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梅(左)在田間拍攝視頻。 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本報記者 吳平
一部手機,要拍視屏、做直播、接電話,還要回復客戶信息,最近威遠縣新店鎮民富村村民李梅簡直有點忙不過來。
3月15日,李梅告訴記者,為解決村裡早仔姜的滯銷問題,她在抖音發了40多條和早仔姜有關的視頻,還搞起了在線直播賣貨,沒想到,這讓她從一個普通農村婦女,變成了網友口中的「仔姜女神」。村民都誇她能幹,村支部書記劉紅也給予她大力支持,村上還考慮給早仔姜註冊商標,訂製包裝箱,讓更多人吃到物美價廉的早仔姜。
直播宣傳 產地直銷獲信任
民富村家家戶戶都種早仔姜,20多年的種植歷史,讓該產業在當地紮下了根,而整個新店鎮則種有1400餘畝早仔姜。李梅家今年種了4畝早仔姜,產量有16噸左右。
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今年早仔姜沒人收購出現滯銷。李梅發現有村民在微信裡發出了銷售信息,但看到的人太少。她想起自己一直在用的抖音,「以前只是發一些和孩子玩耍之類的生活小視頻,這次靈機一動,想在上面賣仔姜看看。」
李梅的早仔姜宣傳視頻沒有太多設計,就是原原本本展現村民挖姜、割姜、洗姜的各個環節,此外,還有一些自家做仔姜鴨、仔姜兔、仔姜拌涼菜的美食視頻。「照片還能造假,但視頻的造假難度很高,因此可信度更高。我主要就是讓網友相信,我們的早仔姜就是自產自銷,現挖現發貨的。」李梅介紹說。
為增加網友的信任感,李梅還做起了網絡直播,每次半小時。「以前,從來沒想過搞直播,現在我的粉絲有4000左右,最多的時候一天能帶貨600斤。」李梅告訴記者。
物美價廉 誠信經營可持續
2月20日,李梅賣出了第一批貨,是以低價吸引消費者,小仔姜30元5斤包郵,個頭大的60元5斤。第一天僅5單,後來逐漸增加到每天20單、60單、100單。「有的消費者拿到貨後,覺得質量不錯,馬上通知朋友來買,很快就有了回購。」李梅說。
其實李梅的定價並沒有虧本,比當地收購價要高,刨去8元/件的快遞費和包裝等費用,仍然有賺。進入3月後,仔姜的收購價起伏多次,她也跟著調整價格,價格提高時,買的人會減少,價格回落,買的人又多了。由於當地貨源充足,早仔姜可以賣到端午節後。
初次試水就獲得成功,是因為李梅兼具了村民的實在和生意人的嚴謹。第一批發到重慶的貨,李梅選了普通快遞,沒想到滯留很久,她很快找到另一家快遞公司,免費給客戶補發。為確保貨物質量,李梅從來沒有刻意在大號仔姜中混雜中小號的。
通過這次「觸電」嘗試,李梅發現新鮮早仔姜的目標客戶主要集中在成都、重慶、宜賓,以及到外省打工的川渝老鄉,鄉愁是一大賣點。李梅盤算著,下一步可以嘗試賣泡菜豇豆、泡菜仔姜。「我大兒子在南京上班,帶過去幾次泡菜仔姜,都說好吃,讓我有了信心。」李梅說道,新店鎮還產新鮮豇豆、小米辣、玉米等,比較耐儲藏,適合電商銷售。
李梅表示,也看到其他人在抖音上賣仔姜,但內容比較粗糙,而她自己則儘可能多地和網友互動,做好銷售服務,爭取幫村民賣出更多早仔姜。
記者手記
守著田園大地也能成帶貨高手
新冠肺炎疫情讓電商下沉更加徹底,「網際網路+農業」的賦能還有很大空間和潛力。
致力於開展電商扶貧項目的、友成基金會相關負責人湯敏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後,線上購物會加速替代線下購物,「過去,支付是一切行為的終結,現在支付成了一切行為的開始。」四川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的企業家導師喬志軍也認為,快手平臺上有1900多萬人賺到錢,其中115萬來自國家級貧困縣,「只要會和消費者溝通,守著田園大地,都能成為帶貨大哥(姐)。」
李梅的這次「觸電」證明,直播帶貨的門檻其實比較低,只要稍微用心一些,就可能打開一扇門,看到不一樣的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