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攝影:王國慶 / 文:孫成崗
秋去冬來,夏候鳥完成了繁衍後代的使命,漸漸離去。當寒風乍起的時候,一些冬候鳥從遙遠的北方陸續南遷,到了中原之後,它們的一部分選擇了古都西郊的這個大院,把這裡當成了它們過冬的場所。
本期收錄退休檢察官王國慶先生2010年5月以來拍攝的13種大院冬候鳥。由於它們只是在大院短期「進修」,所以平時難得一見。
明天,又一批學子將離開這個生活了四年的大院,走向遠方。在此,也祝他們展開自信的翅膀,搏擊長空,去擁抱輝煌。
斑鶇是最常見的冬候鳥和旅鳥之一,冬季主要棲[qī] 息在長江以南地區,遷徙期間全國各地都有,它們在繁殖期成對活動,其它季節都是集體生活,有時數十隻乃至上百隻組成一個龐大的隊伍,起飛時頗有點氣勢。
【英語】dusky thrush/ a thrush
【日語】鶇[ツグミ]
紅尾鶇與斑鶇在國外似乎不分,它們的學名都是Turdus naumanni,在我國有所區別,紅尾巴的是紅尾鶇,腹部有黑色斑點的則是斑鶇,兩者經常混在一起。
【英語】naumann's thrush/ a thrush
【日語】鶇[ツグミ]
口語非常好,繁殖期間喜歡鳴叫,每天凌晨3點不到就開始鳴叫,一直叫到傍晚,叫聲清脆響亮,很遠就能聽見。關於它的命名,中國人看背部,稱之為「灰背鶇」,日本人看肚子,命名為「唐赤腹」。
【英語】Grey-backed Thrush
【日語】唐赤腹[からあかはら]
體形只有麻雀大小,比較時尚,羽毛很美,黑色的翅膀上有一塊白斑。有強烈的「領空」意識,當其它鳥進入它的「防空識別區」後,紅尾鴝夫婦立刻同時起飛,抵近對方,不斷發出「咕、咕、咕」的鳴叫,對入侵者提出嚴正警告,直到把它們驅離。
【英語】Daurian Redstart
【日語】尉鶲[じょうびたき]
又名藍點岡子、藍尾傑、藍尾歐鴝。雄鳥上體藍色,喉部白色,雌鳥喉部褐色並具有白色中線。
【英語】Red-flanked Bush Robin
【日語】瑠璃鶲[るりびたき]
跟姚晨似的,長著一張並不難看的大嘴,這張圓錐型的大嘴是蠟黃色的,故名「蠟嘴」。憨態可掬,看上去很喜慶。雌雄同色,只是頭部略有區別,頭部黑色呈杏仁狀的是雄鳥,呈雞蛋狀的是雌鳥。它們是「優秀歌手」,談戀愛時,雄鳥一大早就在大樹頂上引吭[háng ]高唱,歌聲優美動聽,讓雌鳥怦然心動。怪不得熱戀中的情侶們都喜歡去卡拉OK。
【英語】japanese grosbeak/Eophona personata
【日語】鵤/桑鳲[いかる]
黑尾蠟嘴雀是蠟嘴雀的一種,很聰明,非常討人喜愛,適合寵養。與黑頭蠟嘴雀不同的是,該鳥雌雄異形異色,雄鳥頭灰黑色,背部灰褐色,雌鳥頭灰褐色,背灰黃褐[hè]色。無論雌雄,都是鳥中的韓紅,屬於歌后型的專業歌手。
與黑頭蠟嘴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嘴上,黑頭蠟嘴雀的嘴是全黃的,黑尾蠟嘴雀的嘴雖然也是黃色的,但嘴尖是黑色的。
【英語】yellow-billed grosbeak
【日語】小斑鳩/小鵤[こいかる]
頭頂是慄紅色的,故而得名。它們是「鳥中好父母」,雌雄共同育雛。據鳥類研究者的觀察,從6:37至19:00,一對親鳥餵食雛鳥303次,很難想像體長僅9.5-11釐米的它們是如何做到如此頻繁餵食的。雛鳥出巢後先隨父母在鳥巢附近的樹上學習飛行和覓食,然後再逐漸離巢飛向藍天,開始獨立生活。
【英語】Black-throated Tit
【日語】頭赤柄長[ずあかえなが]
夏季通常生活在黑龍江和吉林東部長白山等地,部分為夏候鳥。其他地區為旅鳥,部分鳥在廣東、香港和海南島越冬,為冬候鳥。有點像東北人。不過與東北人的豪爽和大嗓門不同,它們的膽子很小,較少鳴叫。
【英語】Red-breasted Flycatcher
【日語】尾白鶲[おじろびたき]
身體有點像麻雀,但頭部比較漂亮。閉嘴時,上嘴的邊緣不能與下嘴的邊緣緊密連接。雄鳥有一短而豎直的羽冠,眼睛周圍有一長條狀黑斑,兩側為鮮黃色。雌鳥和雄鳥大致相似,但羽色較淡。
【英語】Yellow-throated Bunting
【日語】深山頬白[みやまほおじろ]
這個太像麻雀了。俗名樹魯、木鷚、麥加藍兒、西雀、地麻雀。
【英語】Olive-backed Pipit
【日語】木鷚/便追[びんずい]
別稱高粱頭、虎頭兒、鐵臉兒、花椒子兒、麥寂寂,乍一看它就是麻雀,實際上它的確不是。
【英語】Little Bunting
【日語】小頬赤[こほおあか]
《史記·陳涉世家》中有一名句「燕雀安知鴻鵠[hú]之志哉」,其中的「燕雀」可能指的就是這種鳥。有些注釋本將「燕雀」解釋為「燕子與麻雀」,「鴻鵠」中 的「鴻」為大雁,」鵠「為天鵝,也有一說」鴻鵠「一詞就是指天鵝。因此,這句話的今譯也有兩種。一是「燕子和麻雀怎麼能知道大雁和天鵝的志向呢?」,二是「燕雀怎麼能知道天鵝的志向呢?」不知哪個更準確?
由此想到前幾年某著名大學的校長念錯「鴻鵠」而被網民口誅筆伐、深揭猛批的事來。實際上大可不必如此。年輕的網民們並不知道校長少年時代的教育處於半癱瘓狀態,是不學古漢語的。恢復高招後,在基礎教育缺失的情況下,他能夠緊追猛趕,刻苦向學,成為科學家,應該是人中之傑,偶爾念錯一字,也不必大驚小怪。這世界上哪有完人呀,凡事不能求全責備。
不過「鵠」字真沒有[gào]的讀音。它是多音字,表示「天鵝「時讀[hú],表示靶標時,讀[ gǔ ],如」中鵠[ gǔ ]「。如此咬文嚼[ jiáo ]字,是不是也過了?有點像孔乙已,總是說「茴」字有三種寫法……
【英語】Brambling
【日語】獦子鳥/花鶏[アトリ]
【日語】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燕雀安んぞ鴻鵠の志を知らんや(えんじゃくいずくんぞ こうこくの こころざしを しらんや)
退休檢察官。1953年10月1日出生,故名國慶。他高高的個子,黝黑的臉龐,始終筆直的身板,身上流淌著紅色的基因,總有一股英雄小八路的英氣與精幹,至今仍然喜歡穿迷彩、騎摩託。
他酷愛攝影,早期題材不限,2013年10月退休後,專事拍鳥,足跡遍布神州。拍攝之餘,潛心鑽研,如今,對於鳥類,他能聞其聲,知其類,見其形,知其名,不是專業出身,但已進入專業領域。
【原創】攝影:王國慶/文:孫成崗
文字2020年8月18日孫成崗成於河雒古鎮榖水
照片2010年5月至今王國慶攝於河雒古鎮外苑
感興趣的朋友,請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