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優秀、聰明、智慧,世界公認的便是猶太人。猶太人沒有國家,他們散居在世界各地。其中一部分猶太人居住在美國,佔據了美國2%左右的人口,而這2%的猶太人,卻佔據了美國將近70%的財富。而800多名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就有超過五分之一的人是猶太人。
一直出現在教科書中的愛因斯坦、常用的Google其創始人佩奇&布林、近些年名聲大噪的年輕企業家扎克伯格等等,他們都是猶太人。而猶太人的「海沃塔」親子聊天法更值得一說。
優秀的孩子是聊出來的,''海沃塔''親子聊天法,現在精英階層都在興起的親子聊天法,值得每位家長學習
扎克伯格,曾經在一次採訪中說:「我很感恩家長和自己的聊天方式,正是這個聊天方式,成就了我」。
很多人都覺得猶太人的智慧,是源於遺傳。但是,一個家庭中,除去遺傳,最重要的便是後天的教育。而扎克伯格所說的聊天方式,也被稱之為''海沃塔''親子聊天法,是猶太家庭最值得薦鑑的育人方式
一、 ''海沃塔''親子聊天法,神奇的育人之法
2010年,美國布蘭迪斯大學的奧利特·肯特,針對猶太人的聊天方式、教育理念等,撰寫了一份研究報告《海沃塔學習理論》。
其實,''海沃塔''被很多人給忽略,因為他們覺得,不過是聊天罷了,能聊出多少花樣?竟然能夠升級到孩子未來是否優秀的問題。這麼想,自然大錯特錯。恰恰相反,這套親子聊天法,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優秀,值得每一位家長學習、深思。猶其是當今中國高節奏的社會,代溝嚴重,更需要學習。
1、設個場境、幾段聊天,帶你體驗''海沃塔''聊天法的魅力
假設有一個女孩子,正在讀小學2年級,學鋼琴已經有了一年的時間。一個月前,忽然想要學吉他。孩子學業本就不輕鬆,培訓課也已經不少,再加上吉他的培訓費也不低。喜新厭舊是小孩子的天性。對於這樣的話題,我們來一次體驗之旅吧。
孩子:''媽媽,我想學吉他!''
媽媽:''為什麼?不是已經有鋼琴課了嗎?''
孩子:''看到音樂老師彈吉他,好酷哦,班上好多同學都報名了呢!''
A媽媽:''給你學鋼琴就已經很費錢了,還要學吉他,哪有錢啊!''
B媽媽:''行,這周末就去報名!''
C媽媽:''回頭我和你爸爸商量一下!''
D媽媽:''不行,吉他不如鋼琴好,你先學好鋼琴再說別的吧,別這山望著那山高!''
2、那麼現在我們採取''海沃塔''親子聊天法試試——
第一回合
女兒:''媽媽,我想學吉他!''
媽媽:''哦?媽媽好好奇,怎麼想到學吉他了?''
女兒:''媽媽,你是沒看到,我們音樂老師彈吉他,可帥了!班上好多同學都因此報了興趣班!''
媽媽:''所以,你也想和他們結伴學吉他?''
第二回合
女兒:「是呀,大家一起學,積極性更高,如果能一起排練六一兒童節的節目,就更酷了」!
媽媽:''聽上去還不錯,但是,你們想好六一兒童節表演什麼了嗎?''
女兒:''這個還沒想好耶,就想幾個人一起,彈奏一首好聽的歌。''
媽媽:」還記不記得前段時間看的音樂節目,臺上那麼多人,有多少吉他手?''鋼琴就不能表演節目?
女兒有些沮喪:''好像就1個。媽媽,你是不想給我報名嗎?''
第三回合
媽媽:''沒有啊,媽媽就想知道,你在報名這個吉他之前,對樂器有過多少了解,你是否了解過,一場表演,或者音樂會,會用到多少樂器?''
女兒:''沒有,但只要是樂器,不都能表演嗎?''
媽媽:''每個樂器,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比如鋼琴、大提琴、小提琴、吉他、琵琶等等。其實每一種樂器都很酷,就看你適不適合,順不順手,能下多少功夫在這方面。而每一場表演,也會用到很多種樂器,並不只是一種。''
女兒:''有這麼多種類的樂器啊!那媽媽為什麼讓我先學習鋼琴?''
媽媽:''因為鋼琴是所有樂器的基礎,只有基礎打牢了,你再去學習別的樂器,收穫才會更大!朗朗在臺上表演時帥不帥?''
女兒:''那媽媽,我先努力學鋼琴,等我鋼琴學得有點起色,我再去挑選我覺得最酷的樂器,再深入學習,可以嗎?''
媽媽:''嗯,你自己決定!其實你想「六●一」上臺表演節目真好,跟老師商量看能否讓你上臺彈一首最拿手的那首鋼琴曲?接下來,你可要練得更好呀!''
二、''海沃塔''聊天法的核心其實也就3點
1、 傾聽和表達(Listening and articulating)這是「海沃塔」的基礎,就像汽車的引擎一樣重要。
家長首先要學會傾聽,面對孩子喋喋不休的表述時,一定要充滿耐心,給予孩子充分表達的機會和權利。更重要的是從其中抓住重點,引導孩子把他們的內心想法願意主動的與家長交流,通過開放式的提問,讓孩子有更多的表達空間。
家長要珍惜孩子每一次和你主動聊天的機會,哪怕是有所求。因為,如果家長每次忽視孩子的話,或者敷衍、直接否決,那麼換來的,便是孩子不願再和你說話,更不要說心裡話。
''海沃塔''聊天法的第一步,便是家長用心傾聽孩子所說的話,然後,引導孩子展開話題,描述前因後果,不清晰地地方,家長可以再詢問、引導。
從孩子心理的角度來說,家長的用心傾聽,是對自己的尊重、理解,孩子自然願意說出心底的想法。從孩子的表述能力來說,家長的用心傾聽,一定會聽到自己聽懂了。這個過程,就是在鍛鍊孩子的語言表示能力。
2、探索和聚焦(Wondering and focusing)在集中注意力、圍繞主題的同時,探索最大的相關可能性。(不是叫你想辦法滅掉與你不同的想法)
真正的「海沃塔」是深思的,有營養、有邏輯的。這部分就像汽車的輪子,會決定聊天的方向。家長在與子女溝通時,最好先從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入手,這樣才能更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他們有願意一直交談下去的欲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家長要引導孩子探索問題,挖掘更深層次的含義,並且在孩子注意力難以保證集中的時候,及時把孩子拉回問題的核心,不要偏離溝通的方向。走得越遠就聊得越透。
幾乎有一半的家長,卡在了這一步。孩子仔仔細細說完一堆,家長就開始給出自己的判斷、答案。如果家長給出的是否定的答案,在孩子眼裡,不過是家長的''自以為是''、''不懂我''罷了。
''海沃塔''聊天法的第二步,就是家長與孩子一起探索一個問題。在探索的時候,家長可以引出問題,讓孩子思考、回答。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能夠逐漸梳理自己的內心,是衝動,還是真心想要如此。
3、支撐和反駁(Supporting and Challenging)
孩子很多時候有自己的想法,作為家長不應該武斷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應該帶領孩子尋找到能夠支撐他們想法的憑證。當然對於孩子想法中出現的一些問題,家長也應該及時作出反駁(有時這種反駁讓孩子自己體會得到),幫助孩子儘快知道他們忽略了哪些,這樣他們才會有更明顯的進步。
經過反覆探究、反覆思考後,孩子獲得的答案,如果和家長的依舊不一樣,相信不少家長就又回到了第一步,直接否定!這,不但前功盡棄,還會讓孩子更堅定自己內心的想法。
其實,已經經過了探索,孩子對自己想要的,也越來越明朗,此時家長只要支持就行。實在不願意支持的家長,那就再回到第二步,重新和孩子''鬥智鬥勇''。
在猶太人看來,「海沃塔」中的挑戰、反駁是一種幫助,而不是吵架。完成這一步的標準:孩子的熱情度,即他在積極響應思考問題。運用多了,就發現,它其實是一種可以通過多次練習,慢慢形成的思維習慣。當你養成這種思維習慣後,就會自然而然地跟孩子越聊越開、越聊越深,並不會覺得累。
三、''海沃塔''聊天法與普通聊天方式的區別:
現在很多家長雖然看似每天都會和孩子進行交流,但其實都是一些毫無意義的對話,是一些沒有任何營養的聊天。大多數家長只會以單純的關心孩子的學習,讓他們趕緊做作業,不要看電視,早點上床睡覺等等。這樣的聊天看上去似乎更像是命令,因為從來都不會給孩子反駁的空間和質疑的權利。有的家長或更為敷衍,儘管孩子在家長身邊滔滔不絕的說著,但是家長卻從來不會用句子甚至詞組作回應,只是不斷的哼哼啊啊,也許他們根本都沒有仔細在聽孩子說話。這樣的陪伴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反感,完全沒有一點的質量,甚至有的時候還不如不陪伴。
而海沃塔溝通方式則會充分的考慮到孩子的感受,注重孩子的情緒表達。家長不會隨意對孩子的言行進行批判,不會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指責孩子什麼地方做的不對,什麼地方應該改正。而是儘量會讓孩子保持好奇心,給他們獨自思考的權利。同時對於出現的問題,家長不應該直接給出孩子答案,而是要引導他們自己尋找答案。畢竟孩子在不斷的成長,他們也會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選擇,所以對孩子表示出充分的尊重,能夠讓他們對自己的生活負責,也能夠讓他們知道要為自己的決定有所擔當。
四、用海沃塔式聊天要注意的幾點
1、耐心傾聽是「海沃塔」的首要核心。家長和孩子交流,不能用自己的思維去對待孩子,因為孩子由於年齡的限制,他們的思維時間往往會更長,無論是詞語的組合還是詞彙的搜索,都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夠完成。所以家長千萬不要急於求成,提出問題後希望孩子能夠第一時間作答,而是要學會給予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思考,耐心的傾聽他們稚嫩的語言,這樣才能讓溝通交流得以繼續進行。
2、選擇合適的「海沃塔」溝通時間,並且儘量固定 。由於家長平時上班都很忙,孩子也要上學回家後做功課,所以在平時親子間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時間去溝通,頂多也只是在飯桌上能夠隨便的簡單聊幾句。但不能因為這樣就忽視了聊天的重要性,家長可以選擇在周末的時候,尋找1~2個小時固定的時間作為家庭溝通日,這時就可以有效的利用海沃塔溝通,和孩子進行深入有效的交流。制定固定時間,能夠讓家長和孩子都有所意識,從思想上引起重視,這樣對雙方的親子溝通是非常有利的。
3、跟隨孩子的興趣,聚焦孩子的關注。每個孩子都會有不同的興趣愛好,家長不能按照他們自己的想法去限制孩子的發展,而是要充分尊重孩子的興趣。當然即便是孩子感興趣的事情,他們也未必能夠堅持太長時間,畢竟人們的專注力是隨著年齡增長而增加的,所以在孩童時期,孩子的注意力容易跑偏也非常正常。只是家長一定要儘量讓孩子的注意力回歸到問題的本身,這樣才能讓孩子有明顯的進步。
4、除了''海沃塔''聊天法溝通方式之外,這些也不容忽視
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嬰幼兒時期,孩子需要家長更多的陪伴和呵護,但是在他們成長之後,家長要學會儘量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體會世界,感受生活。只有讓孩子獨自面對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他們才會知道幸福的生活來之不易,才會更加的珍惜生活。
注重孩子的創造力。照本宣科的學習方式並不是猶太人所欣賞的,他們反對孩子讀死書,而是更看重於在學習過程中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只有孩子發現不同的問題,並且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他們的創造力潛能才會被激發,才能更靈活的進行學習。
看重孩子的閱讀能力。在猶太家庭中,家長對孩子閱讀的培養有如下幾點:1)每天晚上全家人靜靜地坐在一起,去閱讀一些孩子比較喜愛的書籍;2)猶太家長會為孩子訂一份報刊、雜誌,並會督促孩子自己去閱讀;3)每周會抽出一天的時間來共同對報紙進行閱讀,並討論其中的一些話題;4)猶太家長每周會用1-2天的時間來對孩子進行有效陪伴;5)每周會帶孩子去到博物館、圖書館等地方,讓孩子得以在參觀的過程中學習到知識。
孩子閱讀能力的提高有助於他們語言能力的拓展,同時也能夠在書本中開闊視野,增長見識,從而有更多的知識積累。堅持每天閱讀半個小時,相信假以時日一定能夠看到孩子的進步,無論是他們的 ,重視閱讀能力的培養更有現實意義。
猶太精英教育的一種標誌就是「海沃塔」式教育,以其高質量的陪伴方式被世界各地研究。希望這篇文章,能讓屏幕前的你能多擁有一種與孩子的溝通方式。
愛因斯坦說過:「對知識本身的追求,對正義近乎偏執的熱愛,以及對個人獨立的渴望,這些都是傳統猶太人的特點。而我由衷感恩,我是其中的一員。
家長希望將自己的人生閱歷、經驗等,全部傳輸給孩子,希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少犯錯少走彎路。傳輸方式有千千萬,填鴨式的傳輸,孩子很難接受與消化,或許只有長大成人將自己撞得頭破血流之後,才會明白,家長當初真的是為自己好。作為家長,我們並不想要看到''當初''二字,而''海沃塔''聊天法,便是教育的捷徑。家長只需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便能讓孩子變得更優秀,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