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外灘「第二立面」這棟歷史建築完成修繕保護!保留原有風貌

2020-12-16 上海發布

外灘的美,絕不止於臨江的「第一立面」,身後的「第二立面」建築群也正煥發出新的生機。黃浦區新聞辦說,作為外灘「第二立面」的城市更新項目,四川中路133號原卜內門洋鹼公司大樓近日已完成修繕裝修。通過此次保護修繕,原卜內門洋鹼公司大樓的原有建築風貌得到了保留,它的安全性、舒適性和使用品質都大大提高。一起來看下吧↓

四川中路沿街立面

始建於1921年的四川中路133號原卜內門洋鹼公司大樓,是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近代公共建築。該建築位於外灘歷史文化風貌區範圍內,為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

原卜內門洋鹼公司大樓修繕後外觀

作為外灘歷史風貌區的重要組成和近代上海工商業發展的重要見證,大樓在歷經近百年風雨後,今年迎來了修繕,主要為外立面修繕、結構加固、機電更新以及重點保護空間的室內裝飾設計等。

修繕後的重點保護空間-門廳

據了解,此次修繕設計主要遵從真實性、最小幹預、可逆、可讀、完整性原則,從大樓建築風格、內部格局、使用功能和裝飾細節等方面著手研究,綜合考證,改善歷史建築的整體完整性,提升歷史建築的文化價值。通過與結構、機電、泛光照明等各專業合作推敲,全面優化歷史建築的安全性和使用品質,使老建築安全性、舒適性和使用品質得到提升。

1955-1956年新華書店使用時期歷史照片

1965-1975年阿特蘭特柱及翼獅等雕像拆除後的東立面

大樓外立面修繕以復原為主,清洗水刷石飾面,局部採用平色處理,保留歷史滄桑感的同時實現整體的協調。同時,進行除鏽、校正、修繕實腹鋼窗,更換玻璃,修繕入口木門和五金件等,讓大樓外立面復原風格的同時,煥發新生機。

其中,外立面雕像復原是難點。由於現可用於復原雕塑的依據僅為歷史照片,考慮到雕塑復原的原真性和立面增設大型雕塑的安全性,本次修繕中僅對立面雕塑做了歷史研究和復原設計,而不做實物復原,擬通過AR增強現實等新技術手段,留存這一歷史信息。

二層電梯廳修繕後

五層原總經理室修繕後

在室內的修繕中,首層門廳、各層樓電梯廳及五層原總經理室為內部重點保護部位,結合消防、照明、暖通等需求進行室內裝修設計。其中首層門廳、五層原總經理室根據歷史原物及圖檔進行保留修繕,各層樓電梯廳牆面於施工中發現原有的殘缺鐵柵,根據殘件推測並結合同時期同風格建築中的鐵柵電梯進行了專項設計。

修繕後的入口空間

通過此次保護修繕,原卜內門洋鹼公司大樓的原有建築風貌得到了保留,它的安全性、舒適性和使用品質都大大提高。這棟百歲建築,有了「新顏」,市民遊客在漫步街區閱讀建築時,更能感受到它真實的歷史厚重感。

資料:黃浦區新聞辦

編輯:李偉韜

相關焦點

  • 3800噸小樓暫時挪位,外灘歷史風貌區再現老建築平移保護
    上海外灘歷史風貌區內,一棟小樓進行了平移。12月18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黃浦區獲悉,當日,隨著啟動杆的推動,黃浦區160街坊保護性綜合改造項目內的B樓緩緩移動重達3800噸的「身軀」,開啟了為項目地下空間建設暫時挪位的一段旅程。
  • 外灘歷史風貌區再現老建築平移保護舉措,160街坊「標誌性小樓...
    今天(12月18日),外灘歷史風貌區內再現老建築平移保護舉措。隨著啟動杆的推動,黃浦區160街坊保護性綜合改造項目內的B樓緩緩移動重達3800噸的「身軀」,開啟了為項目地下空間建設暫時挪位的一段旅程。記者了解到,黃浦區160街坊保護性綜合改造項目位於「江西中路——福州路——河南中路——漢口路」合圍的區間內,是上海市城市更新示範項目和外灘第二立面綜合改造率先啟動項目。街坊內核心建築A樓——老市府大樓,建成於1922年,曾先後用作公共租界工部局、民國上海市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辦公場所。
  • 「探索」淮海路上這棟歷史建築修繕工作近尾聲,明年春節後亮相
    徐匯區新聞辦說,淮海大樓修繕項目自今年8月份開始正式啟動,目前大樓的外立面修繕已逐漸進入尾聲,如今正在進行一至二層外立面牆體的粉刷工作。明年春節後,修繕一新的淮海大樓將正式亮相。始建於1931年的淮海大樓,原名恩派亞大樓,建國後更名為淮海大樓,由上海建築師黃元吉設計,是第二批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徐匯區登記不可移動文物。整棟建築平面布置呈「L」型,沿常熟路、淮海中路兩條馬路展開,由三個單元組合而成。沿街底層為商店,樓層為外廊式聯列單元住宅,入口門臺、外廊均裝有玻璃窗。
  • 歷滄桑 待新生|華建集團歷保院沙美大樓保護修繕工程側記
    沙美大樓位於上海市中心城區,處於黃浦江以西、蘇州河以南的上海外灘歷史文化風貌區之中,為上海市優秀歷史建築,三類保護,是通和洋行在近代上海外灘地區的早期重要作品之一。其外觀華麗氣派,室內簡潔典雅,裝飾細部精彩,原塔樓及轉角部位是外灘街區天際線的亮麗一筆,是外灘地區20世紀早期帶有巴洛克裝飾的英國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代表。
  • 新河浦文物歷史建築屢遭「破壞性修繕」
    在水刷石立面噴仿石漆,在紅磚牆上貼紅磚片……新河浦「破壞性修繕」 (上)在水刷石立面上噴仿石漆、在紅磚牆上油紅漆、貼紅磚片,以民國小洋樓著稱的網紅打卡點——廣州新河浦歷史文化街區(下稱新河浦)接二連三發生受保護建築外立面在修繕時被破壞的事件,從不可移動文物到歷史建築、傳統風貌建築線索的「破壞性修繕」,大部分是由文保志願者發現,負責巡查保護的街道及城管人員並不知情
  • 安順古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提升修繕項目進展順利
    8月4日,記者來到安順古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提升修繕項目建設現場,工人們正在有條不紊地開展房屋修繕改造、遊客服務中心建設等工作。據安順古城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提升修繕項目部消息,整體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其中部分地塊建設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 東四北大街京韻風貌漸顯 建築外立面修繕完工超80%
    昨天在東四北大街北段,這座街邊建築外立面修繕已經基本完成,重現古色古韻歷史風貌。本報記者 和冠欣攝   本報訊(記者 李瑤)東四南、北大街綜合整治提升工程開工已逾三個月,率先開工的東四北大街建築外立面修繕已完工超80%。昨天上午,記者看到東四北大街上的施工圍擋大多已撤除,永安堂藥店、北新橋信託商行、東四滷煮店、精時鐘表店等一批承載著老街記憶的建築相繼亮相,老照片、老電影中的東四北大街京韻風採逐步重現。
  • 臺灣公會舊址將恢復原貌:首次全面修繕 預計年內完成
    最近,位於新華路40號的臺灣公會舊址正在修繕——這是臺灣公會舊址建築經歷的首次全面修繕。過往修繕僅加固了房屋結構,這一次,古建修繕專家對建築作了拆解、分析,計劃還原它在上世紀的歷史風貌。  臺灣公會舊址曾一度淡出群眾視線——由於結構老化成為「危房」,它自2014年閉館至今,數年來不對外開放,成為不少臺胞心中的遺憾。
  • 淮海路上這棟歷史建築修繕工作近尾聲啦​...
    淮海路上這棟歷史建築修繕工作近尾聲啦​!​徐匯淮海大樓修繕項目自今年8月份開始正式啟動,目前大樓的外立面修繕已逐漸進入尾聲,如今正在進行一至二層外立面牆體的粉刷工作。明年春節後,修繕一新的淮海大樓將正式亮相。
  • 「建築界」老城市煥發新活力,廣東多個歷史建築修繕如新
    第二頁是該處歷史建築的核心價值要素,包括主要立面、平面布局、主體結構、歷史環境要素以及特色部位、材料、構造、裝飾,(即核心價值要素部分),以照片的形式進行分類列出,明確其為法定保護對象,便於日常管理、修繕、巡查等各項工作開展。
  • 《印象》章明:我在上海修歷史建築
    這些市民們非常熟悉的歷史建築的保護和修繕設計工作,都和一位年逾八旬的老太太密不可分,她曾是上海建築設計研究院的總建築師,退休後首批獲準以個人名義成立了建築設計事務所,白手起家,組建了由老中青三代設計師結合的團隊,走上了保護和修繕歷史建築的「文化苦旅」。
  • 「十三五」期間我區騰退直管公房文物修繕工程實施11處 留住老建築...
    歷史建築是中華優秀文化的重要載體,保護和利用好歷史建築,對延續城市歷史文脈和傳統風貌、提升城市品質意義重大。 近日,記者從區文旅局得知,「十三五」期間我區總共啟動了52處文物騰退項目,現在已完成32處,整體騰退比例為92%。
  • 二環內房屋修繕須保護歷史原狀
    《導則》明確北京老城內,即二環路以內(含護城河及其遺址)區域的胡同、院落、房屋修繕標準,即修繕老建築時應保留原有文化元素,打造老北京文化特色。北京青年報記者了解到,下一步,本市還將建立老城保護修繕專家委員會,推行老城房屋修繕與保護實施方案專家評審制度。
  • 舊傷未愈的歷史建築為何又添新傷?
    2003年起實施的《上海市歷史風貌區和優秀歷史建築保護條例》明確規定,建築的主要立面、主要結構體系和有特色的內部裝飾不得改變。 徐匯區房管局歷史建築保護科科長周俊慈告訴記者:「我們在現場發現了這些問題之後,我們就提出了三點要求:第一是要求業主立刻拆除庭院內的違法搭建, 第二我們出具了保護要求告知單,第三針對這個建築已經改動比較大的情況,我們要求業主不得出現對歷史建築更大的破壞行為。」
  • 老城市 新活力——歷史建築修繕如新讓老建築煥發新生
    第二頁是該處歷史建築的核心價值要素,包括主要立面、平面布局、主體結構、歷史環境要素以及特色部位、材料、構造、裝飾,(即核心價值要素部分),以照片的形式進行分類列出,明確其為法定保護對象,便於日常管理、修繕、巡查等各項工作開展。多處知名星級酒店列入歷史建築保護廣州市地標性建築花園酒店、廣東國際大廈、白雲賓館都屬於第一批歷史建築。
  • 隱於四川中路的外灘卜內門洋行
    百聯資控設計團隊多方調閱歷史檔案,深入剖析歷次改建改造情況,結合現狀、原始設計圖紙照片和本次改造目標,審慎地制訂了項目的保護修繕方案,形成了三條修繕設計目標,這也成為項目後續改造的根基和指引:★ 提高完整性:大樓現狀保存較好,但由於歷年功能調整,外立面附著物較多,各層室內重點保護空間風格不一。
  • 廣州歷史建築修繕新規 涉風貌特色部位要區住建局審批方案
    這是去年12月出臺的《廣州市歷史建築修繕監督管理與補助辦法》(下簡稱《監管辦法》)裡的細化規定,據了解,她的房子只加固結構,外牆清洗和修補,樓板、局部地磚更換等,不改變結構和外立面,不需申請規劃許可,但因為涉及體現歷史風貌特色的部位,屬於非輕微修繕,需要向區住建部門申請修繕設計方案和施工方案審核。
  • 修繕一新的淮海大樓將於明年春節後...
    淮海大樓修繕項目自今年8月份開始正式啟動,目前大樓的外立面修繕已逐漸進入尾聲。伴隨著腳手架自高層向下逐步拆除,如今工人們正在進行一至二層外立面牆體的粉刷工作,這幢擁有近百年歷史的建築,也逐漸恢復最初的精神與風貌。明年春節後,修繕一新的淮海大樓將正式亮相,未來有望成為下一個文旅新地標。
  • 北京發布老城保護修繕標準
    新華社北京4月27日電(記者郭宇靖)記者從北京市住建委獲悉,《北京老城保護房屋修繕技術導則(2019版)》近日正式發布,自今年5月7日起施行。北京老城即二環路以內(含護城河及其遺址)區域的胡同、院落、房屋的修繕工作,有了明確的技術規範與評價標準。
  • 純手工還原明清建築風貌,北京歷代帝王廟修繕精確到毫米級
    記者獲悉,此次修繕是自2004年以來歷代帝王廟又一次文物整修,純手工作業的古建修繕團隊,用匠心還原了這座明清建築的老風貌。時隔15年再度修繕提起歷代帝王廟,熟悉北京廟壇文化的人都知道,這是一座建築等級高、文化價值獨有的明清建築。「中華統緒,絕不斷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