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譜的目的和意義

2020-12-18 雲譜文化

修家譜的目的和意義

劉氏源出自陶唐,自帝堯之後始封劉邑,歷經四千餘年,生息繁衍,枝葉繁茂,脈絡眾多。族氏星羅棋布於整個世界,族譜寫著自己的歷史。我劉氏在西漢以前,默默無聞,自高祖劉邦推翻秦暴政、消滅項羽、建立西漢王朝以後,開始崛起、兩漢歷四百餘年,將中國的歷史推向了一個偉大的中興時代,為鞏固中央集權制開拓疆土,復興漢文化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並孕育出了偉大的大漢民族。

歲月悠悠,江河滔滔,日升月恆,子孫繁衍,祖宗有德,後嗣大昌。房房發達,如江海之浩瀚,代代興旺,如岱嶽山之雄偉。

「長江萬裡有其源,玉樹千丈有其根,人生百歲有其父,祖孫萬代有其宗。」 而族譜之功在於載世系分明,溯清源於流遠,傳血脈於萬代也!

隨著時代的進步,現已進入網絡時代,為緊跟發展,有的支派建立電子家譜並修正了舊版家譜的一些錯誤。最終將原紙質族譜完全電子化,全世界各地劉氏後人都可以隨時隨地通過手機、電腦方便查閱,讓劉氏宗譜數據可以更好的被檢閱和維護,也讓劉氏家譜歷史得以更好的傳承。

家譜,記錄宗族中的所有男女人丁目錄,直貫父子,橫連兄弟,上尊祖宗,下系子孫,祖德宗功,正本清源,家族和睦,淳樸敦厚,其義大焉。

家譜,延續著家族的血脈,更傳承著祖上的遺訓和期望,一代代的接續,或綿延家風,或與時俱進,而為人孝悌,始終是治家的根本。

古人曰:「譜諜身之本也。」意思是說譜能告訴你,你是誰?從哪裡來?有了家譜,你就能夠追根溯源。人從娘腹中十月懷胎、呱呱落地,在世幾十年總歸要悄悄地離開人世。「雁過留聲,人過留名」。名就是人之本,人生一世連一個名字都沒有留在世上,豈不遺憾。

家譜有姓氏溯源,始祖源流,支派遷徙,世系繁衍,人口變遷等諸多內容,家族的歷史,也就是中華民族的歷史,國家的歷史,人類的發展歷史。

隨著改革開放,許多海外華人熱心回國尋根問祖,造福鄉梓,他們尋根問祖最信得過的就是查閱家譜。對於因各種原因遷居他鄉的普通人,家譜就是他們與祖籍,族人溝通的橋梁,因此,宗譜不但是家族歷史的記錄,也是天涯遊子落葉歸根的精神寄託和尋根依據,現如今國運昌盛,經濟迅猛發展,人民安居樂業,正是修撰家譜的恰當時機。

家譜,能使自己的根得以延續,使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得以繼承和發揚光大,能使宗人對子孫後代更好地傳教修為,也能鑄就劉氏族人生生不息的人生格局,彰顯劉氏一脈傳承精神,興漢室禮儀之邦。

公元二零一九年冬

相關焦點

  • 修續族譜(家譜)的意義、周期和忌諱
    賀氏宗親 一、修續族譜(家譜)的意義 古代重視族譜(家譜)的延續,將修續族譜(家譜)的重要性概括為「敬宗收族」。「敬宗」,顧名思義,就是尊重敬仰祖宗。
  • 大譜師家譜編修:家譜的意義和作用
    由朝廷史官編纂,記錄一個朝代興盛衰亡的是正史;由地方主纂,記錄一個地方風土人情歷史沿革的是方志;由家族纂修,記錄一個家族遷徙發展的便是家譜。家譜一般分兩種,一種是常見的懸掛式家譜,一種是裝訂成冊的家譜,後者內容更為詳細、全面。二、修撰家譜的意義。
  • 「家譜」是什麼?現在人,到底該不該修家譜
    家譜是一部怎麼樣的書呢?家譜的名稱很多,常見的有家譜、宗譜、族譜、家乘、房譜、支譜、譜牒、家牒、譜系等。對家譜的定義,有四種看法:第一種看法認為,家譜是記述氏族或宗族世系的書。這是從家譜的基本意義或原始意義,即狹義上講的。清人劉雲端說:「譜者,世系之謂也。」
  • 為何今年清明,修家譜的人,比掃墓的還多?
    據了解,很多人選擇用修家譜的方式替代掃墓,這是為什麼?這或許就是時代的進步,和傳統文化改革必然的趨勢。修家譜祭祖俗話說得好,「國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譜」,可見修家譜是件有意義的事,如同地方修志,國家修史一樣重要。而且清明時節修家譜,也並非「稀罕事」。
  • 續修家譜的意義
    一、父母一生歷程的回顧 將父母一生的經歷記錄在家譜中,以表達我輩對父母人生的尊重和敬畏。 二、子女奉獻給父母最好的晚年禮物和珍藏 將一本記錄了家庭歷史和文化的家譜作為晚年禮物送給自己的父母,以作為他們晚年的記憶和懷念。父母老了,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物質方面的滿足,更重要的精神需求。
  • 沛縣孫氏迎風破浪修家譜
    然而,自明洪武以來的600多年中,雖然經常有編撰家譜的願望,甚至有編撰全縣統一的孫氏家譜的呼聲,也有不少熱心的孫氏族人奔走操持,但由於條件的不足,至今只是編修了幾部分支的家譜,而全縣統一的家譜還遠遠沒有形成。那麼,沛縣孫氏家譜的基本概況和編撰的過程是怎樣的呢?筆者根據自己掌握的材料大致敘述如下。孫氏族譜的第一次撰修。
  • 修家譜,需要知道哪些具體內容
    隨著生活品質的不斷提到,如今修家譜的人越來越多,那麼家譜裡面都具體包括哪些內容?完整的家史家譜都有哪些?完整的家譜包括哪些內容:家史來源、姓氏來源、譜名、祖先像讚、目錄、修譜名目、譜序、恩榮錄、譜論、字輩排行、家法、世系、傳記、風俗禮儀、祠堂、墳塋、族產、契約、藝文、領譜字號等。
  • 名門修譜:修家譜該如何使用字體,沒用好,就鬧笑話了!
    傳統家譜 家譜作為一個家族文化傳承的載體,本來該是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情。可是很多時候,一沒弄好,反倒鬧出笑話,可就有點得不償失。修家譜鬧出的笑話,除了張冠李戴地把一些宗親信息弄錯外,另外一種比較常見的笑話,就是繁體字、簡體字該如何使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
  • 古人非常注重修族譜、家譜,為何有些現代人都不修了?
    雖然現在社會發展後,宗親之間不如從前那般親密了,有人認為現代對都不重視修家譜了,其實也不盡然,有些地方依然還能重視家譜與宗祠的,至於不具備家譜的人,一般不外呼以下幾個原因:現代的年輕人更追求當下的自我生活,除了祖父母及父母親以外,對於上幾輩的認同感普通很低
  • 名門修譜:為什麼國人如今依舊堅持修家譜?
    家譜新修人們說到姓氏,會很容易想到家族,而從家族,又會很自然地想到家譜。家譜,歷來就是我國姓氏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我國向來重視對自己過去歷史的回顧與反思,編撰有各種各樣的一家之史、一地之史和一國之史,其中的一家之史就是家譜。由於家譜是一家一姓的生命史,記錄著其發源、生息、繁衍的過程,是「純正血統的可靠藍本」,因此,各家各姓都極為重視修撰譜牒。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被譽為「人生的三大終極問題」,自古以來,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著眾多的哲學家和宗教家,直到今天,還有很多的人在苦苦求索、百思不解。
  • 青州鍾氏六百年望族,今發布續修家譜倡議書
    青州鍾氏家譜續修倡議書家之有譜,猶如國之有史。自一世祖大公來到青州六百餘年間,先祖慎終追遠,已有四次修續譜歷程,最後一次續譜為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至今已有85年之久。按照先祖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的訓示,續修家譜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緩。
  • 名門修譜:修家譜的老規矩沒改,就會成為破壞親情的源頭!
    傳統修譜 修家譜對於家族來說,是一件有功德的大事。家譜關係著一個家族文化的傳承,記錄一個家族發展的興衰,因此用修家譜來紀念祖宗的功德,也是現在很多人用來尊重祖先的一種方法。但是以前有很多人就不願意修家譜,認為修家譜不但不利於家族宗親的和諧,甚至會成為破壞親情的源頭,這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 名門修譜:網際網路家譜,可以一個姓氏同修一本譜!
    網際網路家譜「亂世藏黃金,盛世修族譜」,在國家大力推動民族自信,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的政策下,興修家譜,把傳統家譜數位化也成為迫在眉睫、且勢在必行的一種趨勢。近幾年隨時網際網路越來越貼近大家的生活,網際網路家譜也越來越普及,並且受到很多宗親家族的關注。網際網路家譜,一改傳統家譜繁瑣的流程,一臺手機就能輕鬆地查譜、看譜、修譜,用碎片化的時間修譜,大大節省了傳統修譜所需花費的人工成本。網際網路家譜通過網絡的支持,可以一個姓氏同修一本譜,真正的實現姓氏通譜的理想。
  • 家譜文化的起源
    在過去它是一種家族制度規範,能夠規範人倫,是對社會法律和制度的一種重要補充。對於當代來說,家譜可以作為傳統文化展示,可以重溫先祖的優秀文化。家譜還有一個意義就是具有文學、社會、史料價值。正史的記錄畢竟是有限的,範圍也太廣,而家譜可以作為歷史研究的有利補充,更加生動。如果我們現在珍視和珍藏好家譜,那麼也是將來子孫了解我們的一個範本。」
  • 家譜有什麼好?這麼多人修,懂的沒幾個!
    傳統家譜就家譜而言,很多人只知道「30年一小修,60年一大修」,至於為什麼要修家譜?估計很多人也只會說,都是祖上傳下來的,具體有什麼好,還真的不完全知道。其實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家譜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明辨世系,尋根留本。在文化大革命之前,家譜基本上是每家每戶都有的,家譜不但清楚地記錄了一個家族的發展經歷,更清楚地記錄了家族中每一個人生前的成就和故事。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後,很多家譜隨著家族成員遷移,丟失的丟失,損壞的損壞。很多家族發展至今也就難免出現「找不到譜」、「沒有家譜」的情況。
  • 家譜
    到了明清時期,孝子賢孫們不再滿足「三世一修」,進而發展出「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的傳統。日照丁氏的家譜就是幾乎30年一修的,從康熙初年開始,到1925年,共修了七次之多。為什麼需要一部家譜?為什麼必須不斷修譜,才是一名合格的孝子?我們來看看丁氏修譜的理由。
  • 姓氏與家譜之間的關係
    姓氏文化和家譜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世界上許多古文化,早已隨著創造它的種族一起淹沒在洶湧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而中國姓氏和家譜文化,歷經數千年,始終在延續和發展。姓氏和家譜文化一直代表著中國傳統的宗族觀念,它以一種血緣文化的特殊形式,豐富了博大精深的華夏文明,在中華民族的同化和國家統一上一直起著獨特的民族凝聚力的作用。
  • 阜新清河門民俗文化名人張貴復:歷時四年修家譜,行走萬裡柳條邊
    最近當地的居民張貴復「修家譜、訪邊門」的事再次成了熱門話題。下面,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張貴復是「怎麼修家譜,如何訪邊門」的?北方的4月,草長鶯飛,春意盎然。在這樣一個生機勃勃的清晨,在清河門北山住宅區的一所小平房前,張貴復正在家裡整理滿屋子陳列的家族族譜,和「邊門」資料。
  • 杭州學軍中學高一高二寒假作業 修家譜理家訓
    許多從未謀面的親友,這下認識了  為了修家譜理家訓,高中生們沒少花功夫,也因此認識了許多從未謀面的親友。  高二(1)班沈卓韻說,祖輩都生活在農村,今年寒假回老家,也沒有找到先祖遺留的家譜。後來纏著爸爸問東問西,又專門跑去向爺爺請教太爺爺那輩的故事,這才整理出家中上下五代家譜。
  • 家譜序言怎麼寫?最詳細攻略來啦
    序言作為一本家譜的開篇門面,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譜序的編撰自然要嚴謹,但現代很多人修譜時並不知道該如何撰寫譜序,今天趙氏宗親微信公眾號小編就來說說譜序要怎麼寫?  首先我們要知道譜序是什麼?包含哪些內容?  譜序是每一本族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主要由本族人寫的序和邀請外族人寫的序、跋語等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