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始二年(公元前七二年)五月,該開的花開過了,該發的芽發齊了,一切都朝著欣欣向榮,蒸蒸日上的方向走著。就在這一派和美的時候,即帝位快要兩年的漢宣帝劉詢,心平氣和地宣布:在中央高層開展一場「全面頌揚武帝之活動」。詔書要求丞相、御史、列侯,及其年俸二千石的官員、博士等文武大臣,進行一次認真的武帝「尊號」和「廟樂」討論。
對此,群臣莫不積極響應和贊成。唯獨長信少府(皇太后師傅)夏侯勝發表了反對意見:「 武帝雖有攘四夷廣土斥境之功,然不宜為立廟樂。」
丞相蔡義和御史大夫田廣明,帶頭聲討夏侯勝「非議招書,毀先帝」的罪行,並定性為「大逆不道」。同時,他們又揭發丞相長史(丞相府秘書長)黃霸,事先知道夏侯勝的觀點而沒有舉報,犯有包庇慫恿之罪。於是,兩人都被捕入獄,判處死刑(不過,漢宣帝並沒有按慣例,將夏侯勝和黃霸按「大逆不道」罪處死,並「夷三族」,而是長期關押,後逢大赦出獄繼續當官)。
夏侯勝和黃霸一被捕,大臣們很快就拿定了意見:尊武帝為世宗,在世宗廟演奏《盛德》、《文始》、《五行》舞曲,在武帝生前巡行過的四十九個郡國建立世宗廟。大臣們拿定了意見,劉詢立即批准,下令在全國實行(為慶祝這一重大決定,朝廷還特地給全國成年男子普調一級,並賞賜酒肉)。此事,史稱「武帝廟樂之爭」。
「武帝廟樂之爭」看似西漢朝政一件平常、又簡單的一項政治活動,實則滿含漢宣帝劉詢的大英明:劉詢,原名劉病已,漢武帝劉徹之曾孫, 戾太子劉據之孫。「巫蠱之禍」時,劉據及其妻妾和三子一女皆死,唯獨襁褓中的劉病已逃過一劫,被收系郡邸獄。後被祖母史家收養,直到漢武帝下詔掖庭(宮中旁舍)養視,並上屬籍宗正(認親歸宗)。
元平元年(前74年),沒有兒子的漢昭帝駕崩。權臣霍光迎立漢武帝之孫昌邑王劉賀即位,但只過了二十七天,就以淫亂無道為由把他給廢黜了。劉賀被廢後,霍光等大臣才將他從民間迎入宮中。先封為陽武侯,於同年7月即帝位,即漢宣帝(元康二年(前64年)二月,為讓百姓避諱更容易,改名劉詢)。
從昭帝年間,到昌邑王劉賀(史稱漢廢帝)短暫的27天,再到漢宣帝劉詢即位之初,朝政差不多全部掌握在霍光手裡。在廢除了昌邑王劉賀的帝位、擁立漢宣帝之後,霍光已經成為西漢王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除了霍光權傾朝野之外,他的兒子霍禹、侄孫霍雲、霍山,及其兩個女婿、堂兄弟等親戚,都擔任著朝廷的重要職位,並形成了一個盤根錯節、遍布西漢朝廷的龐大勢力網。其時,霍光的權勢和聲望,幾乎達到了無以復加、登峰造極的地步。
劉詢早在民間時,對霍光的權勢和威風就有風聞。在他登基之日謁見高廟時,霍光陪同他乘車前往。他就感到渾身上下都不自在,好似「芒刺在背」。劉詢即位後,更是明顯地感覺到了朝廷內部,來自霍光集團咄咄逼人的政治壓力。
然而,劉詢心裡卻很明白:權臣霍光能廢掉劉賀就能廢掉自己!而自己初即帝位,力單勢薄,僅憑一個皇帝稱號,是不能和羽翼豐滿的霍光相抗衡的。因此,劉詢即位伊始,當霍光表示要還政於他時,他就當即表示非常信任、欣賞霍光。在主動請求霍光繼續主持朝政的同時,當眾宣布,朝廷事務悉數遵老規照舊矩——先經霍老再奏知他本人。
事後,為穩著霍光,他還專門下詔對其援立之功予以褒獎,並對其益封七千戶。同時,每次上朝,劉詢都給予霍光以極高的禮遇。這一系列行為,較好地消除了霍光對他的猜忌和提防、較好地緩和了朝廷內部潛伏的政治危機。不僅為其平穩統治創造一個良好的作用,而且也使其免於變成第二個劉賀。
劉詢即位後,在選立皇后時,幾乎所有人都在霍光家族的威逼下,要求讓霍光的小女兒霍成君當皇后,而劉詢卻沒有忘記其未稱帝前,與其患難與共的許平君。由於他不敢明著和霍光較勁,便下了一道「尋故劍」詔書。他在詔書中說:我在貧微之時曾有一把舊劍,現在我非常懷念它啊,眾位愛卿能否幫我把它找回來呢? 善於揣測上意的朝臣們,馬上品出了這道聖旨的真實意味——連貧微時用過的一把舊劍都念念不忘,自然也不會將相濡以沫的女人拋舍不顧。於是,他們才趕緊聯合奏請立許平君為後(後被霍光的夫人派女醫毒死。)
弄清了漢宣帝劉詢的既往,就不難理解其在「武帝廟樂之爭」中的英明:其一,標榜自己的正統。劉詢即位時,雖然其曾祖父劉徹已去世多年,但昭帝並未為其立廟。因此,劉詢以為武帝立廟的方式,來宣示自己才是武帝的嫡系遺脈(戾太子是武帝的嫡長子)。不僅顯示自己才是繼承武帝事業和遺志的正統、自己的繼位是天經地義的,並且具有不容置疑的正當性和合法性;其二,標榜孝道,以示為武帝盡孝;其三,樹立個人權威。因為是打著武帝的旗號,霍光也無法表示反對。當出現夏侯勝等反對局面後,他順勢將其下獄,來一個下馬威。不僅進一步樹立了自己的個人權威,也使得大臣們都不敢小瞧自己這個沒有外戚撐腰、全無根基的布衣皇帝。如此,既表達了對先帝的孝道、標榜了自己的正統嫡孫的身份,同時也確立了自己在朝廷上的威信。此真乃一舉而三得矣。因此說,為武帝立廟一事,確實是劉詢初即位時的一招妙棋,也是其與霍光暗戰中的重要一環!
漢宣帝劉詢的英明,不僅成全了權臣霍光的忠能,更是成就了「孝宣之治」、「昭宣中興」。漢宣帝夠英明!
翟傳海(中國散文學會、中國散文家協會、中國金融作家協會、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
河南省南陽市伏牛路18號
18637713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