還是咖啡?
    1 打工人續命,選擇奶茶還是咖啡? 奶茶還是咖啡?這個乍聽上去莎翁式的哲學困境,根本困擾不了當代打工人。畢竟小孩子才做選擇,我全都要。 如果說奶茶是現代人的甜蜜安慰劑,那麼咖啡就是應對生活壓力的強大武器。 對於打工人來說,工作學習時續命就靠咖啡,休閒時間放鬆身心續命就靠奶茶,再簡單不過。
  • 雪梨封城,咖啡館只外賣,坐在咖啡館品咖啡成奢望
    曾經,燦爛陽光的午後,雪梨縱橫交錯的街頭,隨便找家咖啡館點杯最愛的卡布奇諾,品味午後時光。如今隨著疫情蔓延,澳洲封國雪梨封城咖啡館關停,便也暫時告別咖啡館喝咖啡的日子。雪梨不缺好的咖啡和咖啡館。每天上班前和午後是雪梨咖啡館生意最好的時候,幾乎家家人滿為患,門口還有人等著咖啡外賣。雪梨人是真愛咖啡,即便一條街上已經有了好幾家咖啡館,但還是阻擋不了更多的咖啡館開業的節奏。還有一些人就喜歡泡咖啡館,一家家喝過去,意猶未盡。據統計澳洲消耗最多的飲品就是咖啡,每人每周大約要喝掉10杯咖啡左右。雖然幾乎家家都有咖啡機,但還要時不時去街角咖啡館喝一杯,要的就是這個feel。
  • 魔都驚現「深夜咖啡館」,你想要的浪漫與微醺這裡都有!
    推開圓潤咖啡豆造型的門把手,眼前超大的豆卡牆面寫著「上海 x HACIENDA」,只為致敬星巴克第一個也是唯一的咖啡農場---哈辛達·阿爾薩西亞。走進臻選咖啡區域,仿佛置身於熱烈的培育咖啡生長的農場氛圍中。頂部的金屬波浪層層起伏波動,像極了咖啡豆被放置在車床上,在繁華的城市角落邂逅一處咖啡勝地。
  • 史上最帥咖啡館服務生 現場用遊戲主題做咖啡拉花
    【遊久網10月22日消息】現如今,富有想像力的經營者尤其喜歡在老房子中開咖啡館,營造一種優雅的歷史韻味和愜意的詩意情調,讓客人在高品質的咖啡和美味的簡餐中,享受著時光的美好。
  • 不止「熊掌咖啡」,魔都這些「愛心咖啡館」同樣溫暖!
    all photos via 走起用戶@Mirr月牙刀 HINICHIJOU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爆火,除了新奇之外,還包括它背後的特殊意義:店長是一位聾啞咖啡師,用熊掌遞咖啡的店員則是面部燒傷者
  • 杭州咖啡館丨報刊亭、寫字樓、菜場裡……都在賣咖啡
    從外面看,這家咖啡館跟普通的報刊亭沒啥兩樣。要不是聞到了飄來的陣陣咖啡香,你很容易跟它擦肩而過。  別看這家咖啡館店面很「迷你」,只有2.86平方米,但是「螺螄殼裡做道場」,lamarzocco的咖啡機、明治奶、咖啡豆一應俱全。  老闆娘柯女士是一個資深的咖啡愛好者,她覺得咖啡應該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之中。
  • 除了做咖啡和做咖啡館,咖啡品牌還有沒有第三條路?
    在市場與情懷之下,咖啡品類就衍生了兩條不一樣的路徑,其中可以深思的是:開一家咖啡廳是為了一杯好喝的咖啡還是為了咖啡背後的經濟價值?   除了做想喝的咖啡和能盈利的咖啡館,還有沒有第三條路?   這再次給咖啡品類的創業者們提了一個醒,單單是主觀上的好吃,僅僅是將一堆自認為正確的最佳要素堆砌在一起可能永遠做不成一個被市場認可的可盈利品牌。   從一杯好喝的咖啡到一家好的咖啡館,其邏輯是不同的。我們將其放大就可以得出一個指向:一家好喝的咖啡館和一家能盈利的咖啡品牌,兩者的邏輯也是不同的。
  • 沙縣咖啡成名記:如何開出一家年營收400萬的咖啡館?
    從與老闆的深夜訪談中,我總結出「開火一家咖啡館」的9個秘訣,一起來看。開火一家咖啡館,他們做了哪些事?1、起一個能節省100萬廣告費的名字名字起得好,品牌成名早。提到「沙縣咖啡」,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好奇,是不是蒸餃炒粉配咖啡?或者說老闆是福建人?
  • 上海一咖啡館用熊爪遞咖啡,從來不見真人,背後故事讓人淚目!
    上海永康路上,一家「奇怪」的咖啡館前排起了長隊。這家咖啡館跟以往那些網紅咖啡館完全不一樣,沒有門沒有窗,只有一堵灰色的牆,一個特別的「山洞」。顧客可以掃碼點單,而咖啡製作完畢之後,店員會使用熊爪將咖啡從「山洞」中遞出。
  • 不止「熊掌咖啡」,魔都這些「愛心咖啡館」同樣溫暖!
    all photos via 走起用戶@Mirr月牙刀HINICHIJOU之所以能夠在短時間內爆火,除了新奇之外,還包括它背後的特殊意義:店長是一位聾啞咖啡師,用熊掌遞咖啡的店員則是面部燒傷者。無聲咖啡館「我聽不到聲音,但我可以為你衝一杯咖啡嗎?」*本句引用自走起用戶@LuLu原創內容LiLi Time
  • 【臺北咖啡館】Cafe de Riz 米販咖啡
    Cafe de Riz法語:米飯咖啡在臺北,它叫米販咖啡。明太子飯糰和玉子真的很好吃,每一種蔬菜都用不同醬料拌成,這午餐幸福感爆滿且健康。Cafe de Riz的咖啡也很好喝。我給他的評價大概是:全能咖啡館。
  • 流動咖啡館回顧|我們為什麼選擇去「大館子」?
    誠然,咖啡文化的魅力在於咖啡本身,作為人與人連結的載體,咖啡又關聯著人文的傳播。因此咖啡館的空間大與小,與是否「好喝、舒適、足夠專業、足夠有想像力」都無關。
  • 給職場人「續命」的咖啡最初是阿拉伯人作為胃藥來種植的
    於是,咖啡從治病的藥飲逐漸發展成為大眾休閒飲料。世界上第一杯咖啡,正是由阿拉伯人熬製的。在16世紀許多歐洲旅行者留下的文獻中,都敘述了阿拉伯人啜飲一種用黑色種子煮成的黑色蜜糖。阿拉伯咖啡的傳統製作工藝,是使用滴漏方式製作,並加入傳統香料混合煮製。其味道雖然與現代咖啡有天壤之別,但卻是咖啡的鼻祖與原型。
  • 除了做咖啡和做咖啡館的選擇,從新晉咖啡品牌中我們看到了什麼?
    這類門店比較容易辨認,大部分是休閒式純咖啡館,產品幾乎只有咖啡,又或者就完全沒有邏輯,但好處是產品比較講究,咖啡機也多是專業的。此外還有少部分執行白天咖啡館、晚上小酒吧的雙品類模式,這類門店大多時候服務員就是合伙人之一,老闆們幾乎純粹是玩餐飲思維。但對於一些理性些的文青看來,為什麼不能既讓自己好好喝咖啡,同時還能兼顧盈利呢?
  • 告別咖啡館,在家做花式咖啡:好用的「Hero」電動奶泡機
    前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和品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朋友喜歡到咖啡館坐坐,喝杯咖啡,享受一下屬於自己的休閒時光,而最受歡迎的應該就是拿鐵和卡布奇諾等花式咖啡了。
  • 大阪咖啡館|一杯咖啡10萬円的底氣
    寫在前面:上一期(點擊回顧)的大阪咖啡館vol.1獲得了大家的好評,所以Veeka馬不停蹄地拜訪了一家在大阪近郊的有趣咖啡館,進入了一個昭和年代文藝青年的世界。田中:「那是我當年為止喝過的最好喝的咖啡,當下我就迸發出了靈感。」原來L』AMBRE與其他咖啡館不同之處就在於豆量。普通的咖啡館,通常製作一杯咖啡需要的豆量差不多是8-12g。而L』AMBRE則是18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