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40年,中國國民經濟得到了高速增長。同期,以房地產業為核心代表的中國建築業也進入了黃金髮展三十年。據相關資料統計,截至到2015年,房屋竣工面積累計達632億平米,按6%的穩健增速,至2019年末,房屋竣工面積預計超過700億平米。
對此,東方雨虹建築修繕總經理劉紹光表示,作為一名從事建築行業工作超過20年,專注建築防水領域12年的建築人。一方面為中國建築業的產能增長而歡呼慶祝,另一方面,也為中國既有建築的大面積質量隱患表示擔憂。畢竟,建築物也是有生命周期的。
隨著大新建時代的放緩和控制,既有建築市場建築質量問題、滲漏問題的激增,推動中國後建築時代建築修繕市場的快速發展。首先建築修繕市場會細分為中國建築業的服務版塊,然後從第二產業的工業化屬性向第三產業的服務化屬性轉變,最後一定會成為獨立的建築服務業。
但建築修繕涉及到多個學科領域,東方雨虹所希望的建築修繕服務,絕對不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而是從問題現象開始、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找到根源、對症下藥。徹底幫助建築使用方滿足需求、創造價值。所以,建築修繕就好比「建築醫院」,如同專業的三甲醫院一樣,要有好的醫生、好的藥品、好的設備、好的手術能力,更要有良好的服務理念。
「結合以上的思考,我們並不僅僅是把建築修繕當成一家企業來經營,而是當成一個行業來經營,當成一個產業來發展。市場啟動之初,我們就完善了我們的企業經營理念」。
首先,東方雨虹建築修繕的定位——成為中國後建築時代的建築修繕服務平臺,明確東方雨虹建築修繕系統化服務商的基本定位。因此,要做到持續整合產業鏈上下遊的各級供應商和服務商,整合行業內外的各種政府、高校、產業等社會資源,推動社會普及化供給。
其次,東方雨虹建築修繕的使命——助建築百年無憂,護百姓安居樂業。決定了企業的社會責任與成就感。做好建築修繕,能夠保障建築物完成一百年以上的設計壽命,做到物盡其用,降低地球能耗。更關鍵的是,能夠幫助到中國廣大的百姓居民實現更美好的幸福人居。
最後,東方雨虹建築修繕的核心競爭力——技術領先,專業致勝。真正解決問題的,一定是技術和專業。包括診斷設備、診斷方案、高品質材料、標準化施工等等。
第一階段,探索期(從0到1的創新)
探索期要解決從無到有的創新,存在的問題是「能不能幹?怎麼幹?能不能形成可複製的商業模式?」
2015年,劉紹光統籌成立了維修事業部,專注針對既有建築的維修業務開展。它本質上就是一個改革試點小組。通過兩年多的時間,幾百個客戶的項目對接,幾十個項目案例的成功實踐,我們實施並沉澱了一批建築修繕項目的案例樣本,還梳理了一套建築修繕業務的類別與特點,形成了「商務-技術-工程」的業務鐵三角模式,並深入分析了當前維修市場的混亂現象和規範化的趨勢。
探索期的經歷,東方雨虹得出的結論就是:中國的建築修繕市場大有可為,後建築時代需要建築修繕服務的正規軍和規範管理。
第二階段:起步期(從1到10的突破)
起步期要解決的是實現從1到10的突破。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如何活下來?如何好好活?如何活得久?
2017年10月,經集團董事會批准,正式成立了「東方雨虹建築修繕技術有限公司」。從一個維修業務部升級為一家獨立法人企業後,關注點就從如何做好建築修繕業務,轉向如何布局全國建築修繕市場。鑑於建築修繕業務的服務屬性特點,要求做到快速反應、高效處理、售後保障。於是,劉紹光提出了「百城千店」的連鎖授權發展商業模式,快速向全國開始布局服務網點。
同時堅持「以專立業」的核心發展戰略,以人才及研發優勢,構建建築修繕工藝技術體系;勘測、診斷技術體系;建築修繕產品體系等三大核心服務體系。
總之,在起步期階段,是一個標準化複製的商業階段。不僅要考慮自身公司的良性發展,還要顧及到全國各地的授權服務中心的良性發展。所以,從1到10,東方雨虹建築修繕以「百城千店」為核心,形成互相賦能的發展邏輯,通過市場宣傳、培訓學習、技術支持三大賦能手段,有效地鞏固了各地發展的基礎,也夯實了企業全面進入中國建築修繕市場的基礎。同年,東方雨虹建築修繕實現了業績破億的良好開局,並榮獲了東方雨虹集團2018年度商業模式創新獎。
第三階段,增長期(從10到100的擴張)
通過2018-2019兩年的規範發展,本著「一城一家」的建設原則,東方雨虹建築修繕服務中心已經在全國26個省市,開辦了174家服務中心,全年總計營業額突破5個億。我們順利完成了起步期的發展,跨入到增長期。
增長期的回歸初心,要考慮全國市場的布局和行業資源的整合性。東方雨虹建築修繕面臨著:如何保持業務的持續性增長?如何做得更大?如何做到更強?
2019年下半年開始,在線下業務正常開展的同時,公司開始規劃並搭建一個網際網路平臺。平臺的發展目的,是實現線下線上O2O模式的資源整合。同時,也是對全國已開辦、待開辦的服務中心,進行項目流程的全過程管理。
網際網路平臺建設的第一階段1.0版本,已正式於2020年6月18日上線使用。未來,東方雨虹建築修繕將藉助「建築E院」APP,實現聚人、聚財、聚量。並最終通過項目報修—商務對接—高效協同—實施周期—定期反饋,實現針對全國服務中心實施項目的全過程管控,並建立有效的建築物修繕的大數據資料庫。
萬億市場、多元化的市場需求,更需行業從業者共同推動,這也是東方雨虹建築修繕打造「建築e院」服務平臺的初心,以平臺化思維,整合上下遊產業鏈,以系統化、綜合化的服務應對於舊城改造中涉及的基礎類、完善類及提升類。
東方雨虹建築修繕以建築醫院為發展定位,開闢以建築防水維修為基礎的服務生態,以設計加固改造、建築檢測、建築維保及標準化施工為延伸的綜合性服務平臺。通過線下線上O2O雙輪驅動,整合行業生態產業鏈;技術領先,專業致勝,品質為王;長期沉澱,建立並形成建築病歷大資料庫三個方面對建築修繕領域進行全方位布局。
回首近三年的商業實踐,東方雨虹建築修繕實現了連鎖授權合作商業模式的落地轉化,組建了近兩百人的商務、技術、工程、後臺服務等運維團隊;搭建了將近200家的服務網絡,建立了建築修繕行業的服務流程標準,提升了整個建築修繕行業的專業性,完善了從需求到服務跟蹤的項目流程,整合了一定的行業資源和社會資源。
但對於修繕行業而言,東方雨虹建築修繕的增長期才剛剛開始,建築修繕的產業化發展路徑仍很遙遠。在為已經取得的成就而喜悅的同時,東方雨虹建築修繕已經開始思考下一個三年發展戰略。「助建築百年無憂,護百姓安居樂業」絕對不是一句空有其表的口號,而是深深印入東方雨虹建築修繕血液中的使命,也將是我們為之奮鬥的動力與發展目標。
2020年8月27日,劉紹光受聘擔任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職務。
對於老舊小區改造,東方雨虹建築修繕認定的關鍵是充分考慮「適老性」因素的前提下,以恢復建築的基礎品質、完善建築的功能升級和居民社區的可持續運營為基本方針,從而實現老舊小區向現代化社區轉型,最終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記者:王靜靜 周國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