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城遺址公園有望下月開放,文物建築修繕基本完工

2020-12-16 騰訊網

斑斑推薦箭頭

【相關閱讀】讓嘉興市民能讀懂遺址!子城建築結構已完成,遺址修復進行時……

卸下高高的圍擋,露出恢弘的城牆、古韻流淌的公園,市區府前街上,承載著嘉興「前世今生」的子城,逐漸向市民和遊客展現原汁原味的它。

記者從嘉城集團了解到,經過近三年的「精雕細琢」,子城遺址公園改造項目文物建築修繕基本完工,正在進行綠化鋪裝掃尾、設備安裝調試、全力推進陳列展覽和遺址展示等方面的工作,有望在2021年1月份完工開放。

近兩千年的子城即將亮相,你期待嗎?

跟著小編的腳步先去看看吧

陳列展覽和遺址展示工作正在進行每一步都要仔細嚴謹

從子城南門進入,踏上譙樓前廣場,眼前高高的譙樓與連綿的城牆相結合,讓人恍若「穿越」回了古代。

子城的施工建設,是從譙樓的修繕開始的,主要是對其屋面結構進行修復。而譙樓南側的城牆,則剝離了原有粉刷層,恢復了清水磚牆,在相關部門及專家的多次現場指導和資深老師傅的精妙技藝之下,當時的場景不斷恢復重現。

穿過譙樓,走進子城,沿著甬道向北,儀門、戒石坊、大堂、二堂等一一呈現,共同講述著千餘年來的發展故事。

「目前,城牆修復及復建、四幢營房修繕以及大堂遺址展示廳施工等基本完工,綠化鋪裝和安裝調試工作進入掃尾階段。」嘉城集團建設公司子城遺址公園改造項目負責人楊炯告訴記者,接下來,他們重點要推進的是陳列展覽和遺址展示工作,而這也是項目建設的關鍵一步。

項目現場,幾名古建工人正在對遺址原有磚石進行細緻的清理,認真地一點點鏟掉縫隙中的泥土和雜草,每一次動作都十分小心。

歷史感與科技感並存有望在2021年1月份開放

隨著文物建築修繕和綠化鋪裝掃尾的不斷推進,子城遺址公園的面貌持續展現。在這其中,如何讓公眾「讀」懂子城,了解更多子城的故事,陳列展覽和遺址展示工作是關鍵。

記者了解到,子城遺址公園的改造提升,既保留了古老,也將充分融合現代事物,加入一些新鮮元素,在歷史的厚重中增添活力。

「整個公園裡,將會有智慧導覽系統,而譙樓上的沙盤模型,讓大家在初入子城時對這裡有一個總體印象,介紹子城的歷史變遷。」楊炯告訴記者,在大堂中,民眾還可以進行考古發掘和換裝體驗等互動環節,設置的AR設備還會對大堂進行一個三維場景復原展示。

歷史感與科技感並存的子城,相信大家都很期待!據悉,目前,子城遺址公園改造項目的工作還要持續一段時間,有望在2021年1月份開放。屆時,一起來千年子城,感受一番嘉興的歷史文化吧!

來源:嘉興發布

相關焦點

  • 天壇圜丘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
    天壇圜丘壇泰元門復原修繕完工  內壇70年來首次呈現完整格局,圜丘壇四座天門遙相對望;內壇環壇步道全部貫通  「從遠期來看,待外佔單位騰退拆除,相關遺址將在現場考古後,根據遺址和歷史資料的完整程度,決定修復還是保護。如具備修復條件,可以申請修復論證,如果修復條件不成熟,則可能開展遺址保護。」這位負責人說。  追問1  修繕泰元門難點在哪裡?
  • 北京逾600歲古廟二期修繕工程完工,有望冬奧會前亮相,水立方曾為之...
    這座散發古香神韻的特色建築與周圍的現代化建築遙相呼應、相得益彰,園區精心設計過的園林景觀將傳統與現代景觀有機融合。近日,北頂娘娘廟的三、四進院配殿及山門值房修復工程完工,這將進一步豐富奧運功能區的人文內涵。此次完工的是北頂娘娘廟修繕二期工程,主要針對的是此前一直作為遺址保護的三、四進院。
  • 《文物建築開放利用案例指南》深度解讀
    應縣木塔2.近代:重要古蹟開放為公園我國現代意義的文物保護觀念產生於20世紀20年代,西方建築和文化遺產觀點開始進入中國,一些接觸了西方思想的人士、學者開始了解和掌握西方對於文化遺產保護的基本理念和措施。
  • 華康裡文物結構修繕完畢 油漆彩繪明年完工 留住了香廠百年老建築
    記者獲悉,華康裡文物修繕工程已完成結構修繕部分,剩餘的油漆彩繪部分將於明年開春後再施工,計劃於明年完工。屆時,蒙塵多年的老建築將露出百年前最初的模樣。據記載,中國共產黨的創始人陳獨秀就是在新世界屋頂公園散發《北京市民宣言》而被捕入獄的。天橋有句老話:「土得掉渣,洋得冒尖」。「洋得冒尖」指的便是包括華康裡在內的「新市區建築」。不過,軍閥混戰的上世紀20年代,「新市區」的繁華景象如曇花一現、轉瞬即逝。到了上世紀30年代,這一帶就漸漸衰敗了,幾經輾轉後,華康裡也改為民居。
  • 水立方曾為它讓路,六百歲北頂娘娘廟二期修繕工程完工
    毗鄰水立方和鳥巢,一座紅牆灰瓦的建築便是著名的北頂娘娘廟。最近,北頂娘娘廟的三、四進院配殿及山門值房修復工程完工,將進一步豐富奧運功能區的人文內涵。在奧運主場館區的現代化建築之中,它顯得格外古樸靜謐。外觀翹角飛簷,鈎心鬥角;殿內畫棟雕梁,生動精彩。已開放的一二進院落裡有不少參觀的遊人,而剛修繕好的三四進院落的四座配殿,也是古色古香,環境清幽。此次完工的是北頂娘娘廟修繕二期工程,主要針對的是此前一直作為遺址保護的三、四進院。
  • 未央宮丨西安最大遺址公園明年建成開放
    1961年,漢長安城遺址被列為全國第一批國家文物保護單位;2009年和2010年,國家文物局和陝西省政府先後批准了《漢長安城遺址保護總體規劃(2009-2025)》。西安最大遺址公園,未央宮遺址公園明年開放當然,漢長安城遺址也並非一片「空白」。曾是漢時長安城的漕運河道,於2010年變身為漢城湖國家級水利風景區;其後的2013年11月,未央宮遺址公園初步建成並對外開放。未央宮遺址位於未央區漢長安城遺址西南部的西安門裡,是中國歷史上使用朝代最多、存在時間最長的皇宮,又稱西宮。
  • 【創文惠民工程】汕頭市又一處文物保護單位將展「新顏」 同文學堂修繕接近尾聲 將於春節前完工
    「新顏」同文學堂修繕接近尾聲 將於春節前完工為使汕頭教育展廳布置工作與同文學堂修繕工程同步進行,布展具體負責單位金平區教育局已收集了大量文字歷史資料,並面向社會徵集有關同文學堂和金平教育的文物資料。廣東東江各屬行政委員公署舊址(同文學堂)位於金平區外馬路129號外馬三小校內,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年),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我市重要的革命遺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師墓遺址公園正式建成開放
    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師墓遺址公園正式建成開放 2013年01月24日 10:14:18   23日,位於南高峰的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一師北伐陣亡將士墓遺址公園正式建成開放。  2009年,花港管理處對轄區內進行全面文物普查,普查中發現此處歷史遺蹟。
  • 探訪金中都外城牆首次發掘:發現唐遼墓葬,遺址公園有望明年開工
    這次發掘是為配合金中都城牆保護和展示而開展的,據豐臺區文旅局文物科介紹,城牆遺址未來將保護利用,以遺址為核心建設金中都遺址公園,實現市民休閒與文化傳播的雙重功能,有望2022年開始施工建設。金中都外城牆的馬面遺蹟。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金中都城牆首個「馬面」出土金中都是北京800餘年建都史的開端,這段城牆也可以說是北京都城城牆的始祖。
  • 促進文物規範合理修繕,上海成立首個文物保護工程協會
    解放以來,建築師參與度遠遠不夠,今天特別欣喜,看到上海文物保護工程協會的主體是建築師,這對整體保護,特別是上海近現代建築的保護起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上海的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呈現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革命文物佔比高的特點,其中優秀歷史建築,革命遺址、工業遺產和名人故居這4塊最能體現上海建築特點的。
  • 東大建築學院作品!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開園!
    東大建築學院作品!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開園!南昌漢代海昏侯國遺址公園博物館、遊客服務展示中心及配套建築由東南大學齊康院士、賴聚奎教授作為總顧問,建築學院院長張彤教授領銜,設計院建築設計二院與深圳分公司團隊參與設計。
  • 文物建築修繕應有自己的定額標準
    來論     □曾德雄(廣州市人大代表)    昨天《新快報》報導了廣州數千萬文物保護專項資金花不出去的消息,報導說,雖然廣州市自2014年起設立文物保護專項資金,每年安排6000萬元用於不可移動文物修繕等工作,但這筆錢的執行率只有不到15%。
  • 陝西考古博物館明年9月開放|A級通緝犯落網,賣文物涉案超2000萬
    區政協委員、區文化旅遊委黨委書記、主任鄧立告訴記者,這座以166艦為載體的博物館,將作為國防教育基地向市民開放。 而與之同期開館的,還有農民工博物館和數碼博物館。其中,數碼博物館位於石橋鋪商圈,而該地也在一段時間內,見證了九龍坡數碼產業的發展——伴隨這些博物館陸續投用,九龍坡區內的非國有博物館建設有望突破20座。
  • 北京景山公園觀德殿修繕後首次向公眾開放
    中國網9月30日訊 景山公園觀德殿於9月29日首次面向市民遊客開放,據悉,這是景山公園第二個完成騰退修繕後亮相的古建群。 觀德殿位於景山公園東門內北側,緊鄰護國忠義廟西牆,始建於萬曆二十八年5月。整個建築群為四進院落,總佔地面積6075.96平方米,此前部分院落曾經被佔用。
  • 新河浦文物歷史建築屢遭「破壞性修繕」
    在水刷石立面噴仿石漆,在紅磚牆上貼紅磚片……新河浦「破壞性修繕」 (上)在水刷石立面上噴仿石漆、在紅磚牆上油紅漆、貼紅磚片,以民國小洋樓著稱的網紅打卡點——廣州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下稱新河浦)接二連三發生受保護建築外立面在修繕時被破壞的事件,從不可移動文物到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線索的「破壞性修繕」,大部分是由文保志願者發現,負責巡查保護的街道及城管人員並不知情
  • 赤灣天后宮修繕擴建完工免費開放
    深圳特區報訊 (記者 王慧瓊)經過2年多精心修繕擴建後,南山赤灣天后宮近日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 赤灣天后宮(廟)也叫天后博物館,是深圳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其坐落在小南山麓,倚山傍海,風光秀麗。創建遠溯宋代,明清兩朝多次修葺,規模日隆,成為當時沿海最重要的一座天后廟宇。
  • 安達森洋行舊址主體建築修繕工程通過驗收 將打造成故宮文物南遷...
    重慶日報全媒體消息,今天(7月21日),重慶日報記者從南岸區文旅委獲悉,安達森洋行舊址主體建築修繕工程已通過驗收。不久後,這裡將打造成故宮文物南遷紀念館,讓故宮博物院與重慶再續文化姻緣。
  • 五泉山兩處百年建築保護修繕下月開工
    五泉山兩處百年建築保護修繕下月開工 2021-01-05 08:1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嘉興馬家浜遺址公園今天開工,明年就能組團去玩耍
    項目效果圖 嘉興馬家浜遺址公園2001年被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3年被列入第一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名單,2017 年進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