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宣帝——比武帝還牛逼的存在!

2021-02-23 古今智謀

漢宣帝作為西漢初武帝外最有聰明才幹的皇帝,他的童年過得比較慘,登基後還是裝孫子,等他真正到了掌權的時候,那時距離他登基之初已經六年了。六年內漢宣帝容忍積蓄,六年的養精蓄銳讓他對朝政的了解更清楚,所以霍光一死,漢宣帝感覺到時機已經成熟,他要擺脫受人鉗制,親徵臨朝。

雖然霍光死了,但霍家的權勢還在朝野,他並沒有選擇硬碰硬,而是採取示弱和較為緩和的方法,一方面厚葬霍光並加封霍家侄孫以穩定霍家,另一方面提拔自己信任的大臣,逐漸將權力收到自己手中。

漢宣帝這麼做霍家感到了不安,宣帝表面對霍家一眾進行了升職,但實際是將霍家人從實權職位換上了虛職,明升暗貶。一個顯赫大族倘若沒了權勢那接下來只能任人宰割,於是霍氏打算先下手妄圖立霍家人為帝,但這叛亂很快便被漢宣帝瓦解了,霍氏皇后被廢,與霍氏相連的數千戶人家被誅滅,解決了霍家後,漢宣帝最終在朝政上樹立了自己絕對權威,他可以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了。

因漢宣帝從小經歷的問題,他深知政策和官員好壞情況關係到老百姓的生存和社會穩定,於是上位後他便特別重視地方吏官的選拔,在整飭吏治上下了很大功夫,不僅在選拔方面嚴格考核,選拔為吏後,對官吏的管理也更加嚴格,明確了一點:賞罰分明。幹的好升官,幹不好滾蛋。此一舉措提拔了大量優秀的底層官吏,社會風氣煥然一新,極大程度上保障了底層民眾的利益,打擊懲治了那些貪腐不作為的官吏,樹立了漢朝清正廉潔形象,很大程度上緩和了社會矛盾,提供了良好的話環境使百姓能安居樂業發展農業經濟。

對內整治好後,漢宣帝對外也是極為強硬。

匈奴雖然在武帝時期被打的滿地找牙,但經過一二十年的發展壯大後又開始了蠢蠢欲動。漢宣帝發動了兩漢時期對匈奴最大的一場戰役,至此一站打的匈奴徹底臣服。「匈奴款塞、單于來朝」這是宣帝了不得的功績。

武帝時期也才只是有『出使西域』,到了宣帝時期,西域成為了漢朝的疆域。西域都護的設置,不僅是漢王朝,更是華夏史上一個劃時代的大事件。

匈奴被打趴之後,西羌跳了出來,結果顯而易見。西羌被打的暈頭轉向,愣是沒了脾氣,戰後漢朝設置金城屬國來安置投降的羌人, 西羌平定這又是宣帝了不得的功績。

來源:史泛舟

誠邀有志之士投稿,原創或推薦好文章,我們將第一時間發布您的內容,郵箱:107000701@qq.com

聲明:本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告知刪除。

相關焦點

  • 漢宣帝的智慧(五千年的點滴)
    宣帝直接表示自己還年輕,還要在大將軍的輔佐下多多歷練幾年,請大將軍不要放手,您還接著掌權治國,還給霍光漲工資,增加了一萬七千戶食邑。而且每次霍光跟漢宣帝奏事,宣帝都對大將軍表現出極度的尊重,禮儀很周全,不像是皇帝對大臣,就像是學生對老師。看著其樂融融,其實宣帝知道,即便自己真的在名義上拿到了權力,那也只是名義上的。
  • 「故劍情深"的漢宣帝
    文中出現的名字劉病已,是漢宣帝身為庶民時的名字。繼承大統登帝位後就改名叫劉詢了。不管是劉病已還是劉詢,都是指的漢宣帝。出自《漢書·外戚傳上》:「公卿議更立皇后,皆心儀霍將軍女,亦未有言。上乃詔求微時故劍,大臣知其指,自立許婕妤為皇后。」這個故事依然要從,漢武帝晚年的巫蠱之禍說起。上一期咱們也說過了,巫蠱之禍導致漢武帝的繼承人,太子劉據冤死。
  • 漢元帝提醒漢宣帝,應該實施仁政,為何漢宣帝卻說他要敗家
    當時他的父親漢宣帝在位的時候,對大臣們非常嚴厲。有些大臣僅僅犯了一點小錯,漢宣帝就用嚴厲的手段處罰大臣。當時作為太子的劉奭看不下去了,提醒他父親:「陛下持刑太深,宜用儒生。」就是說,他認為他父親刑罰太過嚴厲,應該重用儒生。劉奭說「用儒生」,意思是應該實施儒家「仁政」「德政」的那一套。而劉奭在當了皇帝以後,也是按照這一種「仁政」的思想來實施統治的。
  • 漢宣帝的英明
    於是,兩人都被捕入獄,判處死刑(不過,漢宣帝並沒有按慣例,將夏侯勝和黃霸按「大逆不道」罪處死,並「夷三族」,而是長期關押,後逢大赦出獄繼續當官)。夏侯勝和黃霸一被捕,大臣們很快就拿定了意見:尊武帝為世宗,在世宗廟演奏《盛德》、《文始》、《五行》舞曲,在武帝生前巡行過的四十九個郡國建立世宗廟。
  • 漢宣帝繼位後,追諡自己的爺爺劉據「戾太子」,是表達不滿嗎?
    公元前74年,劉據的孫子劉病已繼位為皇帝,第二年的本始元年,漢宣帝劉病已下詔:「故皇太子在湖,未有號諡、歲時祠。其議諡,置園邑。」於是追諡劉據為「戾」,因此劉據也被稱為「戾太子」。漢宣帝為什麼追諡劉據為「戾」呢?按照《逸周書》的「諡法」來解讀:不悔前過曰戾;不思順受曰戾;知過不改曰戾。
  • 中國第一權臣,架空漢宣帝的霍光,為何最後卻能善終?
    皇帝無嗣,霍光就迎立漢武帝之孫昌邑王劉賀為帝,但劉賀荒淫無敵,27天就幹下1000餘件荒唐事,於是霍光就廢了劉賀,與群臣商量之後迎立漢武帝曾孫、戾太子劉據之孫劉病已為帝,即為漢宣帝。 面對一個掌握皇帝廢立的權臣,漢宣帝害怕呀,所以就將政事託付給霍光,要求大臣將一應事務,先報霍光再奏知自己。一直到霍光去世之後,漢宣帝才親理朝政。
  • 漢宣帝預言:「亂我家者,太子也!」為何還會傳位太子劉奭
    以功績而論,漢宣帝應該不下於劉邦與劉徹。在治國之道上,南宋陳普《詠史上·宣帝》一語道破漢宣帝治國之道,「不將法律作春秋,安得河南數國囚。莫道漢家雜王霸,十分商鞅半分周」,認為漢宣帝將法律當作治國經典的《春秋》一樣看待,於是導致「數國囚」,因此不要覺得宣帝是儒法參半,其本來就是十足的法家,只不過留了些餘地給儒學裝點門面罷了。
  • 漢宣帝明知自己兒子不堪大用,卻還是讓他接班
    原標題:漢宣帝明知自己兒子不堪大用,卻還是讓他接班 西漢時期的漢宣帝是一代英主,漢朝在他的統治之下達到鼎盛。史稱「孝宣中興」。有人曾這樣開玩笑似的說到:「漢宣帝這爺們沒毛病,唯一的缺點就是心太軟,顧念舊情,最後讓一個沒用的兒子接了班,導致王朝衰敗。」此語謔則謔矣,卻也道出了部分實情。
  • 漢宣帝明知「亂我家者,太子也」,為何不避免?因已故嫡妻之故
    漢宣帝的太子,也就是漢元帝劉奭。劉奭是漢宣帝劉病已和許平君之子。雖然漢元帝劉奭多才多藝,其精通音律、善知史書,但他卻仁厚有餘而過於柔懦。重要的是他在位期間,因寵信官宦,從而朝政混亂,導致他父親漢宣帝好不容治理的漢朝巔峰國力走向了衰落。
  • 漢宣帝開創了西漢最鼎盛的時代,為何名氣卻很低?只因做錯一件事
    然而卻很少有人知道,其實漢朝最鼎盛的時期,既不是「文景之治」,也不是漢武帝在位期間,而是漢宣帝劉詢的「孝宣之治」,又叫「孝宣中興」。漢宣帝在位期間,才是漢朝最鼎盛的時期。然而,人們對於漢宣帝的了解,僅限於電視劇中那個在民間長大的劉病已和他與妻子的「故劍情深」。但是對於漢宣帝的文治武功,人們仿佛很少有了解。
  • 漢武帝最勇猛的兒子,喜歡和熊搏鬥,「智商低下」天天詛咒漢宣帝
    漢武帝的這個笨兒子叫劉胥,是一個非常奇葩的人,史書上記載他力能扛鼎,喜歡和熊、野豬搏鬥,但是他天生神力卻沒有給漢室江山帶來什麼好處,天天就想著詛咒在位的漢宣帝,最後漢宣帝忍無可忍將其賜死,可以說是個毫無價值的人。
  • 丙吉用生命行善又不讓人知道,讓漢宣帝淚流滿面,也因此福蔭子孫
    談秦說漢(204)丙吉用生命行善又不讓人知道,讓漢宣帝淚流滿面,也因此福蔭子孫有的人高調行善,稱慈善家,也有的人一生積德,卻不願意被世人所知,西漢的丙吉就是這樣的人。丙吉奉大將軍霍光之令,前往昌邑迎接劉賀為帝,一路上看到劉賀狂妄放縱,心裡很難受。果然,幹了27天的漢廢帝劉賀被廢黜了,在討論皇帝的人選時,丙吉就推薦了曾皇孫劉病已。曾皇孫的背景單純,在霍光、田延年、張安世等人的支持下,劉病已繼位為皇帝,也就是漢宣帝,改名為劉洵。丙吉為人深沉忠厚,不誇耀自己的功勞。
  • 西漢最後一位皇帝——漢平帝
    雖然也出過漢武帝、漢宣帝等雄才偉略的君主,但終究繁華維持不了多久,後世的君主要麼被大臣制衡要麼被宦官外戚所幹預,越到後期,作為皇帝生活越是艱難。例如西漢最後一位皇帝,漢平帝,或許追這諡號的原因就是他把西漢給『平』了吧。漢平帝劉衎一生可謂十分坎坷,他早在年幼之時便成為了王莽的利用工具,年紀輕輕便接手了搖搖欲墜的西漢王朝,當然要怪就怪他前幾任不爭氣,把好好的漢朝給敗壞了。
  • 漢宣帝用三步棋滅了霍氏,犧牲皇后是必選項,為何還要犧牲兒子
    許平君死後,霍光的老婆立刻將霍成君送到了漢宣帝身邊,僅僅一年後,霍成君便順理成章地成為了漢宣帝的第二任皇后。一切都來的太順利,就算是瞎子都看得出來,所有事情都是霍家計劃好的。就算有人說許平君不是霍光毒殺的,但是霍光知道他媳婦兒毒殺許平君後,依舊默不作聲,可見霍光也默認了這件事。
  • 東漢皇帝知多少(上):光武、明帝、章帝&和帝
    一、光武定都 東漢起自公元25年,終至公元220年,一共存在了195年,比西漢存在的時間(共210年)略短。 有小朋友就要問了,既然都是漢朝,為什麼要稱西漢和東漢呢? 這個問題,還真是個問題。 這二十八人,是幫助劉秀統一天下、光復漢室江山功勞最大的二十八人,史稱「雲臺二十八將」,和西漢漢宣帝時「麒麟閣十一功臣」遙相呼應。 同時,遵奉劉秀的要求,鑑於王莽篡權的教訓,漢明帝嚴禁後宮之人幹政,公主想讓自己的兒子當個郎官,他都不同意。 也正是因為這樣,漢明帝期間政治比較清明,人口增長迅速。
  • 漢宣帝太子面臨的非常規任務,一年內生不下兒子則皇位不保?
    漢宣帝廟號中宗,是與漢高祖、漢文帝、漢武帝並列擁有廟號的四位漢朝皇帝之一,他治下的漢朝被稱讚為「孝宣中興」或「孝宣之治」,算是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大將軍霍光對他的評價是:「操行節儉,慈仁愛人」,雖如此,他對儒家卻向來不感興趣,他主張「霸道」、「王道」並用,認為「圖王不成,弊猶足霸。」並以此破匈奴,平西羌,使四夷賓服,國力強盛。
  • 漢光武帝原陵之謎
    漢光武帝陵史稱「原陵」,又稱「漢陵」,俗稱「劉秀墳」,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陵園,1963年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光武中興東漢光武帝劉秀(公元前6年~公元57年),湖北棗陽人,是東漢王朝開國皇帝。劉秀少年時在宛地務農。王莽篡漢,劉秀隨兄長劉演組織宗族和鄉民號稱「舂陵軍」,加入綠林農民起義軍。
  • 漢宣帝:我忍了六年,只是為了等一個機會,拿回屬於我的東西
    提起漢朝的皇帝,人氣最高的應該要數漢高祖劉邦、漢武帝劉徹、漢文帝劉恆、漢景帝劉啟以及光武帝劉秀了。其實,漢朝有一位"不負高祖、不輸武帝"的明君常常被人忽略,他就是漢宣帝劉病已。 漢宣帝在歷史上存在感不強,原因是多方面的。
  • 漢宣帝這麼厲害,為什麼知道的人不多?
    漢宣帝,原名劉病已,後改名劉詢,他的一生非常傳奇,他爺爺劉據在巫蠱之禍中自殺,這一脈活下來的只有劉病已,從此流落民間。西漢的皇帝,廣為人知的除了漢高祖劉邦、文景之治外,最知名的恐怕就是漢武帝劉徹了,他開疆拓土,一舉奠定了中國版圖的雛形,但西漢國力最強盛的時代並非武帝時代,而是宣帝時代,宣帝,即劉病已,西漢史上擁有廟號的四位皇帝之一。
  • 權臣霍光死後,漢宣帝主動把皇權分給霍光後人,3年後才知真高明
    千年之久的儒家文化從漢朝開始盛行,以孝道治天下的價值觀也刻入了華夏人的靈魂之中,此外漢朝北擊匈奴進攻西域掃除威脅,能達成這番歷史成就離不開漢朝的幾代明君,而英年早逝的漢宣帝自然是其中一個。再優秀的人才如果不經歷苦難的雕琢,也依舊成不了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