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她除了像日本人一般說聲「一直以來承蒙您的照顧」以外,已經說不出其他適合的臺詞。更因為自己是每2個月更新一次合約的派遣員工,也無法提出賠償要求......
「工作還順利嗎?一切正常嗎?沒被放無薪假吧?」這幾句話,成了最近在日本的外國勞動者們,彼此打招呼的開場白。
從今年2月開始,許多日本華人的群裡,陸陸續續出現一片「被裁員」或是「被放無薪假」的哀號聲。
有人期待安倍政府的10萬日元補助金和保險津貼,能幫自己渡過就業寒冬;有的則像是被愛情傷透心的女孩,狠下心「和日本分手」,準備回國。
繼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引發金融海嘯以來,如今日本再次進入大規模的經濟風暴。眾多產業停滯,飯店、餐飲紛紛破產倒閉,失業人口更是迅速攀升。
當中受創較深的產業如製造業、觀光業、外食產業等,均是近年大量招募在日外國人的產業。因此日本這波失業潮,首當其衝的極可能是外國勞動者。
而且還有一個更大的隱憂:外國勞動者現以每年20萬人的速度進入日本勞動市場。其中,日本的兼職、臨時工等「非正規勞動者」人數高達2150萬,但3月較2019年同期減少了26萬,4月的情況則極可能更糟。
這類相對更不受保障的工作型態,正是無數日本外籍工作者的「常態」。
汽車產業重創,外國員工生計堪憂
這次疫情帶來的經濟衝擊,一般民眾或許對「觀光產業」及「外食產業」的崩壞特別有感,但其實日本的汽車產業也受到很大波及。
由於全球民眾外出的意願下降,買車的需求也跟著銳減。今年3月,根據國際汽車工業聯合會(OICA)的報告,日本國內汽車銷售量跟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9%,而且短期內恐怕難以景氣回升。
其中,豐田汽車於5月12日召開記者會,發表2020年3月決算說明會時,社長豐田章男表示此次的金融風暴,比2008年金融海嘯所帶來的衝擊更為強大。並預測2021年3月期(2020年4月~2021年3月)的營業利益與今年相比,將大幅減少79.5%,下降到5000億日元。
根據東洋經濟的報導,一名住在日本三重縣的菲律賓籍勞工表示:「我沒想到會在小孩剛出生的時候,卻面臨失去工作。」該名勞工於2017年以派遣員工的身份,在一家本田汽車的零件外包工廠工作。
今年2月下旬,他收到派遣公司一份契約期滿不再續聘的「停止僱用通知書」。但他因日語能力不足的問題,無法清楚理解該停止僱用通知書的內容。即便如此,他仍無奈地籤下了名。
在日本,理論上派遣勞工不再續聘,是不需要勞工籤署任何文件的。但由於這次「情況特殊」,部分派遣公司為求自保,要求旗下派遣員工籤署文件的案例也非少數。
止不住的新冠裁員
日本最近出現了一個新詞——新冠裁員/コロナ切り。他們有的「被公司命令在家待命,卻不給我薪水」,有的「沒有工作,存款見底,無法生活」。筆者的周圍,也出現幾位這樣的旅日工作者:
其中一位旅居日本將邁入第三年,2018年以派遣員工的身份,在百貨公司的歐美保養品專櫃擔任翻譯。從未想過自己會失業的她,被一通無情的電話宣判失業。
3月18日,她接到一通來自派遣公司的電話。以為是工作相關的聯絡,不假思索的接起了電話:
「您好,這裡是X派遣公司。由於新型冠狀病毒的影響,外國觀光客人數銳減,商品銷售額受到強烈的衝擊,經該公司的判斷,4月底合約期滿將不再更新僱傭契約。」
聽到這,她除了像日本人一般說聲「一直以來承蒙您的照顧了」以外,已經說不出其他適合的臺詞。更因為自己是「每2個月更新一次合約」的派遣員工,根本無法提出賠償要求......
她無奈的表示:「下一份工作將不會再選擇觀光相關產業,在失業的期間要好好增強自己的日語能力,希望未來能在此次波及較小的通信產業工作。」
另一位是為一家外資飯店的正職員工。她表示在日本4月7日發布緊急事態宣言後,公司高層就召集所有員工宣布,到6月30日之前公司將進入「休業狀態」。
這段期間,所有員工必須放無薪假,隨疫情的擴大不排除延長休業時間,而無薪期間員工將支付60%的薪水。
被迫放無薪假的她表示:「雖然收入減少,但緊急事態宣言後有營業的店家也變少,因此沒有地方消費。本身自己的消費欲望也不高,反倒想用這段期間好好增進自己的日文、英文能力。」
△5月,日本許多派遣員工收到了「離職票」
日本政府危機處理備受考驗
日本從安倍政府執政以來,積極推動擴大國內的外籍勞動人口。在野黨則一再抨擊安倍政府的政策,恐將造成更多社會問題。
但無論是日本的執政或在野黨,關注的重點都集中於「日本脆弱的勞動市場」本身,很少真正關注大量以派遣或短期僱傭形式、近年來日趨廣大的外籍工作者權益。
這也造成撐起近年日本經濟的外籍員工們,在新冠疫情衝擊下「自然而然」地成為第一批犧牲者......
如今,隨著新冠肺炎的衝擊,日本社會出現了過去極少被討論的「外國勞動者失業問題」,這也將再度考驗安倍政府對危機處理的應變能力。
●2020年的畢業生開始入場,但今年留給他們的機會不太多
●疫情中它們太難了:300家極度依賴非正社員的日企,第一名95.9%都是臨時社員!
●不急著找工作的他們該「急」了:高盛預測日本面對就業衝擊最大的是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