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在預防近視方面能發揮哪些優勢?大眾如何辨別一些中醫藥預防近視的虛假宣傳?中醫近視防控的研究和研究轉化……針對這些問題,7月10日下午,廣東省教育廳委託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牽頭在廣州召開「2020年廣東省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專家研討會議(中醫方向)」,召集省內眼科大咖開展研討交流。廣東省中醫藥局副局長柯忠參加會議。
柯忠表示,廣東省中醫藥局在開展校醫培訓、科普近視防控知識等基礎上,加強推廣近視防控的適宜技術。近十年,在中醫藥領域,省內一些中醫藥專家對預防近視收穫了不少研究成果。希望通過此會議集專家們的專業智慧,形成廣東中醫防控近視的特色。
▲柯忠講話
2019年總體近視率比2018年下降1.7%
2019年8月,廣東省教育廳聯合省衛生健康委等7部門印發了《廣東省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下文稱「《實施方案》」),提出了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的階段性目標,明確了家庭、學校、醫療機構、學生、政府有關部門等各方面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的職責、任務和要求。
2019年,廣東省教育廳通過遴選試驗區和試點縣、組建專家指導委員會和宣教志願服務隊,開展全省視力監測和教室採光照明「雙隨機」抽檢等工作,推進學生近視防控工作。2019年中小學生總體近視率比2018年下降1.7個百分點,完成每年下降0.5個百分點的目標。
全省學生近視防控工作雖顯成效,但廣東省教育廳體衛藝處副處長張建鋒表示,今年以來,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廣大中小學生延遲返校,宅在家裡,通過電子產品參加線上學習。戶外活動減少、電子產品使用時間增加,都對近視防控工作提出新的挑戰。
發揮中醫優勢 控制學生近視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實施方案》亦明確指出「充分發揮中醫藥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治中的作用,制定實施中西醫一體化綜合治療方案,推廣應用中醫藥特色技術和方法。」為此,省教育廳召開此次研討會,希望集結和交流臨床和科學研究的有效經驗、做法,在未來的防近工作中進行推廣。
基於此,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院長卓業鴻教授表示,研究探索出安全、有效、系統、規範的兒童青少年近視中西醫一體化綜合防控行動指南,並以此為紐帶,建立覆蓋全省中醫藥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網絡,對控制好兒童青少年近視發展起到極大幫助。
▲卓業鴻講話
會上,各位專家展開熱烈討論。
針對「中醫藥如何開展近視防控」的核心問題,廣東省中醫院眼科主任龐龍教授從針灸、按摩、物理療法及中藥等方面做了詳盡的技術解讀。
廣東省視光學學會秘書長王幼生教授回顧了中醫「證」的研究,指出單純性近視以「心陽不足」證型為主,高度近視則有從「脾氣不足」到「肝腎兩虛」的證候發展規律,並通過臨床實驗證明了中藥防治近視的有效性。但他認為,中醫也存在一定局限性,需謹慎評判正確引導中醫適宜技術的科學研究和臨床實踐。
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環學所副所長曲亞斌表示,根據抽樣調查,全省近視率從2018年的52.4%下降到了2019年的50.7%。希望中醫技術能夠與防控流行病學的方式相結合,著眼於孩子,排除幹擾因素,採取一些幹預措施避免孩子近視、避免中低度近視發展成重度近視,並追蹤建立資料庫。
▲專家現場討論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眼科主任沙翔垠則認為,用中醫藥作為預防手段,得讓家長、學生都容易接受。讓學生大劑量地服用苦味湯藥可能不現實。「目前最可具操作性的還是貼敷。」
廣東省第二中醫院眼科主任嶽麗菁表示,中醫本身就有「治未病」的理念,在預防近視這方面,可以踐行這個理念。中醫也講「藥食同源」,可以給一部分孩子建檔,在飲食上作調理,通過大數據分析,最後驗證是否能作為預防近視的途徑。
「有人說針灸治療近視是偽科學,但我們使用了這一手段。」汕頭國際眼科中心常務副院長張銘志表示,單純戴眼鏡來矯正屈光參差性弱視可能需要半年,輔以針灸之後可能只要三個月就達到同等視力水平;視力0.5以下的弱視患者,輔以針灸治療後視力提升等,這和西醫的治療是相符的。
她認為,中西醫結合防控治療近視,首先要把中低和高度近視區分,中醫治療高度近視是很有效的。但目前的近視防控還是以西醫為主,中醫也有自己防控、治療方法,但聲音很小,主要是因為還未將有效的科研數據總結起來。
【來源:廣東衛生在線】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