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集大成的手訣,什麼是手訣?帶你走進道教
掐訣又稱握訣、捻訣、捏訣、法訣、手訣、神訣,有時稱鬥訣,簡稱為訣:它是道法基本方法之一。指在手掌、手指上掐某些部位或者手指間結成某個固定的姿勢,起到感召鬼神、摧邪精的作用。它和步罡一起,是道法和行持時的基本的形體動作。手訣(手訣) 手法訣竅。
-
道教小知識:掐訣
掐訣手勢「掐訣」又稱握訣、捻訣、捏訣、法訣、手訣、神訣、鬥訣。簡稱為訣,是道教法術行使過程中最為基本的手段之一。所謂「掐訣」,即指在手掌、手指上掐某些部位或者手指間結成某個固定的姿勢。道教手訣主要有單訣和雙訣兩種,單訣就是只用一隻手就能掐訣的手訣,雙訣是兩手並用掐訣的手訣。道家認為,其動作行為可以起到感召鬼神、摧伏邪精的作用。 掐訣和步罡一起,為道法和行持時的基本的形體動作。
-
神秘的道教禁術,擁有強大的力量
早期道教正一盟威道的二十四階籙中專有一種《禁氣籙》,可見禁術已經是整個法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份。《抱樸子內篇·至理》記氣禁,其文曰: 「吳越有禁咒之法,甚有明驗,多氣耳。知之者可以入大疫之中,與病人同床而己不染。又以群從行數十人,皆使無所畏,此是氣可以禳天災也。或有邪魅山精,侵犯人家,以瓦石擲人,以火燒人屋舍。
-
道教八大神咒用法
更有世人不信鬼神,指天罵地,綺語兩舌,咒詛諛曲。此皆為口業。另居於塵俗,三葷五腥難免避諱。口氣腥檀羶臭。誦經論法,汙穢三寶。故應常誦淨口神咒消除口業,祈請正神,滌除口中穢氣。清靜口舌後方能誦經念咒,通真達道。 淨身神咒 淨身神咒: 「靈寶天尊,安慰身形。弟子魂魄,五臟玄冥。青龍白虎,隊仗紛紜。
-
道教的手印,其實手印和咒語同樣重要
之前我們說到了道教的咒語,並舉例了九字真言的作用,其實咒語不是單獨生效的,說到道教的術數,大多數人都想到了符咒,也就是符籙和咒語,其實除了這兩項之外,還有這罡步和手印,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下手印。手印?掐訣?
-
道教禁術介紹
或形見往來,或但聞其聲音言語,而善禁者以氣禁之,皆即絕,此是氣可以禁鬼神也。 ②其《釋滯》篇亦有類似記載,曰:「善用氣者,噓水,水為逆流數步;噓火,火為之滅; 噓虎狼,虎狼伏而不能動起;噓蛇虺,蛇虺蟠而不能去。若他人為兵刃所傷,噓之血即止;聞有為毒蟲所中,雖不見其人,遙為噓祝我之手,男噓我左,女噓我右,而彼人雖在百裡之外,實時皆愈矣。又中惡急疾,但吞三九之氣,亦登時差也。」
-
摧破金剛心咒
金剛手身成金剛已。即曰入金剛三摩地。是時金剛手。承佛神力及一切如來諸菩薩等加持力故。金剛忿怒說此最妙金剛心陀羅尼。無斷無壞諦實堅固。無有能礙亦無怯退。一切眾生皆令怕怖。能與眾生摧伏煩惱。斷諸明咒鎮諸明咒。及摧諸行能破他行。摧折諸魔解諸魔執。句攝一切諸部多眾。復令一切諸修明咒。未成就者令得成就。既成就者不令唐捐。所有希願皆使如意。亦能佑護一切眾生息災增益。復能禁止迷悶諸惡有情。皆是陀羅尼神咒之力。」
-
學會道教「八大神咒」,便可逢兇化吉!
道教神咒主要用於祈禳、治病等場合。並要求念誦時,身心潔淨,虔誠、存心誦之而往往靈驗。修煉之人誦之,有助於入靜煉養。我們今天常看到的道教咒語是出自《早晚功課經》的八大神咒,通過網絡已經廣被人知。八大神咒是道教諸多門派廣泛普遍遵行的幾種常用咒語,也是道士日常功課中用來滌除心中罪孽,衛護心神,請召神明護持,開經演道所用。是學道修道入門必修必會之咒。
-
道教方術之符咒術
符咒術是道教應用咒語祈請神明、詛咒鬼蜮的一種方術。被認為可以感通天帝,役使鬼神,達到除邪消災、逢兇化吉的目的。咒語導源於巫覡。《尚書·無逸》有「厥口詛祝」,《正義》曰:「以言告神謂之祝,請神加殃謂之詛。」
-
道教流傳最廣的「八大神咒」,學會便可逢兇化吉!
道教神咒主要用於祈禳、治病等場合。並要求念誦時,身心潔淨,虔誠、存心誦之而往往靈驗。修煉之人誦之,有助於入靜煉養。我們今天常看到的道教咒語是出自《早晚功課經》的八大神咒,通過網絡已經廣被人知。八大神咒是道教諸多門派廣泛普遍遵行的幾種常用咒語,也是道士日常功課中用來滌除心中罪孽,衛護心神,請召神明護持,開經演道所用。是學道修道入門必修必會之咒。
-
迄今為止,最全面介紹神秘道教的一篇文章!
外丹以丹砂、鉛、汞、硫為主要原料與其他藥物相配合置於爐鼎之中,運用"飛"、"抽"、"伏"、"封"、"淋"…等等手段加以燒煉,以求製得服餌後能使人長生不死、羽化登仙的仙丹妙藥。因相信服食金丹才能長生成仙,故歷來道士莫不投入畢生心力加以煉製。雖然服食金丹最後並不能長生不老,但道士在煉丹過程中,卻意外地推動了中國古代科學的發展。隨著外丹術的逐漸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煉養人體精、氣、神的內丹術。
-
揭秘古代最神秘的科室——祝由
從身份到價值,祝由自古以來都爭議不斷,今天書生就帶大家介紹一下曾經最神秘的科室——祝由科。關於「祝由」二字的含義,唐代王冰在《素問注》中解釋為「祝說病由,蓋亦取義於祝說神明也」,按照現代的理解,祝由就是乞求神靈護佑,令身體康寧的意思,其在歷史上也經歷了出現、發展和衰落的過程。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已有與祝由相似的醫療活動。《尚書》中記載:「周公禱武王之疾而瘳」。
-
【道教常識】道教起源、發展史
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實體活動是在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鬥米道的出現,而《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誌。近年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觀日益受到重視,並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興趣,也使得道教獲得更多關注。
-
道教的神,鬼,仙有什麼不同?
大家都知道,道教是以追求長生不死為主要特點的宗教,如何長生不死?唯有與道合真。通過伏氣、禮鬥、存思、誦經、積善等方法,逐步使自己形神具妙,從而達到道的境界。「仙」,體現了道家逍遙放曠、長生不死的人生理想。而神,則不一樣。道教裡面,除了修煉成仙的仙人之外,還有「神」。儒家常將鬼神並稱,但是卻不言仙。道教卻神、仙、人、鬼都談的。何為鬼神?
-
道教氣禁及咒禁秘術
即我們通常所說的咒語,被認為是對鬼神或自然物有感應或禁令的神秘語言:咒語常和以人體真氣「禁制」鬼神、外物的氣禁術結合在一起,稱為禁咒。有時和符一起出現,稱做符咒。東方禁咒禁術又稱「禁法」。「禁」有禁止、禁錮、遏制之意。道教認為用此可遏制鬼物、 毒蟲猛獸和驅治疾疫。
-
道教是中國之根
3、《道藏》:道教經籍的總集 4、《道德真經》:不可不看的道教聖典 5、《南華真經》:讓道教充滿神秘的經典 6、《太平經》:最早問世的道書 7、《老子想爾注》:五鬥米道的重要秘典 8、《周易參同契》:煉丹者奉持的丹經之主 9、《黃庭經》:教義與醫學一體的修真古籍
-
道教符籙,傳形而無音,是否真的是「天之言」?
道士書符以召役鬼神或即沿用其意而來。以為天神垂符圖,示以雲採圖像,即所謂「雲篆」,錄之而神符。又以為天神降授神符,焚之取信天神,可役使、召劾不同司職的鬼神,或鎮邪祛疾,或倒轉日月,或稱位五嶽。 《山海經》記有一則神話:東海仙都山上有大桃樹,蟠屈三千裡,居有神荼、鬱壘二神,監領眾鬼之惡,所以後人常用桃木板書符,以示鎮邪避惡,治病療疾。
-
仙道貴生丨關於道醫與鬼神!
而易學又統攝了其他學科,這就為醫學和鬼神之間,構建了對話的紐帶。我們知道早在天師設立五鬥米道的時候,就有「三官手書」。就是若有道民犯病,則上三官手書自述其過錯,則可以使疾病痊癒。《上清天醫寶懺》云:「伏聞天齊七政,稟陰陽運化之機,人患三災,著福善禍淫之果。日月猶逢剝蝕之時,仙真尚有風雷之數。今作弟子眾等,叨居人類,系屬凡軀,不能離乎數而超乎緣,難免屬於星而隨於運。
-
道教起源
一般學術界認為,道教的第一部正式經典是《太平經》,完成於東漢,因此將東漢時期視作道教的初創時期。道教正式有道教實體活動是在東漢末年太平道和五鬥米道的出現,而《太平經》、《周易參同契》、《老子想爾注》三書是道教信仰和理論形成的標誌。近年來,道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宇宙觀日益受到重視,並引起了西方世界的興趣,也使得道教獲得更多關注。
-
道教的起源與形成
道教是在我國傳統的宗教和傳統的哲學的土壤中產生的。其思想淵源主要源於先秦的鬼神崇拜、神仙信仰和兩漢的黃老學說。宗仰黃帝、老子及其學說是它最本質的特徵。 我國的鬼神崇拜可以上溯到遠古時期,在原始社會就已存在。先民們將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山川河嶽,皆視為有神主宰,因而產生敬畏感,乃對之頂禮膜拜。殷周以來,人們認為天帝(或稱帝、上帝)是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最高主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