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外灘歷史風貌區內,一棟小樓進行了平移。
12月18日,澎湃新聞記者從上海市黃浦區獲悉,當日,隨著啟動杆的推動,黃浦區160街坊保護性綜合改造項目內的B樓緩緩移動重達3800噸的「身軀」,開啟了為項目地下空間建設暫時挪位的一段旅程。
2020年12月18日,上海黃浦區160街坊保護性綜合改造項目,B樓平移啟動儀式現場 本文圖片均為「上海黃浦」微信公號圖黃浦區160街坊保護性綜合改造項目位於「江西中路——福州路——河南中路——漢口路」合圍的區間內,是上海市城市更新示範項目和外灘第二立面綜合改造率先啟動項目。街坊內核心建築A樓——老市府大樓,建成於1922年,曾先後用作公共租界工部局、民國上海市政府、上海市人民政府的辦公場所。B樓於十九世紀晚期建成,為4層磚木結構清水紅磚建築,建築面積約2100平方米,平面呈「凹」字形布局,頂為紅瓦,曾先後作為公共租界工部局衛生處辦公樓、救火處消防員宿舍樓等。在160街坊項目整體規劃中,B樓作為歷史保留建築進行保護修繕,未來將用作文化商業等功能。
B樓平移啟動儀式現場為兼顧項目地下空間整體施工與B樓修繕保護,工程專家經過多輪論證後決定:先將B樓移位,待原址地下空間施工完成後,再移回原位。平移過程採用PLC液壓同步控制系統進行頂推,滑移裝置採用場外預製鋼筒混凝土滑腳。值得一提的是,在平移工程中,有一個頂升階段,將把因周邊地面鋪高而掩蓋了的B樓石材底座展露出來,重現這幢老建築的精美風貌。
黃浦區160街坊保護性綜合改造項目內的B樓B樓平移是160街坊項目建設進程中的重要節點,按照項目總體計劃,將於2022年基本完成施工。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19年10月項目全面開工以來,建設團隊發揚「我在外灘修文物」的工匠精神,緊密配合,有序操作,堅守匠心,注重細節,力爭把160街坊項目打造成外灘地區城市更新的新標杆,體現工匠精神的新典範和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名片。(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