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山子傳》 蘇軾(北宋)

2021-02-08 最愛讀古文

《方山子傳》   蘇軾(北宋)

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裡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於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棄車馬,毀冠服,徒步往來山中,人莫識也。見其所著帽,方聳而高,曰:「此豈古方山冠之遺象乎?」因謂之方山子。

餘謫居於黃,過岐亭,適見焉。曰:「嗚呼!此吾故人陳慥季常也。何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問餘所以至此者。餘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餘宿其家。環堵蕭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餘既聳然異之。

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九年,餘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餘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勳閥,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而其家在洛陽,園宅壯麗與公侯等。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此豈無得而然哉?

餘聞光、黃間多異人,往往陽狂垢汙,不可得而見。方山子倘見之歟?

 

【注釋】

1.方山子:即陳慥,字季常。

2.光、黃:光州、黃州,兩州連界。光州州治在今河南潢川縣。

3.隱人:隱士。

4.朱家、郭解:西漢時著名遊俠,見《史記·遊俠列傳》。

5.閭裡:鄉裡。

6.俠:俠義之士。

7.宗之:崇拜他,以他為首。宗,尊奉。

8.折節:改變原來的志趣和行為。《後漢書·段熲傳》:「熲少便習弓馬······長乃折節好古學。」

9.「馳騁」句:在當代施展才學抱負。

10.遁:遁世隱居。

11.岐亭:宋時黃州的鎮名,在今湖北麻城縣西南。

12.屋:帽頂。

13.豈:其意為「(這)難道不是······」。

14.方山冠:唐宋時隱士戴的帽子。

15.遺象:猶遺制。

16.「餘謫居」三句:蘇軾《岐亭五首敘》:「元豐三年正月,餘始謫黃州,至歧亭北二十五裡,山上有白馬青蓋來迎者,則餘故人陳恤季常也。為留五日,斌詩一篇而去。」謫,降職。

17.矍(jué)然:驚訝睜眼相視貌。

18.「環堵」一句:用陶淵明《五柳先生傳》「環堵縈然,不蔽風日」成句,謂室內空無所有。

19.使酒:喝醉酒後愛發脾氣,任性而行。

20.好劍:好擺弄刀劍一類武器。

21.餘在岐山:宋仁宗嘉祐七年,蘇軾任風翔府籤判,時陳糙之父陳希亮知鳳翔府。蘇軾這時始與陳糙相識訂交。岐山,指鳳翔。鳳翔有岐山。

22.怒馬:憤怒地鞭馬獨自衝出去。

23.「一發」一句:一箭射中它。

24.「精悍」一句:精明英武的神情氣度。精悍,精明強幹。

25.「然方山子」二句:蘇軾《陳公弼傳》:陳希亮(公弼)「當蔭補子弟,輒先其族人,卒不及其子糙。」世有勳閥:世代有功勳,屬世襲門閥。

26.窮山中:荒僻的山中。「此豈」一句:難道沒有獨特的造詣修養能夠作到這一點嗎?

27.異人:指特立獨行的隱淪之士。

28.佯狂:裝瘋。

29.垢汙:言行不屑循常蹈故,被人們認為是德行上的垢汙。

30.儻:或者。

 

【譯文】

方山子,是光州、黃州一帶的隱士。年輕時,仰慕漢代遊俠朱家、郭解的品行,鄉裡的遊俠之士都推崇他。(等到他)年歲稍長,就改變志趣,發奮讀書,想以此來馳名當代,但是一直沒有交上好運。到了晚年隱居在光州、黃州一帶名叫岐亭的地方。住茅草屋,吃素食,不與社會各界來往。放棄坐車騎馬,毀壞書生衣帽,徒步在山裡來往,沒有人認識他。人們見他戴的帽子上面方方的且又很高,就說:「這不就是古代樂師戴的方山冠遺留下來的樣子嗎?」因此就稱他為「方山子」。

我因貶官居住在黃州,有一次經過岐亭時,正巧碰見了他。我說:「哎,這是我的老朋友陳慥陳季常呀,怎麼會在這裡呢?」方山子也很驚訝,問我到這裡來的原因。我把原因告訴了他,他低頭不回答,繼而仰天大笑,請我住到他家去。他的家裡四壁蕭條,然而他的妻子兒女奴僕都顯出怡然自得的樣子。

我對此感到十分驚異。回想起方山子年輕的時候,是酗酒任性,喜歡使劍,揮金如土的遊俠之士。十九年前,我在岐亭下,見到方山子帶著兩名騎馬的隨從,身藏兩箭,在西山遊獵。只見前方一鵲飛起,他便叫隨從追趕射鵲,未能射中。方山子拉緊韁繩,獨自躍馬向前,一箭射中飛鵲。他就在馬上與我談論起用兵之道及古今成敗之事,自認為是一代豪傑。至今又過了多少日子了,但是一股英氣勃勃的神色,依然在眉宇間顯現,這怎麼會是一位隱居山中的人呢?

方山子出身於世代功勳之家,理應有官做,假如他能置身官場,到現在已得聲名顯赫了。他原本家在洛陽,園林宅舍雄偉富麗,可與公侯之家相同了。在河北還有田地,每年可得上千匹的絲帛收入,這些也足以使生活富裕安樂了。然而他都拋開不去享用,偏偏要來到窮僻的山裡,這難道不是因為他獨有會心之處才會如此的嗎?我聽說光州、黃州一帶有很多奇人異士,常常假裝瘋顛、衣衫破舊,但是無法見到他們;方山子或許能遇見他們吧。

 

【創作背景】

文章通過對蘇軾與方山子的相遇與相交,了解他的人生經歷,通過對這些人生經歷的描述,表達了作者對方山子特立獨行性格和人生取向的讚賞。

嘉祐六年(1061年),蘇軾出仕,任風翔籤判。嘉佑八年(1063年)陳慥之父陳希亮來任府尹。陳希亮素以威嚴著稱,僚屬和他見面多不敢仰視,而蘇軾年少氣盛,常與爭議,甚至形於顏色。這年,蘇軾和陳慥初遇,二人一見如故,抒懷言志,頗為投合。自鳳翔返京後,蘇軾妻死父逝,宦海升沉,身經烏臺詩案的文字之獄,貶往黃州;陳慥也父死無祿,心志不得伸,以平民之身隱於異鄉。元豐三年(1080年),陳慥聽說蘇軾被放逐而相迎於途中,以後過往頻繁。據蘇軾自己統計,在黃州四年,他「三往見季常,季常七來見餘,蓋相從百餘日也」(詳《岐亭五首》)。兩人情至深,故蘇軾於元豐四年(1081年)寫下了這篇散文。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於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並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誇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後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並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相關焦點

  • 【古文觀止】:蘇軾《方山子傳》
    【方山子傳】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裡之俠皆宗之。
  • 《方山子傳》:同是天涯淪落人
    讀《方山子傳》,印象最深的當屬那句:俯而不答,仰而笑。這世間有一種難能可貴的友情,叫做他鄉遇故知。多年前,你和他相識,卻只是泛泛而交,甚至只是江湖上聽到過對方的名聲。多年後,你和他在他鄉相遇,陡然心折,成為生死至交。
  • 一個有故事的人 ——《方山子傳》
    ▶方山子傳(節選)宋•蘇軾獨念方山子少時,使酒好劍,用財如糞土。前十有九年,餘在岐山,見方山子從兩騎,挾二矢,遊西山。鵲起於前,使騎逐而射之,不獲。方山子怒馬獨出,一發得之。因與餘馬上論用兵及古今成敗,自謂一世豪士。今幾日耳,精悍之色,猶見於眉間,而豈山中之人哉?然方山子世有勳閥,當得官,使從事於其間,今已顯聞。
  • 爆紅的「神童」和蘇東坡的《方山子傳》
    蘇東坡被貶黃州,偶遇了少年時的好友陳季常,感慨陳與當年恍如兩人的變故,寫了篇《方山子傳》。方山子,光、黃間隱人也。少時慕朱家、郭解為人,閭裡之俠皆宗之。稍壯,折節讀書,欲以此馳騁當世,然終不遇。晚乃遁於光、黃間,曰岐亭。庵居蔬食,不與世相聞。
  • 北宋蘇轍《六國論》、蘇軾《方山子傳》賞析
    嘉祐二年與其兄蘇軾同登進士科。神宗朝,為制置三司條例司屬官。因反對王安石變法,出為河南推官。哲宗時,召為秘書省校書郎。元祐元年為右司諫,歷官御史中丞、尚書右丞、門下侍郎因事忤哲宗及元豐諸臣,出知汝州,貶筠州、再謫雷州安置,移循州。徽宗立,徙永州、嶽州復太中大夫,又降居許州,致仕。自號潁濱遺老。卒,諡文定。唐宋八大家之一,與父洵、兄軾齊名,合稱三蘇。#散文#
  • 蘇軾、黃庭堅交遊首度於光山淨居寺考三賢會之一陳季常考
    根據蘇軾《方山子傳》記載,「方山子(陳季常),光,黃間隱人也」,欽定四庫全書《東坡全集》卷八十存宋蘇軾撰尺牘七十九首。
  • 《傷寒總病論》首次提出「寒毒」概念,蘇軾黃庭堅師徒為之作序留下...
    作者 丁 璉當年,蘇軾被貶湖北黃州,常吐槽夥食差。一次,好友陳季常送了一筐「覆盆子」,他十分感動,特地寫了封信。蘇軾很多傳世尺牘中提到「季常先生」。作為終生密友,陳伴他度過了謫居黃州的歲月。陳是一介狂士,棄良田豪宅隱居山裡,整天頭戴狀如方屋的高帽,人稱「方山子」。蘇軾為他寫了《方山子傳》。陳好賓客,喜蓄聲妓,其妻兇妬。
  • 蘇軾和好友飲酒至深夜,好友妻子一嗓門,形容女子的3字詞語誕生
    這三個字出自宋朝一個叫洪邁寫的《容齋三筆》中,根據此書的記載,河東獅吼出自蘇軾的詩《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這首詩中是這樣描述的:「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龍丘指一個人,此人叫陳季常,他就是我們今天故事的主人公。陳季常為什麼有一個這麼特殊的名字呢?這和他住的地方密切相關。
  • 北宋大文豪蘇軾眼中的海棠
    駐足海棠樹下,望著滿樹溼漉漉的海棠花,想起了北宋大文豪蘇軾與海棠有關的幾首詩。被後人譽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的蘇軾眼中的海棠是什麼樣子的呢?蘇軾,生於1037年1月,卒於1101年8月,字子瞻,又字和仲,號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北宋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蘇軾是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 借來的蘇軾墨寶撤了 將展出其複製品 另一國寶蘇軾畫作《北宋蘇軾...
    12 月 22 日,遼寧省博物館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中從吉林省博物院商借的文物《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撤展。將展出其複製品。不過在 2021 年 2 月 2 日,該展覽上還將有重磅文物《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亮相。
  • 此人與蘇軾惺惺相惜,準確預言北宋滅亡,卻被列入《奸臣傳》
    嘉佑二年,章惇進京趕考,這是一場高手雲集的考試,後來上榜之人當中,有許多名留青史的人物,比如蘇軾和蘇轍兩兄弟,還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這哥們是歐陽修的得意門生,以及程朱理學的奠基人程顥。另外,還有著名的思想家張載,振聾發聵的千古名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就出自張載之口。
  • 蘇軾是北宋文豪,一生豪放直率,為何兒子卻成了北宋六賊?
    宋徽宗時,蘇軾文章被禁,梁師成向宋徽宗哭訴,「我的先輩有何罪?」之後,蘇軾的文章才慢慢流行於世。 一直以來,梁師成自稱「蘇軾出子」、「蘇氏遺體」,即蘇軾流落在外的兒子,而蘇家也沒有否認這一點。
  • ...將展出其複製品 另一國寶蘇軾畫作《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明年2...
    12 月 22 日,遼寧省博物館 " 山高水長—唐宋八大家主題文物展 " 中從吉林省博物院商借的文物《北宋蘇軾行書洞庭中山二賦卷》撤展。將展出其複製品。不過在 2021 年 2 月 2 日,該展覽上還將有重磅文物《北宋蘇軾瀟湘竹石圖》亮相。
  • 蘇軾之母:北宋女傑程夫人
    三蘇祠雕塑:八娘伴母,左為程夫人她是名門之後,父親程文應官至北宋大理寺丞;她十八歲嫁給蘇洵為妻,中國文學史上的「唐宋八大家」,四川蘇門佔了三席,有她的丈夫蘇洵,兒子蘇軾、蘇轍。她作為蘇洵之妻,未曾有過蘇夫人,蘇太太之稱謂,也無「蘇程氏」之俚語,見諸書籍的,都稱她為「程夫人」!
  • 北宋詩人蘇軾因何去世?南方的酷熱天氣,把他給熱死了
    蘇軾前半生風光無限,後半生悽慘無比,這樣一位名留史冊的詩人,為何有如此跌宕起伏的人生呢?蘇軾出生在北宋仁宗時期,一個叫做眉山的小城,他的父親蘇洵,就曾名動北宋文壇。
  • 歐陽修,北宋大伯樂,曾提攜蘇軾、王安石、司馬光、包拯、曾鞏
    但歐陽修可不是北宋工部搞建築的,而是做過超大官兒:樞密副使、參知政事、兵部尚書。歐陽修做官時最牛的是挖掘新人。唐宋八大家中北宋的六個席位,除了歐陽修本人,剩下的五個都是他提攜的。一、給蘇軾老爹寫推薦信「三蘇」中名氣最大的是蘇軾,但輩份最大的是蘇洵,他是蘇軾和蘇轍的老爹。公元1056年,蘇洵拜訪了還是翰林學士的歐陽修,當時的蘇洵默默無聞,但才氣滔天。看了蘇洵的文章,歐陽修直接寫了推薦信,「收信人」是國家老大宋仁宗。
  • 北宋歐陽修、司馬光、王安石、蘇軾四位大師的恩怨情仇
    蘇軾、王安石、歐陽修、司馬光都是北宋時期如雷貫耳、光照千秋的人物,其中蘇軾、王安石、歐陽修都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而司馬光以一部《資治通鑑》就足以名垂青史。 歐陽修對司馬光、王安石、蘇軾有推薦之恩 歐陽修是北宋文壇領袖,以「好賢」著稱,一生薦才無數,而且推薦的人才如王安石、司馬光、文彥博、包拯等都成為北宋政局的主宰者,這些人大多繼承了歐陽修的政治人格,所以說歐陽修的「好賢」對北宋政局影響很大。
  • 一篇文章罵遍北宋詞壇16人,把蘇軾批評得一無是處
    一篇文章罵遍北宋詞壇16人,把蘇軾批評得一無是處李清照曾寫過一篇叫《詞論》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李清照用極為犀利的言語描述了北宋16位詞人的作品,她認為這些作品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而這16位詞人都是北宋詞壇的"巨星",他們分別是張先、宋祁、宋庠、沈唐、元絳、晁次、晏殊、蘇軾、曾鞏、晏幾道、賀鑄、秦觀、黃庭堅、歐陽修、王安石、柳永。這16位詞人在今天看來都是數一數二的作詞大家,而李清照對他們卻是異常"嫌棄"。
  • 【北宋】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蘇軾的這首詞用語平實,卻如此感人,正是因為有來自生活本身的力量。蘇軾的髮妻王弗,她的父親是四川的一個鄉貢士,在古代,也算是出身於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我們不知道王弗的才學到底怎麼樣,但是蘇軾自己在文章裡記載過,說有一次自己在夜裡讀書的時候,就被紅袖添香的王弗指出了一個錯誤。
  • 與蘇軾同遊北宋:東坡隔空懟韓愈
    蘇軾笑韓愈什麼呢?另外蘇軾的性格際遇與韓愈很像,北宋三朝名相韓琦曾說「韓愈唐之名士,天下望以為相,而竟不用,談者至今眥為謗」,而韓愈評價蘇軾是「蘇軾,遠大之器也,他日自為天下用」,可惜,蘇軾最終和韓愈一樣未被重用,而且比韓愈過得更悲催,韓愈還能做做史官,蘇軾則被越貶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