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進文物規範合理修繕,上海成立首個文物保護工程協會

2021-01-07 澎湃新聞
近年來,全國因文物修繕不當造成文物破壞案例時有發生,比如遼寧錐子山「最美野長城被抹平」;部分古代石刻和彩塑經修復後失去古樸神韻……

為了促進文物規範合理修繕,減少不當修繕對文物造成的破壞,上海昨天成立了全國首個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

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揭牌儀式

上海成立全國首個文物保護工程協會,以建築師為主體

經過近三年籌備,上海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昨天(12月19日)在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科學會堂召開。

近年來,上海文化遺產在數量上顯著增加,類型上日益豐富。一方面重大文物保護工程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對保護修繕工作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各文物保護工程從業單位也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從保護維修的理念、技術、原則、手段、材料、工藝等各個方面不斷研究、創新,不斷完善有上海特色的文物維修保護體系。截至目前,上海共有文物保護工程資質單位91家,包括勘察設計單位33家,施工單位41家,監理單位17家。其中14家長期從事文物保護工程領域的從業單位,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的支持下,發起籌備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會長王利雄介紹,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作為國內首個此領域的行業協會,將為全國文物保護工程領域起到示範帶頭作用。會上同時聘任了鄭時齡、伍江、常青等10位行業學術權威作為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顧問。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科學會堂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在成立儀式上說,全世界從事文物工作的是四類人,分別是建築師、規劃師、考古學家和法律工作者。而建築師至關重要,不管從羅馬到巴黎,到歐洲其他國家,最初時都是建築師在呼籲、發起,包括一些規則的制定。著名的建築師梁思成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解放以來,建築師參與度遠遠不夠,今天特別欣喜,看到上海文物保護工程協會的主體是建築師,這對整體保護,特別是上海近現代建築的保護起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

上海的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呈現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革命文物佔比高的特點,其中優秀歷史建築,革命遺址、工業遺產和名人故居這4塊最能體現上海建築特點的。

上海滬劇院「白公館」新院址

跟一些古建築、古遺址不同,上海的近現代建築不僅保存完好,而且至今仍具有使用價值。「上海的優秀歷史建築,重要公寓、洋房、花園住宅、工業建築都會在不斷的修繕中。若干年以後,它的價值還在不斷升級,所以修繕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我們一方面要保護,一方面要滿足使用功能需要。」原市文物局文物保護管理處處長李孔三、上海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孔三說。

近些年,上海完成了很多文物建築的修繕工程,留下不少優秀的修繕案例,比如四行倉庫、外灘和平飯店、作為滬劇院新址的「白公館」和武康路100弄等。

文化遺產的內涵和外延在擴大,上海50年以上歷史建築納入保護視野

「我們以前只保護一些革命遺址和古建築,現在我們要保護名人故居、工業遺產、傳統建築等,除了要保護建築本身,還要保護建築周邊的環境。所以對我們勘查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李孔三道出上海成立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的初衷。

「隨著文化遺產內涵和外延的不斷擴大,文物保護對象的範疇也擴展了很多,過去可能只針對古建築、古寺廟或者最重要的革命遺址的保護,現在上海近現代發展的各種類型的建築,包括重要公寓、洋房、花園住宅都被納入保護。」上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盧永毅說。

和平飯店

據上海市文物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上海全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3437處,其中4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23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747處文物保護點。另外,有1處國家歷史文化街區,11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3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近年來,上海文化遺產在數量上顯著增加,類型上日益豐富,需要保護的對象非常多,除了文物保護單位,優秀歷史建築,上海50年以上的建築也被納入保護視野。

據李孔三介紹,2016年底,當時的上海市委主要領導提出「上海的房子不能再拆了,要保護」,「要把拆改留改成留改拆」,上海50年以上歷史建築要保護大致在那時候形成的。

上海佘山天主教堂 修繕後 上海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7年初我們在中心城區開始普查50年以上歷史建築,經普查上海外環內現存50年以上歷史建築約3萬多棟,建築面積約2559萬平方米。現在,50年以上的歷史建築基本保留下來了。各市、區遇上這類建築不能隨便拆,要請專家甄別,確實沒有保留價值的才可以拆。」

比如黃浦區的高福裡是一處著名的建築群,本來是要拆掉重建,一直動遷不下來,2016年底市裡提出50年以上建築要保護,現在正在組織專家甄別,雖然最後的論證結果沒有下來,最起碼裡面的建築都是要保留下來。

文物修繕不當時有發生,如何促進文物規範合理修繕?

當下民眾對於文化遺產的關注前所未有。正如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在昨天上午的主旨發言中提到的,這些年社會對文化遺產的重視超過任何一個時期,任何一個文物保護事件都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公共事件。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發表主旨演講

「上海以前也發生過歷史文化遺產沒修好的現象,所以亟需要對這個行業的修繕標準、修繕規範,包括對工匠、施工人員的培訓等方面建立一個行業規範。」李孔三說。

文物保護工程的行業標準是指什麼?據悉現在並沒有一個完整的由政府或行業組織頒發的標準。國家文物局也在制定這種標準,但是就全國而言,南北方的差異比較大,全國範圍來說主要以古建築為主,上海是以近現代的建築為主。具體針對上海地區的文物修繕該怎麼做?

四行倉庫

「我們一方面還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培訓,另外還要大力倡導工匠。上海已經有好的工匠了,但是也遠遠不夠。」

過去上海對文物採取的是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現在國家文物局提出「歲修」制度,即文保單位每年要進行保養,這樣就不用進行大的修繕了。大修對文物的擾動比較大,文物修繕的基本原則就是儘可能少對它進行擾動。「文物保護要遵從真實性和完整性。真實性是對文物本體的保護,完整性包括對文物環境的保護,我們主要是尊重不改變文物原狀。」李孔三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解密文物保護背後鮮為人知的故事
    (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供圖)一部《我在故宮修文物》讓人們對文物修復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開始對這個專業產生嚮往。而不可移動文物的修復,我們又知道多少?眼下正在閔行區博物館展出的《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通過歷史原件和傳統修繕工藝的展示,為人們做了一次科普。
  • 舊居修繕活化、文物「三級聯保」……廣州15個文物保護利用典型...
    舊居修繕活化、文物「三級聯保」……廣州15個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被推介金羊網  作者:黃宙輝 鄧勃 穗文廣旅宣  2020-06-09 記者了解到,廣州7年來投入3億多元文物保護專項資金,補助文物修繕保護項目近800個。
  • 這22個項目要競爭廣州首批「文物保護利用典型案例」
    作為中國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的廣州,文物存量資源極為可觀,形態也非常多樣。同時,廣州又是經濟、社會高速發展的國家中心城市,「城市發展」和「文物保護」,在這裡是怎樣協調、共進的?如何利用好保存在文物當中的巨量文化信息,為激活老城市的新活力,為促進「四個出新出彩」助力?
  • 大田灣體育場修繕工程動工!使用當年材料和工藝,文物部分修舊如舊
    大田灣體育場的修繕工程正式開工!6月30日上午,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文物部分正式動工。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效果圖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包括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及非文物工程建設工程。本次先行動工的是文物保護修繕工程,主要包括加改建構築物的拆除、建築修繕、文物環境附屬設施修繕、機電設備部分完善等項目。記者現場了解到,工程將尊重文物的「真實性、完整性」,並在保護修繕的基礎上合理利用,使體育場修繕工程達到恢復歷史風貌的效果。
  • 通道坪坦風雨橋群修繕工程榮膺「全國十佳文物維修工程」
    懷化新聞網訊 3月21日,從湖南省文物局傳來喜訊:通道侗族自治縣坪坦風雨橋群修繕工程被評為2015年全國十佳文物維修工程。據了解,2015年度全國優秀文物維修工程評選活動自2016年7月啟動,通道坪坦河風雨橋群修繕工程是湖南省唯一入選工程。坪坦風雨橋群位於通道縣坪坦鄉境內,共有清代始建的侗族古風雨橋9座。
  • 文物建築修繕應有自己的定額標準
    來論     □曾德雄(廣州市人大代表)    昨天《新快報》報導了廣州數千萬文物保護專項資金花不出去的消息,報導說,雖然廣州市自2014年起設立文物保護專項資金,每年安排6000萬元用於不可移動文物修繕等工作,但這筆錢的執行率只有不到15%。
  • 「央廣網·視聽四川」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伏虎寺御書樓修繕工程...
    央廣網1月3日峨眉山消息(記者鄭軼)位於四川省峨眉山市的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伏虎寺御書樓坍塌維護修繕工程進展順利,全實木主體架構已經完工。2日上午10時,工程主管方和修繕方舉行了特色鮮明的吊裝安置主梁儀式。
  • 「敦煌研究院文物科技保護展」亮相上海建博會
    2019年10月31日至11月2日,由中國古蹟遺址保護協會、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主辦,上海建為歷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清源(北京)文化發展中心、德國萊比錫國際展覽有限公司聯合承辦的第三屆國際建築遺產保護與修復博覽會在上海開幕。
  • 我市首次評選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優秀工程 7項優秀案例出爐
    ,最終,我市成功評選出金華市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優秀工程優秀案例7項,分別為義烏古月橋、浦江鄭義門古建築群之孝感泉、蘭溪香山寺塔、武義延福寺、武義嶺下湯石祠、蘭溪曹聚仁故居之慈母園、永康荊山陳氏宗祠。這是金華市首次對全市範圍內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工程進行評選。這些案例進一步為文物保護和傳承工作提供新思路、新方法,成為了文物保護合理利用的成功典範。不可移動文物是先民在歷史、文化、建築、藝術上的具體遺產或遺址,包括古墓葬、古建築、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代重要史跡和代表性建築等。受當前城鎮化建設及社會環境等影響,不可移動文物保護難度加大。
  • 桃林村昌順縣委政府舊址文物修繕工程啟動
    7月14日,桃林村昌順縣委政府舊址文物修繕工程舉行開工儀式。該工程將遵照文物修繕「修舊如舊」的基本原則,按照老建築原始設計圖紙進行修復,更換屋頂瓦片,維修腐朽的梁、椽等,並採用傳統材料、傳統工藝進行。「桃林村是昌平革命老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黨組織就在這裡進行過多次革命活動,因此對該革命文物的保護顯得尤為重要。」昌平區文物管理所所長張建偉說道,下一步,將繼續加強全區革命文物資源整合、統籌規劃和整體保護,讓革命文物充分發揮服務大局、資政育人和推動發展的獨特作用。
  • 古橋修繕震動文物圈 是「破壞性維修」還是網友誤會?
    但在修繕過程中,當地文物部門沒有書面申請設計變更,就在中孔橋面鋪設新條石。目前,已經鋪設的新條石是否會對橋體造成傷害?設計變更能否得到上級文物部門批覆?這些都還是未知數  本報記者王民、馮維健  位於河北省衡水市的安濟橋,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距今已有563年歷史。去年以來,當地啟動安濟橋修繕工程,然而整個過程可謂「一波三折」。
  • 正定城牆南門系統修繕工程通過省級技術驗收
    經過專家現場實地察看,聽取項目管理單位和設計、施工、監理單位匯報,查驗竣工資料,專家組一致認為正定城牆修繕工程程序合法規範,組織有力,經過各參建單位密切配合,共同努力,排除了城牆安全隱患,改善了周邊環境,修繕工程體現了正定城牆特點,使正定城牆歷史價值得到提升。正定城牆三期修繕工程順利通過省級技術驗收。
  • 「十三五」期間我區騰退直管公房文物修繕工程實施11處 留住老建築...
    截至目前,我區已騰退直管公房文物修繕工程實施了11處,沈家本故居、福州新館完成修繕已實現開放。 記者走進正在修繕中的雲南新館和華康裡工程項目,探訪老建築的恢復情況。碎磚牆反映老北京南城民居特點雲南省在北京共有10所省級會館,位於珠朝街4號的雲南新館,據稱是舊時幾處雲南「省館」中佔地最大、知名度最高的。當年,雲南新館接納了大批雲南旅京同鄉會成員,成為維新派的重要活動場所。
  • 寶雞統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工作 提升文物保護水平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寶雞市不斷提升遺址保護利用水平,推進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編制完成周原遺址鳳雛、召陳建築基址保護展示方案並得到國家文物局批准,編制《周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推進周原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實施雍城遺址秦公一號大墓車馬坑保護加固工程、啟動雍城遺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啟動編制馬家莊宗廟建築遺址、凌陰遺址保護展示方案,為周原遺址、雍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奠定基礎。
  • 當文物保護迎來剛性監督
    截至2020年11月,全國23個省級人大常委會作出加強檢察公益訴訟工作的專項決定,其中有17個明確將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納入公益訴訟新領域案件範圍。   一年來,檢察機關在文物和文化遺產保護領域聚焦了哪些問題、解決了哪些問題,又遇到了哪些新問題,本版進行關注。
  • 大田灣體育場開始全面修繕!文物部分「修舊如舊」,標誌性籃球場也...
    8月7日,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非文物工程動工,加上已於6月30日動工的文物部分,標誌著大田灣體育場已經進入全面修繕環節,工程已經整體開工建設!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非文物工程動工現場大田灣體育場保護與利用工程包括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及非文物工程建設工程,前者將秉承「修舊如舊」的原則,用當年材料和工藝完全還原大田灣體育場,後者將包括地下停車場和體育公園修建等
  • 【單條回放】連城縣加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採陔公祠修繕進度
    點擊邊框調出視頻工具條 連城縣加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採陔公祠修繕進度 記者:周 潔 謝 強 通訊員 :伍玲金 連日來,在廟前鎮廟上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採陔公祠,工人們正在忙著木構件加工,對屋架、屋梁等進行修繕。
  • 國家文物局與上海市推進十大試點任務 社會文物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在...
    試點圍繞建設上海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的重要目標,將推動上海由先行先試逐步走向先行示範。試點旨在推動群眾收藏更加理性,收藏需求得到有序釋放,推動企業經營更加規範,誠信意識和專業化水平明顯提升,推動市場環境更加清朗,市場信心大幅提振,市場規模穩步提升,市場活力顯著增強,全方位樹立起社會文物管理的「上海標杆」。
  • 新河浦文物歷史建築屢遭「破壞性修繕」
    事發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江嶺北1號: 水刷石立面被噴仿石漆江嶺北1號是1棟3層的東山近代典型洋房,2013年10月被認定為廣州市登記保護文物單位,是私人物業,如今是一間設計師買手店,去年11月開業。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第二十一條規定,對不可移動文物進行修繕、保養、遷移,必須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
  • 頂著安全帽遊走在腳手架間 看建築遺產如何保護修繕
    上海文物建築遺產修繕保護和活化利用有何秘訣?大家可以從《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中找到答案。正值上海被公布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34周年,也是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成立一周年之際,「百載重光——上海建築遺產保護修繕特展」將於12月19日在閔行區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展覽將持續4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