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戰役時,前衛營在中山陵發現1營精銳,帶隊者都是孫中山警衛

2020-12-27 騰訊網

▲渡江戰役油畫

1949年4月21日晨,隨著北平國共和談宣告失敗,解放軍第二、三野戰軍和第四野戰軍先遣兵團百萬大軍,在江西湖口至江蘇江陰的千裡江面上發起了渡江戰役,一舉突破國民黨軍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並迅速向中南、華東腹地推進。其中,第三野戰軍第35軍105師315團2營作為進攻南京的前衛營,奉命先行渡江到達南京下關江邊,沿中山路向城內進發。

▲解放南京城

經過兩個多小時的急行軍,前衛營一口氣走到了中山東路上的中央醫院(現東部戰區總醫院)門口,恰在此時有偵察員前來報告:距此地不遠的中山陵門外,還有1支國民黨部隊未撤走,大約1個營300餘人,但武器裝備非常好。前衛營官兵立即意識到,中山陵是偉大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陵墓所在地,這支武裝很可能是守衛陵園的拱衛大隊。

▲中山陵全景

於是,前衛營立即派人展開了政治攻勢,大聲向對方喊話:「拱衛大隊的弟兄們,解放軍打過長江來了,南京解放了,我們是來接管中山陵園的。」聽到喊話,國民黨中山陵管理處、拱衛處代理處長範良上校和拱衛大隊長王全中校走了出來,表示願意談判。這兩人都是孫中山先生生前的警衛人員,一直在中山陵執行衛戍任務,此時已經做好了交接準備,因此雙方很快達成了和平接管協議。

▲接管中山陵

鑑於南京周邊還有不少的散兵遊勇和土匪武裝,第35軍首長下令解除前衛營原定作戰任務,改為控制紫金山、中山陵和天文臺一帶,並安排好警衛工作。隨後,中山陵拱衛大隊向前衛營移交了槍枝彈藥、人員清冊、資材檔案等,但大隊官兵繼續徒手執勤,配合解放軍一起守衛中山陵,防止破壞事件的發生;陵園內所有物資設備,一律妥善保管,聽候軍管會接收。

▲南京城解放

當時留守中山陵的原有人員中,除了拱衛大隊官兵外,還有不少行政管理和後勤保障人員,他們最大的擔心就是「換了朝代,丟了飯碗」。為保持中山陵管理工作平穩運行,最後經研究決定,拱衛大隊統一改編為解放軍,其他留用人員如果願意繼續為中山陵工作的,新的南京市政府會全部留用,鑑於國民政府提前跑路,很多留守人員拖欠的薪水打了水漂,家裡的糧食已經難以為繼,因此立即設法為其補發了薪餉,缺欠多少,補發多少,解決了他們的燃眉之急,也穩定了人心。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

1949年8月1日,新成立的南京軍事管制委員會派人接管了中山陵,並安排公安部隊進駐陵園,對園區進行巡護,前衛營官兵圓滿完成護陵任務。在此期間,第三野戰軍司令員陳毅等首長曾到南京拜謁中山陵,當了解到中山陵及周圍的各種名勝古蹟保持完好後,陳毅欣然寫下了「保護中山陵」的手令,並稱讚說:解放南京一役,中山陵接管的最好。

相關焦點

  • 中山陵孫中山遺體為何要深埋地下
    他強令附近的鄉民搬來柴草,要火燒孫中山的靈柩。幾位護靈人員急忙找到駐守北京的張學良。張學良的騎兵及時趕到加以制止,鄰近父老鄉民聞訊也趕來救護。此劫難後,官方的說法是孫中山的遺體並無損壞,但也有傳言是因為空氣侵入,孫中山遺容變色,已經無法保存。此後,治喪委員會從美國購買了一具紫銅棺安放孫中山遺體。如今,中山陵的孫中山遺體被葬入幾米深的地下,已無法供人瞻仰了。
  • 渡江戰役,聶鳳智打賭贏了:27軍最先渡江,成為渡江第一軍
    13團整編為235團後,歷經多次硬仗,在濟南戰役中因赫赫戰功被上級授予「濟南第一團」榮譽稱號。身為27軍的精銳,聶鳳智對235團甚至有些「偏心」。好槍好炮不僅優先裝備該團,還將大量老兵補充進去,使該團達到4000餘人的規模。除了235團外,237團也是全軍的尖子部隊。
  • 毛主席去中山陵謁陵, 工作人員建議他走小路, 主席: 我就要走大道
    如今我們所知的中山陵,就是孫中山的遺體所在,當時為了建造好孫中山的陵墓,國民政府還四處在社會上進行廣泛討論,搜集關於陵墓的設計,經過多達69次的討論,終於敲定以我國近代著名建築家呂彥直設計的方案為最佳,1926年1月26日,中山陵破土動工。
  • 南京中山陵的歷史變遷
    1927年4月,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中山陵的建造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歷時3年多,至1929年初,中山陵的陵墓主體工程次第落成。1929年5月26日凌晨1時,孫中山靈櫬奉移典禮在北京西山碧雲寺舉行。下午4時35分,載有孫中山靈櫬的9組專列火車,由孫中山的家屬宋慶齡、孫科和迎櫬專員林森等人護送,從北京啟程,開往南京。5月28日上午10時正,專列到達南京浦口車站。
  • 中山陵情況介紹
    先至虎山,這是明孝陵西側的一座小丘,地勢較低,不宜作墓址,隨即登山向東行,至小茅山,途中發現有兩處小坡,都高出明孝陵,當天未能作出決定。第二天再次登山,由山頂至小茅山萬福寺,這座寺廟位於現在中山陵東北的一段平臺上,從山頂上看,發現紫霞湖上也有一處平臺,但面積較小,不合用。宋慶齡表示墓址不宜選在山頂,應建於南坡平陽處,實地勘察之後,便回上海。
  • 中山陵-南京民國建築
    先至虎山,這是明孝陵西側的一座小丘,地勢較低,不宜作墓址,隨即登山向東行,至小茅山,途中發現有兩處小坡,都高出明孝陵,當天未能作出決定。第二天再次登山,由山頂至小茅山萬福寺,這座寺廟位於現在中山陵東北的一段平臺上,從山頂上看,發現紫霞湖上也有一處平臺,但面積較小,不合用。宋慶齡表示墓址不宜選在山頂,應建於南坡平陽處,實地勘察之後,便回上海。
  • 為何宋慶齡不願與孫中山合葬於中山陵?原因令人動容
    宋慶齡女士出生於1893年1月,她的父親不僅是個非常富有遠見的民國實業家,更是孫中山先生的好友。為了支持孫中山先生的事業,他將自己的大部分資金都奉獻了出來。因為這層關係,同樣也因為宋慶齡女士本身的優秀,她在大學畢業後就成為了孫中山先生的秘書。兩人在相處了一段時間後,在日本舉行了婚禮,相互結成了革命伴侶。
  • 中山陵秘聞
    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專制統治,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他是國共兩黨都極力推崇和敬仰的辛亥革命先驅者,素有」偉人」之稱,」國父」之譽。   關於中山陵,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秘聞。      中山陵為何選址紫金山?孫中山是廣東香山人,晚年病逝於北平,他在南京的時間很短,而中山陵卻選在南京。
  • 毛澤東唯一一次到中山陵謁陵為何說:我就要走大道
    他強令附近的鄉民搬來柴草,要火燒孫中山的靈柩。幾位護靈人員急忙找到駐守北京的張學良。張學良的騎兵及時趕到加以制止,鄰近父老鄉民聞訊也趕來救護。此劫難後,官方的說法是孫中山的遺體並無損壞,但也有傳言是因為空氣侵入,孫中山遺容變色,已經無法保存。此後,治喪委員會從美國購買了一具紫銅棺安放孫中山遺體。如今,中山陵的孫中山遺體被葬入幾米深的地下,已無法供人瞻仰了。
  • 中山陵及奉安秘聞
    因此,他對中山陵的建設提出了一些極具參考價值的建議。當中山陵開始營建時,南京的政局極不穩定,紛爭不斷,權勢人物都不願離開南京一步。而在國民黨黨內和政府中已不擔任實權職務的林森,置身於爾虞我詐的政爭之外,把心思都放在了建造中山陵上了,連回城的時間都很少。林森在鐘山腳下蓋了一棟別墅,實際上就是一幢茅屋,命名曰「廷廬」。林森自稱為「鐘山陵戶」,吃住均在「廷廬」內。
  • 青樹坪戰役,小諸葛名不虛傳,四野剛渡江就被桂軍打殘一個師
    渡江戰役之後,二野,三野,四野先遣兵團橫渡長江天塹,一舉擊破國民黨軍重兵防守的長江防線。1949年5月,軍委命令將四野1949年度作戰任務擴大為進軍並經營中南地區豫湘鄂贛粵桂六省。而在當時的中國各省中,實力最強悍的就是白崇禧的桂軍。
  • 南京,拜謁中山陵
    當我們站在陵園的入口處時,被眼前的景象迷住了,只見在晚霞的映照下,瑰麗的雲朵像沸騰的金花在天邊燃燒,青翠的松柏,扶搖而上的臺階,藍色的屋頂,盛開的鮮花,氣勢恢宏的建築,仿佛有一種力量在強烈地吸引著我們,召喚著我們,感染著我們,也許這就是中山陵與別處的不同之處吧。
  • 中山陵來了女主席!
    今天我們暫且不談洪秀柱訪問大陸的意義和價值,只談談洪秀柱拜謁中山陵時,她腳下的那片莊嚴國土——這片大地,曾為國民政府時期各個高級領導所肅立。 1929年6月1日,中國國民黨將總理孫中山「奉安」在這裡。從此,中國國民黨將孫中山崇拜儀式融入於紀念儀式、節日慶典、政治集會、總理紀念周等政治、文化活動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
  • 洪秀柱徒步拜謁中山陵 周圍群眾歡呼聲不斷(組圖)(1)
    據央視新聞微博10月31日消息,今天早上9時20分左右,綿綿秋雨中,中國國民黨主席洪秀柱率領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抵達南京中山陵拜謁,向孫中山先生致敬。中山陵陵門正門打開,歡迎洪秀柱一行。走過陵門後,洪秀柱通過碑亭,拾級而上,登上392級臺階。在中山陵頂端的祭堂內,洪秀柱一行向孫中山先生坐像敬獻花籃。隨後,代表團成員進入墓室,瞻仰孫中山先生石棺。
  • 這一仗,前衛營翻過摩天嶺,衝進山下村莊時,敵人還在睡夢中
    胡宗南為策應馬步芳、馬鴻逵作戰,集結其主力第1軍、第65軍等部於甘肅西南部的徽縣、兩當地區,企圖襲擊進至寶雞和天水的一野部隊,從側背牽制一野大軍進軍蘭州。對此,一野首長決定,在攻打蘭州的同時,由第18兵團發起秦嶺戰役,以策應野戰軍主力作戰。
  • 三大戰役結束後,我軍揮師渡江直搗南京,蔣介石攜帶一家老小逃走
    而最先爆發的是在東北戰場上的遼瀋戰役,這一場戰役,我軍投入了七十萬部隊,蔣介石領導的國軍投入了55萬,雙方在東北戰場上進行了生死決鬥,最終在東北野戰軍全體將士,頑強英勇作戰情況下戰勝敵軍,贏得了遼瀋戰役的勝利,解放全東北。
  • 二鍋頭的「渡江戰役」
    很快,管理層意識到了這個問題,廠長李懷民敏銳地發現了品牌的價值,於是在2000年開始品牌聚焦,決定酒廠的所有產品都以牛欄山為品牌。彼時,紅星是業內的龍頭老大。牛欄山只是在順義小有名氣。兩家公司的轉折點是在2002年。順鑫農業旗下試驗性的推出了42度陳釀,並且選擇了濃香型,而非傳統的清香型。
  • 南京中山陵風水遠遠不如明孝陵
    今日,我在贛州古城禪易堂工作,把考察中山陵的風水數據以及有關史料整理成文。歷史有驚人的巧合,孫中山因患肝癌而告別人間,他逝世後的陵墓設計者呂彥直 擔任陵墓建築師,監理陵墓工程。期間他不顧個人安危,跋涉於滬寧之間,並長期住宿山上,督促施工。為確保工程質量,選料、監工一絲不苟。終因積勞成疾,也患上肝癌病故,英年早逝,享年35歲。
  • 白崇禧在淮海戰役為啥作壁上觀,坐視蔣介石精銳被全殲?
    但白崇禧也是個有頗有個性的將軍,對於蔣介石的陰謀詭計總是嗤之以鼻,對於蔣介石這樣的小人,偽君子更是不屑一顧,白崇禧,李宗仁先後發起過三次反蔣運動,蔣介石次次都是以金錢賄賂各地軍閥來分裂倒蔣運動。轉眼到了抗戰勝利。
  • 從渡江戰役到抗洪護城——陸軍英雄連隊71年後再「戰」樅陽
    新華社合肥7月14日電題:從渡江戰役到抗洪護城——陸軍英雄連隊71年後再「戰」樅陽新華社記者陳尚營、程士華、劉小紅7月13日,緊鄰長江的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暴雨如注。2000多米長、1米多寬的長河防洪牆是樅陽縣城的防洪屏障。一牆之隔,一邊是滔滔洪水,一邊是有10多萬人口的樅陽縣城。加固防洪牆迫在眉睫。戰士劉惠民戴著護腰,在防洪牆下不停地搬運四五十斤重的沙袋。不一會兒,他和戰友們用沙袋給防洪牆壘起了約5米長、1米高的「保護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