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抗美援朝老兵|劉祿曾:當年審訊過的美軍俘虜,在美國認出了她

2020-12-18 新華報業網

  「我的青春年華是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上度過的:在敵機掃射下審訊戰俘,在炸彈轟鳴中千裡行軍,在冰天雪地裡勞動生活……」近日,在省軍區南京第二十八離職幹部休養所,原志願軍第九兵團政治部敵工部翻譯、92歲高齡的劉祿曾,向記者講述了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傳奇經歷。

  落實寬待政策,讓美國俘虜留下深刻印象

  1949年上海解放後,從東吳大學法學院(位於上海)畢業的劉祿曾原準備到學校工作。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志願軍抓到的「聯合國軍」俘虜在語言上無法溝通,繳獲的戰利品也難以識別,急需一批語言人才。學過英語的劉祿曾響應祖國召喚參軍入伍,北上赴朝。

  「家裡母親去世了、弟妹又不少,我那時沒什麼牽掛,抗美援朝一聲炮響就去保家衛國。」劉祿曾和22位從事翻譯工作的青年男女一道,1950年底進入朝鮮。千裡行軍到達朝鮮中部,劉祿曾等10位青年被分配到志願軍第九兵團政治部敵工部。

  在敵工部,劉祿曾要翻譯大量繳獲的軍事文件和宣傳品,還要審訊戰俘。第一次見到大群「聯合國軍」俘虜,劉祿曾印象很深刻,「披個毛毯,搞得狼狽不堪。」這些俘虜主要是美軍,也有少量其他國家士兵。上級要求速問速審,3天內了解俘虜的「來龍去脈」,分門別類後送往俘虜營。劉祿曾和敵工部一位幹事搭檔露天審訊時,敵機前來盤旋掃射,俘虜們被嚇得到處躲避、很是狼狽。

  審訊戰俘不是光懂語言就行,還得了解學習軍隊編制、軍事用語、敵軍概況等,以便審訊有的放矢。「本來我不知道班排連營編制,不知道裝備、兵種是什麼,邊審訊邊學習。」劉祿曾積累了各種資料以便速查,當時的筆記本,她至今仍保留著。

  經劉祿曾審訊過的有傲氣的美國空軍飛行員,有遭受種族歧視的黑人士兵,有的俘虜曾是罪犯,到朝鮮當兵賣命抵刑期。有的俘虜起先對抗情緒強烈,最終被我優待政策感召。

  在劉祿曾經歷中,還有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

  1979年春,在外事部門工作的劉祿曾隨著名教育家吳貽芳博士赴美訪問。在紐約白羅克侖博物館組織的一次聚會上,和劉祿曾年齡相近的一位高個子男人主動詢問她的來歷,隨後與她熱烈握手。原來這名叫詹姆斯·伯特納的餐館老闆,1951年春曾作為美國陸戰一師的新兵被俘後,劉祿曾審訊過他。

  為何時隔28年伯特納還記得劉祿曾呢?劉祿曾笑言:「是因為我在他身上落實的俘虜政策比較多。」一天,一位戰士來報告,有個高個子俘虜昨天裝病表現不好。她了解後發現伯特納是真的生病發燒,於是找來軍醫給他看病服藥,當晚送俘虜時還安排他乘車。一個下午,劉祿曾見到一位調皮的志願軍小戰士刮伯特納的大鼻子逗著玩,就制止了小戰士,「我告訴他刮鼻子也是不尊重人,與我軍寬待俘虜政策不符。」正是這幾件小事,讓伯特納對志願軍和這位女軍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狂奔過封鎖線,炮彈就在身側爆炸

  為對敵軍開展政治攻勢,1952年底,劉祿曾奉命調到第24軍政治部敵工科,隨廣播小分隊上前沿對敵進行英語廣播。

  雖不是去打仗,上前線仍是九死一生。「到前沿陣地去,必須要過炮火封鎖線這一道關。」劉老解釋說,敵人掌握了我軍人員特別是後勤運輸的規律特點,「知道我們天天必須要從這裡走,所以就盯住這條線打炮彈。」必經之路上,敵炮火打出兩道封鎖線,了解落彈規律的一位老戰士是關鍵引路人。「他說大家一起趕快蹲下來,等到敵人炮火封鎖這一陣子過了,我們就過。」過封鎖線必須一口氣跑完,衝進壕溝才算安全。

  20多天後,劉祿曾完成任務後下撤時更危險。這次引路人是位通信班長,換走本來很少受炮擊的另一條路,當天炮火卻極為猛烈。班長急了,幫劉祿曾背起包,不停催她:「快跑!過了就是勝利。」偏偏戴著大棉帽、穿著厚棉衣和靴子的劉祿曾在雪地裡就是跑不動。

  大概跑了20分鐘,一枚大炮彈在附近爆炸,劉祿曾感到一塊彈片從身邊疾飛過去,打在一棵樹上發出亮光,「看到火星一亮,才發現這個炮彈就在身邊。」

  衝進一處火箭炮掩體,劉祿曾一下躺倒在了地上。洞裡有不少人在隱蔽,看到在這麼猛烈的炮火下還有小姑娘過封鎖線,都很驚訝,「好多人說『小鬼沒死,萬幸、萬幸』。」

  封鎖線上無畏來回的戰友有很多,許多十八九歲的運輸員每天都要往前沿運糧彈。

  後勤運輸艱難,坑道生活也極為困難。第一次上前沿,劉祿曾住在一個班的坑道,吃喝拉撒睡都極為不便。吃一般用最簡單的做法,炊事員炸油餅、饅頭給大家吃。「最艱苦的是缺水。」劉祿曾說,戰士們偶爾冒險從山底下水坑打水上來,水桶被打穿是常有的事。

  洞裡照明靠蠟燭,一炮打過來就可能被震滅。照明、做飯、呼吸都消耗氧氣,坑道裡空氣十分渾濁。一次劉祿曾出去檢查廣播線路,一出坑道馬上就暈倒了。戰士們趕緊把被新鮮空氣「擊暈」的劉祿曾拉回來,躺在石頭壘成的床上,半小時才緩過來。

  停戰夜,隔山喊話美軍士兵

  劉祿曾兩次到前沿對敵廣播,都在重要時間節點上。1952年底,為利用聖誕節開展政治攻勢,劉祿曾和廣播隊到了前沿一個連指揮所。喇叭設在山頂掩體裡,播音室在坑道,用兩個手搖發電機驅動,到了天黑廣播就開始了。

  「要講能讓敵人接受的話。比如聖誕節到了,要激發對方思家厭戰的情緒。對敵政治工作、心理戰各個國家都在搞,但心理戰要搞得好是一門學問。」劉祿曾說,當時宣傳方式很靈活,會用留聲機播放《歡樂頌》《鈴兒響叮噹》等聖誕歌曲,播放美國人熟悉的民間小曲,還會念美軍士兵身上找到的《一封沒有完成的家信》。白天,劉祿曾就放歌曲、放相聲快書豐富戰士們的娛樂生活。

  劉祿曾記得,等到1953年停戰前夕上前沿,廣播時往往對面還會停止開炮,她就把停戰談判最新進程播送給對面,瓦解敵人士氣。

  1953年7月27日晚10點,劉祿曾在最前沿等來停戰的一刻。和戰士們爬出戰壕,看到對面山頭出現美軍士兵,劉祿曾用英語和對面山頭上美軍士兵作了告別,「We want peace,we hate war(我們熱愛和平,我們厭惡戰爭)。」

  撤出陣地那個明朗的早晨,劉祿曾至今記得。沿途朝鮮人民已在蓋房子重建家園,劉祿曾在山下炮彈坑積成的水塘裡高興地洗手洗臉,「那時心情太好了,空氣、水分、陽光,從來沒有感到這樣珍貴。」

  交匯點記者 陳月飛/文譚倩文/攝影攝像

  通訊員 丁勇

相關焦點

  • 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女兵,審訊美軍戰俘後,1979年兩人在美國餐館相遇
    我記得你姓劉,還當過兵,更是一名優秀的翻譯官!」 劉祿曾很驚訝,自己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已經過去了26年了。就連同事都不了解,這也是誰呢?劉祿曾茫然了幾秒,一臉驚喜:「你是詹姆斯!」兩個人緊緊地握住手,往事瞬間浮上心頭。這個叫詹姆斯的美國人是這家餐館的經理,但他曾還有個身份,就是劉祿曾的俘虜,並且劉祿曾還審訊過他。
  • 志願軍翻譯劉祿曾:停戰夜隔山喊話美軍士兵
    劉祿曾接受採訪時敬軍禮「我的青春年華是在戰火紛飛的朝鮮戰場上度過的:在敵機掃射下審訊戰俘,在炸彈轟鳴中千裡行軍,在冰天雪地裡勞動生活……」近日,在省軍區南京第二十八離職幹部休養所,原志願軍第九兵團政治部敵工部翻譯、92歲高齡的劉祿曾,向記者講述了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的傳奇經歷。
  • 上甘嶺坑道唯一女翻譯,26年後來美工作,被曾經美軍俘虜一眼認出
    而今天我們聊一聊上甘嶺曾經發生過的故事。在上甘嶺的坑道裡面,有一位女兵叫做劉祿曾。她是唯一一個在上甘嶺坑道中的女兵。等到他二十六年後來到了美國,還被一個曾經的美軍俘虜直接認了出來。當時劉祿曾是跟隨部隊的一個翻譯官,對於英語十分精通,它主要負責在陣地上跟俘虜們進行溝通。在戰爭時期劉祿曾見到了很多的美國美軍俘虜,而其中有一個人面對我們軍隊的時候一直哭。
  • 紐約一餐廳老闆對顧客劉祿曾說:在朝鮮戰場,我曾是你的戰俘呀!
    以抗美援朝為例,在中朝方面和聯軍進行戰俘交換時,雙方手裡戰俘都離開時差別不是一般得大。中朝戰俘離開美軍部隊時是奔跑著的,因為在戰俘營中他們幾乎沒有過過一天舒坦日子。美國為了在談判時可以獲得更多籌碼,還對中朝戰俘進行武力"甄別",強行要求他們同意"拒絕遣返"。
  • 抗美援朝戰爭,美軍被俘虜的最高將領是誰?
    1950年美國無視新中國的警告,悍然出兵進攻朝鮮,甚至將戰火燃燒到鴨綠江邊。為了保衛新中國的安全,為了捍衛華夏民族的尊嚴,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彭老總的率領下,大舉入朝參戰,抗美援朝戰爭正式爆發。那麼抗美援朝戰爭,美軍被俘虜的最高將領是誰呢?首先美軍被俘的最高將領是迪安少將,美軍第24師師長。他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後加入美國國民警衛隊,接受軍事教育。二戰爆發後,迪安率軍奔赴歐洲戰場,跟隨大名鼎鼎的巴頓將軍徵戰。
  • 對中國俘虜的審訊,美國人發現了志願軍最大的弱點,讓人不寒而慄
    對中國俘虜的審訊,美國人發現了志願軍最大的弱點,讓人不寒而慄 對中國俘虜的審訊,美國人發現了志願軍最大的弱點,讓人不寒而慄 在朝鮮戰場上我們的志願軍先輩們曾經手拿低劣的裝備奮勇殺敵,他們在沒有空軍支援的情況下頑強拼殺、不畏艱難、一鼓作氣,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
  • 張玉環:抗美援朝中,志願軍唯一的女俘虜,被俘虜時年僅16歲
    抗美援朝抗美援朝,發生在20世紀50年代韓戰的一部分,是中國發揮人道主義精神,對於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的支援活動。在1950年7月10日,「中國人民反對美國侵略臺灣朝鮮運動委員會」的標誌著抗美援朝運動正式拉開了帷幕。
  • ...隊攻佔美軍山頭——抗美援朝老兵、「全國戰鬥英雄」王學智的故事
    帶著突擊隊攻佔美軍山頭——抗美援朝老兵、「全國戰鬥英雄」王學智的故事開欄的話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9月22日上午,當記者走進位於長沙市開福區軒轅殿社區燎原巷原市二商局職工宿舍302房時,正好看到抗美援朝老兵王學智的這一幕。王學智出生於安徽省渦陽縣,18歲參軍入伍,參加過淮海戰役、渡江戰役、解放廣州、西南戰役、抗美援朝等戰事,1950年獲評為 「全國戰鬥英雄」,並獲得全國戰鬥英雄代表會議紀念章、毛澤東獎章,後來榮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獨立獎章等。
  • 【尋訪英雄】96歲抗美援朝老兵高萬功:全連一百多名戰士只剩下七人!
    【尋訪英雄】96歲抗美援朝老兵高萬功:全連一百多名戰士只剩下七人!1950年8月,高萬功所在部隊接到命令,(原)26軍戰士全部參與抗美援朝。過江之前,高萬功的戰友們便學唱起這首歌。如今,70多年過去了。在《尋訪英雄》欄目組記者面前,高老唱起這首歌來,依然是口齒清晰,鏗鏘有力,而那段記憶也一直留存在他的腦海中,不曾忘卻。
  • 尋訪抗美援朝老兵 | 方祖岐:​電報中認識黃繼光邱少雲
    為弘揚偉大的抗美援朝精神,新華報業傳媒集團"北京西路瞭望"(微信號:xhrbbjxllw)與江蘇省軍區政治工作局、省退役軍人事務廳聯合開展「尋訪抗美援朝老兵 弘揚抗美援朝精神」大型全媒體新聞行動,在全省範圍內尋訪健在的志願軍老戰士,聽他們講述當年的故事。  讓我們一起向不畏犧牲保家衛國的「最可愛的人」致敬!
  • 【尋訪抗美援朝老兵】穿越戰火歲月,聽親歷老兵講述那段硝煙瀰漫的...
    他們不畏犧牲,不辱使命,歷時近3年時間,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他們用生命和熱血書寫了盪氣迴腸的英雄詩篇,鑄就了一座不朽的精神豐碑。黨中央決定將兩水洞戰鬥的1950年10月25日,定為抗美援朝紀念日。  目前在無錫,還有900多名抗美援朝老兵。近一周時間裡,記者走訪了其中的三位老人,聆聽他們講述自己親歷的炮火歲月,感受他們背後深沉的家國情懷。
  • 我擊落美國空軍飛機,還活捉美軍王牌飛行員|抗美援朝老兵口述
    今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70年前,志願軍將士同朝鮮人民和軍隊一道,在交戰雙方武器裝備水平對比懸殊的條件下,贏得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偉大勝利。70年過去了,在滬志願軍老戰士回顧戰火紛飛的歲月,眼神仍然堅毅。
  • 抗美援朝70周年 | 被抓5個俘虜後,傲慢的美方代表低下了頭
    看著一江之隔的鄰國被美軍轟炸得不成樣子,他們一個個握緊了拳頭。「很多被飛機轟炸過的地方還在著火冒煙,我們一邊走,一邊想:這就是美國人所說的維護和平?」王鳳和回憶說。很快,王鳳和所在部隊和敵軍不期而遇。1950年10月25日,志願軍打響抗美援朝戰爭第一槍。
  • 重溫榮光 傳承信念——訪湖南抗美援朝老兵
    1950年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奔赴朝鮮前線,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在這場保衛和平、抵抗侵略的正義戰爭中,英勇的志願軍面對以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創造了人類戰爭史上以弱勝強的光輝奇蹟。中國人打破美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打出了威名,打出了尊嚴,鑄就了歷史的豐碑。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是正義的勝利、和平的勝利、人民的勝利。
  • 在抗美援朝中,曾高喊「向我開炮」的蔣慶泉,現如今過得如何
    在幾天後,蔣慶泉所在的23軍收到了蔣慶泉被俘虜的消息。那時有一顆炮彈落在蔣慶泉和幾個戰友的身邊,碎片擊中了蔣慶泉,他昏死過去,當他再次睜開眼睛,人已經在美軍的營地之中了。是的,他不幸被俘虜了。他被拉到美軍的戰俘營裡,接受治療,當敵軍了解到他是一名步話機員的時候,就針對蔣慶泉展開了多方審訊和嚴刑拷打,所幸的是蔣慶泉都沒有鬆口。面對美軍時不時提出的各種優厚條件,他始終都秉承著自己是一名解放軍戰士的信念,自始至終都沒有透露任何跟部隊有關的訊息。
  • 抗美援朝老兵李春彥同志的崢嶸歲月
    我把青春融進祖國的山河——抗美援朝老兵李春彥同志的崢嶸歲月武山縣融媒體中心7月22日訊(實習生 黃利祥)「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中國好兒女,齊心團結緊。抗美援朝,打敗美國野心狼……」每當《中國人民志願軍戰歌》的旋律響起時,李春彥的眼前就又浮現出了那段崢嶸歲月。李春彥,男,武山縣龍臺鎮山羊坪村人,抗美援朝老兵,中共黨員。1930年,李春彥出生在一個貧苦人家,全家靠種地為生,同舊中國窮苦老百姓一樣,過著食不果腹的日子。
  • 常去前線英文喊話的志願軍女兵,美國大兵給她起了有趣外號!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有這麼一批巾幗英雄,她們精通多種外語,和男戰友一道馳騁沙場。 作為一名英文翻譯、敵工幹部,劉祿曾在志願軍二十四軍七十師上甘嶺前沿陣地399.8高地的坑道裡,每天冒著生命危險,不間斷地開展對美軍的廣播喊話工作。
  • 抗美援朝老兵記憶|胡彥臣:國旗下珍藏的心聲
    歷史不能忘卻,精神代代相傳,為紀念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總臺央廣《國防時空》「軍旅人生」欄目推出系列節目《抗美援朝老兵記憶》,帶您走近曾經在朝鮮戰場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官兵,聽聽他們有過哪些難以忘懷的戰鬥經歷和故事?70年歲月變遷,那段戰爭歲月又對他們的人生產生了怎樣的深刻影響?
  • 抗美援朝70周年 | 「我們活捉了美國飛行員」
    89歲的王力平是一名抗美援朝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