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島核爆73年:銘記歷史,祈禱和平

2021-02-07 日經中文網

8月6日,日本廣島迎來了第73次的核爆日。從一大早開始大批民眾來到廣島市的和平紀念公園,悼念喪生的家人和朋友。經歷過原子彈爆炸,支撐日本二戰後時代的人們祈禱子孫後代能有一個和平的未來。隨著時間的流逝,這段記憶的傳承成為課題,在此背景下,原子彈爆炸親歷者的遺屬們發誓將這段悲慘歷史繼續講述下去。

 

核爆受害者代表:為實現無核世界,重新審視自己

 

被選為廣島市核爆受害者代表的井上EMIKO(79歲)至親的叔父在原子彈爆炸中喪生。井上當時只有7歲。關於叔父的其他記憶都很模糊了,唯獨「叔父痛苦的扭曲表情依然深深地印在腦海中」。


一大早來到原子彈爆炸圓屋頂祈禱(6日凌晨,廣島市中區)


井上從小就失去了父母。那年暑假,她和妹妹在從距離爆炸中心地約7公裡的地方前往叔父家的途中,原子彈落下。叔父身受重傷,當家人試圖用鑷子幫叔父取出傷口裡的蛆蟲時,叔父都會大叫「好疼啊」,雖然一直在努力治療,不過叔父最終還是在1個半月後離世了。

 

「作為核爆受害者能做點什麼呢?」抱著這種想法, 二戰後井上加入了當地的被爆者團體,致力於傳承這段歷史。大約在8年前當選代表。隨著成員的年紀越來越大,自己也曾多次有過辭去代表職務的想法,不過她擔心「如果我辭去代表職務,我們這個團體可能會解散」,井上一心想讓下一代了解戰爭的悲慘,因此此次也接受了擔任被爆者代表的邀請。

  

廣島原子彈爆炸已經73年。井上表示「現在每天和家人一起吃飯一起娛樂,切身感覺生活在幸福的世界」,不過「為了實現無核世界,自己能做什麼呢?希望重新審視自己」。


核爆受害者遺屬代表:讓孩子們了解這段歷史

 

從一出生便和自己一起生活的2位「爺爺」總是笑眯眯的。核爆受害者遺屬代表、廣島市中區的上峠賢太(33歲)對80多歲去世的外曾祖父和祖父的思念敲響了心中和平的警鐘。


千紙鶴共同祈禱和平(6日凌晨,廣島市)


外曾祖父丸田行雄在2000年、上峠上初三的時候去世了,祖父壽美在2014年去世。加上祖母、父母和妹妹,一家共有7口人。上峠記得祖父和外曾祖父在世時健健康康、活力滿滿的樣子,不過兩人生前從來沒有和自己講述過原子彈爆炸的事。

  

在外曾祖父行雄的葬禮上,家人第一次告訴他,外曾祖父在原子彈爆炸中後背被燒傷,因為疼痛難忍,每晚只能趴著睡覺。祖父也受傷了,不過無性命之憂。每當上峠詢問祖父「在哪裡遭到原子彈轟炸?」,祖父都沉默不語,難過的表情似乎在說「別再問了」。


來到圓屋頂的民眾(5日下午,廣島市中區)


上峠後悔地表示「即使被討厭,也應該繼續追問才對」,當市裡詢問自己是否願意擔任核爆受害者遺屬代表時,上峠懊惱地表示,「我對原子彈爆炸的事知之甚少,可以擔任代表嗎?」。但是上峠感覺祖父和外曾祖父在後面推著自己給自己力量,所以最終接受了這一重任。

 

上峠在2014年結婚,第2年長子出生。雖然從未和同輩的友人深入談論過原子彈爆炸,不過「希望通過自己的發聲,讓同一代以及下一代了解廣島的這段悲慘歷史」。


-閱讀日經中文網更多內容請點擊下方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廣島核爆75年後世界面臨核戰威脅更大,無核世界希望渺茫?
    8月6日,在日本廣島,人們在原子彈轟炸75周年紀念活動正式開始前雙手合十悼念。 新華社 圖75年前的8月6日,美軍B-29轟炸機在日本廣島上空投下一枚代號為「小男孩」的原子彈。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核武器空襲,逾14萬人喪生。「今年是核爆75周年,我國繼續堅持無核三原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8月6日在廣島和平紀念儀式上表示,希望世界各國開展對話,最終實現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
  • 廣島長崎核爆75周年,人類從太平洋戰爭學到了什麼?
    這兩顆原子彈幾乎是全球的歷史課本都會提到的歷史事件,不過人類是否真的了解這場歷史事件帶給我們的啟示與影響?全人類又從太平洋戰爭的結束學到了什麼?該擔起什麼樣的責任?
  • 核武器在二戰裡的首次實戰,為何美軍最後把核爆目標定為了廣島?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核武器終於在戰爭末期投入了實戰,這是人類第一次將這種威力巨大的武器投入實戰,人類第一次擁有了傳說中神明才有的力量,一次蕩平一座城市,而當時負隅頑抗的日本則頗為"榮幸"的成為了原子彈的核爆目標了(絕佳的標靶)。美軍在1945年8月6日將代號"小男孩"的原子彈投擲在了廣島,僅僅瞬間就讓這座城市變成了人間煉獄,算是對日本發動擴張的懲罰。
  • 為什麼是廣島?——軍迷親歷的「原爆之日」
    每年的「原爆」紀念日也是日本用來吸引全世界目光、聚焦廣島的日子。筆者對這段歷史充滿興趣,並為此進行過實地考察。實際上,廣島被美國選為核攻擊目標,是有著深刻原因的。廣島在核攻擊下的慘重傷亡,完全是日本法西斯戰爭罪行的「咎由自取」。核爆紀念日帶出的疑問1945年8月6日的8點16分,美國「博克斯卡」號B-29轟炸機向廣島投下了名叫「小男孩」的原子彈。
  • 2ch評論:歐巴馬在廣島和平公園核爆慰靈碑前獻花
    【畫像】オバマ大統領 広島の平和公園で原爆慰霊碑に獻花【照片】歐巴馬總統在廣島和平公園原爆慰靈碑前獻花
  • 安倍、古特雷斯出席廣島原子彈爆炸75周年紀念活動 倖存者回憶...
    8月6日上午,日本廣島和平紀念公園迎來許多民眾進行祈禱,相較往年禮堂內外少了許多排隊的人。在今年的儀式上,四名高中生通過鋼琴表演來演唱《廣島和平之歌》,取代了之前每年由市民合唱以及銅管樂隊演奏的表演。(圖說:往年儀式上放飛和平鴿的活動圖源/朝日新聞)1945年8月6日,美國在日本城市廣島投放了原子彈,原子彈在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實戰給日本帶來毀滅性打擊,有倖存者至今飽受致命燒傷、輻射綜合症和癌症之苦。
  • 原子彈核爆廣島長崎:日本認為這是無辜的屠殺,美國為什麼認為這是...
    之前有網友討論是戰爭帶來和平還是和平終結戰爭,我們讀歷史的經常會有一個思考,到底是直面戰爭的恐怖讓人類產生畏懼,還是想像戰爭所帶來的危害後對戰爭產生敬畏。 大家可能經常會看到網絡上有些人天不怕地不怕,一旦有事件發生,就嚷著拳打南山幼兒園,腳踢北海敬老院。
  • 廣島和長崎的核爆,對於日本的投降,到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將核武器作為對日本拒絕投降的回應,分別投擲在了廣島和長崎。一般會認為,兩次核爆促使了日本的投降,但是在戰後,很多人認為原子彈並沒有起到決定性作用,甚至有人認為,原子彈只是枉殺無辜。今天就回顧這段歷史,看看原子彈到底有多大的作用?而那些死於核爆的日本人,又是否真的無辜?
  • 俯視核爆後的廣島,母親摟孩子坐在廢墟前
    1932年,「印第安納波利斯號」重型巡洋艦加入美國海軍。太平洋戰爭期間擔任護航和掩護兩棲部隊等任務,其中包括運送「小男孩」的組件和核燃料到提尼安島。1945年7月15日起航後,26日到了目的地,10天後廣島化為廢墟。
  • 廣島與長崎核爆75周年:核威脅捲土重來
    國際紅十字與紅新月運動 敦促各國終結核時代 75年前, 1945年8月6日清晨,一架B-29轟炸機向廣島投下一枚可怕的新型武器。
  • 廣島核爆75周年 安倍:希望實現一個無核武世界
    據日本《產經新聞》6日報導,1945年8月6日8時15分,美國轟炸機在廣島扔下原子彈,城市在瞬間化為廢墟,約21萬人在爆炸中身亡,倖存者終生遭受後遺症的折磨。6日是廣島核爆75周年,當天的紀念儀式上,安倍再次提及不製造、不擁有、不運進核武器的無核三原則,希望不同國家和世代的人們能了解原子彈爆炸導致的慘劇,理解受害者的痛苦和不安,也希望世界各國開展對話,最終實現一個沒有核武器的世界。
  • 閱讀分享 | 核爆圓頂屋
    在這座被6條蜿蜒河川環繞的三角洲,在這個生活著一千多萬人的近代都市,廣島的正中央,突兀而倔強地立著這座核爆圓頂屋和平紀念公園建在當年的引爆位置附近,乘坐自戰前就開始運行的廣島電車(通稱「廣電」)即可到達,距離新幹線廣島站約20分鐘的車程。據稱,「廣電」在核爆炸後的第三天就恢復了工作。
  • 廣島長崎該從原子彈轟炸中反思什麼?
    正如追悼儀式的名字——「原子彈轟炸犧牲者慰靈和平祈禱儀式」——所體現的那樣,市民們沉浸在對自身受害的痛苦回憶中,強調的是原子彈的不人道性,「戰爭太可怕了」,或是責怪美軍當年沒必要使用原子彈等,這也幾乎成為每年紀念活動上的主音調。
  • 核爆威力那麼強大,為何戰後廣島長崎沒成無人區,並且很快重建?
    二戰日本投降前夕,美軍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分別投擲了原子彈,造成了難以言說的後果,世界為之震驚。1986年車諾比核事故發生後,俄羅斯、白俄羅斯和烏克蘭許多地區遭到核輻射的汙染,數千人受到強核輻射,數萬人撤離,普裡皮亞季城因此被廢棄。同樣是受到核汙染,廣島和長崎是怎麼做的呢?倖存下來的日本人,不僅沒有撤離,反而留下了,並且只用了不到五年時間就完成了恢復重建。說好的的核汙染呢?難道日本人就不怕嗎?
  • 廣島之夢 其三 《重生》(廣島城/原爆穹頂/廣島平和紀念公園/廣島街景)
    廣島城及相鄰的廣島中央公園及廣島美術館均處於市中心位置,可由路面電車輕鬆到達。你在日本各地都見到過這樣的天守閣。大阪城的威嚴輝煌,姬路城的雪白端莊,讓你在驚嘆那極致的建築工藝和沉浸在深沉的歷史滄桑感同時,感到一種無以名狀的、如身披鎧甲之武士般的不可接近。廣島城卻更像一位平和安詳的銀髮老人。
  • 原子彈核爆廣島長崎:日本認為這是無辜屠殺,美國為何認為是拯救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廣島投入了人類歷史上第一顆用於戰爭的原子彈,沒有經歷過原子彈爆炸的人會認為,這就是一顆名叫」小胖子「的炸彈,但對於生活在廣島經歷了核爆的人而言,這是打開地獄的鑰匙。在愛因斯坦等科學家的強烈反對下,杜魯門不得不改變計劃,決定在日本廣島和長崎兩個城市上空投擲原子彈。圖為美國核爆日本廣島後,當地的情況原子彈的巨大的威力讓日本記憶猶新,原子彈的威力實在太強大,導致日本領土軍民幾十萬人的死亡,原子彈的轟炸加速日本政府投降,一個星期之後日本宣布接受盟軍的投降,這場慘無人道的屠殺在那一刻結束了。
  • 廣島核爆親歷者:不安、贖罪與無愧交織的餘生
    和數萬廣島人一樣,他在帳篷裡住了好幾個月。在那裡,田中利明遇到了他後來的第二任妻子光惠(Mitsue),她也是核爆的倖存者。兩人在1946年結婚,有一兒一女和六個孫子和孫女。光惠在1997年去世,田中利明依然健在。88歲的他一個人生活。他像父親和祖父一樣在廣島獨自經營一家小型酒類商店。他第一任妻子和女兒的遺骨安放在家族墓地的一個骨灰甕裡。松重美人和妻子純江活到了戰後。
  • 廣島原子彈設計者,60年後參觀廣島,說了一番話令日本人很憤怒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軍分別在廣島、長崎投下了一顆原子彈。我們歷史教科書中是這樣評價兩顆原子彈投擲的,它們大大加速日本投降的步伐,在二戰歷史上佔據著重要地位。今天筆者給大家介紹廣島原子彈背後的故事。
  • 核爆之後的廣島長崎現在已經重建住人,為何美軍當年要誇大其威力
    我們知道日本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受過核彈攻擊的國家,在受到攻擊後,美國和日本都宣稱核武器給長崎和廣島帶來了非常嚴重的影響,將導致這兩個地方一百年內都不能住人。當時日本上下可謂是哀聲一片,遇難者眾多。但後來廣島和長崎迅速重建,至今兩地早已住滿了人,而且這兩個地方現在發展得都還不錯。
  • 廣島核爆的倖存者們是多麼痛苦,回想起燒焦的屍體遍地都是
    歷史對事業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結果來評定的。——喬萬尼奧裡(意)文章類型/歷史見聞字數|965,閱讀約2分鐘1945年8月2日,美國陸軍航空隊第509混血大隊長保羅·蒂貝茨接到上級命令,「確認7架B-29轟炸機將於8月6日凌晨轟炸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