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江嶺北1號(左為改變前,右為改變後):水刷石立面被噴仿石漆、改門窗顏色前後。
在水刷石立面噴仿石漆,在紅磚牆上貼紅磚片……
新河浦「破壞性修繕」 (上)
在水刷石立面上噴仿石漆、在紅磚牆上油紅漆、貼紅磚片,以民國小洋樓著稱的網紅打卡點——廣州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下稱新河浦)接二連三發生受保護建築外立面在修繕時被破壞的事件,從不可移動文物到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線索的「破壞性修繕」,大部分是由文保志願者發現,負責巡查保護的街道及城管人員並不知情,有些則是社區監督員發現上報後主管部門並無立即叫停並查處。
新河浦法定保護建築共302處
將打造世界文化旅遊勝地
新河浦有廣州市現存最大規模中西結合低層院落式近代建築群,有11處不可移動文物、25處歷史建築、266處不可移動文化遺產保護線索。
去年越秀區政府實施「東山印象」品牌計劃,推進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活化利用。同年1月28日越秀區旅遊局發布《東山新河浦全域旅遊文化體驗街區品質提升計劃》,稱充分尊重區域的建築以及環境的歷史韻味和功能性,以東山新河浦街區多元文化遺產保護為主題,以民國洋樓建築群為背景,將街區打造成為文化氛圍濃厚、社區生活和諧、業態豐富、旅遊休閒的世界級文化旅遊勝地。
事發
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江嶺北1號:
水刷石立面被噴仿石漆
江嶺北1號是1棟3層的東山近代典型洋房,2013年10月被認定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是私人物業,如今是一間設計師買手店,去年11月開業。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1月2日,新快報記者走訪新河浦時卻發現,江嶺北1號原來的水刷石立面被噴塗了灰色的仿石漆,紅色木門窗框則被油上白色。新快報記者即向市文物部門反映。
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範圍內傳統風貌建築線索
龜崗一馬路20號:
清水紅磚牆被塗抹水泥欲貼紅磚片
龜崗一馬路20號是4層高的民國紅磚洋樓,東山少有的大體量老洋房,面積達900平方米,是私人物業。根據《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它位於新河浦核心保護範圍內,2015年12月,被推薦為傳統風貌建築線索。
《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第三十九條規定,在歷史文化街區的核心保護範圍和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改變外立面或者結構的活動,在申請辦理規劃許可時,應當同時提交歷史文化保護的具體方案。
2019年12月28日,文保志願者「古粵秀色」發現,龜崗一馬路20號的清水紅磚牆全部塗抹水泥,現場無任何許可證明,他隨即向「12345」投訴。
廣州市歷史建築廟前西街30號:
紅磚牆被油紅漆
廟前西街30號兩廣浸信會醫院附屬建築舊址,2014年被認定為廣州市歷史建築。
1918年創辦的兩廣浸信會醫院是東山地區早期的醫療衛生機構,兩廣浸信會舊址大樓亦稱署前樓,是東山地區的標誌性建築,但不幸於2011年被拆除,如今醫院舊址僅存廟前西街沿街這棟4層的紅磚附屬樓。
《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歷史建築保護責任人對歷史建築履行下列保護責任:(一)保持原有的高度、體量、外觀形象和色彩。
根據《廣州市第一批歷史建築保護規劃》,廟前西街30號的東南西北四個立面是核心價值要素,不得改變;外牆殘損部位要按材質和色彩原貌修復。
《廣州市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第四十六條規定,歷史建築修繕涉及改變外立面或者改變房屋結構的,保護責任人還應當依法申請辦理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許可實施機關在作出許可前根據工程情況徵求文物行政管理部門的意見。
修繕期間,施工單位應當在現場展示歷史建築的保護價值、修繕效果圖等資料。
1月10日,「古粵秀色」發現,歷史建築外立面被噴塗油漆,現場無任何許可證明及修繕圖紙,隨即向「12345」投訴。
新快報記者1月14日在現場看到,廟前西街30號的原清水紅牆被紅色油漆覆蓋,還用了黑色油漆勾勒磚縫線,但並未按紅磚砌法和紅磚大小進行勾勒。
查處
●江嶺北1號
越秀區文廣旅局:
修繕未經同意,要求恢復原狀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未核定為文物保護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應當報登記的縣級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批准。
根據《廣州市文物保護規定》第二十條,不得擅自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裝飾、裝修,確需進行裝飾、裝修的,應當依法報文物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但廣州市越秀區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向新快報記者表示,江嶺北1號外立面被噴塗、門窗顏色變更等行為未經其同意。
據介紹,去年5月,越秀區文廣旅局接到監督員反饋,獲悉其存在擅自施工行為,隨即前往現場叫停施工,並與承租方聯繫,普及文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指引其依法履行報批程序。
據東山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去年10月9日,社區網格員巡查過程中就發現江嶺北1號在裝修期間門窗顏色被更改,三樓西面側門擴大,東面封窗,街道當天即將情況上報給了越秀區文廣旅局。
而越秀區文廣旅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去年12月20日組織專家對江嶺北1號承租方提交的文物內部修繕工程設計方案進行論證,在現場踏勘時發現文物外立面及部分門窗油漆顏色被改變等情況,隨後發函要求門窗顏色按原狀進行粉刷。
1月2日,接到新快報記者反映其外立面被改變後,1月10日上午越秀區文廣旅局的執法人員到現場拍照取證;1月20日約談了業主方,要求業主方儘快依法依規恢復文物原狀。
●龜崗一馬路20號
大東街道城管:
要求揭掉水泥,報規劃許可
就龜崗一馬路20號紅磚牆被塗抹水泥行為,大東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該樓外牆在該業主購買前已經全部覆蓋了紅色油漆,且已出現起泡、空鼓等現象。2019年7月,業主在街道備案進行小型工程施工。
據大東街道城管人員介紹:「備案時報的是清洗外立面紅磚牆上的油漆,不改變外立面,不需要報規劃許可。」
2019年12月28日,大東街道城管執法隊接到志願者舉報擅自用水泥砂漿覆蓋外牆後,與越秀區規劃分局一起去了現場查看情況,「施工隊在清洗時發現紅磚牆上的油漆出現很多空鼓,沒辦法靠清洗去除,所以想在外立麵糊水泥後貼紅磚片。但為了能加快施工進度,就沒和我們說。」大東街道城管執法隊工作人員說。
越秀區規劃分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歷史文化街區核心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內進行改變外立面或結構的活動,應申請辦理規劃許可,目前未收到上述房屋的申請。
執法隊立即叫停了龜崗一馬路20號的施工,要求業主揭掉新覆蓋在紅磚牆上的水泥,恢復原狀。
新快報記者1月2日到現場調查,看到整棟建築被排柵圍住,外立面上新塗抹的水泥已被打掉,一部分牆體重新露出了紅磚,有的裸露出早期覆蓋在紅磚上已被風化了的灰色或黃色水泥。而未被抹水泥的紅磚牆上覆蓋了一層紅色油漆。
「上一任業主用乳膠漆將整個立面覆蓋了,現在很難將這層漆剝下來。」大東街道城管工作人員說。
他還表示:「接下來會讓業主報規劃許可,出修繕方案進行專家評審。」
大東街道表示:1月17日組織了名城委文保專家查看了現場,並提出施工方案:要求業主暫在後牆示範做1平方米麵積大小,並錄視頻過程,經專家審定後方可實施。
●廟前西街30號
專家:
凡是改變外立面的肯定是非輕微修繕
針對廟前西街30號兩廣浸信會醫院附屬建築舊址外立面被紅色油漆覆蓋,已改變外立面的行為,大東街道負責人表示:業主單位提出的置換屋頂鋪面、木構件替換及外牆粉刷(原紅磚色粉刷)、安裝統一空調架,整治外接管線,修復外牆殘損部位等屬輕微修繕範疇。
街城管執法隊接到投訴後,立即協調業主單位,停止施工,進行再認定。並分別與區規劃局、名城委專家到現場查看。
到場的名城委專家湯國華教授認為:「歷史建築凡是改變外立面的肯定是非輕微修繕。」
他指出:「在原清水紅磚牆上全覆蓋現代油漆,再在上面畫線,就破壞了歷史建築外立面的歷史信息,看不出上世紀30年代紅磚的色澤和質感,也看不到那個年代紅磚特有的砌築方法,而且新油漆封閉了原紅磚的透氣微孔,破壞了紅磚對室內外水蒸氣的呼吸作用,加速紅磚的粉化。」
越秀區規劃部門稱:歷史建築改變外立面或結構的活動,應申請辦理規劃許可,但未收到辦理規劃許可的申請。
湯國華表示:「現在外立面全部被塗上油漆,洗不掉、改不了。立面上的畫線是仿石頭樣式,每格很大。後期需按照已被拆的兩廣浸信會醫院原法式建築風格,按『丁順』砌磚法在粉飾磚加鉤磚縫線密度。」
街道辦表示:將溝通好業主單位,按照專家的意見,增加勾縫處理。
來源:新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