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痛是跑友最常見傷痛,膝痛的發生與過量負荷、跑姿不正確、肌肉力量差、下肢力線異常等因素有關。
疼痛作為一種非常糟糕的體驗,其實是給予人體非常重要的信號,提示你膝關節局部出現了問題。
而疼痛本身又會產生肌肉功能抑制、動作模式異常、筋膜等軟組織結構緊張等繼發問題,而這些問題反過來又會加重疼痛,從而引發惡性循環,所以及時有效地抑制疼痛是解決膝痛的第一步。
在緩解疼痛方面,方法有很多,跑者可以採用一些非處方藥物先短期自行處理,如果無效則需要到醫院進行必要檢查以明確診斷,再進行更多升級治療方式。
緩解膝痛的方法有很多,90%的跑者經過合理規範的治療可以有效緩解疼痛,大可不必過度擔憂。
我們將這些治療方式給各位跑者做一介紹。
外敷藥物於疼痛部位,是跑者首先想到的解決疼痛的方法,外敷藥物可以大體分為中藥類和西藥類。
中藥類外敷藥物的代表如紅花油、雲南白藥,其主要作用是活血驅風,舒筋止痛。由於紅花油具有活血作用,所以急性膝關節扭傷48小時以內禁止使用,那樣反而會加重病情。
西藥類外敷藥物的代表是扶他林(雙氯芬酸),這類藥物專業術語稱為非甾(zai)體類抗炎藥,非甾體類抗炎藥能夠抑制止痛物質的產生,從而發揮消炎鎮痛的作用。
像阿司匹林、布洛芬,也都是非甾體類抗炎藥。這類藥物由於起效不是通過擴張血管,所以無論啥時都可以使用,外敷使用時塗抹均勻即可。
需要提醒的是,在外敷藥物方面,一般選擇單一方式,比如選擇了中藥就建議不要同時使用西藥,反之亦然,並不是各種藥膏一陣亂操作就能起效。
如果疼痛比較明顯,明顯影響休息、日常步行和上下樓梯等等,還可以口服非甾體類止痛片,這類藥物與外敷類的藥物作用機制是基本一樣的,只不過一個是局部起效,一個是全身起效,作用效果可能更為明顯。
但需要注意的是,口服藥物一般不可以連續服用超過7天,更不能長期服用。
氨基葡萄糖類的軟骨營養品,目前似乎也比較受歡迎,軟骨的主要成分是軟骨細胞和軟骨基質。
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軟骨素是構成軟骨的重要物質之一,所以從理論上來講,缺什麼補什麼,吃這些是有用的。
但是實際上,軟骨區域幾乎沒有血供,口服進去的氨基葡萄糖幾乎難以達到軟骨,而且還必須是膝關節軟骨,所以關於軟骨營養品是否真的能保護軟骨,減輕軟骨磨損,爭議不斷。
目前認為氨基葡萄糖是幾乎不可能真正營養軟骨,減少軟骨磨損,但氨基葡萄糖似乎可以營養軟骨下方的基質,從這點上來說,軟骨營養品不能說一點用處沒有。
有些人吃了這類保健品,感覺膝痛緩解(可能是安慰劑效應),有些人則吃了毫無任何作用,也即這類營養品具有很大的個體差異。
當然,需要注意的是,氨基葡萄糖類軟骨營養品也有可能存在一定肝腎損害,連續服用一般不要超過3個月。
所謂理療,是指採用聲、光、電、熱、磁等一些物理治療手段,比如超聲、超短波、冷療、離子電滲療法、電刺激療法、衝擊波治療等等,這些理療可以起到促進關節積液吸收,消炎鎮痛等作用。
跑者自己在家中採用熱毛巾做膝關節熱敷、或者買那種比較便宜的紅外烤燈就是非常典型的理療。
我國傳統治療方式針灸按摩等等治療手段對於消除筋膜緊張、促進肌肉放鬆、抑制疼痛也具有較好的作用。
而現在流行的筋膜槍同樣可以通過消除扳機點、促進肌肉放鬆等作用,因為疼痛本身就容易引發局部肌肉保護性痙攣,而這種肌張力增加又會導致局部代謝廢物不易排出。
對於筋膜等軟組織問題為主的疼痛,充分放鬆肌肉筋膜就能很好地緩解疼痛。
如果經過了上述保守治療,效果不佳,那麼還有一些進階的方法可以治療膝痛。
比如玻璃酸鈉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是骨科常用關節潤滑劑,所以玻璃酸鈉注射就是向關節腔注射潤滑劑。
當玻璃酸鈉打進關節腔中,可以增加關節滑液中玻璃酸鈉的含量,可以達到減輕滑液組織的炎症反應,減少組織之間的摩擦,增強關節液的粘稠性和潤滑功能,保護關節軟骨,增加關節的活動度,緩解疼痛的作用。
關節腔注射往往不是一次起效,如果關節磨損較為明顯,那麼5針一個療程,對於緩解膝痛還是有一定幫助。
富血小板血漿(PRP)是抽取自身15-40毫升血液,經離心後得到的血小板濃縮物,再將其注射到膝關節中。
由於PRP中富含血小板、白細胞以及纖維蛋白、多種生長因子,具有促進關節軟骨、半月板修復,以及幫助關節內炎症吸收的作用,一些著名職業運動員也會接受PRP治療。
PRP嚴格意義屬於手術治療範疇,但由於其過程較快,基本上門診手術就可以完成。
在經過眾多保守治療方式仍然沒有很好地緩解疼痛、打軟腿、關節卡頓等症狀,同時核磁共振檢查顯示關節有明顯的結構性病變,那麼這個時候可能就需要接受手術治療。
跑者聽說手術往往特別害怕,其實現代運動醫學基本上採用關節鏡手術,手術創口小,恢復快,當然並非所有手術保守治療無效後,都需要接受手術。
進行膝關節手術要符合一定指徵,同時還要結合患者意願以及未來對於運動的需求。不肯接受手術或者什麼病都指望手術解決,都是錯誤觀點。
使用肌貼等運動防護技術,對於緩解膝痛也有一定幫助。
以大眾跑者最常用的肌貼為例,具有彈性的肌貼其實主要並不是發揮保護作用,而是通過貼在膝關節周圍,這樣會持續不斷的給予人體一種異物感,而這種異物感的傳入神經刺激,具有抑制疼痛,促進肌肉收縮的作用。
所以很多跑者也會在比賽中使用肌貼,目前就是減輕比賽後半程的膝關節酸脹疼痛表現。
護具的保護作用看起來似乎比肌貼更強一些,但其仍然是通過促進本體感覺發揮作用。
當然,根據2019年美國物理治療協會所發布的膝前痛治療指南,認為無論是複雜的支撐型膝部護具,還是簡單的護膝,對於膝前痛幫助不大,可能其作用更多來自安慰劑效應。事實上,護具的使用反而可能弱化肌肉的自我保護作用。
除了上述被動治療,緩解乃至戰勝膝痛還得依靠另一個重要「法寶」——運動康復。
我們常說「好好休息,祝你早日康復」,其實這樣的觀點早就過時,「好好運動,才能幫助你早日康復」。
這裡的運動就是指康復訓練,通過規範的身體功能評估、跑姿評估,進而針對性的康復訓練可以有效增加肌肉力量、提高關節穩定性、建立正確的運動模式,是幫助傷痛跑友重返跑步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以膝前痛為例,根據2019年美國物理治療協會所發布的膝前痛治療指南,最有效的治療手段就是運動治療,也即通過運動的方式消除膝前痛。
這裡面最為核心的運動方法就是肌肉力量訓練,指南指出,針對髖後側、外側的肌肉力量訓練以及針對大腿前側的肌肉力量訓練是治療膝前痛的最佳手段。
這裡的髖後側力量訓練主要指的就是臀肌訓練,髖外側力量訓練主要是髖部外展外旋肌肉——包括臀中肌、臀小肌、梨狀肌的力量訓練,大腿前側肌肉訓練主要是股四頭肌力量訓練。
加強腿部和臀部肌肉是緩解膝前痛最有效的方法
為什麼這些肌肉的訓練特別重要,因為如果在運動過程中,出現大腿內收內旋,也即膝蓋內扣就會大大增加髕股關節面的壓力,從而誘發膝前痛,所以加強髖外展外旋肌肉訓練可以對抗下肢力線異常;
而加強臀肌訓練可以有效促進伸髖動作從而分擔股四頭肌用力程度,同樣,加強股四頭肌訓練則可以直接減輕髕股關節面壓力。
緩解膝痛,治療是第一步,事實上,膝痛的治療方式有很多,是絕大多數跑者經過合理規範治療都能有效緩解疼痛。
膝痛治療要按照逐步進階的方式進行,優先採用簡單的保守治療,如果無效再採用更為複雜的治療方式甚至手術指標,並不存在所謂高級的治療方式,根據不同病情進行適合的治療方式最重要。
當然,對於膝痛來說,康復訓練也是必不可少的,治療結合康復才能取得最佳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