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一號地產
作者:海哥
昔日的地產航母合生創展,在今年初實控人朱孟依退居幕後、二代朱桔榕接班之後,大動作不斷。
無論是分鐘寺豪擲180億拿地,打造豪宅縵雲系,還是開闢第二賽道、揮金百億狂掃科技股,合生創展都成為房地產市場一個比較獨特的存在。
相比於老一輩十多年來的沉穩,二代接班後合生展的風格似乎煥發了第二春。
仿佛,在這房地產江湖的「大爭之世」,不爭就意味著淘汰、出局。
合生創展這些大動作的背後,就是這種危機感的邏輯,所以大力擴儲、重回規模賽道,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而開闢的第二賽道股權投資,畢竟百億人民幣玩家,割的是散戶的韭菜,這錢要比幹起房地產來得輕鬆多了。
況且在房地產之外,多了一道可退可進的護城河。
01
急賣銀行股權,回援監管紅線
12月11日晚間,合生創展發布公告稱,擬以總轉讓價約人民幣21.57億元出售4.42億股北京農商行股份,每股平均價為人民幣4.88元。
據悉,本次交易的接盤方為北京國資委旗下北京國有資本經營管理中心,標的股份約佔已發行的北京農商行股份的3.638%,交易對價為21.57億元。
這筆交易後,合生創展還將持有北京農商行8237萬股,持股比例由4.316%減少至 0.678%。
10年前,合生創展通過旗下中先國際和上海大展北京農商行買入北京農商行5.2437億股,平均成本為每股2.73元,總成本為14.301億元。
在這一基礎之上,以每股4.88元賣出,持股十年,不算期間的分紅,單這筆交易就能給合生創展帶來9億多的溢價,投資收益約在78.75%。
儘管收穫不菲,但合生創展持股10年仍未等到北京農商行IPO上市再退出,外界看來,是十分遺憾的。
畢竟上市之後的溢價,將數以倍計。
北京農商銀行作為國內資產規模第二的農商行,截至2019年底總資產接近萬億元,為9585.9億元,而這家銀行上市籌備已開展8年,IPO也僅差臨門一腳了。
按說作為「股神」房企,深諳資本市場投資暴利之道,不可能不知道股權投資的高收益。
合生今年半年報披露,股權投資達到28.36億港元,相較主業房地產收入54.8億港元,佔比一半還多,也為合生創展整體收入同比上升48.7%、毛利率由2019年末52%提升至67%貢獻了主要力量。
世人都曉IPO好,只有債務忘不了。
合生創展的提前離場,實際上也有難言的苦衷。
要知道,今年合生創展重啟規模賽道之後,截至今年11月份已罕見地在廊坊、崑山、北京、杭州等地拿下7個項目,總拿地金額超過了230億元。
特別是在寸土寸金的北京,一口氣豪擲180億重金拿下北京豐臺分鐘寺三宗宅地。
而2019年全年的銷售額才208億元,截至今年11月的銷售額也不過302億元。同期的投資銷售比達到了驚人的0.76。
這樣帶來的結果必然是現金流的緊張和負債率的攀升,如果一旦外部市場發生變化,銷售去化和資金回籠不及時,很容易造成資金鍊斷裂、項目爛尾。
事實上,從合生創展的半年報數據中已能看出端倪。
半年報顯示,合生創展負債總額由上年末1290.88億港元增加至約1700億港元,增長31.7%;債務總額由633.9億港元增加至888.94億港元,增長40.2%;
今年合生創展銀行及財務機構借貸總額為733.48億港元,較2019年年底增長42%;負債比率增長26個百分點,達到92%;兩年內要償還的債務300億,今年上半年現金及銀行存款達僅為172.16億港元。
負債大幅增長後,合生創展上半年資本化前之利息開支總額上升38%至28.15億港元。
上半年,合生創展現金短債比為0.9,淨負債率為92%,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為66.6%。
按照監管層對房企融資「三條紅線」的標準,合生已觸碰現金短債比的一條紅線,而其他兩條在上半年時也已岌岌可危,相信經過下半年的拿地擴張,其他紅線或已觸及。
所以此時不惜放棄IPO後的收益,割讓北京農商行的股權,實在也是回血救援之舉。
02
還能鯨吞346億廣州舊改項目?
在合生創展發布轉讓北京農商行股權公告之前的12月4日,廣州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掛牌了廣州海珠區鳳陽街鳳和(康樂村、鷺江村)更新改造項目,改造投資總金額約為346.67億元,保證金5億元人民幣。
這一項目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不僅僅是這一項目為廣州市2018年公開招標以來,投資總額最大的舊改項目,而且圍繞該項目的目標房企似乎也已有所歸屬,就是合生創展。
只不過,如此大體量的舊改項目,合生創展如今還能吃得下嗎?
據媒體報導,早在2019年4月,合生創展就與鷺江村、康樂村籤訂了舊村改造合作意向協議,成為該舊改項目的合作意向企業。
從這次掛牌公告的要求來看,幾乎是為合生創展量身定製:
a. 申請成為合作企業的公司必須為內地A股上市公司或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2019年總資產不低於1300億元(或等值外幣),淨資產不低於600億元(或等值外幣),資產負債率不高於65%,且具有與項目相匹配的自有資金及融資能力。
b. 在招標公告發布日之前,申請公司必須在廣州市有開發項目且項目竣工面積達500萬平方米以上,其中海珠區房屋竣工面積超過150萬平方米(以建築面積為計算口徑,按竣工備案表等記載數據進行累計計算)。
c. 2015年1月1日至今在中國境內一線城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的商業、辦公、科研建築竣工面積累計超過100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達30萬平方米的商業綜合體至少2個。
d. 申請企業滿足長期信用等級為AAA(提供由聯合信用評級有限公司頒發信用等級公告)以及近五年(2016年至2020年)連續獲得「廣東地產資信20強」企業稱號等。
僅近五年連續獲得「廣東地產資信20強」企業稱號這一條就框定了保利碧桂園龍光合生等15家房企,但再加上在廣州500萬方、海珠區150萬方等條件就只有合生一家了。
如此看來,似乎合生創展該給勾地員工在功勞簿上記上一筆。
不過,除了上述這些苛刻的要求之外,公告還規定了競買人需獨立開發經營、優先進行復建安置房建設等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舊改項目的346.67億元改造投資總金額中復建安置資金就達250.77億元。
此外,還對舊改的拆遷安置等各項建設排定了嚴格的時間周期表,未如期完成任何一項工作,即視為競得人嚴重違約。
比如:
a. 在2021年12月31日前完成實施方案審批、完成補償安置方案表決並啟動補償安置協議籤約;
b. 在2022年6月30日前完成全村改造範圍內房屋的籤約率達到50%以上;
c. 在2023年12月31日前全部安置房開工建設等。
如此大的資金體量和如此嚴格的工程進度把控,對於重回規模賽道的合生創展來說,無疑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更何況,據合生創展自行披露,其在廣州地區或有介入超10個城市更新項目在進行中,包括鳳和舊改項目在內,還有海珠前進項目、番禺新基村、員崗村等。後期的資金投入必然是天文數字,更不用說在舊改項目工程中用於支付的安置賠償金等大量現金。
此次的廣州鳳和舊改項目,且不論合生創展是否能鯨吞下,如若吞下亦或將成為壓垮合生創展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如今外部環境已經變了,合生創展也無法擔負起與之規模不相匹配的負債了,特別是現金流方面。
或許合生二代的朱桔榕執意重啟規模賽道,是希望能以房地產快周轉業務,來解決舊改項目的資金沉澱,但萬萬沒想到,其今年重點入手的北京分鐘寺項目,預售價也極有可能在7萬每平左右,與傳言中的13萬每平相去甚遠。
如此一來,且不說買漲不買跌的市場行情下,去化回流情況如何,即使回款正常,現金流的預期也大打折扣。更何況,北京等地正在出臺政策,嚴管房企預收款的監管帳戶,防止工程爛尾。
在諸多外部環境已發生巨大變化的情況下,此時合生創展的艱難轉身,或許要被諸多監管政策撞斷了腰。
無論是融資監管三道紅線、預收款管控,還是一線城市房價調控的不放鬆,舊改項目的嚴苛要求等等,對於合生創展來說,這都不是什麼好消息。
話又說回來,明天的合生創展是否還能重回巔峰,就看朱孟依敢不敢吞下廣州這塊347億的舊改項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