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力的運用,也許你只知道發力,另外一面你知道嗎?

2020-08-28 拳成大藝藝稱形意

形意拳顧法完結篇,看我前面文章的朋友們一定還記得我們是從接化發開始說起的。今天做一個總結,接化發發三個字的深層含義實際上是顧打。先說一說顧,顧法並不是形意拳獨有的東西,任何一種格鬥術都有顧法,只是叫法不同而已。當然這不代表它們的內容是相同的。

我之所以用這三個字寫文章,主要是不想看這三個字被某大師誤導。記得老師傅們說過一句話,真的騙不了人,假的也騙不了人,只有半真半假、亦真亦假才能騙得了人。對一個練拳的人來說,你認定的東西往往是一個似是而非的結果。

我在寫文章的過程中,在生活中見過很多練形意拳的愛好者,有的剛接觸不久,有的浸淫了一輩子,也在評論區遇到過很多網絡噴子,這些人不論是誇大形意拳還是低視輕看形意拳,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一知半解。不論形意拳是什麼只要通過這些人的頭腦過濾,就變成了他認為的東西,可悲的是他們認為他們認為的就是全部。


我們講,一千個讀者的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形意拳也一樣,一千個練家有一千種形意拳。到底誰才是真的,這裡沒有絕對的答案,因為即使是修煉有成的拳家也不會完全統一認知。因此我們都說形意拳,但是我們說的又不是一個東西。這就是某些大師的害處所在,他們會把一些正確的說法和錯誤的內容結合在一起,給不明真相的吃瓜群眾造成誤讀。

很多人說傳統拳術不行,形意拳也就那樣,如果你了解形意拳,了解它的來龍去脈,了解它的技法變化,了解它的發展脈絡,了解它的生存演變等等,如果你知道,你得出怎樣的結果都不過分,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局限,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突破自以為的框架。

所以真正能夠認識一個事物靠的不是腦力而是經歷,對形意拳來說,你有多少經歷,你自己考量有沒有資格去定性它。比如,一個崩拳,你見過多少人練,見過多少人用,同樣一個師父一起教的,為什麼一個能用上,一個用不上或者兩個用的不一樣,你見識經歷的越多,你接觸的崩拳的技藝越高明,你對崩拳就越有一個正確的認識。人的差異不在頭腦靈活與否而在經歷天差地別。這個強求不得,人的一生不得不講一個機緣巧合。


打破你認知的不是你自己的覺悟,而是外力,越是高深的東西越是沒有自我發現的可能。今天的人有個毛病,總認為今天的格鬥術比古人的厲害,認為練兩個月的拳擊散打可以秒掉所有的傳武,現實中也可能出現這個現象。但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

是你比古人聰明還是現代格鬥比傳武高明?這是你的想法對嗎?覺得自己不含糊,是嗎?覺得老祖宗用性命換來的技藝,歷經千年演變完善,不如你打打沙袋,練練反應厲害。是嗎?古人不懂得練力氣,你懂得。古人不懂得練反應,你懂得。古人不懂得實戰,你懂得。是嗎?你好厲害。你這麼優秀你爹媽知道嗎?

傳武就是不如你兩個月的拳擊散打,你信嗎?信,對嗎?你這腦子練什麼也白扯。什麼是傳武?如你所見嗎?你從未曾懷疑過你見到的是傳武嗎?就算你沒有見過傳武的真實樣子,但你的腦子裡就只能容下一個錯誤的概念了嗎?就像我上文說的,改變你認知的不是你的頭腦而是你的經歷,直到如今還有人那閆芳馬保國說事兒。


如果你分不清陳、王的真假和程度情有可原,如果你認為閆芳的神技就是傳武,那沒有人可以拯救你這個神奇的腦袋,如果你分不清何、陳能不能打無可指責,但你非要認為傳武就是馬大師那幾下,沒有人能挽救你的無知。那麼再進一步,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大師?曾經的技藝到底去了哪裡?打人的技藝是真的不堪還是真的沒了?還有沒有傳武,或者說還有沒有傳武人?是不是孫、尚的姑娘就能代表孫、尚的技藝?是不是車、宋的子孫還有車宋技藝的巔峰?形意拳的技藝曾經掌握在誰的手裡?慢公園的太極還是不是太極?傳統拳術去了哪裡?

想過這些問題再來跟我討論形意拳。我曾經說過,接化發用一個字代替就是打,打人不稀罕,但能打強於自己的人才稀罕。總有人說自己練得怎麼怎麼厲害,但跟外人一動手不是那麼回事兒。還是那句話,不能突破自己認知的框框,不是腦袋不行,是經歷不夠。你從未曾實戰過,為什麼要認為自己厲害。我說過民間有高手,他們為什麼不出來,因為經驗讓他們知道,幾十年不動手是沒有動手的把握的,動手的傳承不可能割過幾十年的空白期還能信手拈來。有些東西見不到,不是沒有而是條件不再。很簡單的道理,不讓拳擊以對抗的形式存在,只能改架健身,不用久,三年五年,你再提到拳擊時,可能適合它的形容詞就是弱不禁風。三五十年呢?


所以現在給你說的一切,已經不再是形意拳巔峰的東西,我受我自己的局限,我的層次只能停留在中等,巔峰是少數人的權利,但這不妨礙我告訴你合理的東西。何況我認為的中等在今天來說也是稀罕的存在了。

形意拳的打不是單純的打,能用好形意拳的恰恰是顧法比較好的,顧也不是單純的防守,顧和打不分家。關於顧我曾經寫過文章不再詳說。簡單地說顧是受力的運用打是放力的運用。在收蓄放之間產生無窮的變化。無窮是因為沒有定式這跟打正好相反,但是這種隨意又的自覺不自覺地歸結到定式上。可能你聽得有些雲山霧罩了,顧比打更難講得清楚。

顧是為打服務的,好的顧是承接不是攔截,不讓對方察覺,不知不覺入了你的圈套這是顧,人的感知只有零點兒幾秒,要搶在對方感知前頭髮力打,這就是顧,對方一旦察覺就是挨打的那一刻。這麼短的時間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因此這是一個熟練工,是千錘百鍊後的得心應手,顧是一種能力不是技藝。

拳練到高深處,不是在技藝中打轉而是能力的體現。能夠產生有效的攻擊,不是因為你發力的姿勢多么正確,進攻方式多麼合理,也不是因為你拳大力沉而是在極短的時間內能夠做出正確的預判,或者在努力保持某種動手經驗的感覺,憑這種感覺進入某種取勝的定式。


相關焦點

  • 傳統拳也許繞不過擂臺這道坎,那就說一說形意拳怎麼上擂臺?
    形意拳有個別稱叫行拳,這個別稱就揭示出了形意拳腿的重要性。因此要認識形意拳的腿法步法和身法,你首先得從固有的思維中跳脫出來。你不能用你平常的思維,也不能用外家的或說U FC的或是散打的這些思維來套用到心意拳,那樣永遠也找不著。講形意拳,講劈拳,不講腿等於什麼也沒說。很多人對內家拳的認識有限,比如,說到內家拳就是所謂的勁,但是你講勁不講力,不講不用力,那你這勁,講的就毫無意義。
  • 別拿你的一知半解定義形意拳,你練的路數對嗎?你認為的是嗎?
    正確的路數就是你對待練拳這件事的一個正確的步驟,也就是說你是否掌握了練習形意拳循序漸進的法門?這個是前提,有了這個你才能一步一步地窺見形意拳的門徑。 再次強調一下什麼是法門,也就是所謂的正確的路數。正確的路數不是說你用正確的要求去站樁,去練三體式,去練五行,去年12形,而是你應該明白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什麼時候不該做什麼事。
  • 形意拳的「化」|變化只在一寸中的技藝
    也許接化發本身這三個字就犯忌,也許是大師這個字眼惹出了問題。今天仍然按照原定的計劃寫一下化。也不知道這篇文章能否過審。化實際上是接的另一種表達。也就是說是一種更進一步的接法。相同的文章在頭條也有同步,如果你喜歡這類文章也可以移步一觀,頭條是免費的,喜歡看免費文章的也可以在在那裡看到全部的內容。
  • 從傳統武術形意拳與現代搏擊拳擊實用技法試析形意拳與拳擊的關係
    這段時間,在網絡上流行這樣一種觀點:形意拳的技擊實戰,外表看起來就如同拳擊!衲子不知道這個觀點的出處,好像是一位大師說的。磚家、叫獸,大溼……衲子要說,這不管是哪位「大師」所說的,那也一定是當不得真的醉話或者夢囈!衲子為什麼要這樣說呢?
  • 不會接手,你用的哪門子形意拳
    其發力,也是在對抗中練強的。我們都知道形意拳不打沙袋,那她平時拿什麼練呢?就是拿對手練,形意拳是拿人練出來的功夫。拿人練出來的技能之一就是我們今天說的接手。首先我想問問你,你這個接手是怎麼得來的?前一陣子鬧得沸沸揚揚的馬保國都知道吧,以接化發號稱。我曾經為此還寫過一篇顧法的專欄,想為接化發正正名,不過文章並沒有全部發出去,死在了審核上,我也無能為力。可能人家以為我在誤導別人什麼接化發吧,不過比我聰明的人大有人在。這不有人明確說了,研究了幾十年的形意拳,不要弄什麼接手了,根本就不可能。
  • 只一點就夠了,「逆用力」是形意拳養練的法門,也是學發力的竅門
    初識形意拳第三篇, 說說形意拳的健身功能。說到健身有很多種方式,並不是中國武術所獨有的功能。但中國武術的健身功能是獨具特色的,尤其是作為優秀拳種的三大內家拳。 而形意拳作為三大內家拳之一,其健身功能更是獨具其長。在所有的拳家當中形意拳家的壽命是最長的。在我的師門中,70歲以上仍就能跟年輕人打對拳的比比皆是,活到90歲以上的也不在少數。
  • 形意拳橫豎發力,科學練習方法
    形意拳橫豎發力方法,《一代宗師》有云:「功夫就兩個字,一橫一豎。」一個橫勁、一個豎勁就足以概括全部變化,今天講講形意拳橫豎發力方法。1、形意拳橫豎發力方法:形意拳之橫向發力方法形意拳中有專門盤練橫勁的動作,為橫拳。橫拳,一說為形意五行拳最後一拳,其行進路線為鋸齒形,為諸拳之母。因為生克萬拳全靠這拳。
  • 告訴你真實的形意拳"雷音"
    形意心意的雷音現在都認為是叫聲,是的,在發力時以聲催力確實能加大腹壓而發出更大的力,尤其是南拳,但是該發出什麼聲音來加大力量呢?是不是發出越響亮的聲音就能獲得越大的力量呢?那形意心意又是如何能讓自已聽到雷音的?做鳴天鼓時確實是聽到很響的聲音了,比骨響、肉響、咦響(把民工實際上人人都能做到的當成形意心意的雷音是有失兩拳身份或者強詞奪理的你練拳時叫雷音勞動就不叫雷音呢?)聽起來大多了,可好象還不是打雷那樣巨響,打雷的聲音有時候聽起來可是象人都要驚一跳似的。
  • 形意拳實戰
    不過形意拳可不是傻子拳,真的跟對手去硬碰硬,遇到個比你壯的,硬碰就是自殺了!形意技擊的實戰問題二:用身體打人形意拳快攻直取,長於進身打人。可是進身後怎麼打呢?是用身體打。 形意拳極少有掄著胳膊玩拳頭的時候,多是藉助於步法身法,在進身的過程中完成擊打。身體到位了,拳也就打上了。所以它的發力很有意思,不憑胳膊粗,而仗身體動。
  • 形意拳的說手與實戰
    我隨老師習拳,知道他年輕時練功刻苦,喜歡打架,技擊經驗極為豐富,因此向他討教直拳來了怎麼防;鞭腿來了怎麼防,老師直言不諱的說:「你問的是單操方法,只能在師徒間說手時用用,真到了實戰的關頭一點都用不上,還是在功力上多下功夫,遇到實戰別想應敵招法,他的他的你打你的,輸贏不重要,經驗在於積累」
  • 形意拳練習訣竅
    過去形意門裡其實有技擊速成法,就像李仲軒老說的,為了強國強種強軍,老輩人編了很多速成有效的東西,普通人基本上半年下來打一兩個沒問題,一年以後打五六個沒問題。不是說形意一年打死人嗎?就是這麼打的。如今幾乎沒有這麼練的了,主要是沒市場。不過現在看,把這些東西整理一下練練還是有用的。
  • 形意拳之精髓
    相對來講,在傳統武術中形意拳是比較剛硬的拳種。但本門的練法,第一步功是慢練、練柔、不發力。說是打拳不如說是「擺拳」,老師一個勢子一個勢子地「擺弄」你。慢得程度近似打太極拳,又像站「活樁」,極其枯燥,但很吃功夫。這種練法要求架子很大,很舒展,呼吸要求順暢自然。這個階段主要是練規範拳架,達到抻筋拔骨,通順經絡之目的。  有了形體的規範,下一步就是「摸勁」。
  • 形意拳與單操
    還可配合使用各種輔助手段,增加強度、數量,以增長功力,便於以後在實戰對搏中運用自如。形意單操某個或某些手法熟練後,自然就要在練習中發力了。由力小、力散到力大、力整,逐步操練出各種勁法、體認各種勁法,隨著功夫的加深,人的拳術思維發生質的變化,步入暗勁、化勁階段。
  • 形意拳總也練不上道,劈拳掌握不好,可能這個道理你不明白
    你的力量也是自然有個下沉的力,這個是不做就達到的狀態。不是加一個下沉的力,是不做就有這樣的狀態。形意拳是省事的功夫,不做自有,越練事越少。別人起不動你的胳膊,是為檢驗的條件。什麼叫起不動你的胳膊,力量有懸殊,人家仍然可以把較打起來。但是在起你胳膊的同時,會把你整個人較起來,就是這個狀態。也就是說,你的整個前臂要掛上身體的重量。記住這個狀態。
  • 馬保國輸了,形意拳不能打?錯!近代形意拳實戰如何高效速成的?
    同為形意拳,一個能打,一個挨打。看來老馬練錯了。不是形意拳不能打,而是老馬沒練對頭!形意拳練習者現狀俗話說:「太極十年不出門,形意拳一年打死人」。這句話就是說形意拳出功夫快,效率高。現如今,多數人練形意拳按部就班,三體式、五行拳、十二形、八字訣、雜式錘等一步步練,歷時數年,還沒進入實戰訓練階段。學拳練了千招,用時一招也使不出來。還有些拳師教拳,一個劈拳就要教半年,全套學完,少說就是十年,這也許是傳承人訓練方法。
  • 「我能打到你,但你打不到我」,這是形意拳「化勁」?
    有一位形意拳高手,有五十多萬粉絲,很多人向他討教形意拳的練法,他也很樂意授業,拍了很多關於形意拳短視頻。,他說:「形意拳化勁就是我能打到你,但你絕對打不到我」!這位形意拳高手厲害了,你能打到別人,別人打不到你,你以為你是孫悟空嗎?這麼說來練到化勁不只一個打十個,能打十萬天兵天將了!明勁、暗勁、化勁是形意拳三種勁法,而那位高手所說的打著打不著屬於身法。勁法是出拳發力方式,身法是步法靈活躲避敏捷。不管是教人形意拳還是別的拳術,甚至各行各業都應該遵守規則,就是只教自己會的。如果自己都沒琢磨透什麼是化勁,大可不必教徒弟。
  • 連外行都知道硬打硬進,那麼硬打硬進是不是劈拳的風格
    我在百度的作者權限比較高,所有文字都是百度首發,或兼發頭條,喜歡我文字內容的,可以關注我,支持一下,留言互動,也好讓我知道沒有在這白費功夫。你的支持是我行文的動力,請不要吝嗇你的手指。那些關注支持我的,在此一併致謝,因為我很可能不會回覆你們的,但我心裡知道你們在,希望你們不要誤解,覺得我是在冷落你呢。至於那些要視頻的,實在對不住,多少年不練,手上生疏的很,不想獻醜了。
  • 尚雲祥的形意拳
    明白是怎麼回事嗎?來!我告訴你,站紮實點!"只見先生用中間三個手指在我胸前一划,我竟忽悠一下撞在正殿門上。我過去雖聽說過形意有什麼內勁,認為不過是傳達。可是這回,想不到一百多斤的人,被打出丈八尺遠,勁真是夠大的,可是手打在身上為什麼不疼?又摔出那麼遠?低頭再一看前廊下的臺階更為驚訝,這臺階雖高不足尺,可不知自己是怎樣背身上來的?就這一下,鞭策我一幹幾十年!
  • 瑜伽的練習你會發力嗎?你知道力是你身體衰老的標誌嗎?
    瑜伽體式的練習第一個作用就是提升肌肉、筋膜等與骨與骨關節之間的連結與結合,而這個「紐帶」就是「力」,正確的發力才會加強這種效果,而所有的發力必須是向內的,這種向內的力是一種貼合力要完成這種貼合力就要認真的把握體式中三種力的運用,這三種力是什麼力?向心力(回插力)、離心力(伸展力)、螺旋力(把前面兩種力變為貼合力的核心力)。
  • 聶楓:形意拳與意拳之比較
    姚宗勳先生講,精神集中,周身放鬆,呼吸自然,其實這些也都是形意拳練法中的要求。這個休息,就是我一直強調的返先天。你逆反回真到了那個程度,接續了天地宇宙的精神,先天元氣自然是源源不斷而來,體質體能就會出現逆生長了。王薌齋先生講過自己的境界是與天地宇宙精神相往來,也就是如此。後人只知道站樁就能出功夫,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最根本的原因在背後,也就是接續先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