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機的基本構成
戰鬥機的誕生已經由來已久,從最初的螺旋槳已經發展到現在的地五代隱身戰鬥機。各種戰機雖然先進程度有所不同,不過基本上都是由發動機、機體、武器系統以及後來才出現的航電設備這四大部分組成。機體和發動機在早期戰鬥機的造價中,佔據的比重比較大;不過目前越來越先進的航電系統往往能夠佔到戰機造價的一半以上。當然這不是說明發動機的重要性在降低,只是越來越貴的發動機在戰機總體造價所佔的比重有所降低。相反,一款好的發動機對戰機性能的提高至關重要。
主流發動機的種類
戰鬥機的發動機一般可以分為活塞式發動機、渦噴、渦槳渦軸,以及渦扇發動機這幾大類,當然還有槳扇發動機等特殊的發動機。二戰及以前的戰鬥機均為使用了活塞發動機的螺旋槳飛機,渦噴發動機的使用,使戰鬥機進入了噴氣式時代,當然這種發動機也經常使用在巡航飛彈這類武器上面。
通過一定的裝置讓渦噴發動機帶動軸向上的螺旋槳,這就是渦槳發動機,代表機型就是圖95MS熊式戰略轟炸機;而將渦噴發動機的動力通過一套裝置偏轉90度,同時將小小的螺旋槳擴大成旋翼,就形成了直升機使用的渦軸發動機。
而渦扇發動機就是在渦噴發動機的外面增加了一層外殼和一個風扇,這個風扇也就是軍迷們常稱的葉片,能夠起到壓縮空氣的作用。外殼與核心渦噴發動機之間的區域被稱為外涵道,而渦噴發動機就是渦扇發動機的內涵道。同時,涵道比,也就是單位時間通過外涵道的空氣體積或質量,與通過內涵道空氣的比值,也是衡量渦扇發動機性能的主要指標。渦扇發動機的動力來源於兩部分,一部分是氣體通過內涵道時,與燃油混合燃燒後產生的高溫高壓氣體,向後噴出時提供給戰鬥機的反作用力,另一部分就是經過加壓的空氣流過外涵道後,向後噴出時提供的動力。
蘇57自帶龍伯透鏡?
了解了飛機發動機的工作原理之後,我們再來看蘇57戰鬥機為何是自帶「龍伯透鏡」上天的。龍伯透鏡是一個球形的多面折射透鏡,當雷達波通過該裝置時,會被以球心對稱的方式折射到空中並放大,說的簡單點就是個雷達信號放大器。
做工粗糙的蘇57
蘇57是由蘇霍伊航空集團主導,曾經與印度共同研製的一款重型多功能戰鬥機,號稱具備隱身功能,不過當軍迷們發現粗糙的做工和絲毫沒有處理的發動機進氣口時,就一直吐槽它的隱身功能。
隱身戰機除了使用特殊的吸波材料以外,最重要的就是氣動外形設計,另外裸露在外的發動機進氣口是戰機正面反射雷達波的最主要的源頭。因為目前三、四代戰鬥機均使用渦扇發動機,而渦扇發動機最外層的風扇在高速運轉時,就會形成一個光滑無比的截面。而這個截面不僅會拒絕吸收任何雷達波,還會將來襲的雷達波全數反射。之後再經過進氣道的反射和折射加強,妥妥的一個龍伯透鏡。蘇57戰鬥機進氣道的原始設計,並沒有對發動機進行任何遮擋,所以才一直被軍迷們詬病這種戰鬥機難以配得上隱身戰鬥機的稱號,不過現在俄羅斯的軍事專家已經做出了改進,那就是在進氣道出增加格柵,從而提高蘇57的隱身性能。不過這種格柵肯定會影響進氣效率,特別是高迎角狀態下的進氣量。不知道會不會進一步影響戰鬥機的機動性能?你認為呢?歡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