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大家普遍認為運動能夠強身健體,提升免疫力,預防疾病。有的人感冒了,覺得出去跑幾圈,流流汗,感冒容易好,其實這非但對感冒恢復無益,反而會傷身體。
運動是好,但是再好的東西,也講究一個量的問題。我們看有些職業運動員,經常會因為流感或者身體不適,缺席比賽。大部分職業運動員都有不同程度的運動損傷,當然普通人的運動損傷會比較小。
撇開運動損傷不講,我們來說說運動對免疫力的影響。看一個人免疫力的強弱,最直觀的方法就是看他容不容易感冒,或者叫上呼吸感染的發生率,包括感冒、急性鼻炎、喉嚨痛、扁桃體發炎等等。
正常人的上呼吸道都會寄居著一些上呼吸道感染相關的病毒,當人體免疫力強大的時候,這些病毒被收拾得服服帖帖。一旦免疫力下降,病毒就會出來作威作福,肆意破壞,從而造成上呼吸道感染。
據國內的一項研究發現,運動員組的中性粒細胞數量還不到對照組(非運動員)的50%,白細胞不足60%,C3反應蛋白為63%,IgA為61%,IgG為64%,全部都比對照組低,因此職業運動員的免疫力其實比普通人低。
有一個理論叫「開窗理論」,也就是劇烈運動後,會經歷一個免疫力降低階段,時間大概是3~72小時。具體的原因很複雜,目前研究得還不是很明白。
可能的原因有:
1.運動引起糖類降低,導致皮質醇上升,皮質醇會抑制免疫力。其次,很多的免疫細胞,比如淋巴細胞,正常活動需要糖類,如果它們太餓了,自然沒有力氣抗擊病毒了。
2.過量運動產生大量自由基,也有可能會降低免疫力。
3.運動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同樣會抑制免疫力。
當然,適量運動有益身體健康,這個是確定無疑的。
專業的運動員為了比賽成績,為了工資,不得不大量運動和訓練,吃這碗飯嘛,也是沒辦法的事。但是普通人如果這樣運動就得不償失了,沒有必要。但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一樣,什麼樣是適量的,不能一概而論。
寬泛來講的話,像走路之類的低強度運動,應該是沒有時間限制的。如果是中高強度,比如跑步、打籃球之類的運動,最好能夠控制在30~60分鐘。同樣,舉重之類的抗阻運動也要注意適量。
最好的情況是聽從身體發出的信號,運動的時候不能榨乾最後一絲力氣。經過一夜的休息之後,第二天能夠滿血復活,這樣的運動強度就不算過度運動了。
另外,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優質的營養也要跟上。
適量運動,享受健康生活。夏天是運動的大好時光,大汗淋漓之後的快感,簡直讓人無法自拔,但千萬注意不要過量噢~
想要更多新鮮、好玩、有趣、有料的科普知識,就關注我吧,不定期更新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