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初四的接神習俗

2021-02-08 講故事的翁老頭

    今天是新年的第四天即正月初四,大多數人只知道初一初二的習俗與禁忌,卻對初四了解少之又少。晉人董勳《問禮俗》載曰:「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旦畫雞於門,七日貼人於帳。」在老皇曆中佔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在臘月二十三,小年的時候,家家戶戶曾糖瓜祭灶,送走了灶王爺。灶王爺上天匯報工作後,正月初四,是各家各戶把他老人家接回來的日子。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灶神回來以後,就會保佑我們家庭和睦,身體健康。所以初四稱為「接神日」。

    民間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據說在以前,如果老闆想將某人「炒魷魚」,這一天就不請他來接神。對方也就心知肚明,自個收拾走人。一般商店要在初四晚上宴請大小夥計,分發紅包。「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初四晚上掌柜的說官話。」宴會有酒有菜,酒後慣例是吃包子。掌柜這時舉杯祝賀,向大家道「辛苦」,這就叫「官話」。官話講完後包子端上來,掌柜的親自夾包子,包子放誰碗中,誰就被暗示已被解僱,被辭退之人飯後自動收拾行李告辭,所以這頓便宴俗名叫「吃滾蛋包子」。

      初四也是接五路行神的日子,後來就演變成接五路財神。舊時商家春節休假後,一般都在大年初四晚上接請五路財神,初五開市,以圖吉利。五路神是指我國民間主要信奉的五大財神,分別是東路財神比幹、南路財神柴榮、西路財神關公、北路財神趙公明、中斌財神王亥。

      初四日下午三點,接五路儀式的準備工作就開始了,直到晚上九、十點鐘結束。先是擺案桌,一般用兩張八仙桌拼起來即可。頭桌是果品如廣橘、甘蔗,寓意財路廣闊,生活甜蜜;二桌是糕點,寓意高升、常青;三桌為正席,供全豬、全雞、全魚,並元寶湯等。半桌是飯、面、菜,一碗路頭飯中插一根大蔥,蔥管內插一株千年紅,寓意興衝衝、年年紅。第三桌上的酒菜須等接上五路財神後方可奉上。大家滿懷發財的希望,但願財神爺能把金銀財寶帶來家裡,在新的一年裡大發大富。接五路須主人帶上香燭分別到東、西、南、北、中五個方向的財神堂去請接,每接來一路財神,就在門前燃放一串百子炮。全部接完後,主人和夥計依次向財神禮拜,拜後將原供桌上的馬幛火化,表示恭送財神。

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人們還會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接過財神,大家還要吃路頭酒,往往吃到天亮。民國時,各商店於年初四午夜至初五凌晨敞開店門,燈燭輝煌,盛設供壇,接「財神」,並蜂擁去財神廟「換元寶」。按說接五路是在初五,為什麼又說在初四晚上?原來,初五日才是俗傳財神生日,由於大家求利心切,都想自己比人家早一點迎到財神,於是,這時間就一點點提前了。那時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舊時,從商的人們辛苦了一年,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都是閉門歇業的,要等到初五這天開會開市賣東西。另外,還有風俗從初一到初四,婦女不用針線。

按照中國的傳統習俗,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人會聚在一起吃「折羅」。折羅意指宴會吃剩的飯菜。在尋常百姓家,正月初一到初三期間的剩飯菜便稱為「折羅」。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在北方有些農村風俗是大年初四,綁火神,用玉米梗或麥梗綁在棍子上,點燃後從自己家送到河裡去,代表一年家裡無火災。

民間諺語:初一餃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轉,初四烙餅炒雞蛋。早年間物質匱乏,食材單調,烙餅炒雞蛋竟然也能算一道年飯,擱現在吃「大餅卷一切」長大的年輕人,無論如何也是難以理解的。平日裡,烙餅有兩種做法。一種烙蔥油餅,擀麵餅的時候面裡要加油和蔥花,手法上講究盤、團、按、壓、擀,做出的餅層層疊疊,表面金黃,揭開來香氣撲鼻。另一種簡單得多,卻又考手藝。面裡不加任何東西,全憑一根兩頭尖的細長擀麵杖擀成柳葉一樣薄的單餅,放到抹了油的平底過上烙熟,烙的時候全憑經驗。

炒雞蛋更是簡單,打三四個雞蛋磕在大碗裡,攪打到起泡。放入鹽,摻入蔥粒,蔥最好用雞腿蔥的蔥白。雞蛋想炒得勻、炒得嫩一定要用溫油小火,邊倒蛋液邊用鍋鏟推炒,待碗裡的蛋液倒空後顛兩次勺,炒蛋就成了。取一個烙餅放在大盤子裡,在餅上碼一溜炒雞蛋,卷上兩下,然後把底部撾折起來免得吃時漏菜。


相關焦點

  • 春節習俗 正月初四「接神日」!
    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羊,古意裡與「祥」相通,因此常常成為祭祀典禮的重物。什麼樣的羊最適合獻祭呢?壯碩的、毛皮光亮的,「大羊」於是組成「美」。大年初四也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臘月二十四送神,初四則迎接神明再度下凡,故稱為「接神日」。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 《習俗》正月初四的習俗
    三、正月初四有什麼習俗1、正月初四,「迎灶神送火神」正月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4、正月初四報喜除黴運其實這個是以前人們還沒有任何網絡通信等工具,習慣的見面就說新年好的。不過現代人對禮貌禮儀都比較忽視了。這也是被說「人情冷暖」的原因之一。現在不在大街大巷裡碰面就說新年好,至少接電話的時候,說上一句報喜話。這是一種禮貌,也是初四除黴運的習俗哦。
  • 正月初四「接神日」
    大年初四也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臘月二十四送神,初四則迎接神明再度下凡,故稱為「接神日」。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討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 閩南春節習俗:正月初四迎神
    ,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民間迎神的日子。農曆十二月廿三(不少地方認為是十二月廿四)這天,分布於四方的眾位神仙都會啟程上天庭朝拜玉皇大帝,匯報一年來的工作情況及人間善惡諸事,並在天庭過大年,直到正月初四才返回各自崗位。在眾神上天庭、下凡間這兩天,凡間民眾就會分別進行「送神」、「接神」儀式。在閩南有句俗語:「送神風,接神雨」。
  • 【年俗知多少】正月初四「接神日」
    大年初四也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臘月二十四送神,初四則迎接神明再度下凡,故稱為「接神日」。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在古代,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因此,每到過年,人們都在正月初五零時零分,打開大門和窗戶,燃香放爆竹,點菸花,向財神表示歡迎。
  • 正月初四「接神日」,你造嗎?
    大年初四也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臘月二十四送神,初四則迎接神明再度下凡,故稱為「接神日」。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從初一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正月初四子夜,備好祭牲、糕果、香燭等物,並鳴鑼擊鼓焚香禮拜,虔誠恭恭敬財神。初五日俗傳是財神誕辰,為爭利市,故先於初四接之,名曰「搶路頭」,又稱「接財神」。凡接財神須供羊頭與鯉魚,供羊頭有「吉祥」之意,供鯉魚是圖「魚」與「餘」諧音,討個吉利。人們深信只要能夠得到財神顯靈,便可發財致富。
  • 正月初四的習俗與禁忌,你知道多少?
    正月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
  • 正月初四:迎神接神
    春節習俗之正月初四  正月初四習俗有哪些?每個地方的正月初四習俗都一樣嗎?  「送年」  一般晚上舉行送年儀式,是送諸神和祖先回天。  民俗專家告訴記者,一般認為從除夕到正月初三都是過年,初三一過,年就過完了,所以正月初四就要「送年」。同時在小年時上天匯報工作的灶王爺這天也要回來上班了,「一般是在中午把灶王爺接回來,還要放鞭炮。 」牛耘告訴記者,在古代,這一天還要到城隍廟進香祈福。  迎神接神  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
  • 大年初四,接神日
    正月初四,又稱「羊日」。羊古意與「祥」相通。這一天人們一般不出門,守在家中迎接吉祥,迎接神明再度下凡。也許你並不在意這一年俗,卻不妨在家休整一天,把心靜下來,盤算一下新一年的計劃。正月初四迎「羊日」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羊,古意裡與「祥」相通,因此常常成為祭祀典禮的重物。什麼樣的羊最適合獻祭呢?
  • 正月初四迎神接神有講究,民間還有哪些習俗?
    年初四是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是農曆新年的第四天,在年初四這天民間有很多習俗,那麼年初四的習俗有哪些呢?
  • 春節習俗:正月初四 定年
    春節習俗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自秦漢以來,傳統的看法是正月初一日為雞日,初二日為狗日,初三日為豬日,初四日為羊日,初五日為牛日,初六日為馬日,初七日為人日。大年初四是迎神的日子,年前臘月二十四日是送神的日子,下界諸神都在送神時升天向玉帝拜年並報告人間行為的善惡,於正月初四再度下凡。
  • 正月初四這一天為何有「吃折籮」的習俗?迎神接神的寓意是什麼?
    只不過每一天都有不同或者特定的心情,比如,正月初四這一天就有很多比較獨特的習俗,「吃折籮」和接財神是必須要做的事情。正月初四「三羊(陽)開泰」吉祥日正月初四在老黃曆中被定為「佔羊日」,民間常說的「三羊(陽)開泰」, 這些說的就是正月初四這一天。或許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正月初四並沒有什麼特殊的習俗。
  • 正月初四民間都有什麼習俗?為何要恭迎灶神回民間?
    人們始終遵循著「送神早,接神遲」的古訓,在這一天的早晨就趕緊舉行送神儀式,然後在下午才將各路神仙「接」回自己的家中。尤其是在「迎灶神」的時候,更是會注重一些必要的風俗習慣。正月初四民間習俗多,期盼新一年生活更美好雖然現在很多大城市中,已經弱化了過年時期的一些習俗。取而代之的是無休止的大吃二喝。
  • 正月初四,這些習俗你知道嗎?
    在北方,正月初四這天,有灶王爺要點查戶口的說法,因此很多地方也有初四忌出門的習俗。在福建莆田,有一個獨特的地方風俗,那就是在大年初四時要重新圍爐過大年又叫「做大歲」。在這個看似「奇怪」的傳統習俗背後,其實隱藏著一段屈辱的故事。每逢春節,無論城市還是農村,家家戶戶都要挑漂亮的紅春聯貼於門上,辭舊迎新,增加喜慶的節日氣氛。人人熟知春聯均是一色通紅,而唯獨莆田春聯的聯頭上多了一截約10釐米長的白額,紅白相間,格外醒目。這獨具特色的春聯俗稱「白頭春聯」,也有稱「白額春聯」。要說到這白頭春聯的由來,那不得不提到莆田初四(初五)過大年的風俗。
  • 正月初四你不知道的那些習俗和禁忌!趕緊來看看…
    大年初四,農曆正月初四,又稱為羊日。
  • 正月初四習俗多,民間習俗這樣「迎財神」,新的一年會大發大富
    在古人的眼中,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神在人民的心目中有著極高的地位,那麼迎接他們,自然是煞費苦心的,甚至有了「送神早,接神遲」之說。因此,所謂的送神一般在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
  • 正月初四 | 迎神接神
    大年初四也稱為羊日,之所以叫大年初四為「羊日」,是因為在傳說裡女媧在這天創造了羊,民間就有「三羊(陽)開泰」的說法,認為這是個吉利的日子。那在這一天都有什麼習俗呢?我們一起來看看。大年初四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灶神」,又稱灶王、灶君、灶王爺,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司飲食之神。灶神的起源甚早,商朝已開始在漢族民間供奉。
  • 初四習俗知多少,迎神送神有講究!
    大年初四恭迎灶神,在位理學中佔羊,故常說的「三羊(陽)開泰」是吉祥的象徵,也是恭迎灶神回民間的日子。大年初四有哪些習俗與禁忌呢?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
  • 初四習俗知多少,迎神送神有講究
    大年初四有哪些習俗與禁忌呢?       大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有「送神早,接神遲」之說,所謂送神要一大清早就開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遲。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齊備,還要焚香點燭燒金衣。老闆若想將某人「炒魷魚」,此日就不請他來拜神。從月朔到初四,商店閉門歇業,婦女不用針線。
  • 大年初四迎灶神!初四的習俗和禁忌你知道嗎?
    網上商城: www.hxyxt.com大年初四這一天全家在一起吃折羅,所謂折羅,就是把幾天剩下的飯菜合在一起的大雜燴,打掃年貨。室內撣塵,屋內掃地,垃圾堆到院中準備「扔窮」。在傳統習俗裡,大年初四這一天還不適合外出拜年。大年初四習俗及禁忌盤點:年初四是諸神由天界重臨人間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