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詩詞遇到服裝 - 詩裝

2021-02-26 極品文字

- 漢服大背景下的一種文化服裝新模式

發表於《創意世界》2016年2月刊【業界】欄目

文:黃胤然,圖:各品牌機構供稿

 

新漢服肇端於漢服運動

漢服,相對於西洋及其它民族,是指漢民族傳統服飾,也稱為漢裝、華服。最基本特點是交領、右衽、系帶等。從《易經》裡的「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可以看出漢服「始於黃帝,備於堯舜」,定型於周朝,並通過漢朝依據四書五經形成完備的冠服體系。《春秋左傳正義》裡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可見漢服是以華夏(漢)文化為背景和主導思想,以華夏禮儀文化為中心,通過歷史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獨特漢民族風貌性格、明顯區別於其他民族的傳統服裝和配飾體系,並且它還通過華夏法系影響了包括諸如日本、朝鮮、越南、蒙古、不丹在內的整個漢文化圈。

傳統漢服從黃帝即位一直延續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後來在滿清政府「剃髮易服」的運動下,漢服受到空前抑制直至消亡。近些年隨著華夏文化復興的大潮風起雲湧,以復興漢服文化為主旨的「漢服運動」成為大潮中的一道奇景。

解放後大陸最早引起媒體關注、並被新加坡《聯合早報》報導的,是2003年11月22日民間人士王樂天第一個身穿自製漢服公開走上街頭引起社會轟動的事件。更早的,如民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中國新文化運動倡導者之一、語文改革活動家、文字音韻學家錢玄同先生,在出任浙江軍政府教育司科員時,就曾穿上自製的「深衣」、「玄冠」,腰系「大帶」前去上班;而國畫大師張大千也曾身著中國傳統的寬袍大袖遊歷歐洲;民國時期的儒學家夏震武晚年則更是束髮古裝,足不入城市,以華夏遺老自居。在大陸文革時期,臺灣當局於1968年至1969年,曾參照《宋史》、《明集禮》、《南雍志》、《三禮圖》等制定中華民國祭孔冠服,對漢服運動的發展也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時至今日,漢服文化由雨點到大雨、由溪水到洪流,已是蔚然成風之勢。

但是由於文化語境、社會語境和百年前、千年前相比,畢竟已經大相逕庭,所以任何文化復興,都必須帶有當代文化創意的解讀,必須要結合當代的文化語境、社會語境以及世界語境,把傳統文化和當代社會、當代世界有一個「軟著陸」的接觸點。具體說到漢服,就是你不能穿出去讓所有人感覺是「演員上街」,不能把舞臺上的服裝直接硬插到現實裡 - 除了個別特殊場合。所以要做到既尊重傳統又尊重現實,新漢服的概念是一個切實可行的方向。所謂新漢服,簡而言之是一種傳統文化和當代語境相結合的創意漢服,嬉而言之是指能穿得出去的漢服。現實中大家也都是在朝這個方向篳路藍縷,終見曙光。

 

百花齊放的新漢服

目前新漢服的門風眾多,有走生活民風的,有走禮儀範式的,有走茶文化韻味的,有走禪意風格的,雖有細分,但同宗同脈,都可劃歸為新漢服的大類。

近年來湧現出一大批新漢服的品牌都已在大浪淘沙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比如既注重傳承又推崇創新的【NE·TIGER】(東北虎)品牌,由張志峰先生創立於1982年,早期以皮草的設計和生產起家。由於始終高效地秉承「貫通古今 融會中西」的設計理念,目前已儼然成為中國服裝界頂級的奢侈品品牌。「致力於復興中國奢侈品文明」的正確口號,不但為其掙得社會和市場的高度認同和熱捧,也迅速奠定了其在行業中的領軍地位。在近30年發展歷史中,繼陸續推出中式晚禮服、婚禮服等系列外,更開創性地推出「華夏禮服」 - 華服。華服是代表中華民族精神的禮服方向,也被稱為中國人的國服。NE·TIGER華服的設計以「禮」為魂,以「錦」為材,以「繡」為工,以「國色」為體,以「華服」為標誌,令業界為之耳目一新。正因為如此,他們也才能夠在諸如APEC等高端國際會議及外交場合中多次助力國家形象,盡領風騷。

                           

【NE.TIGER】的華夏禮服 - 華服理念

 

一直在創新與傳承東方文化之路上辛勤耕耘的【清一】品牌在業界攀升很快。其來自中國和泰國不同區域民間手工藝人們每天以愉悅的心情緩慢製作,成為他們踐行簡樸自然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

清一品牌的創始人鄭清兒12年來只用棉布作為創作面料,因為她一直認為「衣服不是用來看的,而是用身體來感受的」。他們所有出品服飾全部是純手工製作,從紡紗到織布、縫製和最後的染色,也全部採用手工和純天然的環保方式 - 不去過分打擾地球環境。

正是由於清一品牌始終如一的堅守,也終於博得國際視野的青睞,在紀念中英建交50周年之際,他們應邀於2015年10月9日在英國利茲市市政廳現場舉辦了專場中國時裝發布會,在梵唄的伴奏中,創紀錄地吸引來英國各界3000人前來觀摩欣賞,高雅地完成了一個本土到國際的2級跳。



清純如一的【清一】服飾

 

3時,即過去、現在、未來。一默則取自「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合成【3時·一默】這個以禪為核心、以簡為設計、以樸為風格、以棉麻為質地、以合度為實用的新漢服品牌,以物載道,通過服飾書寫自在不羈、大道無形的禪意生活。「感恩過去、把握當下、預見未來」這段頗富詩意的理念,被創始人陶陶經常掛在嘴邊,也引領著3時·一默的靈魂脈絡。目前已清晰地發展成:自在(商務系列)、清風(純中式)、流水(茶服)、蘭若(設計師款)、素願(布藝系列產品)、因緣(書、樂、香、空間)等六大系列。

3時之過去、現在、未來,當下即永恆

 

一默之大音息聲禪化天地

 

【生薑】是淘寶等電商平臺上非常受熱捧的漢服品牌之一,其熱衷於傳統意韻的主設計師總是痴迷於把古琴大音希聲的留白,和清茶餘韻裡的那種物我兩忘,通過禪衣茶服呈現出來。

品牌創始人兼設計師姜穹獨愛「兩耳不聞窗外事」的狀態,每天除了設計服裝,就是安靜地宅在家裡,喝茶、聽琴、讀書,偶爾參加心儀的雅集。但恰恰是這些貌似不務正業的悠閒從容,給了她最大的靈感和啟發,使得她的服裝設計獨具一種東方氣質的清雅優美、安和平靜。所以生薑的顧客也自然大多是酷愛傳統文化、諳熟東方審美意境的文人雅客,其中不乏有中醫、茶人、畫家或是琴師。

姜穹曾說過:「古琴雖然只有極少的幾弦,卻可以在每一根弦的顫動裡留給人無限的回味空間。亦如不同的茶裡泡出不同的情境,因為味覺而牽動的情感記憶,那種物我兩忘的共鳴是特別難忘的知遇。」琴和茶的薰陶,令生薑的設計靈魂延展了無限從容的意境。

【生薑】- 更多地帶來離去後的念念不忘,而不是初見時突兀的耀眼

 

【生薑】 - 藉由減法彰顯出低調經典

 

 

新漢服的後起之秀【靜若心蓮】則是以「禪意·慢時尚」為設計理念,把禪意融合於現代服飾,努力構築一種時尚與漢服經典版型及民風元素之間的平衡。模特出身創始人趙梓銘本身也是一個皈依的虔誠居士,在北京著名的雅集平臺知音堂劇場舉行了首場漢服時裝發布會後,也一舉奠定了【靜若心蓮】的漢服品牌地位。

【靜若心蓮】:心蓮中長出來的漢服

 


【靜若心蓮】:既富傳統雅致也顯時尚灑脫

 


【靜若心蓮】的禪意丹青

 

天地間俯拾皆善,故為【拾善】服裝品牌。尊重傳統而不拒時尚,逐漸形成其自然簡約、低調經典的海派服飾藝術風格,在漢服市場的接受度上有著廣泛的落地面。


【拾善】 - 遊刃於經典與時尚間的海派漢服

在諸多新漢服的實際生活呈現領域裡,與茶文化相關的各類茶會、雅集熙來攘往,使得茶服成為新漢服很大的一塊市場。尤其在弘揚及復興中國傳統文化大潮及茶文化復興的引領下,茶服的概念成為第一個可以穿得出去的漢服。

蓬勃而生的茶文化締造著茶服的傳奇

 


除禪意外,古韻是茶服另一大訴求點

 


詩裝 - 當詩詞遇到漢服

服裝遇到茶便和合出茶服,遇到禪是禪服,遍覽百態漢服後,便會發現把詩和服裝結合,無論是古代還是當今,都鮮有典例,更無稱門派,可謂一個新的風格方向,我們暫且稱其為【詩裝漢服】。

諸如小篆一類的字體形式最適合來展現文字內容,並和服裝前襟下端中國傳統雲紋圖案完美融合。遠看,篆體詩紋和雲紋圖案水乳交融渾成一體,正好體現「不二」的禪意。只有走近了,才隱約覺得是文字,但又不能確切辯釋所有內容,反而體現了玄妙意境的朦朧美,符合中國傳統內斂含蓄的審美定式。倘若一眼認出服飾上的文字,整個詩裝的格調便偏俗了,如同清兵背後那個大大的、俗不可耐的「兵」或「勇」字,就不是文化服裝了。

如下面2幅以原創禪意詩聯和漢服的結合設計:

詩裝漢服案例:蒼雲迷過客,圓月照歸人(黃胤然創意)

 


詩裝漢服案例:琴有松風聽古韻,茶無心念起真香(黃胤然創意)

雖然把個別文字和服裝結合,古也有之,今亦耳聞。比如據中國新聞網報導,2011年在臺北市第七屆漢字文化節上,由臺灣實踐大學服裝設計系及輔仁大學織品服裝系師生共同參與、由知名服裝設計師陳季敏擔任創意指導的漢字服裝秀,在臺北孔廟舉行。但他們只是把漢字詞語、甚至單個漢字設計創意在服裝上,更多的只是取漢字之形當圖案使用了。而我所推崇的是把原創的完整詩文和服裝結合。

顯而易見,一首詩、一副楹聯,比一個字、一個詞能承載更多雅文化的能量在裡面,彰顯更高的意境於其中。而且把人的名號或企業的字號,嵌入一首詩或一幅對聯當中,也比乾巴巴地把這兩三個字繡在服裝上,能承載更多的信息和內涵。同時這也是一種嵌名式防偽手段,因為創意詩聯是有文字版權的,倚仗版權保障,也限量了這種新中式漢服獨一無二的殊值性及收藏價值,滿足了少數追求個性和唯一的高端成功人士及收藏者的極品需求,商業價值和市場前景自不必說。

中國的文字本身就脫胎於圖案,設計上如能做到字如畫、字如圖,用古代的小篆、大篆、甚至更古的甲骨文等形式來體現定製創意的詩文,毋庸置疑可謂是一種真正的中國創意。當然得確保創意的詩詞「達意入境」,而不是採用那種俗不忍睹的「幹部體格律」、「退休體詩詞」來使得整個服裝文化掉價。

《新漢服背景下的詩裝漢服》原文由以下媒體轉載:

中新社湖南分社、瑞麗網服飾頻道、光明網文化頻道。可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展開。


感謝關注、推薦「極品文字」,

微信公眾平臺號碼:poemaster

創意坊網址:www.poemaster.com

黃胤然,胤然文化創始人、文創監理師、佛禪文化創意師。矢志於雅文化創意及文化監理服務。

《境.界》雜誌主編、《創意世界》及《中國經營報》等媒體專欄作家;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歐美同學會會員,惠風詩社首任社長。

首倡:文字藝術監理&優化、文創監理&優化、文化監理&優化、雙章書法、胤然體歌詞、胤然詩裝漢服、中國寫意音樂劇等概念。

監理出CCTV9頻道、農夫山泉、湖南移動、卡地亞、Tiffany等公司廣告語深層內傷。

相關焦點

  • 讀詩——詩詞的物境與情景
    所有被千古傳頌的詩詞都有這個特點不信拿來揣摩一下……再看詩: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詩跟詞不一樣,就比較含蓄了。首、頷、頸三聯都在寫「物境」,但這些「物境」又都隱隱約約有人在「著意」,前兩聯的「純景物」,至頸聯轉折,這個「轉」在律詩的寫作過程中非常重要,沒有它,律詩就缺少魂魄、失了境界。
  • 【詩詞微塾】詩詞創作之迴文詩結構
    詩詞微塾 詩詞創作之迴文詩結構有的人越不懂得越不學,只是侈談內容,不計形式,這便斬去詩詞的一支「翅膀」。本文試圖從語言文字的結構分析去探索迴文詩(類似「文字遊戲」,饒有趣味)的基本特點,試圖幫助青年讀者學習詩詞格律。 蘇軾有《題織錦回文》詩曰: 春晚落花餘碧草,夜涼低月半梧桐。 人隨雁遠邊城暮,雨映疏簾繡閣空。
  • 詩詞學堂|詩的疊韻
    詩的疊韻
  • 詩詞天下會全國詩詞大獎賽《詩酒年華》優秀作品展示
    在省市有關刋物和中華詩詞雜誌、竹韻等有關平臺發表詩詞作品三百餘首。系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荊州市詩聯學會會員、監利縣詩聯學會理事、荊南分會副會長;清音詩苑微刊副主編,中國詩詞天下會理事協會副主編。太行詩社副社長,中華詩詞學會會員,中原詩詞研究會會員。山西詩詞學會會員,東方詩人協會會員。《望月文學》紙質雜誌特約作家,《世界詩人》籤約作家,《詩畫天地》籤約詩人。作品常見於各地網絡詩刊及當地報刊、中華《詩詞月刊》等。有作品入選《中國當代百佳詩人作品選》《中國當代詩詞》《中國當代詩歌薈要》《詩海選粹》《詩詞人物2018卷》等書集。被評為「中國當代百佳詩人」。曾多次獲得全國性獎項。
  • 詩詞/七絕.關於成語入詩的思考
    詩詞/七絕.關於成語入詩的思考作者/肖連成(筆名,笑雨)善從妙化自翻新,直取入詩詞彙貧。簡釋:經常在網絡上看到一些詩友直接用成語入詩,這種現象是不是可取呢?大家都知道,成語是漢語詞彙中特有的一種約定俗成的固定短語,來自古代經典或著作、歷史故事和人們的口頭故事。也有很多成語是從詩詞中衍生而來的,比如「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衍生的成語是「曲徑通幽」;還如「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
  • 帶有能量的祈福詩詞:祝事業家庭身體等昌隆好運福瑞安康美好吉祥
    這首詩屬於祈福類詩詞,帶有很強的能量。祝福自己和家人朋友事業生意昌隆好運,家庭福瑞美滿,身體安康強健、人生美好吉祥。只有短短的十個字,屬於中國傳統的迴文詩體詩詞:長天應水好風光瑞兆祥。十字迴文詩是古人創造的一種絕妙七言絕句詩體,由10個字連環往復,讀成一首28個字的七絕,充滿無窮妙趣和詩意!本詩可讀成以下28個字的合轍押韻的七絕詩:長天應水好風光,水好風光瑞兆祥。
  • 心裡裝著詩與遠方,讓回家的路不再漫長
    夢在遠方,詩在心上,回家的路上有美景陪伴,聽一曲歌聲悠揚,頌一首詩詞柔腸,放下高歌猛進的事業,懷念兒時家鄉的風光,時常在想,家鄉的親人過得怎樣?在打拼忙碌的生涯,心裡總是裝著詩與遠方,當我們真正追逐詩與遠方的時候,才發現家鄉才是心靈的歸宿地,因為我們從小就在家鄉種下了夢的種子,無論我們飛得多高多遠,最後還是要回自己的家鄉,家鄉是田園夢境生活的嚮往,家鄉是精神療養的好地方;品嘗家鄉的美酒美食與特產小吃,暢聊古今故事的樂趣,閉上眼睛追求夢中的詩與遠方,睜開眼睛讓自己的心神回歸田園故土,回歸家鄉,回歸到多姿多彩的田園生活中
  • 往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作品選 | 舊體詩詞
    奚曉琳,筆名,林中小溪,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詩詞作品散見於《詩刊》、《詩選刊》、《詩潮》、《中華詩詞》等雜誌。曾獲首屆國際詩酒文化大會「詩意濃香」徵文舊體詩銀獎、中華詩詞學會第六屆華夏詩詞獎一等獎。著有詩詞選集《林中小溪》、《九頁集》(合著)。
  • 日子過成了詩!祁陽縣大忠橋鎮要申報「中華詩詞之鄉」
    三湘都市報8月3日訊(通訊員 周禮華) 祁陽大忠橋鎮的人們,真的把日子過成了詩,詩與生活密不可分,連白喜事,也選擇用詩詞追悼逝者,寄託哀思。7月29日,湖南祁陽縣大忠橋鎮黃花詩詞協會召開了工作促進會, 據介紹,該協會農民詩友已達120多人,接下來將全力申報「中華詩詞之鄉」。
  • 詩詞大會:9歲「小詩神」吳雨曼,敗給北大博士,離場詩驚豔四座
    《中國詩詞大會》第五季已經結束,這一季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除了彭敏奪冠,第九期裡,田涵辰小朋友的開場詩:「少年易老學難成,一寸光陰不可輕」。讓我發現詩詞大會的孩子越來越多了,而且表現越來越好,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名「小神童」是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大出風頭的9歲小女孩——吳雨曼。
  • 手把手教你服裝疊裝陳列的技巧
    下面斌哥就以男襯衫貨櫃疊裝陳列休閒褲、西褲,教大家流水臺疊裝陳列的技巧。疊裝陳列就是將服裝用摺疊形式進行展示的一種陳列方式。其他類型的服裝也可採用疊裝的陳列形式,但陳列形式和目的會有些差異。如一些高檔女裝品牌採用疊裝主要是為了豐富賣場中的陳列形式。疊裝陳列必須整齊,所以整理服裝比較費時。在休閒裝中,通常同一款疊裝的服裝都有掛裝出樣,以滿足顧客試衣的需求。
  • 李白被老婆嫌棄後,寫下一首詩,流傳至今難倒了中國詩詞大會34人
    不見得如此,曾經在中國詩詞大會上就出現了一道題難倒了34人,本來是李白被老婆嫌棄寫的詩,沒想到流傳至今。《中國詩詞大會》是一檔品鑑古詩詞文化,以詩詞知識為PK的節目,通過分享詩詞,感受詩詞背後故事來激發全民讀古詩的熱情 。
  • 【詩家風採】塗禮敦 || 詩詞對聯選
    ▲  關注 廣東詩人 ,尋找愜意詩生活
  • 中年人的詩詞:初讀不識詩中意,再讀已是詩中人
    因為我們對他們的印象,基本上來自於他們寫的詩詞。李白雖然也寫過「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這樣的句子,但我們更熟悉的是: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在浩如煙海的古典詩詞中,有很多的詩詞像一壺老酒,第一次讀的時候沒什麼感覺,但我們歷經歲月滄桑之後再來看,才會明白字裡行間的深沉之意。今天小仙就給大家分享幾首中年人才懂的詩詞。
  • 【詩與讀】程昌武詩詞選or多多讀詩之選讀三首
    詩人簡介程昌武,1969年10月出生,基層公務員,現於浙江省遂昌縣妙高街道辦事處任職,兼任遂昌縣詩詞楹聯學會副會長
  • 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長城
    星辰在線12月25日訊(通訊員 鄧世謇)12月25日,第三屆中國詩詞教學大會系列活動在長沙召開,來自全國各地的2000多位參會人員和國內頂級語文和詩詞教學專家互動,一起探討詩詞教學之道,以詩歌的形式向建黨一百周年獻禮。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湖南省詩詞學會會長彭崇谷現場賦詩兩首。
  • 部分純棉服裝在「裝純」
    「裝純」2015-10-29 07:55來源:太原晚報 var jiathis_config={ data_track_clickback:true, siteNum:5, sm:"print,qzone,tqq,tsina,weixin", summary:"", shortUrl:false,
  • 永嘉獲評「中華詩詞之縣」稱號 楓林鎮和鶴陽村同獲詩鄉詩村殊榮
    在去年成功創建「浙江省詩詞之鄉」基礎上,近日,經中華詩詞學會評定,決定授予永嘉縣「中華詩詞之縣」稱號,同時授予楓林鎮「中華詩詞之鄉」稱號,授予鶴盛鎮鶴陽村「詩詞之村」稱號。近年,該縣以浙江省「四條詩路」建設為契機,圍繞打造「甌江山水詩之路核心地」目標,大力傳承和弘揚永嘉山水詩文化,對照「中華詩詞之鄉」創建標準要求,積極推進「中華詩詞之鄉」創建各項工作,不斷提高「中國山水詩搖籃」和「詩畫楠溪」的美譽度和影響力。
  • 姬長有 :《全隴詩》——一部必將永載史冊的詩詞巨著
    筆者告白:謹以十分謙卑的心懷,淺陳我對石錫銘及其所著《全隴詩》兼詩詞理論「君臣佐使」之拙見。收到石錫銘先生寄來的《全隴詩》,如獲珍寶,愛不釋手,實在讓同室一位兄弟看了稀奇,問我是什麼一本書,把我吸引成這個樣子,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彼時將近傍晚,西陲的暮色已經遮掩了整個宿舍的窗玻璃,仿佛這個世界只剩下鬥室之於我,還有《全隴詩》。
  • ...成都歷代經典詩詞|孔子|創作|嘯天說詩|李商隱|語文|肖姍姍|...
    夏昆:有詩為伴,人生才美絡腮鬍,長頭髮,不修邊幅,用吉他彈唱古典詩詞……這是夏昆留在全國觀眾心目中的形象,也是他在課堂上的常態。他經常用歌唱的方式,教授古典詩詞,備受學生們熱愛。夏昆「中國語文之美」系列為了和學生一起找回詩詞的本來面目和語文原有的美,夏昆開設了學生主講的詩詞鑑賞課。每次上課之前,他都會留幾分鐘時間讓主講學生分析各自找來的一首詩詞,然後由夏昆給同學們補充講解,之後再讓同學們把詩詞抄下來,加強記憶。夏昆認為,正確的引導能夠讓孩子更喜歡詩詞,而了解詩詞背後的故事,會讓詩詞的魅力無限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