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姓源起

2021-02-07 教學新思考

姬姓源起

黃帝一脈相傳

    

5000多年前的黃帝非嫡系子孫被封在各地,改為其他姓氏,只有嫡系長子長孫一脈傳承姬姓。

《古今姓氏書辨證》記載:「黃帝生玄囂。玄囂生蟜極。蟜極生高辛,是為帝嚳。妃姜嫄,感巨人跡生子,取名曰棄。堯以為大農,命其官曰后稷,姓之曰姬。姬者,姓也,人本乎祖之義也。棄為后稷,有功,堯封之為農官之職。」

周朝的祖先后稷是黃帝的曾孫帝嚳的兒子,繼承了姬姓。關於后稷以姬為姓,還有一個神乎其神的傳說:后稷的母親姜嫄,是帝嚳的元配皇后,有一次她到野外出遊,見到了巨人的足跡而心生喜悅,就踩踏這些足跡,而後身動如懷孕一般,不久就生下了一個男孩。這孩子就是後來的后稷。后稷長大後出任堯的農官,教民稼穡,被後人尊為「神農」,賜姓姬,成為周族的先祖。

棄、堯、舜都是黃帝的後代,其中棄與堯是同父異母兄弟,即黃帝的第五代孫。

不過,棄與堯的地位就大相逕庭了:堯居帝王之尊,而棄卻生長在野外,因為他熱愛農業生產,才被封為大司農,管理農業,賜以姓姬。堯老了,禪讓於舜,舜不受,要棄來繼承帝位,棄堅辭,於是舜為帝,棄則仍稱農官之職。舜對棄說:「棄,黎民始飢,汝后稷播時百穀。」堯封兄棄為后稷,是為周部族的首領兼始祖,其子孫遂以姬為姓,形成了一支強大的勢力。

棄,又稱為后稷。三四百年之後,后稷的裔孫建立了周。周人的興起,是直接導源於后稷的。

后稷死後,其子不窋未能做官,因為夏政衰微,不重視農事,於是,他只得北上戎狄,棄農從牧。到后稷的曾孫公劉,才又繼承后稷大業,重務農業,「務耕種,行地宜。」並開始南下,遷徙於豳(bin,彬。今陝西彬縣一帶)公劉的兒子慶節,終於在今陝西省栒縣(1964年改名為旬邑縣),建立了方國,號周。

傳到古公姬亶父,為了避狄翟侵擾,率部遷居周原(今陝西岐山縣一帶),築城郭居室,把前來歸附的部落編成邑,設立官司,建國號周,國勢更加強盛。古公亶父有三個兒子:長泰伯(亦稱太伯)、次虞仲(亦稱仲雍)、少季歷(亦稱公季、王季)。季歷生子姬昌時有聖象古公亶父很喜歡這個孫子,說:「我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

泰伯、虞仲知道父親想讓他們讓位於弟弟季歷,以傳於昌,便主動讓賢,跑到當時為荊蠻之地的蘇州、無錫一帶開墾,使老三季歷繼承了父位,克修古公遺教,篤於仁義,諸侯順之,國勢日益強盛,被商王承認為西方霸主,授官牧師。後被商王文丁殺死。

姬昌繼承父親王季的王位,作邑於灃,在位50年(前1184~1135年),擴大了西邊的疆土,加強了西北邊的防禦力量,勢力發展到河東地區,遷都豐(今陝西西安灃河西)。曾一度被商王囚禁。後傳位給兒子姬發,是為周武王。

從黃帝至周武王姬發、周公姬旦,姬姓族譜列出世系二十世;郭氏、楊氏均與姬姓同根,從黃帝到周武王、周公,郭氏、楊氏族譜均列出世係為二十八世,比《史記·周本紀》記載的多八世。周姓也與姬姓同源,從后稷至周文王,湖南省平江縣長壽鄉周姓家譜,竟列出二十九世,比《史記·周本紀》等古籍記載的多九世。湖南省平江縣長壽鄉周姓家譜世系,可補正史空白。根據此譜,加之黃帝至后稷的五世和周文王至周公的二世,姬姓傳承共計三十六世。

然而,從黃帝到周武王姬發、周公姬旦的繁衍,是否就是上述三十六世呢?如果上述事實成立的話,從黃帝到周武王、周公這段歷史就有1624年(黃帝生於前2740年,武王卒於前1116年),若以三十六世除之,平均為45年為一代,這就不真實了。我們的祖先不可能是過了不惑之年才生男育女。按照常規,平均每代代差25至30年為正常,顯然有缺失、遺漏之處。這1624年間,應該有50至60代。所以這種世系排序依然是不完整的,但因文獻典籍缺乏記載,暫時難以考辨、補充。現根據已有史料詳列如下,以供眾人繼續研究、補充:

一世:姬軒轅,即黃帝,世嗣少典氏。少典氏為諸侯國(有熊國)君。母曰附寶,視大電繞北鬥樞星,感而有孕,24個月,生帝於軒轅之丘,因名軒轅。國於有熊,故號為有熊氏。長於姬水之畔,故以姬為姓,又稱公孫氏、軒轅氏,又號軒轅。納4妃,生25子,其得姓者14人。元妃西陵氏之女,曰嫘祖,生昌意、玄囂、龍苗。黃帝死後葬於橋山,年110歲,傳其位於次子玄囂。

二世:玄囂,名摯,黃帝次子。其母嫘祖為黃帝元妃,感大星如虹,下臨華清之祥而生帝。黃帝之世,降居江水,邑於窮桑,故號窮桑氏;國於青陽,因號青陽氏;以金德王天下,遂號金天氏;能修太昊之法,故曰少昊,都曲阜,在位84年崩,壽100歲,葬於雲陽,故後世又曰云陽氏。生子曰蟜極。傳位於其兄昌意之子顓頊,是為高陽氏。

三世:蟜極,玄囂子,未繼承帝位。生子浚,繼顓頊為帝,是為帝嚳。  

四世:姬浚,即帝嚳,蟜極子。生而祥靈,年15佐顓頊帝為政,受封於辛。年30,以水德代高陽氏為帝,故號高辛氏,都於亳。帝嚳四妃:元妃有邰氏,曰姜嫄,生子后稷;次妃有娀氏女,曰簡狄,生子曰契;三妃陳豐氏女,曰慶都,生子放勳,是為帝堯;四妃娵訾氏女,曰常儀,生子名摯。帝嚳在位70年崩,年105歲,葬於頓丘。子摯嗣位。  

五世:姬棄,即后稷,帝嚳子,周朝始祖。帝嚳元妃姜嫄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悅而踐之,而身動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為不祥,棄之隘巷,馬牛過者皆避而不踐;徙置平林,適會山林多人遷之;又棄之渠中冰上,飛鳥以翼覆之。姜嫄以為神,遂收而養之。因初欲棄之,故名為棄。棄為兒時,屹如巨人之志。其遊戲好種樹麻菽,及為成人,遂好耕農,相地之宜,易谷者稼穡焉。民皆則之。帝堯聞之,舉為農師,天下得其利,因功封於邰,號曰后稷,別姓姬。后稷卒,葬於氐人國西。子堥璽立。

六世:堥璽,后稷子,襲父職,務稼穡。

七世:叔均。

八世:叔望,襲父職,務稼穡。

(註:山東省單縣張集鎮姬集姬姓小家譜「姓源」記載:叔望至不窋缺失四世。但暫無史料補正)。

九世,不窋:叔望子,當夏太康政衰失國,后羿篡權,不窋不務稼穡,遂失其官,逃竄西北戎翟間(今甘肅省慶陽市一帶)。生子曰鞠。 

十世:鞠,又稱鞠陶,不窋子。

十一世:陶。

十二世,侯亞。

十三世:孫子都。

十四世,公孫仲。

十五世:公劉(公:爵,劉:名也),雖在戎翟之間,修復后稷之業,務耕種行。鹹清甲子,自沮漆渡渭,遷國於豳,百姓懷之,多從而保歸焉。周道之興,實自此始,故詩人歌樂,思其德。公劉卒,子慶節立。   

十六世:慶節,公劉子,國於豳。慶節卒,子皇僕立。  

十七世:皇僕,慶節子,嗣位豳國。

十八世,弗差,也作弗參:皇僕子,嗣位豳國,生子毀隃。  

十九世:毀隃,弗差子,嗣位豳國。 

二十世:公非,又稱公非遞、公卯。毀隃子。嗣位豳國。  

二十一世:闢方,公非子,嗣位豳國。

二十二世:高圉,闢方子,嗣位豳國。 

二十三世:侯侔,高圉子,嗣位豳國。

二十四世,侯旅。

二十五世:亞圉,侯侔子,嗣位豳國。

二十六世:景伯公父。

二十七世:雲都,亞圉子,嗣位豳國。

二十八世:太公,亞圉子,嗣位豳國。 

二十九世:組紺,太公子,嗣位豳國。 

三十世,諸盩:組紺子,嗣位豳國。

   三十一世:公叔祖類,諸盩子,嗣位豳國。

三十二世:姬亶父,即古公,公叔祖類子。後被尊稱為太王。他修復后稷、公劉之業,積德行義,國人皆戴之。居岐山之下,傍國三十二,聞古公賢,多歸之。有意實施翦商。古公亶父有子三:泰伯、虞仲、季歷。季歷生子昌,有「聖瑞」。古公曰:「吾世當有興者,其在昌乎!」泰伯、虞仲知古公欲立季歷以傳位於昌,乃逃隱於荊蠻之地,文身斷髮,以讓季歷。古公卒,季歷立,是為王季。 

三十三世:姬季歷,即王季、公季,姬亶父三子,修古公遺道,篤於仁義,諸侯順之。娶太任,生子三:長曰昌,次曰虢仲,三曰虢叔。王季卒,葬戶縣之南山,子昌立,是為西伯(文王)。   

三十五世:姬昌,又稱西伯昌,季歷長子。母曰太任,為著名賢德婦人。文王遵后稷、公劉之業,則古公、王季之法,篤仁、敬老、慈少,禮下賢者,士以此多歸之。受殷紂王之命,為西方諸侯首領,得專徵伐,稱西伯侯。廣施仁政,招賢納士。諸侯多棄殷從周,三分天下,周有其二。即位50年,被紂王囚羑裡,作周易,以賄賂紂王左右權臣得歸故裡。後自岐山遷都於灃邑。壽97歲,諡為文王,葬於雍州西南28裡原上(今陝西省鹹陽市西北處有周文王陵)。太子發繼位。  

三十六世:武王、周公。分別為周文王姬昌之次子、四子。武王克商建周,史稱西周。周公被封於曲阜,曰魯國,因成王幼年嗣立,留相王室。其長子伯禽代就封於魯。成王十四年(前1028)已亥,公薨於灃,年84歲,葬於畢,諡曰文公。漢、唐追尊周公為元聖,宋追封為文憲王。

                          

周公嫡裔世系

 

筆者翻閱許多古籍和所有能見到的姬姓族譜,從黃帝到周公,列出20代。從中發現一個有意思的問題:周武王和周公是弟兄,周武王排行老二,而且是天子,周公排行老四,但是姬姓家譜卻沒有把周武王列入譜系,而將周公列入了世譜,原因何在?

原來事出有因。陝西省戶縣的《姬姓宗譜》序言專門解釋道:在等級森嚴的周朝,庶民不敢與天子攀親,所以,姬姓宗譜便把功勳卓著的周武王之弟周公姬旦作為重要先祖之一,並把他列入譜系。

各地姬姓家譜所排列世系多數是從周公姬旦開始續起的,到目前已經繁衍100餘代,現把周公至八十七世嫡裔世系,排列如下,以供研究:

一世:姬旦,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詳見本書「周公德業」)。

二世:姬伯禽,姬旦長子,前1061年,封於今河南魯山,前1042年丙戌,代父封於魯,是為魯公,在位53年,傳33公,後世俱祀周公,寢殿魯公陪祀。在位53年薨,生子4人:酋、熙、子顏、延陵。

三世:姬酋,前1008年已卯即位,是為考公,在位4年薨,無嗣,弟熙前1004年癸未即位,是為煬公,築茅闕門,招進賢士,以禮化民。在位28年。姬酋生子2人:宰、費。

四世:姬宰,前976年即位,是為幽公,在位14年薨,有2子:長尹;次圭,俱先卒,弟費前962年丁酉即位,是為魏公,在位59年薨,生子2人:擢、具。

五世:姬擢,前903年丁亥即位,是為厲公,在位21年薨,無嗣,弟具前882年甲子即位,是為獻公,在位23年薨,生子2:濞、敖。

六世:姬濞,前859年丙申即位,是為真公,在位34年薨,子世有足疾,不得立。弟敖前825年庚午即位,是為武公,在位10年,率其二子括、戲入朝,王命戲為魯世子夏武公,歸而薨。生子3:括、戲、稱。

七世:姬戲,前815年戊子即位,是為懿公,有子2:長旰叔,早卒;次庈父為大夫,城郎居之,因為費邑。懿公在位9年薨,其兄括之子伯御即位,796年被周宣王所誅,宣王問魯公子:「能導順諸侯者,以為魯後?」樊穆仲曰:「魯懿公弟稱,肅恭明神而敬事,耆老賦事,行刑必問,於遺訓而諮,於固實不幹,所問不犯所知,王曰:「然則能訓治其民矣。」乃立稱於夷公,是為孝公,在位27年薨,生子5:弗湮、豫益、師、展、驅。

八世:姬弗湮(《中國歷史年表》記載為「湟」),前768年癸酉即位,是為惠公,在位46年薨,生子4:息姑、允、翬、施父。

九世:姬息姑,惠公庶子,前722年即位,在位11年。前711年己未,魯公子允,殺兄隱公姬息姑,嗣位,是為桓公,在位18年薨。生子6人:同、慶父、叔牙、季友、結、滿。

十世:姬同,前693年戊子即位,是為莊公,在位32年薨,生子6:般立(是年十月已未卒)、開、夷仲、年、遂、魚。

十一世:姬申開,前661年庚申即位,是為湣公,在位2年薨。前659年壬戌,弟夷仲即位,是為釐公,遵禽父之法養四種馬於坰野,尊賢祿士,修泮宮,守禮教,東略淮寇,新作南門,修姜嫄之廟,復魯舊制,未及而薨,在位33年,生子2:興、買。

十二世:姬興,前626年已未即位,是為文公,在位18年薨,生子4:赤(立冬十月卒)、視、倭、叔肸。

十三世:姬倭,前608年癸丑即位,是為宣公,在位18年薨,生子3:黑肱、偃、歸生。

十四世:姬黑肱,前590年辛未即位,是為成公,在位18年薨,生子2:午、公衡。

十五世:姬午,前572年已醜即位,是為襄公,在位31年薨,生子4:野、稠、宋、憗(yin因)。

十六世:姬稠,前541年庚申即位,是為昭公,在位32年薨,生子4:公衍、公為、公果、公賁,俱無賢不任。繼嗣弟宋,前509年壬辰即位,是為定公,定公九年(前500)庚子,以孔子為中都宰,一年四方則之,遂為司空,尋為司寇10年,辛丑孔子攝行相事三月,魯國大治,十五年(前495)丙午公薨,生子2:蔣、溺。

十七世:姬蔣,前494年丁未即位,是為哀公,在位27年薨,生子2:寧、荊。

十八世:姬寧,前467年甲戌即位,是為悼公,在位37年薨,生子:嘉。

十九世:姬嘉,前430年辛亥即位,是為元公,在位21年薨,生子2:衍、辰。

二十世:姬衍,前409年壬申即位,是為穆公。穆公三年(前406)甲戌,以公儀休為相,洩柳申詳子思為臣,公問於子思曰:「何道可以利民?」子思對曰:「君欲惠百姓,除非法毀不居之室,以賜窮民;奪嬖寵之祿,以貺睏乏;慕周公、禽父之治,行其政化,開公家之惠杜私門之利,結恩百姓,修理臨國,其興也,勃也。」公甚尊禮之威化,大行33年甲辰公薨,生子2:奮、公輸子。

二十一世:姬奮,前376年乙巳即位,是為共公,在位22年薨,生子:屯。

二十二世:姬屯,前344年丁卯即位,是為康公,在位9年薨,生子:堰。

二十三世:姬堰,前335年丙子即位,在位29年薨,生子:叔。

二十四世:姬叔,前306年乙巳即位,是為平公,使樂正子為政,前303年丁未,孟子自齊而歸過魯,公將樂正子以見孟子,惜為嬖人所沮,在位20年,甲子公薨,生子:賈。

二十五世:姬賈,前286年乙丑即位,是為緡公,在位23年薨,葬魯城南九裡。生子2:讎、編。

二十六世:姬讎,前263年戊子即位,是為頃公。前255年,楚考烈王攻魯,頃公藏周禮、儀禮於壁,被封於莒城(今山東莒縣),前249年,又被遷於卞縣(今山東泗水)為民,魯國滅亡。姬讎死於柯,遂葬焉。

二十七世:姬晦,憫君父失國,終身未嘗南向而坐,不言楚事,晦潛逃於闞。生子2:寅、聰。

二十八世:姬寅,以禮經教授弟子數十人,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李斯議焚書坑儒,隱嵩山,生子2:獲、汴。

二十九世:姬獲,字獲德,性敏好學,隱居不仕,漢高祖十年(前197),還魯,蓼侯孔琮甚重之,屢薦仕,不起,後以經學為業,壽終於家,生子2:盈、資。

三十世:姬盈,字若虛,弟資字中美,同學詩於申培,公受尚書於伏生,漢武帝元光五年(前130)得先君所藏遺書,遣弟子李氏獻王,得而奏之,盈、資俱為博士,生子2:備、倬。

三十一世:姬備,字元德,漢武帝徵(延)和二年(前91)庚寅為博士,生子:庶。

三十二世:姬庶,生子4:環、珣、珙、景。

三十三世:姬環,生子2:寬、靖。

三十四世:姬寬,博文好學,尤邃於易,漢哀帝建平二年(前5)徵為博士,拜大司馬,平帝元始元年辛酉,詔封褒魯侯,以奉周公祠,生子:相如。

三十五世:姬相如,漢平帝元始一年(公元1年)冬十一月襲封褒魯侯,生子就。

三十六世:姬就,王莽僭偽號降封褒魯,子辭疾不受,生子2:幄、幅。

三十七世:姬幄,東漢光武帝十三年(37)丁酉召封褒魯侯,未幾而歿。生子2:潛、泳。

三十八世:姬潛,無嗣,而以弟之子瑀為子。

三十九世:姬禹,字文佩,有德行,文學舉孝廉安,漢和帝永寧元年(120)庚申授蘭臺令,生子:昺。

四十世:姬昺,生子2:翔、翰。

四十一世:姬翔,漢獻帝建安二年(197)丁丑授本郡主簿。生子2:輜、軒。

四十二世:姬輜,生子2:署、降。

四十三世:姬署,晉武帝泰始五年(269)授霍州刺使。生子3:援、撫、捍。

四十四世:姬援,生子4:邁、迪、連、溯。

四十五世:姬邁,與諸弟俱無嗣,以從弟蕃之子式繼嗣。

四十六世:姬式,字叔度,生子3:匡繹、匡友、匡賓。

四十七世:姬匡繹,南朝宋文帝元嘉九年(432)授江陰令,生子:汝蘭。

四十八世:姬汝蘭,生子:原。

四十九世:姬原,生子3:圻、均、增。

五十世:姬圻,生子:霞。

五十一世:姬霞,生子2:怡,悅。

五十二世:姬怡,生子:柱。

五十三世:姬柱,生子2:遠志、遵志。

五十四世:姬遠志,字近思,生子2:容、實。

五十五世:姬容,唐高宗年間(650~683)葬親於孔子溝邊,築室廬墓,其後闔家徙居姬家路口,生子3:勔、勷 、居 。

五十六世:姬面,生子3:卓、早、章。

五十七世:姬卓,生子2:輝、耀。

五十八世:姬輝,生子2:叢、業。

五十九世:姬叢,生子3:全、合、同。

六十世:姬全,唐末天祐年間(904~907),率子侄,遷今山東汶上縣西郭外桃源裡,人號其地曰:姬家溝(今屬山東省汶上縣城關鎮)。生子:芝。

六十一世:姬芝,生子:大為。

六十二世:姬大為,生子3:考、孝、存。

六十三世:姬考,字茂績,生子3:宗、寶、宮。

六十四世:姬宗,字元封,生子:敬止。

六十五世:姬敬止,生子2:諶、諾。

六十六世:姬諶,生子:仁。

六十七世:姬仁,領鄉薦為貢士第一人,謂之姬貢元家,生子6:性、戒、佺、寧、旺、威。

六十八世:姬性,值金元南遷,公帑赤立本家輸當五錢,以充國用,為兩凡二十有五,見者聞者鹹欣慕焉。生子2:義、智。

六十九世:姬義,字四利,孝弟忠信,獨守桑梓,不離祖墓。生子3:成、鹹、滄。

七十世:姬成,重訂閱譜志,至元初,為本邑典庾出納,惟公合郡,皆稱廉平。生子3:聚、順、顯。

七十一世:姬聚,元朝至元八年(1271),選充控鶴類,授海漕部綱副,千戶從宣,慰阿八赤,開通膠河,有功,遂授中書省札,為般陽路淄川縣冶頭店巡檢,調濟寧路肥城尉,蔚有能聲。生子:進、運、遂。

七十二世:姬進,字成功,生子4:曉、曙、昕、旰。

七十三世:姬曉,庠生,生子4:浦、津、池、海。

七十四世:姬浦,庠生,生子3:周從、周錫(又名周宗,拔貢,於1403~1424年的明朝永樂年間赴曹縣任教諭,遂定為家)、周蔭。

七十五世:姬周從,於文學名邑,庠生。生子2:延崇、延尚。

七十六世:姬延崇,生子2:正持、正扶。

七十七世:姬正持,生子5:完真、完性、完能、完良、完善。

七十八世:姬完真,廩生,生子2:承祚、承業。

七十九世:姬承祚,生子2:元碩、元勳。

八十世:姬元碩,字聲宏,秉性溫和,賦質醇厚,恩惠廣施。生子2:煥、斐。

八十一世:姬煥,字耀章,生子:巖。

八十二世:姬巖,生子:淵。

八十三世:姬淵,生子:穩。

八十四世:姬穩,生子:見龍。

八十五世:姬見龍,生子2:詵、謙。

八十六世:姬詵,庠生,生子:維恆。

八十七世:姬維恆,庠生,生子6:,衍易(庠生)、衍質、衍純、衍歧、衍桂、衍魯。

 

                                        他姓他族融入

 

儘管姬姓是繁衍姓氏最多的姓氏,但是她也和許多著名的姓氏一樣,姬姓家族也有他姓他族的加入。追根溯源,這些後來融入的他姓他族姬姓,從老根上說,許多仍然與姬姓是一個血統。

公子複姓所恢復。漢平帝元始元年(公元1年)丙午封姬相如為褒魯節侯,奉周祀侯二千戶,本系魯頃公姬仇之裔,更姓為公孫氏,後來又恢復為姬姓。(《古今圖書集成·氏族典第四十五卷》)。

為宗姓所改。《續通志·八四·有故改姓》記載,金宗端修,字平叔,汝州人(今屬河南省),章宗時(1190~1208)避睿宗諱上一字(按:金睿宗名宗堯),凡太宗諸子皆加「山」為崇,並改宗氏為姬姓。

為雍姓所改。金國時澤州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人雍翼,為避皇帝金世宗完顏雍之名諱,改姓為姬,名志真。其後世沿用姬姓。

南北朝時期,本來以周為姓的人,也有改姓姬的。根據《姓氏考略》記載:南北朝陳時,尚書右僕射周弘正,召附王偉,避侯景諱,改為姬姓;梁時直閣將軍、南豐侯周石珍等因事改姓為姬。《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曰:「『梁』,指南北朝時之南朝『梁』。《姓氏詞典》稱『五代時後梁』云云,誤。景侯,朔方人,北魏將,後降梁,梁武帝時封其為河南王,後又舉兵反梁,自稱漢帝。」

鮮卑族人有的改姓姬。北魏時的姬澹,為桓、穆二帝效勞,徵伐有功,官至信義將軍,被封為樓煩侯,後來歸順晉朝,據說便是當時的鮮卑人。

白族姬姓,為「雞氏族」諧音所變。《中國人的姓名·白族》記述:源于氏族圖騰。白族語『介恥』,或作『蓋恥』,意為「雞氏族」,遂以雞為姓,或諧雞音而為姬、紀等姓。

苗族之姬姓,為名字所改。《中國古今姓氏大辭典》云:「據傳清朝造冊登記時,依名取姓,有祖公奶名『香雞』者,遂諧雞音而為『姬』,以為姓。」

回族中的姬姓,有的系外國人姓氏所改。比如,王萬邦先生曾在《當代民聲》雜誌撰文說:「河南回族姓起源於宋元時期,宋神宗時(1068~1085),位於中亞阿拉伯麥加的布哈拉國王和他的弟弟艾爾沙,率領家族和部下5300餘人,沿「絲綢之路」東遷來中國,到達汴京(今河南開封),被北宋朝廷封官賜爵,令其定居中原。布哈拉國王的後代賽典赤·瞻思丁有9子13孫,分別取姓,即人們常說的 回族十三姓」的演變由來。」河南省鎮平、鄧州、淅川、西峽、內鄉一帶的姬姓幾乎都是回族,鄧州市西關至今有始建於明、清時期的姬姓清真寺。

清朝滿洲人有姬姓。

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也有姬姓。

 

相關焦點

  • 姬姓的淵源——萬祖歸宗始於姬姓
    即從周代姬姓族向上追朔姬姓族的始祖。姬姓族的始祖所居地,最有可能是姬水所在地。 據《史記·周本紀》,周代的開國君是姬發。宋《軒轅黃帝傳》說他是黃帝的十九世孫。姬發的父親是姬昌(即西伯文王),祖父是季歷,曾祖父是古公亶父。從古公亶父至姬昌四代居住在陝西岐山東北的周源,即今岐山縣北。這是周代姬姓國號起源地。
  • 【中華姓氏】姬姓
    姬姓,中華上古八大姓之一,為黃帝之姓、周朝以及吳國、魯國、燕國、衛國、晉國、鄭國等諸侯國的國姓,得姓始祖為華夏民族的人文初祖——黃帝,黃帝因長居姬水,以姬為姓。《續通志·八四·有故改姓》記載:金宗端修,字平叔,汝州人(今屬河南省),章宗時(1190~1208)避睿宗諱上一字(金睿宗名宗堯),凡太宗諸子皆加「山」為崇,並改宗氏為姬姓。雍姓所改。金國時澤州高平(今山西省高平市)人雍翼,為避皇帝金世宗完顏雍之名諱,改姓為姬,名志真,其後世沿用姬姓。
  • 《姬姓家譜》現存何處?
    陝西米脂縣姬姓宗譜  山東省汶上縣姬溝姬姓家譜,創修人為周公70代孫姬成,其後多次續修。最新版本為1989年完成,共10 694個碼(兩面編一個碼),內容浩繁,是姬姓家譜中篇幅最長、包含姬姓族人最多、覆蓋地域最廣、最完整、最有研究價值的一部。
  • 姬姓劉氏與古代劉子國——劉氏文化
    先秦時期,姬姓劉氏可比祁姓劉氏顯赫得多、興榮得多。可以這麼說,在先秦的中國歷史舞臺上,幾乎只有姬姓劉氏,而沒有祁姓劉氏的地位。    只是由於後來祁姓劉氏的劉邦一統中華天下,漢家劉氏輝煌奪目,如日中天,姬姓劉氏才暗然失色,並最後完全被祁姓的漢家劉氏淹沒,從而消失於劉姓歷史長河之中。姬姓劉氏建國肇氏的傳說     關於姬姓劉子國的建立和姬姓劉氏的形成,歷來存在著這樣兩種不同的傳說。
  • 姬姓秦氏考源
    姬姓秦氏考源秦進校整理、利虎審閱姬姓秦氏郡望:太原郡,齊郡(臨淄郡),河內郡
  • 西周時期,姬姓遍布全國各地,為何現在很少看到了?
    姬姓是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姬姓人口54萬餘,位於《百家姓》第297位。堪稱比較冷門的小姓。然而,時間倒退到3000多前的西周,卻是另一番景象。皇帝的曾孫是帝嚳,帝嚳也是姬姓。帝嚳與慶都生子堯。不過,堯並不姓姬而姓伊祁。堯有子后稷,他就是姬姓。《史記·三代世表》載:堯立后稷以為大農,姓之曰姬氏。后稷承繼姬姓,是周朝的始祖。由此可見,在母系社會裡,姓什麼似乎比較隨意,姬姓就這樣傳承下來。
  • 戰國時期,到底有多少個姬姓諸侯國?答案出乎意料!
    《荀子》記載:「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 對於周朝分封的諸侯國,大部分都是姬姓諸侯國。不過,進入到東周時期,周王室衰微,弱小的諸侯國相繼被消滅,這導致姬姓諸侯國的數量自然銳減。乃至於一些人認為,在戰國時期,只有燕國這一個姬姓諸侯國了。那麼,問題來了,戰國時期,除了燕國,到底還有哪些姬姓諸侯國?
  • 姓氏起源之姬姓—你的姓就是它演化而來的
    書接上回,之前我們說了上古八大姓,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可能是流傳最廣,發源最多,分支最大的一個姓:姬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是黃帝的姓,至今已經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黃帝長於姬水,所以以姬為姓。大家別看姬姓不常見,姬姓位於《百家姓》第297位,但是!
  • 為何春秋姬姓國佔盡優勢,到戰國卻所剩不多?
    在周朝,姬姓是周朝天子的姓。 其實,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姓所以別婚姻,區別家族;氏是統于姓族之下,二者有主體與分支的關係。 周武王姬發大封諸侯時,分封的吳國、魯國、燕國、衛國、晉國、鄭國、曹國、蔡國等五十三個諸侯國國君也都是姬姓。
  • 姬姓作為「萬姓之祖」,為什麼現在姓姬的人卻很少?
    這是姬姓人的第一次分流,但後來的首領少昊、顓頊、帝嚳、唐堯都是黃帝的子孫,以及夏朝、商朝、周朝的君主其實也都是黃帝的子孫。姬姓的這兩次分流,讓姬姓本姓的人口遠遠低於分支姓的人口,但這兩次分流並不是導致今日姬姓人口少的唯一原因,另外還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周朝滅亡之後,周天子家族被迫改姓周,其他的封地有姓姬的也都改為封地之名,這是王朝變幻帶來的姓氏影響。
  • 萬姓之祖——姬姓,八成以上的姓氏來源於它,為何如今卻沒落了?
    如今,姬姓位於《百家姓》第297位,人口54萬餘,僅佔全國人口總數的0.033%左右,算不上大姓,可是在三千多年前,天下可遍地是姬姓。黃帝生有二十五個兒子,其中十二個兒子繼承了姬姓,其他十一個兒子分別是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衣姓。黃帝死後,其孫高陽繼位,即顓頊帝(姬姓),顓頊死後,黃帝曾孫高辛繼位,即帝嚳(姬姓),說到帝嚳,我們的重要角色就出來了,他就是后稷。后稷是帝嚳的兒子,姬姓,後來被尊為周朝的始祖。帝嚳死後,其子放勳繼位,即堯,但堯不是姬姓,而是伊祁姓。
  • 《王牌特工》第三部預告片發布 一戰源起之戰
    近日,《王牌特工》系列最新電影《王牌特工:源起》發布中文預告。據了解,《王牌特工:源起》的故事發生在第一次大戰時期,史上最殘暴的暴君與犯罪主謀齊聚一堂,密謀一場將奪取數百萬人生命的陰謀。拉爾夫·費因斯飾演的牛津公爵將和哈裡斯·迪金森飾演的兒子康拉德一起,用一系列的間諜活動阻止陰謀發生。這便是王牌特工的起源故事。
  • 電影《王牌特工3 源起》:暴力美學的王者,非它莫屬!
    那麼你應該好好品鑑一下《王牌特工3:源起》。可以這麼說,暴力藝術在這部電影中詮釋得淋漓盡致,首先他把原來固有的暴力概念給撤掉,換上暴力美學的「馬甲」,使得《王牌特工3:源起》直接升華了,而這樣做是必要手段,也是導演的技巧所在。
  • 《王牌特工:源起》曝新劇照 俄國妖僧蓬頭垢面
    《王牌特工:源起》曝新劇照 俄國妖僧蓬頭垢面 時間:2019.10.3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Serko 分享到:
  • ...王牌特工|馬修範恩|王牌特工:源起|王牌特工:黃金圈|泰隆艾格頓
    上映日期一延再延的漫改動作諜報電影《王牌特工》系列全新前傳《王牌特工:源起》。目前大抵落在 2021 年 2 月推出,不過據傳馬修範恩這位《王牌特工》系列的導演暨監製,已經接下額外 7 部金士曼電影以及影集等其他相關計劃。
  • 新版《蝙蝠俠》導演透露劇情:影片並非源起故事
    新版《蝙蝠俠》導演透露劇情:影片並非源起故事 時間:2020.04.10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
  • 《王牌特工:源起》3度延期!再推遲5個月 新上映日曝光
    記者傅家妤/綜合報導美國新冠疫情持續延燒衝擊好萊塢,不少備受影迷矚目的大片都紛紛推出上映時程,由馬修沃恩(Matthew Vaughn)第三度執導的《王牌特工:源起》28日也確定延期,最新檔期暫定在2021年2月26日,這也是該電影第3次延遲上映
  • 太原堂溫氏源自姬姓後裔唐叔虞而不是夏朝的「平」
    一、太原堂溫氏源於姬姓後裔唐叔虞的歷史依據 (一)古代太原堂溫氏的史料摘要 1、《姓譜》載(公元479年左右):「唐叔虞之子,受封於河內溫,因以命氏」。
  • 《道德經》:道德經的源起與緣起,老子的領導者記錄(一)
    《道德經》:道德經的源起與緣起,老子的領導者記錄(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這是《道德經》的第一句話,作為這部哲學經典的開頭,也作為本文的一個起點。講述源起自然要追根溯源,尤其作為一部跨越數千年的經典,在歷史長河中不滅不減的思想,它帶給了世人什麼真理,其亙古的真理的意義對於人類短暫的生命又有何啟迪?
  • 《王牌特工:源起》延期上映 2021年春季登陸銀幕
    《王牌特工:源起》延期上映 2021年春季登陸銀幕 時間:2020.08.28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雲貓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