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548年,在南朝梁武帝蕭衍的正確國策引領下(在全國推行節約政令,以崇尚佛教對國家、社會、百姓加強思想建設),南朝很快出現了一段時間的經濟繁榮和社會穩定。
此時,北方的政權依然各陷紛爭局面,南朝梁如同亂世之中的一個似要統一的王朝曙光一樣。同時,作為東魏創立者的高歡也對蕭衍治下的國家社會稱讚有加。
但是,晚年的梁武帝蕭衍卻做了一件非常不利國家的事情,這便是接應投降南朝梁的東魏權臣侯景。其不僅讓他先前建立的豐功偉業化為烏有,甚至讓整個南朝梁社會也由此陷入衰落和動蕩不安當中。
這也就是大家在歷史上比較熟知的「侯景之亂」,那麼侯景之亂的前因後果到底是怎樣的?侯景之亂給南朝梁或者那個混亂的時代又帶來了何種影響。
今天,我將重新把侯景之亂再梳理一遍,讓大家回到那個風起雲湧,金戈鐵馬、明爭暗鬥的南北朝社會。
其實,在梁武帝蕭衍的統治後期,北朝的東魏宮廷內發生了一場悄無聲息的權力轉移,作為北齊權臣、東魏創立者的高歡病逝,按照古代嫡長子繼承制的原則,其兒子高澄很快登上了東魏的權力巔峰。
但是,侯景和這位新任皇帝有著不小的矛盾,侯景害怕自己的勢力或者生命都會受到嚴重的威脅,他便在腦海中湧現出投降南朝梁的想法。
其實,叛逃在南北朝時代是非常常見的,畢竟在當時不穩定的社會狀態下,也很難有穩定官僚或者武將階層。例如,在晉元帝時期,王敦發兵打敗晉元帝後,其寵臣劉隗遂北投降後趙石勒。
所以,侯景在高澄登基不久後,便率領麾下軍隊向南投降梁朝。對於梁武帝蕭衍來說,他沒有理由拒絕侯景的投降請求。為什麼這麼說呢?這還是要考慮到侯景個人的社會地位。
其實,在侯景叛逃前,其官位已經達至太傅、大將軍等多個軍政要職,其轄地甚至包括荊、襄在內的13個州落。
有意思的是,侯景的部分轄區又剛好是當時南北朝的主要戰略重心,如果侯景將轄區全部供給梁朝,那麼梁朝便會擁有向北進攻的經濟或者軍事戰略縱深。
簡單來說,只要梁武帝蕭衍能夠成功從侯景手中拿到這片機動區域,那麼將勢必提高梁朝在南北戰爭中的戰略主動權。所以說,這對於梁朝來說似乎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買賣,梁武帝蕭衍確實沒有理由拒絕。
最終,梁武帝蕭衍同意了侯景的投降請求,甚至還給侯景允諾河南王的身份特權,但是這也是梁朝噩夢的開始。
當侯景率領部分親信軍隊從東魏都城離開,直接向南奔襲前進時,卻遭到東魏軍隊的追擊。侯景心裡明白,南方的梁朝軍隊還沒有成功接應,如果和東魏軍隊硬拼,損失會非常慘重。
所以,他決定轉嫁權力矛盾。他隨即率軍向西魏政權求援,並且答應將靠近西魏政權的周邊河南地區無條件贈送給西魏,但是條件就是幫助他抵擋東魏軍隊,護送他安全到達梁朝國內。
雖然說,侯景為了活命,將一個轄區領土供給兩個國家,似乎有一點不厚道。但是,當時的侯景別無選擇,梁武帝蕭衍也還是接受這種分割領土的方法,並且還派出軍隊接應侯景安全到達梁朝。
不過,相比較梁武帝蕭衍的仁義,西魏政權就顯得十分狡詐了。當時,西魏政權拿到從侯景手中分割的土地後,卻並沒有遵守承諾,反而欲和東魏聯合攻擊侯景。
雖然說,當時梁朝的接應軍隊已經和侯景匯合了,但是卻遭到高澄派出的精銳部隊的攔截,侯景所在的轄區土地大多被東魏攻佔。好在梁朝軍隊的殊死配合,侯景才勉強逃回梁朝。
此時,對於梁朝來說,他們不僅沒有從侯景手上得到曾經允諾的土地,甚至還損失了部分兵力,到頭來不過是給自己惹了一身麻煩,這有點像當時韓國獻上黨郡給趙國,卻引發秦、趙長平之戰,趙國損失40萬大軍的場景有點類似。也可謂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不過,侯景也實在是不老實,他為了保障自己的勢力,肆意攻取了梁朝的壽陽,並想以此作為自己的軍事基地。這就好比在梁朝國內安放了一顆定時炸彈,隨時都會給梁朝帶來嚴重的後果。
但是,壽陽作為梁朝的北方邊地,也不是久留之地,侯景要想保命,必須建立一個新的小國家來鞏固自己的軍事實力。
最終,他選擇向南進攻梁朝腹地,也就是都城建康一帶。畢竟,相比較北方的東魏,南方的梁朝似乎更容易侵略成功,這本以為是侯景的天方夜譚,卻最終讓他實現了。
建康
公元548年8月,天還帶著小雨,侯景隨即率領麾下軍隊向這個當時龐大的南方帝國開戰,這是一場實力非常懸殊的戰役。
當時,按照梁武帝蕭衍的命令,梁軍分四路合圍侯景的軍事大本營—壽陽,而侯景也當即玩了一計「調虎離山」。正當梁朝四路大軍奔進壽陽時,侯景卻率領軍隊從採石直搗建康,並迅速攻破建康,而梁武帝蕭衍也被侯景囚禁,最終暴死在淨居殿。
不過,侯景最後的結局也很悲慘,在起兵後不久便遭受到來自廣州和荊州兩支軍隊的圍攻,他隨即分兵應戰,卻消耗了為數不多的機動精銳部隊。隨後,侯景在巴陵一戰中戰敗,他退出建康後,在江東一帶混戰了許久,最終還是被殺,這也匆匆結束了他一生的傳奇歷史。
不過,侯景之亂卻使本應社會穩定發展的梁朝進入混亂局面。叛亂結束後不久,位居江陵的湘東王蕭繹和位居成都的武陵王蕭紀分別稱帝。
西魏政權借著幫助湘東王的統一旗號,在攻佔四川後,揮兵直接佔據江陵,消滅了湘東王。由此,梁朝北方的長江中遊防線也徹底崩潰,建康也再也沒有實質的軍事防線進行抵禦了。
簡單來說,侯景之亂對於南朝來說絕非一次簡單的叛亂,而是損耗了南朝的戰略地理空間,侯景之亂後,南朝的領土大幅度縮小,原有的戰略要塞也大多丟失,以至於南朝根本沒有足夠的戰略空間進行統一戰爭,而是只能偏安一隅。
公元557年,陳霸先率領軍隊消滅梁朝後,建立起唯一姓氏王朝—陳朝。但是,由於侯景之亂的前期影響,陳朝的版圖也大多是延續了梁朝,活動空間甚至積壓在長江以南地區到洞庭湖周邊的狹長地域空間內,繼續統治著部分南方疆域。
最終,歷史也給了我們正確的答案。公元589年,即北方取代北周建立後的隋朝,在歷經8年厲兵秣馬後成功滅掉了割據南方的陳朝。
沒錯,一個小小的侯景之亂,卻影響了南朝(以梁和陳為主)政權後幾十年的歷史進程,這也是歷史對於戰爭或者王朝鏈條的合理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