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來源:科聯社
2020年的家電行業遭遇了史上最寒冷冬天。電視、空調、冰箱、洗衣機等家電產品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奧維雲網公布的數據顯示,2020年三季度中國彩電市場銷量990萬臺,同比下降6.4%,銷售額261億元,同比下降7.4%,冰箱行業實現銷量1506萬臺,同比下降4.6%,實現銷售額392億元,同比下降9.7%,2020年國內空調市場上半年零售量規模為2886萬臺,同比下降14.3%,零售額規模831億元,同比下降26.9%,上半年國內洗衣機總零售量1476萬臺,同比下滑12.4%;總零售額274億元,同比下降18.2%。
家電產品銷量全線下滑,國內公司逐步開源節流,國外公司開啟了賣賣的節奏。整個市場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家電行業還能夠迎來春天嗎?
國外家電巨頭出售產業
近日,日本家電品牌日立再次傳出售6成左右海外家電業務。售後將繼續持有剩餘份額,預計還會利用阿奇立克的銷售網在歐洲等地共同銷售日立品牌家電。再次之前,三洋電機在中國的液晶電視業務出售給四川長虹電器,三洋在北美的電視業務也悉數賣出。東芝的傳統白電業務,被國內的美的集團所收購,夏普品牌則被鴻海集團所收購。
索尼近日迎來部門結構調整,將影像產品事業部、家電影音事業部和移動產品事業部合併為消費電子品和解決方案事業部。原本三個部門調整為一個部門。
松下正處於家電市場節節敗退的下滑通道之中。根據市場研究機構中怡康的數據顯示,松下電器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已不容樂觀,其冰箱、空調市場排名被擠出前十,小家電也遲遲未能形成規模。
日本家電行業紛紛出售和調整自己的家電業務,而韓國的三星和LG日子也並不好過出售、退出成為主旋律。
韓國三星在2019年關閉惠州手機工廠之後,在2020年7月宣布,關閉位於中國天津的電視工廠。將在11月底停止運作,並將其出售給電視代工廠
TCL科技8月28日晚公告,子公司TCL華星於28日與三星顯示株式會社(簡稱"三星顯示")籤署《股權轉讓協議》 《增資協議》,公司與TCL華星、三星顯示籤署了《股東間協議》。根據協議,公司將以10.8億美元(約76.22億元)收購蘇州三星電子液晶顯示科技有限公司(簡稱"SSL")60%的股權、蘇州三星顯示有限公司(簡稱"SSM")100%的股權。
LG已經正式宣布退出中國市場家電賣場,有的網友吐槽表示,LG手機在中國沒有競爭力,LG家電在中國競爭力也不強。
日本、韓國多家家電企業的處境不容樂觀,背後有全球家電市場整體下滑的影響,同時在也有中國家電企業崛起給日韓家電企業帶來的壓力。
國產家電如何過冬?
國產家電企業不斷擠壓日韓家電企業,搶佔他們的市場份額,但全球家電市場下滑是不爭的事實。國產家電行業也不好過。
中國家電巨頭海爾咋2020年出現業績下滑情況。據海爾電器發布2020年中期業績顯示,現營收350.75億元,同比減少5.1%;毛利為68.66億元,同比減少9.9%。海爾電器的三大主營業務是洗衣機、熱水器及淨水機、渠道服務。2020年上半年,上述三項業務分別實現收入96.34億元、39.46億元、312.16億元,分別同比下滑2.2%、0.5%、4.7%。
空調行業龍頭企業格力電器發布的上半年財報顯示,2020年上半年格力實現營業總收入入706.02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28.21%;利潤總額76.96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3.11%比重最大的空調產品營業收入413.33億元,佔比大幅下降47.89%。
巨頭們尚且"自身難保",其它品牌的壓力有多大也就可想而知。
針對家電市場的走勢判斷,目前主要存在兩種聲音,一種認為在疫情控制、復工潮、國家政策層面保障、多省市消費券帶動、家電購買補貼等多方利好影響下,或從二季度開始,家電市場將回春。
另有聲音認為,家電市場短期內或難有起色,僅疫情在全球範圍的"不可控",對於像海信、海爾、TCL、美的等海外業務布局較多的企業而言,影響無法在短期內消除。例如供應鏈方面,3月印度受疫情影響各大品牌的當地工廠都經歷了相當長的停工,且這一情況還會持續。
家電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傳統家電企業銷量不斷下滑,價格戰從未停息,家電智能升級成為拯救家電行業的最後一根稻草。去年,家電行業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許多企業改名。比如,原青島海爾改名為海爾智家。海爾智家方面對此的解釋是:公司主營業務從傳統的家電製造邁向智慧家庭的場景生態運營服務。
各大網際網路企業通過智能音響搶佔智能家居的控制入口早已不足為奇,去年,就連傳統製造業的海爾、格力也加入其中。海爾推出了具備智能人感交互功能的智能冰箱,格力則推出了能通過語音控制全屋智能家電的空調,各大家電企業都把自己的主營產品作為了智能家居的控制入口,但究竟哪個智能控制終端最方便,有待檢驗。
行業專家預測,物聯網時代的到來會顛覆我們對於傳統家庭樣態的認知,家電由獨立走向互聯互通,整個家居生態簡化為由一個智能家居入口控制。這就需要傳統製造業以更開放的心態與網際網路等高新技術企業合作,共同打造智慧家庭所需的軟體、硬體。未來的家電零售,賣的不再是單個的產品,而是一整套的智慧家庭場景。拼的不再是低價,拼的是體驗和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