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漢唐被視為「祥瑞」之物的大象,為何在宋朝成了「害獸」

2020-12-18 騰訊網

大象在我們心目中的形象往往是溫和敦實又憨態可掬,雖然體型巨大,肌肉發達,但它們友好、溫順、易於親近,是力量與柔和的矛盾統一體,有著鮮明的「反差萌」。

然而在歷史上,「大象」的地位尊貴過,也人人喊打過。

1、作為祥瑞之獸的大象

如今,大象只分布在我國雲南的南部地區,發現遠在新石器時代,黃河流域可能也是大象的活動範圍,可見大禹馭象的故事並非空穴來風;根據考古學的發現,更是明確地證實了夏末商初亞洲象的存在。殷墟、三星堆、金沙遺址均有象牙製品的發現,湖南醴陵出土有商代青銅象尊,又進一步表明大象在審美取向和精神生活方面也有重要傳統。

不過隨著環境和氣候的變遷,大象的宜居帶向南推進,直至漢代,大象已非尋常之物,中原地區主要靠進貢才能見到大象。此時的大象多了一層政治意味,包含著方國向中央政權進貢的自覺與「歸化」的政治誠意。

上圖_ 滕州畫像石 六牙白象圖

上圖_ 安徽蕭縣文管所藏石

物以稀為貴,大象作為「珍奇異獸」,其形象的內涵也發生改變。「大象」很快躋身於祥瑞動物的行列,與龍、虎、熊、翼獸、嘉禾、祥雲等處於同一畫面,出現於畫像石、墓室壁畫、器物裝飾中。

除了單獨的「象」圖外,漢代的大象圖像往往與人物圖像組合,且多為胡人或僧侶。這一現象基於張騫通西域之後,打開了中原人認識中亞或南亞的窗口,得知該地人民善於馴象,同時受到印度佛教的影響,因此,「胡人-象」、「僧侶-象」這一題材絲綢之路東傳至漢地,被固定為一種藝術模式並融入漢代的藝術傳統之中。畫面一般呈現馴象、騎象的場景。

上圖_ 鄒城博物館藏畫像石

上圖_ 徐州漢畫像石藝術館藏石 大象馱人圖

「祥瑞」的概念雖早在戰國時已經出現,但兩漢時最為盛行。如文獻記載,「(秦彭) 在職六年, 轉穎川太守,仍有鳳皇、麒麟、嘉禾、甘露之瑞」。此時「祥瑞」品種豐富且限制寬鬆,太守都可以暢通使用祥瑞符號。平民也不甘示弱,都借鼓吹各種祥瑞之名,向旁人昭示自己的美好德行。

在這一過程中,來自異域的大象主要受到原始佛教的影響,本土化了之後混雜在神仙信仰中,以雜糅的形式表現出人們的樸素願望,作為祥瑞與當時常見的各種祥瑞龍、麒麟等一起刻繪於墓葬,以求福佑, 同時也趁機向神仙展示自己美好德行,祈求它們的收留。

上圖_ 神木大保當漢墓畫像石 馴象圖

到了唐朝,「象」的娛樂意味更甚,這種娛樂也建立在皇家的尊貴之上,宮廷典禮和宴樂活動中經常可以見到馴象表演,在唐朝經常表演的散樂百戲中就有《巨象行乳》。武則天時期,還有對這些馴象設有專門的圈養、管理機構——閒廄。《新唐書·百官志二》典中記載,「聖歷中( 698—700 年) ,置閒廄使,專掌輿輦牛馬。……開元初,閒廄馬至萬餘匹,駱駝、巨象皆養焉。」

漢朝以來的祥瑞功能也唐代被延續,如「太平有象」、「太平吉祥(象) 」、「吉祥(象) 如意」等等,大都借用了「象」字的諧音。尤其珍貴的「白象」被視作聖物,在《唐六典》的等級劃分中被明確規定為「大瑞」,與龍、鳳等神物並列。重大的政治活動中,白象被派用來曳鼎,並有對其的稱頌,以此顯示皇家基業乃君權神授、天降符瑞,具有正統性與合理性。

上圖_ 徐州銅山苗山漢墓畫像

2、宋代對大象態度漸漸發生轉變

宋代重視象在禮儀層面的象徵意義,象日益成為君主標誌,不僅體現在具體的郊祀、儀衛、祭樂及山陵等儀式中,而且「象」的形象更泛化為旌旗、石像、詩歌等多種形式。而且還開始把石象置於皇帝陵墓的神道中,石象中的『象』為北宋皇陵始設,並為明清皇陵所繼承。

雖然還是傳承「天人感應」學說下的「祥瑞」觀念,但是象的政治含義更加凸顯。從對比中可以看到,《五行志》只記錄了「象自至」,不涉及《太祖本紀》中提到的「獻馴象」,這表明其與傳統史書的觀念相同,以「象自至」作為祥瑞事件的基本框架,但「馴」這一細節則包含著重大的轉變。

上圖_ 《宋史》裡的《五行志》和《太祖本紀》關於馴象的記載

「象自至」多為野象,主要表現「天降祥瑞」的不定向行為;而人工捕獲與訓練的馴象是很難自由遷徙到北宋都城,這背後則意味著馴養象的主體的自覺性行為。如張洞玄《玉髓真經》中對馴象圖的分類,「馴象貢珍形」「番奴馴象形」「番王騎象形」「馴象駕輅形」,都折射出一種自尊自貴,居高臨下地接受邊域的朝貢與歸服。可見,此時象化身為非正統文化的象徵,邁入中原的步伐也踏響著太平天下之音。

不過「象」的尊貴身份還沒有坐穩,就在南宋士人群體的打壓中翻身了。史料中記載,象在南宋重建禮儀的過程中,被視為接續皇朝正統的體現,南宋初仍有大規模貢象,這恰恰成為此後士人反對的把柄。

上圖_ 皇帝滷簿寶象圖

宋高宗時期盛行的是「違物性」的言論,君主在放歸進獻的珍禽異獸時多以「違物性」為依據,逐漸形成定式,意思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也都必須效法自然;豢養本該自由奔跑的大象違背了自然之道,也就喪失了存在的根據。而至於祥瑞傳統,則應該以內心之誠來替代「天人感應」下對祥瑞的需求。

宋孝宗時期停止用象的緣由又有了新的論據,大象因踩踏莊稼被視為害獸,朱熹擔任漳州知府時,象群蹂躪莊稼,「本州管內荒田頗多,蓋緣官司有表寄之擾,象獸有踏食之患。是致人戶不敢開墾。」本來只是好心提醒農戶注意大象,但在農害多發後,人們變本加厲地妖魔化大象的形象,給無辜的野象也招來了殺身之禍。

上圖_ 蘇漢臣 《洗象圖》

宋朝理學興盛,在理學確立的新天觀與君主論中,「天」本身無意志,其實無法判斷君主政治的良善與否,只有通過君主主動地將義理化道德內化才能構建上天與君主之間的聯繫,因而君主統治的優劣其根本也在於約束君主的道德水準,而不需要講究一些虛無的形式主義。

在頗為實用的思潮中,大象就卸任了祥瑞的功勳,但比較損失的一點在於,大象淪為變革中的犧牲品,被視為「害獸」而被殘酷捕獵和折磨。

上圖_ 清朝繪畫中的滷簿寶象

3、結語

朝代不斷更迭,元明清時,大象又恢復了其「祥瑞」的地位。而大象也因人們追求獵奇被覬覦象牙,承受了血腥的殺害與買賣。

在歷史的滾滾洪流中,往往有很多「符號」服務於特定時段的政治、社會、文化的需求而被賦予相異的解釋,而人類在一念之間強加的這些「寓意」則會對處於被動地位的無辜物種產生奇妙的影響。

文:陳納

參考資料:

[1]鄭紅莉:《漢代畫像石所見「象圖」再考》,漢畫與漢代社會生活——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 中國河南鄭州 2011

[2]王永平:《唐高宗-武則天時期中國與林邑的關係》,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4 第1期 P23-27

[3]李凱:《祥瑞與害獸:象在宋代禮儀中的內涵之爭》,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20 第2期 P182-190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相關焦點

  • [漫讀明孝陵]神道巍巍——祥瑞之獸獬豸、麒麟
    《宋史·輿服志》則說:「獬豸冠,其梁上刻木為獬角,碧粉塗之。」神道上有另外一種與獬豸長相極為相似,唯身體布滿鱗片的石獸為麒麟。麒麟乃是古代的「四靈」之一,《禮記·運禮》云:「麒鳳龜龍,謂之四靈。」漢代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麒,仁獸也,麋身牛尾一角。」《爾雅·釋獸》中說麒麟是「麇身,牛尾,一角」。
  • 中國五大祥瑞之獸,見到任意一個都是祥兆,哪個是你最想遇到的?
    在神話傳說中,世界上存在著很多與眾不同的具有非凡力量的獸與禽,其中有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這樣的「四兇」,它們是象徵著貪戀殘暴的惡獸,同時自然也就有象徵著祥瑞的「五瑞」,那是中國的五大祥瑞之獸,見到其中的任意一個都是祥兆,下面筆者就給大家分別介紹一下:第一個是麒麟,麒麟在人們的心中是「五靈」之首,是祥瑞的代名詞,最早出現在文獻中是《毛詩正義》,另外著名的史書《史記》便是根據麒麟來進行開頭與結尾的
  • 盤點中國傳說中的祥瑞之獸,其中有一個最適合收藏
    大家好,我是小編茶館君,今天我給大家分享一下中華文化中的幾大祥瑞之獸,通過古人對這些這些祥瑞動物的描寫,既可以感受到古人豐富的想像,還可以了解中國人的性格和願望。話不多說,讓我們來感受下來自東方的神秘力量吧!一、麒麟中國古代典籍中多有記載,如《 五雜俎》:龍性最淫,故與牛交,則生麟。意思是麒麟是龍與牛雜交的產物,既繼承了龍的雄偉瑰麗,又有牛的忠祥仁愛。
  • 《山海經》中所記載的祥瑞之獸,除了鳳凰,你還知道哪些?
    之前介紹了一些會帶來災厄的異獸,這次就講一講《山海經》中那些象徵著幸福喜樂的祥瑞之獸吧,正好也迎合一下春節喜慶的氣氛。要說祥瑞之獸,那首當其衝的定然是鳳凰啦!自古以來,鳳凰和龍便是成雙成對出現的祥瑞之獸,所以祥瑞之獸沒有鳳凰可不行。關於鳳凰的形象是,《山海經》是這樣說的:「有鳥焉,其狀如雞,五採而文,名曰鳳皇」,那會兒的鳳凰的形象還遠沒有現在這般複雜,名字也還是「鳳皇」。
  • 《山海經》中的五大祥瑞之獸是誰?第四個騎上就能增加兩千歲
    我們今天來盤點一下《山海經》中的五大祥瑞之獸。在你心中哪位祥瑞之獸更勝一籌呢?1、當康《山海經》:「欽山,有獸焉,其狀如豚而有牙,其名曰當康,其鳴自見,見則天下大穰。」鳳凰可謂是飛禽之王,也是我們中國具有標誌性的祥瑞之獸,與龍齊名。鳳凰的外形類似於雞,但是全身都是五彩的羽毛,鳳凰的身上有著著德、義、禮、智、信五個花紋,與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非常契合。
  • 它是《山海經》中最美的神獸,世人的評價卻是:祥瑞又殘暴
    但是,在最早的記載中,九尾狐是一種祥瑞之獸。 01 《山海經》是最早記載九尾狐的一部典籍,而且書中多次出現關於九尾狐的記載,比如: 《山海經.南山經》中記載:又東三百裡,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護,有獸焉;其音如嬰兒,其狀如狐而九尾,能食人,食之不蠱。
  • 它是《山海經》中有名的美女神獸,世人對它的評價:祥瑞又殘暴
    但是,在最早的記載中,九尾狐是一種祥瑞之獸。大義是:四腳九尾,住在青丘之國,狀若狐狸,長著九條尾巴。吼叫的聲音如同嬰兒啼哭,能吞食人,食其肉能使人不受妖邪入體。郭璞曾在《山海經》中贊到:青丘奇獸,九尾之狐。有道翔見,出則銜書。作瑞周文,以標靈符。他的意思是說,九尾狐總的來說,還是吉祥之獸。
  • 玉器中的瑞獸,極富有生活情趣,且寓意祥瑞
    所以在中國的許多物器上面,都可以看到瑞獸的圖案,比如祥雲,比如鳳和龍,當然,還有白馬之類的,都是祥瑞的象徵。而在所有的祥瑞當中,尤其與動物相關的造型,更值得收藏。在許多拍賣會上,關於瑞獸的玉器,都能拍得一個不錯的價格。而在2020年中國嘉德拍賣會上面,一個私人珍藏的,有著5個不同動物的玉器,更是拍得了非常高的價格,這被譽為「五瑞納祥」。
  • 狐狸為何從祥瑞的象徵,變成誘惑世人的狐妖
    ……塗山之歌曰:成家成室,我造彼昌……禹因娶塗山,為之女嬌——《吳越春秋·越王無餘外傳》」《山海經圖贊》說九尾狐是「青丘奇獸,九尾之狐。有道翔見,出則銜書。作瑞周文,以標靈符。」這話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青丘的九尾狐,是一種異獸,只有當天下清平海晏河清時,才能看到銜著玄密的書符的狐狸的身影。這詩是郭璞所寫,而郭璞是魏晉時人。可見,最晚在魏晉之時,狐狸的形象就已經從單純的圖騰崇拜轉向一種祥瑞靈獸轉變。
  • 當紅演員尹正詮釋七匹狼「福獸祥瑞」宮廷膠囊系列T恤
    七匹狼【福獸祥瑞】膠囊T恤系列,配上尹正頗有幾分「古典」氣質的高顏值,仙鶴T恤在他的詮釋之下,展現中華傳統文化與現代時尚的完美碰撞!仙鶴飄逸優雅的形態在後背綿延舒展開來,如紋身般立體鮮活的形態,蘊含著千百年祥瑞之氣,讓自然界中代表著權力和地位的「一品文禽」庇佑長壽延年,健康平安。
  • 五大祥瑞之獸,第三麒麟,第一騎一下能活兩千歲 神龍不在其中!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祥瑞之兆,祥瑞是指吉祥的徵兆。祥瑞又稱「福瑞」,被儒學認為是表達天意的、對人有益的自然現象。如出現彩雲,風調雨順,禾生雙穗,地出甘泉,奇禽異獸出現等等。有祥瑞之兆自然就有祥瑞之獸。歷史有好多祥瑞之獸,我們說說其中最厲害的五種,看看那種可以當你的守護神。
  • 中國吉祥 | 每一種紋飾,都是你來年祥瑞的應兆
    古稱「麟鳳五靈,王者之嘉瑞也」,這是最高等級的瑞兆。以下分別為大瑞、上瑞、中瑞、下瑞。《新唐書 · 百官志》載:禮部郎中員外郎掌圖書、祥瑞:凡景星、慶云為大瑞,其名物六十四;白狼、赤兔為上瑞,其名物二十有八;蒼鳥、赤雁為中瑞,其名物三十二;熹禾、芝草、木連理為下瑞,其名物十四。
  • 世界大象日|大象為何從中國的北方撤退到西南地區?
    大象在時間和空間上退卻的模式,反過來就是中國人定居的擴散與強化的反映。因為中國的農夫和大象無法共處。中國古代的農夫是如何對待大象的?大象的棲息地為何會從中國的北方撤退到西南地區?大象的退卻又能給今天的我們什麼樣的啟示?以下經出版社授權,摘選自伊懋可的《大象的退卻》。
  • 西安博物館(漢唐盛世)
    獅文化有三翼,佛教文化、壓鎮文化、祥瑞文化。石獅子基本功能鎮邪,鎮就是驅邪。壓鎮文化是古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寫字的鎮紙,鎮河的牛,鎮妖的塔,鎮墓的獸,鎮宅的石獅等等,不一而足。獅文化是壓鎮文化與祥瑞文化結合的產物。門獅產生已到了元代。但獅子驅邪納祥功能幾乎從它傳來就很快產生了。 獅是百獸之王,食虎豹,什麼邪氣鬼魅鎮不住,兇猛、威武、厚重、碩大的石獅子成了我們的門神。
  • 民間歷史傳說的十大祥瑞神獸
    二、麒麟麒麟為五行靈獸之首,在民間傳統文化中,麒麟也是祥瑞的象徵,古來就有「盛世出麒麟」的說法,同時民間也篤信麒麟是消災解難,驅除邪魔,鎮宅避煞,催財升遷的吉獸,史有「麒麟吉祥」之說。三、白澤白澤在上古神獸中有著崇高的地位,在民間也是祥瑞的象徵。相傳只要白澤出現,便可逢兇化吉,遇難成祥。
  • 印章上的獸型 · 圖案
    鳳凰是 「鳥中之王」,也是中國古代最著名的吉祥鳥。十二生肖裡雞的原型就是鳳凰。鳳凰原本是陽性的,又被稱為太陽鳥、火鳳凰。而龍原本是陰性的,它是水生動物的代表。大約到了漢代,由於劉邦自稱是白龍轉世,把皇帝說成是真龍天子。而鳳凰則由陽性動物轉化為陰性動物並成為皇后的象徵動物。
  • 中國古代為何沒有大規模訓練象兵?是沒有大象嗎?
    很多人去泰國旅遊,就是衝著騎大象去的。事實上,中國大象的歷史並不比他們短。在中國古代,大象的主要棲息之後在黃河流域和四川盆地。《山海經中山經》中記載:「岷山,江水出焉,……其獸多犀、象。」《國語楚語》中也記載:「巴浦之象,其可盡乎。」特別是重慶和四川地區的始祖,巴和蜀的起源都有象有關係。關於巴人的起源,有一說法,叫「巴為蛇」。《山海經海內南經》說:「巴蛇食象,三歲而出其骨,君子服之,無心腹之疾。」
  • 傳統墓碑上擺放石雕大象有什麼含義、講究
    大象是智慧、力量、團結的象徵,它們屬於群居動物,社會團體結構以母象及幼象為主代表著家庭!大象力大無窮,卻性情溫和,憨態可掬,又誠實忠厚,且能負重遠行,被視作吉祥、力量的象徵,也被人們稱為獸中之德者。而在神話傳說中,大象則為搖光之星生成,能兆靈瑞,古佛就是乘象從天而降。
  • 至誠之道:《大象》「君子以經綸」含義解析
    《大象》以「天行」釋乾卦之象,實際上就已經暗示了作者是以「誠」為天德。「誠」在思孟學派的五行學說中,位於中央之位,而剩下的其他四行分別是仁禮義智,巧好與傳統上對「元亨利貞」四德的解釋吻合,更巧的是,《屯》的卦辭也和《乾》一樣,開頭都是「元亨利貞」四個字!四德加上位居中央的一個「誠」字,就是思孟學派完整的「五行」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