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剛剛開始一個運動計劃,並打算好好堅持的時候,突然生病了,你感到很沮喪,生病了還能動嗎?是否應該休息直到痊癒?休息對生病會更好嗎?
事實上,生病的時候適當的正確的運動,能幫助我們提高免疫力,更快的從疾病中恢復。
當身體面對「外來入侵者」時,我們的免疫系統啟動。
自然免疫:身體屏障(比如鼻腔中的粘液),化學屏障(如胃酸),保衛細胞(如NK細胞、白細胞)
獲得性免疫:特定的白細胞具有記憶的功能,它們能識別某種特定的病原體,並快速有效的攻擊它。疫苗,通過向身體注射小劑量的病原體,將使身體在下次遇到大量病原體入侵時能快速反應。
每天我們都會面對細菌、病毒、真菌、寄生蟲等微生物,最常見的病原體導致的疾病有:
感冒
咳嗽
鼻竇炎
流感
扁桃體炎
咽喉炎
中耳炎
散步
慢跑
遊泳
騎自行車
氣功
太極
瑜伽
重量訓練
耐力訓練
HIIT
衝刺跑
團隊運動
極端溫度下的運動
一次運動:
長期運動:
意味著久坐或者運動過度會降低免疫力,但適當強度的運動能提高免疫力。
壓力:生病本就是一個壓力因素了,如果你再大量運動增加壓力,身體可能就超負荷了。
IL-6:長時間高強度運動後會釋放的一種物質,有些人能適應,有些人出現紊亂,會出現疲勞、類似流感的症狀,心情也會跟著很糟糕。
年齡:年齡增長會導致免疫力下降,但保持運動和吃的營養能延緩甚至抵消這一過程。
性別:通常來說雌性激素會提高免疫力,而雄性激素會抑制免疫力。這也許能解釋為什麼感冒時女性會比男性表現更好。
睡眠:糟糕的睡眠質量和長期失眠會影響免疫力。
氣候:在熱/冷的環境下運動,並不會比在控制環境下(空調)更有壓力。
心情:免疫反應影響心情和炎症。
訓練時間長短:長期良好的運動習慣,能減少健身帶來的壓力。
生病第一天:
症狀:咽喉痛,咳嗽,流鼻涕,鼻塞
運動:低強度
症狀:肌肉、關節痛,頭痛,發燒,心神不寧,腹瀉,嘔吐
運動:不要運動
生病第二天:
症狀:無發燒,精神狀態良好,「脖子以上部分」沒有更糟的症狀
運動:室內低強度運動,30-40分鐘,心率不超過150
症狀:體溫>37.5-38度,嚴重的咳嗽,腹瀉,嘔吐
運動:不要運動
生病第三天:
症狀:無發燒,精神狀態良好,原先症狀沒有加重
運動:室內低強度運動,45-60分鐘,心率不超過150
症狀:發燒,之前症狀持續
運動:諮詢醫生
生病第四天:
症狀:發燒和其他症狀都好轉
運動:等24小時,然後恢復運動
症狀:症狀沒有好轉,並有新的症狀起來
運動:看醫生
有些疾病指示某種嚴重的感染,如果你覺得很糟糕並且沒有恢復,記得看醫生。花生病同樣的時間去恢復,如果你病了三天,就花三天逐漸恢復(之前的訓練量)。
Dr. John Berardi:除非你感覺像是一輛失事列車,我總是建議在生病的最初幾天進行低強度、低心率的有氧運動,通常我喜歡20-30分鐘戶外散步或家裡走跑步機,在運動結束的時候,你會感覺更好,也會促進你的免疫系統,加速恢復。即便恢復沒有加速,你也會因為感覺有進展而感覺更好。
Dr. Bryan Walsh:讓你的症狀來決定你的行動。如果你覺得可以進行一些輕度的有氧。如果你想做一些輕度的力量訓練,基本也OK。但如果你只是想坐在沙發上看看情景劇,笑容也許是良藥。
本文翻譯自Precision Nutrition精準營養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