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太子面臨的非常規任務,一年內生不下兒子則皇位不保?

2020-12-23 太史叨叨令

漢宣帝廟號中宗,是與漢高祖、漢文帝、漢武帝並列擁有廟號的四位漢朝皇帝之一,他治下的漢朝被稱讚為「孝宣中興」或「孝宣之治」,算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大將軍霍光對他的評價是:「操行節儉,慈仁愛人」,雖如此,他對儒家卻向來不感興趣,他主張「霸道」、「王道」並用,認為「圖王不成,弊猶足霸。」並以此破匈奴,平西羌,使四夷賓服,國力強盛。

後世的唐太宗對漢宣帝也很佩服,說:「漢宣帝政事明察,其光武之儔歟?」意思就是他似乎跟光武帝也有一拼吧?但虞世南回答說:「光武仁義,圖王之君也;宣帝刑名,圖霸之主也。」他認為,宣帝比光武還是略遜一籌的。

漢宣帝對儒家不感冒,偏偏他的太子劉奭「柔仁好儒」,對他的老爹宣帝以刑名繩天下很不以為然,為此父子倆還發生過激烈的爭執,結果把宣帝說火了,大怒道:『俗儒不達時宜,好是古非今,使人眩於名實,不知所守,何足委任!』最後宣帝嘆息了一句:「亂我家者,太子也!」。

這是來自《漢書》一段記載。因為政見不同,宣帝竟然產生了廢除太子的想法,但是這個太子是他和已故的許皇后在民間落難時所生,而宣帝和許皇后的感情確實很好,所以一時還不忍心就把太子廢掉。

宣帝認為,天子必須是個政治家,但皇太子多才多藝又多愁善感,更像一個藝術家,他善鼓琴瑟,還會自己作曲。讓宣帝特別不滿的還有一條,就是太子無後。宣帝曾想,這小子也已經二十多歲了,接觸女人已有七八年,後宮裡的側室成群,為什麼沒有給他多生幾個孩子呢?

所以當宣帝與丞相黃霸商量此事,提出有意廢掉太子,改立淮陽王劉欽的時候,丞相老成持重,認為應該再觀察一段時間。

於是,宣帝就下了決心,那就再看一年,一年內如果太子沒有生小孩的跡象,到時就斷然廢了他!

宣帝與丞相的這段對話被屏風後面的一個人聽到了,此人姓許名嘉,是在宮裡值班的中常侍。在《三國志》中的中常侍,幾乎等於是宦官的別稱,但在前漢,這個職務則一般是由士大夫擔任的。

這段話讓許嘉聽得心驚肉跳,因為事情與自己有極大干係,他是太子的至親,如假包換的舅舅。如果太子一旦被廢,他以後別說是晉升,連中常侍這個位子想保住都難。

那麼,事情已經明擺著,皇太子想要不被廢掉,就必須在一年之內得子!

這事對於別的男人來說,也許算不得有多艱難的任務,但是對於皇太子,因為他曾經深愛過的一個女人司馬良娣死了,他非常之悲慟,並固執地認為良娣之死是被別的女人咒死的,為此他不願再接近女色。這樣說來,一年內得子幾乎就成了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舅舅苦口婆心地勸過皇太子,但皇太子對皇位似乎並不在意,對於老爹可能廢掉他也無動於衷。

許嘉無奈,想來想去,只好向皇后求援。

王皇后無子,一向把皇太子視若己出。皇太子也是她一手養育成人,所以跟她非常親近,對她像親娘一樣。

此時,許嘉認為他已經和皇后成為一個利益共同體,太子能即位,皇后必然會以皇太后的身份,繼續維持在宮裡的權威,可要是太子一旦被廢,淮陽王劉欽的母親張氏尚健在,屆時,張氏會以皇帝生母的身份執掌後宮,那麼,皇后的生死就可能會控制在他人的手裡,這當然是不能接受的。

幾番勸告之後,皇太子依然對別的女人毫不感興趣。皇后只能鍥而不捨地進行說服,甚至聲淚俱下地表示:「如果你沒有兒子,我的前途必是一片黑暗,與其到時候任人擺布,那我不如現在就當著你的面自殺算了!」

至此,皇太子才不得不有所讓步,但他對於後宮那些女人還是耿耿於懷,好在他同意可以找新人來,並且只要一個。

王皇后對此還是很欣慰,她急匆匆地找到了五名身體健康的女子,一起帶到太子的面前,太子打起精神挨個看了看,原以為會有酷似司馬良娣的,結果一個也沒有,於是他又意興闌珊,對皇后說,隨便哪一個都行。

皇后還是逼著他說出一個來,於是皇太子就隨口說,那就左邊的第一個吧。

太子無意中的這個選擇,對於漢王朝來說,卻有著極其特殊的重大意義。

因為王皇后找來的五個女子都姓王,雖然跟她沒有血緣關係,但肥水不流外人田是顯而易見的道理。

這個被選中的女子名叫王政君,父親名叫王禁,在政府的法務機構任職。

再說皇太子,在祈求司馬良娣原諒之後,他不得不與王政君共赴巫山。

「一度幸而有身」,《漢書》是這樣記載的。

讓王皇后樂不可支的不僅是王政君有了身孕,而是在懷胎十月之後,生下了一個麟兒。

宣帝由於喜得皇孫,所以打消了改立淮陽王的心思,很重骨肉情感的他,經常把這個孫兒帶在自己的身邊,皇孫的名字叫驁,爺爺給起的字那叫一個直截了當,就叫「太孫」,這就是後來與趙飛燕姐妹上演了一場風流佳話的漢成帝。

後來,宣帝在未央宮駕崩,皇太子順利即位,是為漢元帝。

此時,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舅舅許嘉被封為平恩侯,而皇后王政君的父親王禁被封為陽平侯。

這位王禁是一位豪放型的人物,能喝酒還好色。他有多名側室,共有八男四女,其中一個兒子叫王曼,王曼並不出名,在歷史上也並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一度還以賣油餅、高饃為生,但他生出了一個讓後人談之色變,讓大漢朝也為之顫抖的人物——王莽。

歷史就是這樣充滿了戲劇性和偶然性,皇太子的隨手一指,不僅指出了兩個皇帝、一個皇后,還指出了一個巨奸大憝。當然,對於王莽的評價,看官可以在評論區暢所欲言,也有歷史學家認為他「完全是一種書生的政治」,「並不是一個很壞的皇帝」。作者感到有趣的是,如果皇太子隨口說出的不是左邊,而是右邊,那歷史又會怎樣演變呢?

相關焦點

  • 漢宣帝預言:「亂我家者,太子也!」為何還會傳位太子劉奭
    一位雄才大略之君,一位注重法家之君,但在選擇繼承人時卻令人意外,選擇的是「柔仁好儒」昏庸無能的漢元帝,而不是其他兒子,為何?漢宣帝一共有六個兒子,即劉奭(shi)、劉欽、劉囂、劉宇、劉竟、館陶王,其中館陶王情況不明,或夭折,或被史書遺漏,或不存在。
  • 「故劍情深"的漢宣帝
    再次重申:新疆是中國的固有疆土,從西元前60年,也就是漢宣帝神爵三年設立西域都護府開始,距今已經2000多年了。在他統治的時期,漢朝迎來了中興,史稱孝宣中興。劉病已當時剛剛登基,按道理說是不應該推辭,大將軍霍光這一番美意的,其實也是利益捆綁,政治拉攏。漢宣帝即位之初,處處小心謹慎,遇事必經大將軍霍光點頭,才敢拍板決定。可以說處處都仰仗霍光。但是這一次,漢宣帝卻拒絕了,霍光拋來的橄欖枝。在私人感情上,宣帝堅持了自己的想法,以故劍情深的委婉方式,拒絕了霍成君。漢宣帝發達了,並沒有忘記自己在民間,患難與共的的結髮妻子許平君。
  • 漢宣帝用三步棋滅了霍氏,犧牲皇后是必選項,為何還要犧牲兒子
    許平君死後,霍光的老婆立刻將霍成君送到了漢宣帝身邊,僅僅一年後,霍成君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漢宣帝的第二任皇后。一切都來的太順利,就算是瞎子都看得出來,所有事情都是霍家計劃好的。就算有人說許平君不是霍光毒殺的,但是霍光知道他媳婦兒毒殺許平君後,依舊默不作聲,可見霍光也默認了這件事。
  • 漢宣帝明知「亂我家者,太子也」,為何不避免?因已故嫡妻之故
    其實,對於劉奭的性格為人,漢宣帝是早就知道的,他還曾一度認為劉奭將來會亂了漢家天下,當時他就說過「亂我家者,太子也」。但雖如此,漢宣帝後來還是把帝位傳給了劉奭,結果真的導致了漢朝的衰敗。那漢宣帝既然明知「亂我家者,太子也」,為什麼還不避免呢?
  • 漢宣帝明知自己兒子不堪大用,卻還是讓他接班
    原標題:漢宣帝明知自己兒子不堪大用,卻還是讓他接班 西漢時期的漢宣帝是一代英主,漢朝在他的統治之下達到鼎盛。史稱「孝宣中興」。有人曾這樣開玩笑似的說到:「漢宣帝這爺們沒毛病,唯一的缺點就是心太軟,顧念舊情,最後讓一個沒用的兒子接了班,導致王朝衰敗。」此語謔則謔矣,卻也道出了部分實情。
  • 漢宣帝繼位後,追諡自己的爺爺劉據「戾太子」,是表達不滿嗎?
    不久後,劉據的冤案被平反,漢武帝思念兒子,興建思子宮。同時為自己的兒子報仇,參與陷害劉據的人都被滅族,對劉據刀劍相向的人也全部處死。公元前74年,劉據的孫子劉病已繼位為皇帝,第二年的本始元年,漢宣帝劉病已下詔:「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諡、歲時祠。其議諡,置園邑。」於是追諡劉據為「戾」,因此劉據也被稱為「戾太子」。
  • 漢宣帝的智慧(五千年的點滴)
    漢宣帝劉洵就是巫蠱之禍當中太子劉據的孫子,這孩子能活下來就是一個生命的奇蹟。
  • 漢宣帝的英明
    於是,兩人都被捕入獄,判處死刑(不過,漢宣帝並沒有按慣例,將夏侯勝和黃霸按「大逆不道」罪處死,並「夷三族」,而是長期關押,後逢大赦出獄繼續當官)。夏侯勝和黃霸一被捕,大臣們很快就拿定了意見:尊武帝為世宗,在世宗廟演奏《盛德》、《文始》、《五行》舞曲,在武帝生前巡行過的四十九個郡國建立世宗廟。
  • 丙吉用生命行善又不讓人知道,讓漢宣帝淚流滿面,也因此福蔭子孫
    談秦說漢(204)丙吉用生命行善又不讓人知道,讓漢宣帝淚流滿面,也因此福蔭子孫有的人高調行善,稱慈善家,也有的人一生積德,卻不願意被世人所知,西漢的丙吉就是這樣的人。丙吉奉大將軍霍光之令,前往昌邑迎接劉賀為帝,一路上看到劉賀狂妄放縱,心裡很難受。果然,幹了27天的漢廢帝劉賀被廢黜了,在討論皇帝的人選時,丙吉就推薦了曾皇孫劉病已。曾皇孫的背景單純,在霍光、田延年、張安世等人的支持下,劉病已繼位為皇帝,也就是漢宣帝,改名為劉洵。丙吉為人深沉忠厚,不誇耀自己的功勞。
  • 漢元帝提醒漢宣帝,應該實施仁政,為何漢宣帝卻說他要敗家
    劉奭努力想實施「仁政」的思想,在他當太子的時候就表現出來了的。當時他的父親漢宣帝在位的時候,對大臣們非常嚴厲。有些大臣僅僅犯了一點小錯,漢宣帝就用嚴厲的手段處罰大臣。當時作為太子的劉奭看不下去了,提醒他父親:「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就是說,他認為他父親刑罰太過嚴厲,應該重用儒生。劉奭說「用儒生」,意思是應該實施儒家「仁政」「德政」的那一套。
  • 中國第一權臣,架空漢宣帝的霍光,為何最後卻能善終?
    公元前141年,霍仲孺私通平陽侯府中侍女衛少兒,生下了霍去病,此後兩人各奔東西,霍仲孺另娶妻子生下霍光,霍去病由衛少兒單獨撫養。 霍去病發達之後,為霍仲孺購買了大量田地房屋和奴婢,並推薦霍光為官。《漢書·霍光金日磾傳第三十八》:「去病大為中孺買田宅、奴婢而去。
  • 富貴不忘糟糠,漢宣帝劉洵用故劍情深告訴你什麼才是大丈夫
    漢宣帝劉洵劇照如此跌宕起伏的命運波動,換誰的小心臟也都受不了。可是,歷盡人世滄桑的漢宣帝卻隱藏著極為強大而堅韌的內心,也有著與生俱來的超高的政治智慧,更有對糟糠之妻情比金堅般執著的愛意。這讓他註定不是一個懵懂無知的年輕人,也不是一個薄情寡信的丈夫,更不是一個可以被權臣肆意擺弄的帝王。公元前74年七月,霍光廢掉在位僅27天的劉賀,立劉洵為帝。
  • 漢武帝最勇猛的兒子,喜歡和熊搏鬥,「智商低下」天天詛咒漢宣帝
    ,天天就想著詛咒在位的漢宣帝,最後漢宣帝忍無可忍將其賜死,可以說是個毫無價值的人。對於劉胥這樣的蠢人,漢宣帝其實一開始是不在意的,雖然漢武帝時期曾經鬧出巫蠱事件,但是漢宣帝對劉胥很寬容但是劉胥執迷不悟,他的兒子做出了醜聞被殺後,劉胥不反思自己的過錯,反而怨恨漢宣帝,不過以他的智商
  • 王政君為何要將趙飛燕貶為庶人,並讓她去陵園為漢成帝守墓?
    王政君有個弟弟叫王曼,王曼有個兒子叫王莽,王政君是王莽的姑姑。漢宣帝五鳳年間,王政君十八歲那年,她爹王禁把她獻入掖廷,做了一名家人子。過了一年多,皇后為太子選了五個兩家子,其中就有王政君。太子仁厚,就召幸了王政君。令人意外的是,王政君懷孕了,生了個太孫。這個孩子就是以後的漢成帝,趙飛燕的老公。
  • 第一次侍寢就生下了兒子,不得寵的她,是如何葬送了西漢的江山
    眼看王政君就要嫁不出去了,他的父親找人為王政君佔了一卦。佔卜者說:「因她是夢月入懷的,所以此女貴不可言。」王禁這一聽喜不自勝,趕緊找人培養王政君。後來又託關係將她送入了宮中。初次承寵,便得一子王政君十八歲的時候終於入宮,做了上官太后的才人,但在宮中一直默默無聞。
  • 漢平帝之死,歷史的一樁懸案,西漢王朝到此時已經完全衰敗
    漢成帝在駕崩之前預感到自己可能終身不會有孩子了,再加上朝中大臣對皇后趙飛燕的不滿和對江山社稷繼承人的擔憂,提前選定了定陶(今山東定陶)恭王劉康的兒子劉欣為太子,是為漢哀帝。漢平帝的母親衛姬可是漢朝有名的大家族,最初可以追溯到漢武帝皇后衛子夫的時代,衛子夫育有一男三女,兒子就是漢武帝的第一個兒子太子劉據,時年29歲的漢武帝欣喜異常,詔令枚皋和東方朔作《皇太子生賦》和《立皇子禖祝》,又修建婚育之神高禖之神(句芒)以祭之,元朔元年春,武帝立衛子夫為皇后,並大赦天下,開了立皇后要大赦天下的先河,此後,也成為了漢朝的一項制度,足可見武帝對衛子夫的喜愛
  • 漢宣帝——比武帝還牛逼的存在!
    漢宣帝作為西漢初武帝外最有聰明才幹的皇帝,他的童年過得比較慘,登基後還是裝孫子,等他真正到了掌權的時候,那時距離他登基之初已經六年了。六年內漢宣帝容忍積蓄,六年的養精蓄銳讓他對朝政的了解更清楚,所以霍光一死,漢宣帝感覺到時機已經成熟,他要擺脫受人鉗制,親徵臨朝。
  • 漢宣帝劉詢簡介 漢宣帝劉詢的皇后及兒子介紹——劉氏文化之劉姓帝王故事
    公元前87年(漢武帝後元二年),劉詢獲釋,被列入宗室  公元前74年(漢昭帝元平元年)七月,劉詢在以霍光為首的大臣擁立下登基。  公元前68年(地節二年),霍光病逝,劉詢開始著手鎮壓霍氏集團的叛亂,將大權收歸己有。
  • 漢宣帝開創了西漢最鼎盛的時代,為何名氣卻很低?只因做錯一件事
    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漢朝最鼎盛的時期,既不是「文景之治」,也不是漢武帝在位期間,而是漢宣帝劉詢的「孝宣之治」,又叫「孝宣中興」。漢宣帝在位期間,才是漢朝最鼎盛的時期。然而,人們對於漢宣帝的了解,僅限於電視劇中那個在民間長大的劉病已和他與妻子的「故劍情深」。但是對於漢宣帝的文治武功,人們仿佛很少有了解。
  • 為何說漢宣帝劉病已的成就,不低於漢武帝?
    漢宣以後的中興,大多卻是有名無實。漢宣帝則是歷史上典型的中興之主,在親政26年間,他對內整頓吏治,大力發展農業,對外使匈奴臣服,鞏固了西漢和周邊各族的關係,使西漢行將崩潰的局面重新出現了回升的景象。劉向因此稱讚他"政教明,法令行,邊境安,四夷清,單于款塞,天下殷富,百姓康樂,其治過於太宗(文帝)之時",雖有過譽的成分,漢宣帝卻不失為一位開明有為的君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