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三年籌備,上海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成立大會暨揭牌儀式昨天(12月19日)在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上海科學會堂召開。
近年來,上海文化遺產在數量上顯著增加,類型上日益豐富。一方面重大文物保護工程日益增多,另一方面對保護修繕工作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各文物保護工程從業單位也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從保護維修的理念、技術、原則、手段、材料、工藝等各個方面不斷研究、創新,不斷完善有上海特色的文物維修保護體系。截至目前,上海共有文物保護工程資質單位91家,包括勘察設計單位33家,施工單位41家,監理單位17家。其中14家長期從事文物保護工程領域的從業單位,在上海市文化和旅遊局的支持下,發起籌備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會長王利雄介紹,上海市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作為國內首個此領域的行業協會,將為全國文物保護工程領域起到示範帶頭作用。會上同時聘任了鄭時齡、伍江、常青等10位行業學術權威作為協會學術顧問委員會顧問。
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科學會堂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在成立儀式上說,全世界從事文物工作的是四類人,分別是建築師、規劃師、考古學家和法律工作者。而建築師至關重要,不管從羅馬到巴黎,到歐洲其他國家,最初時都是建築師在呼籲、發起,包括一些規則的制定。著名的建築師梁思成畢生致力於中國古代建築的研究和保護。解放以來,建築師參與度遠遠不夠,今天特別欣喜,看到上海文物保護工程協會的主體是建築師,這對整體保護,特別是上海近現代建築的保護起著非常重要的引領作用。
上海的文物保護單位主要呈現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革命文物佔比高的特點,其中優秀歷史建築,革命遺址、工業遺產和名人故居這4塊最能體現上海建築特點的。
上海滬劇院「白公館」新院址跟一些古建築、古遺址不同,上海的近現代建築不僅保存完好,而且至今仍具有使用價值。「上海的優秀歷史建築,重要公寓、洋房、花園住宅、工業建築都會在不斷的修繕中。若干年以後,它的價值還在不斷升級,所以修繕就顯得非常重要。因為我們一方面要保護,一方面要滿足使用功能需要。」原市文物局文物保護管理處處長李孔三、上海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秘書長李孔三說。
近些年,上海完成了很多文物建築的修繕工程,留下不少優秀的修繕案例,比如四行倉庫、外灘和平飯店、作為滬劇院新址的「白公館」和武康路100弄等。
文化遺產的內涵和外延在擴大,上海50年以上歷史建築納入保護視野「我們以前只保護一些革命遺址和古建築,現在我們要保護名人故居、工業遺產、傳統建築等,除了要保護建築本身,還要保護建築周邊的環境。所以對我們勘查設計單位和施工單位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李孔三道出上海成立文物保護工程行業協會的初衷。
「隨著文化遺產內涵和外延的不斷擴大,文物保護對象的範疇也擴展了很多,過去可能只針對古建築、古寺廟或者最重要的革命遺址的保護,現在上海近現代發展的各種類型的建築,包括重要公寓、洋房、花園住宅都被納入保護。」上海同濟大學建築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盧永毅說。
和平飯店據上海市文物局提供的資料顯示,截至2019年10月底,上海全市共有不可移動文物3437處,其中4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27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23處區級文物保護單位,2747處文物保護點。另外,有1處國家歷史文化街區,11座中國歷史文化名鎮,2座中國歷史文化名村,3條中國歷史文化名街。
近年來,上海文化遺產在數量上顯著增加,類型上日益豐富,需要保護的對象非常多,除了文物保護單位,優秀歷史建築,上海50年以上的建築也被納入保護視野。
據李孔三介紹,2016年底,當時的上海市委主要領導提出「上海的房子不能再拆了,要保護」,「要把拆改留改成留改拆」,上海50年以上歷史建築要保護大致在那時候形成的。
上海佘山天主教堂 修繕後 上海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7年初我們在中心城區開始普查50年以上歷史建築,經普查上海外環內現存50年以上歷史建築約3萬多棟,建築面積約2559萬平方米。現在,50年以上的歷史建築基本保留下來了。各市、區遇上這類建築不能隨便拆,要請專家甄別,確實沒有保留價值的才可以拆。」
比如黃浦區的高福裡是一處著名的建築群,本來是要拆掉重建,一直動遷不下來,2016年底市裡提出50年以上建築要保護,現在正在組織專家甄別,雖然最後的論證結果沒有下來,最起碼裡面的建築都是要保留下來。
文物修繕不當時有發生,如何促進文物規範合理修繕?當下民眾對於文化遺產的關注前所未有。正如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在昨天上午的主旨發言中提到的,這些年社會對文化遺產的重視超過任何一個時期,任何一個文物保護事件都有可能會成為一個公共事件。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發表主旨演講「上海以前也發生過歷史文化遺產沒修好的現象,所以亟需要對這個行業的修繕標準、修繕規範,包括對工匠、施工人員的培訓等方面建立一個行業規範。」李孔三說。
文物保護工程的行業標準是指什麼?據悉現在並沒有一個完整的由政府或行業組織頒發的標準。國家文物局也在制定這種標準,但是就全國而言,南北方的差異比較大,全國範圍來說主要以古建築為主,上海是以近現代的建築為主。具體針對上海地區的文物修繕該怎麼做?
四行倉庫「我們一方面還要加強對施工人員的培訓,另外還要大力倡導工匠。上海已經有好的工匠了,但是也遠遠不夠。」
過去上海對文物採取的是5年一小修,10年一大修。現在國家文物局提出「歲修」制度,即文保單位每年要進行保養,這樣就不用進行大的修繕了。大修對文物的擾動比較大,文物修繕的基本原則就是儘可能少對它進行擾動。「文物保護要遵從真實性和完整性。真實性是對文物本體的保護,完整性包括對文物環境的保護,我們主要是尊重不改變文物原狀。」李孔三說。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