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雷俐娜
【白露】
本周六,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
農曆言:鬥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 白露節氣已是真正涼爽季節的開始,很多人在調養身體時,一味地強調海鮮、肉類等營養品的進補,忽略了季節性的易發病,造成機體損傷,影響了學習和工作。
白露節氣中,要避免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氣管病的發生,特別是因體質過敏而引發的,飲食調節上更要慎重。
暑熱還未完全退去,28歲的張先生就覺得秋天來了。「一到秋天就流鼻血。有時隔幾天流一次,有時一天流兩三次,真難受!」小張苦惱地說。
「小張這樣的情況,這個季節比較多見,是『秋燥症候群』的體現。從中醫理論來講,這類患者是『陰虛肺燥』引起的。」著名耳鼻喉科專家、浙江省名中醫朱祥成解釋。
專家稱,秋燥是人在秋季感受燥邪而發生的疾病。病邪從口鼻侵入,剛開始就有津氣乾燥的症狀,如鼻咽乾燥、乾咳少痰、皮膚乾燥等。
那麼,這個季節容易出現的鼻炎、咽炎等都是乾燥惹的禍嗎?
過敏性鼻炎、咽炎不能只想抗敏
「許多過敏性鼻炎、咽炎患者到了這個季節,疾病就復發了。患者首先想到的是怎麼找到過敏源,想通過藥物抗敏治療。」朱祥成說,許多患者的過敏原因難以被發現。有些患者就算發現過敏源,也難以完全避免接觸。「只是簡單地躲避過敏源,無疑是治標不治本的。」
中醫內科專家、國家級名中醫王會仍認同了這一觀點:「的確,過敏性鼻炎、咽炎患者往往是過敏性體質人群。治療不僅要抗過敏,更要注重體質的調理,擺脫過敏性體質。」
專家提醒,許多人以為流鼻涕是小問題,或當成感冒,殊不知這是鼻炎的症狀。「過敏性鼻炎如得不到及時治療,會導致嗅覺障礙。所以孩子如果一直流涕、打噴嚏,就要引起重視,及早就醫。」
「許多患者喜歡用『鼻通』,雖然便利店就能購買,但最好當處方藥使用。長期依賴不僅不能改善症狀,反而會導致藥物性鼻炎,甚至破壞鼻黏膜的結構和功能。」朱祥成說,其實現在用冷水洗臉、洗鼻子可以增強鼻子在冬天的適應能力。另外,通過鼻翼兩側的穴位按摩,也可以幫助鼻子呼吸更通暢。
耳鳴別不當回事
7歲的蘭蘭活潑好動,原本懂事的她最近卻不愛理人了。
「孩子聽力不知道什麼時候出問題了。只覺得她最近不愛理人,喊她也不回應。前幾天,她在看動畫片,我嫌聲音太大,調小了音量,孩子喊太輕聽不清,我們才意識到問題。」蘭蘭媽媽傷心地說。
朱祥成說,近幾年,孩子出現耳聾的情況越來越多見,應引起重視。突發性耳聾往往原因不明。但一旦發生,卻很難完全康復。許多人因為沒有及時治療,造成了不可挽回的聽力損失。
「很多人誤以為『耳鳴』是身體過於疲憊所致,覺得沒有關係。其實『耳鳴』是一種信號,意味著你可能處在生活節奏快、情緒緊張的狀態裡,長此以往,造成腦部血液循環不暢。當然,環境中的噪音也是造成聽力損失的一大原因。尤其是孩子過早接觸且長時間聽MP3等,使得聽神經受損。經常耳鳴的患者,要警惕,及時治療。」
春捂秋凍 衣服可適當單薄點
除了身體上的病痛,這個季節對心理也有一定的影響。許多人因為「悲秋」失眠。
「情志養生在中醫裡是很重要的一塊。不要被季節牽引,沉入悲秋的傷感中。」王會仍說,可適當做些體育鍛鍊,不僅增強體質,還能建立良好的心態。
王會仍補充說,很多人擔心這個季節鍛鍊,晝夜溫差大,容易感冒生病,其實「春捂秋凍」是有一定道理的。「秋天跟春天不同的是,秋天氣溫逐漸轉涼,這個時候增添衣服的速度不要太快,讓身體逐漸適應低氣溫,可以增強人體抵抗力,提高皮膚和鼻黏膜的耐寒力,防止一些呼吸道疾病在冬天發作。但老人、小孩和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則需要注意保暖,『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可以適當穿得單薄一點,但不要受風寒。」
專家表示,在飲食方面,應注意營養均衡,身體比較虛弱的可適當進食一些進補的藥物,如燕窩、參茸等。老年人可以多吃銀耳粥等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女性吃藕對身體非常有益,小孩要少吃辛辣、油炸之類的食物,而要多吃梨、獼猴桃等當季的水果。另外,在這個吃螃蟹的季節,有胃虛寒疾病的患者最好少吃,螃蟹在中醫裡被列為性寒食物,大量攝入螃蟹會造成胃部不適。
健康助醫
進入秋季,頭痛、流淚、咽幹、鼻塞、咳嗽、胃痛、關節痛、脫髮、疲勞等一系列症狀逐漸增多。而亞健康人群增多,「秋燥症候群」的患者也隨之增加。
本報健康新聞為讀者預留了著名耳鼻喉科專家、浙江省名中醫朱祥成和中醫內科專家、國家級名中醫王會仍在張同泰名醫館的免費專家號,有需要的患者均可撥打本報健康熱線0571-85052881報名申請,限號30個,報滿即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