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院辦碳酸狗 跳海大院
在中國傳統情人節七夕來臨之前,巴黎世家的一組七夕中國風廣告讓院辦重新「爺青回」,有了一種農業漫遊2000的錯覺——
愛是火紅心的拜年表情包,小鎮影樓統一標配的高山流水幕布,大碼西裝配粵語磁帶我愛你...
如果不說這是巴黎世家的廣告,我差點以為這是我爸媽隨手P出的愛心相冊。
在我青春期剛騷動想要買口紅的時侯,我媽堅決不同意我化妝,因為她堅信時尚的本質就是土到極致——
眼下我只要專心學習,遲早一天歲月這把殺豬刀會把我雕刻成時尚女郎。
當時我很生氣,直到看到今朝這組巴黎世家的廣告,我才頓悟我媽簡直是預言家。
其實在另一個平行世界,穿著一條街女人裝的我媽,早已是2020年的時尚模特。
按照這種時尚回潮的腦迴路,院辦甚至可以預言,再過二十年,ins風、泫雅風濾鏡,暗黑機能PU褲,都將成為你兒子(女兒)七夕時,巴黎世家獻給他們的定情信物。
甚至連程式設計師的格子襯衣,都可能成為2040年最爆款的賽博朋克復古穿搭。
別不信,放兩年前你給你媽說爸的皮夾克20年後五位數 ,她也不信。
面對這些與次世代混亂雜交的時尚產物,比起醜,其實院辦內心更好奇的是:
為什麼巴黎世家的設計師會覺得它們美?!
懷著這份疑惑,院辦仔細研讀了近幾年來老外基於中國風設計的時尚單品,在不斷被醜到腳指抓地後,我頓悟:
這一切審醜的根源,或許不在於設計師不懂中國風,恰恰相反——
「沒有人比我更懂中國文化。」
所謂懂王設計師,字面意思,就是和川普那樣,自以為很懂中國,其實根本啥都不懂的設計師。
在懂王設計師眼裡,其實中國風很簡單,甚至可以用公式來理解。
就像機械義肢+晶片大腦=賽博朋克一樣,在懂王設計師的眼裡,蓮花+童子便等於中國風。
這種腦迴路看似合理,但其實你稍加深究,就會發現號稱時尚天師的懂王,本質和天天被diss的憨憨直男是一模一樣——
憨憨直男覺得熱水+疾病=女孩身體健康,但他們從沒考慮過,熱水+疾病還可能=女孩氣出精神病。
所以懂王和直男都沒料到,一切脫離人文關懷的解構分析,本質其實都是耍流氓。
所以,當耐克這款鞋推出時,從中國社會本質含蓄、不會把童子踩在腳下炫在臉上的人文角度出發,它被diss成壽鞋完全是活該。
而這種懂王設計師缺失的中國風人文關懷,翻譯成人話就是:
他們和直男一樣,或許懂中國(女)人喜歡什麼,但永遠都不會懂中國(女)人。
所以想理解懂王設計師的世界其實很簡單,把自己帶入到同樣的直男視角裡就行——
比如說,他們會一廂情願的認為中國人喜歡龍。
的確,作為中國人,我確實喜歡龍,在我眼裡,龍是這樣的:
但我萬萬沒料到,在懂王設計師眼裡,龍其實是這樣的:
站在一個西方直男的角度,我猜他可能是這樣想的:
傳統文化裡,龍是力量、祥瑞的象徵。
並且在過去,龍亦是皇權的象徵,只有天子才有資格在身上紋繡龍的圖騰——
而如今,清滅亡,龍不再被禁錮在權室之中,反倒成為了平權的象徵。
在過去,全球女性都曾受過不公正的待遇,被束縛在家中扮演家庭主婦的角色。
所以當充氣龍盤在腰間和模特一起衝出T臺時,你以為這是六一兒童節的搞怪節目嗎?
NO,這其實是寓意著婦女不但能抗半邊天,其實抗一條龍也完全不在話下,如果她願意,還能順道畫一條彩虹。
同理,我猜把鳳抗在身上走秀應該是出於同樣設計思路
同樣,剛開始院辦看到懂王設計師把兩個銅質門環擋在模特胸部時,也很費解。
但轉念一想,如果我是一個剛入門中國風不久的西方直男,我可能也會作出同樣的設計。
首先,在中國詞彙中,有一個詞叫做心房。
心房是什麼意思?蔡琴曾唱到過,「是誰,在敲打我窗」,這裡的窗,指代的就是中國人的心房。
所以心房這個概念,我認為就和《羅小黑戰記》裡無限的靈質空間一樣,是中國人用來在意識層面,用來凝聚所有情感、理智、禪悟的抽象世界。
《羅小黑戰記》中的靈質空間
所以你以為把銅環放在胸口是色情嗎?
不,這恰恰寓意著一種禮貌,含蓄,意味著你進入這位女士的心房前,可以先敲敲門,問她到底同意不同意。
這是一種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尊重與浪漫,亦是一種視覺系誇張到極致,讓含蓄成為一種性感的巧妙手法。
想到這,院辦甚至已經產生了自己就是準懂王設計師的錯覺。
基於同樣的設定,我發現在把我自己帶入西方直男的腦迴路後,懂王的時尚美學突然間就不難理解了。
不就是把迴旋踢自己和烤麵包和皮椅戰鬥寫在了身上嗎?
是不是覺得很怪,怎麼讀都讀不通,甚至覺得有那麼一點點土?
這說明,你根本不理解中文真正的奧義。
中文的奧義,來自於一種神韻的傳達,而不在於文字是否通順、句子是否連貫。
比如幾千年前的文言文放在現在,大家照樣理解不了,得翻譯後才能讀懂,但這並不影響它成為年輕人間表達情感的浪漫獨白: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本意是讚譽友情。但當代年輕人拿它描述了一百遍愛情,但大家依舊沒覺得有任何不對。
再比如說前段時間流行的亞文化取名機,悲情瑪麗亞蟑螂、小澤碎屍雞米花有什麼意義重要麼?
只要大家覺得酷,那不就完事了。
所以在這裡,我認為把迴旋踢自己、烤麵包、皮椅戰鬥放在一起,恰恰是因為設計師想藉此打破中文語法的禁錮,讓中文能夠更加隨心所欲的表達情感。
這不僅重新定義了時尚,更是重新定義了中文。
扯歸扯,哪怕院辦可以用一萬種調侃的語氣、來模仿懂王設計師們的腦迴路。
可不得不承認的是,在中國風這種時尚,確實是西方懂王設計師們永遠懂不了的奧義。
甚至對一些懂王設計師而言,他們自視甚高,居高臨下觀察中國文化時,所謂的中國風設計,便自然蒙上了偏見與刻板印象。
但其實中國風根本就不艱深、神秘,作為一種時尚風格,它其實十分好理解——
在討論美的中國風應該是什麼樣子之前,院辦想先聊聊我眼中究竟什麼才是中國風。
很多人提到中國風時,總是會想到菊花臺發如雪千裡之外飄來的琵琶和弦,彷佛古風=中國風。
但其實中國風的全名,叫做中國風格,而每一個時代,其實都有著不同的中國風格。
60年代時,中山裝、海魂衫是那時的中國風格:
70年代時,小白鞋、假領子是那時的中國風格:
所以中國風其實根本就不神秘。
說白了,它不過是將中國不同時代下不同的文化符號解構,注入生命力,重新設計成令人耳目一新的時尚、文創產物。
比如說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的六神和雞尾酒,就曾在一起魔幻聯動過:
在院辦小時候,家裡買不起香水。於是我每次臭美時都會把六神花露水噴一身,香到辣嗓子,長大後才覺得自己那會憨憨。
而如今當六神舊瓶換新酒變成RIO一飲而盡時,對院辦來說,喉嚨裡可滿是回憶的味道。
再比如90年代時,大白兔奶糖是全體中國人的童年回憶。
而把它設計成沐浴乳,這種甜蜜的中國風鮮少有人能夠拒絕:
打破時代、文化、民族間的壁壘,傳承中國不同時代的文化,這是中國風存在的價值,也是它的迷人之處。
挖掘中國生活中的細節,甚至月餅盒也可以是國潮的一種符號。
這更加證明,中國風本質就是中國人的生活。
當年有多少人是因為黑人牙膏上的白牙產生購買衝動,如今就有多少人因為百靈鳥與彌勒佛,產生把自己牙齒當青花瓷保養的欲望。
懂王不懂的那種心動的感覺,天貓新國貨都懂:
就連你從小喝到大的旺仔,如今也在飲料瓶潮流中悄悄緊隨其後,推出了56個民族版的中國風版限定旺仔。
我有個哥們,就為了湊齊56個民族,愣是堅持喝了將近兩個月的奶。
在無孔不入的衣食住行中,不得不承認,國潮真的來了。
在故宮文創火遍全國,讓更多年輕人都對博物館感興趣時,我們才後知後覺。
國潮不但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甚至還成為了我們生活的底色。
而這份底色,亦是懂王設計師們永遠不可能感受到的生活——
他們連老乾媽都沒吃過,連中國人的胃都讀不懂,又何況是中國人的心?
實不相瞞,這件老乾媽衛衣,當時院辦還以為這是惡搞玩笑。
直到狗友穿著她發朋友圈被瘋狂按贊時,隔著屏幕正在吃老乾媽炒飯的院辦才不禁感慨:真香。
在技術與文創產業的不斷升級下,如今,作為國人的我們,正趕上了接力國潮最好的時代。
作為一個平臺,天貓新國貨則為這些真正屬於中國人的國潮商品,提供了一個展示的T臺:
通過天貓這次國貨跨界風潮,許多老字號成功逆生,重返年輕人生活潮流的前端。
並且天貓還能通過後臺的數據分析、指導對用戶進行洞察,基於用戶消費需求不斷創新品類—
所謂國潮創新,絕不是像老外那樣瞎開腦洞。
因此,起老外們夾帶東方主義的迷惑中國風,國貨們已然重新定義了國潮——
中國風不是老古董,相反,有這種偏見的人才是老古董。
原標題:《大牌是時候終結土味國潮了,中國風還是新國貨玩得溜》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