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個很好的問題,也是困擾許多成人初學書法者多年的問題。筆者建議如下:
一、成人學習書法的目的一定要明確。一般而言,到了成人階段再學習書法想成為書家的夢想就別再有了,不如現實一點,培養一門自己的業餘愛好,利用書法進行修身養性,或利用書法改變自己的職場性格缺陷,或通過習練書法為日常工作和生活減壓等等。根據我的職業工作實踐經驗,上述需求完全可以通過練習書法能夠得到較好地解決。
二、要了解何謂「書道養生」。一種文化或一門技能如果再進一步提煉升華的話,就可以稱之為「道」,如從茶文化到「茶道」,從劍術到「劍道」等等。其實這並非是古人故弄玄虛,或用玄學的東西賦予其神秘色彩,而是對一種文化傳統的尊重和崇尚,中國書法之所以有「書道」這一說,道理也是如此。書家利用禪定或冥想進行修煉,就是通過入定方法使人達到意念合一的狀態,從而獲得氣定乾坤、心曠神怡的心流體驗,使人的精神處於超脫自然的愉悅心境之中,久之可練就「筆隨意走,意念合一」的狀態,從而寫出上乘之作(目前在美國矽谷地區最時尚的健康運動方式——就是冥想)。講到這裡,也許有人會問,我們普通人可不可以通過「書道」來改變自己的性格缺陷從而達到提升自我的目的呢?答案是肯定的。心理學家持續地跟蹤調查和研究證明,一個人的性格缺陷或心理缺陷,是可以通過一系列科學方法訓練改變的,或者說通過訓練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與你從事的職業相衝突的機率。
同樣,學習「書道」也需要依據每個人的不同性格來確定適合練習什麼書體,亦可以作反向訓練。比如:一個性格偏內向型的人,生活中表現出「沉穩踏實、喜歡思考、耐心謹慎、自制力強、平易近人、堅韌文靜」等優點,但也時常表現出「敏感多疑、心緒消沉、膽小軟弱、固執拘謹、因循守舊、精神怠惰、行動遲緩、不善交際」等相對劣勢;同樣,性格偏外向型的人,生活中常表現出「開朗樂觀、善於交際、管理力強、富有朝氣、工作高效、勇敢果斷」等優點,但也有「工作浮躁、輕率不實、見異思遷、意志力弱、脾氣暴躁」等劣勢。這些都通過學習「書道」裡的專門課程進行刻意練習,從而讓你重新認識自我,建立自信,提高學習或工作的專注力和意志力,擁有更好的記憶,更敏捷的思維。
三、要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書體。一般而言,為今後學習其他書體打好基礎,我們建議你選擇唐楷進行入門練習(理由請查看我的另一篇回答)。但選擇楷書作為修身法門其中也有細微區別:如習練柳體,可幫助那些性格軟弱、膽怯畏縮的人士建立起風格骨力強健,為人爽朗,風神卓越豪邁的精神品格,其先前的性格缺陷就是在一筆一划的訓練中,潛移默化地消除了潛意識障礙的;選擇顏體可以練就筆力沉雄、墨氣酣暢、氣度恢弘的書體,對於那些心胸狹隘,斤斤計較、小心眼、放不開等性格的人就能很好地改變這一缺陷;歐體則可專治那些過於自由散漫、懶懶散散、馬馬虎虎、粗心大意的人士;趙體則可對那些做事拘謹,說話行動扭扭捏捏,思想上總是放不開的毛病的人群。總之,可以根據自己的性格選擇不同古人書家書體進行練習。
四、要知道長期堅持的好處。古往今來,習練書法能修身養性、健康延壽這是不爭的事實。如在唐代人均壽命只有50-55歲的年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卻活了85歲,柳公權88歲,顏真卿如不是被叛軍殺害肯定也是高壽之人,儘管如此死時亦然有77歲,比當時平均年齡顯然高出很多。即便是後宮佳麗成群的幾位皇帝也都練書法練的壽命超過80歲:梁武帝蕭衍86歲,宋趙構81歲,乾隆89歲。據統計,東漢以來,約有150位書法家,平均年齡71歲,明清兩代人的平均壽命只有33歲,但書法家的平均壽命為79歲,明代文徵明就活了90歲。就是近代大家熟知的北京的齊白石97歲,沈君默89歲,孫墨佛109歲,上海的蘇局仙110歲。可見,「長期習練書法能長壽」這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