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一個全民加槓桿的時代,能加槓桿的人群基本上都加槓桿了,現在國內只有老人和孩子這兩大群體是不會負債的,這裡的老人是指55歲以上老人有3億人口,以及20歲以下的小孩子大概也有3.5億人左右,總計大約有6.5億人,剩下還有分布在各年齡段還有0.5億人,是沒有任何負債的。總體看下來,中國50%的人口有負債,另50%沒有任何債務。現在不僅是居民負債率高,企業、政府等部門的負債率普遍都是很高的。
在中國有三類人是負債主力軍:第一是,70、80後為主的房貸。銀行貸款群體較為龐大,2018年末我國居民貸款規模達到47.9萬億,其中中長期消費貸29.0萬億,佔比61%。中長期貸款應當主要是房貸。如果按照人均30萬核算的話,約有1億人有貸款。隨著近兩年房價的走高,新增房貸人數的增加,住房貸款總人數早已超過1億人,目前至少達到1.2億人。
第二是,90後為主是消費類貸的主力軍。據融360數據顯示:申請消費貸款的人群中,90後佔比約為49.31%,遠超70後、80後。而阿里巴巴提供的數據則顯示:近1.7億90後中,超過4500萬人開通了花唄,佔比約為1:4,花唄一定程度上就極容易負債。而滙豐銀行調查更顯示:90後的負債額是月收入的18.5倍,已經步入社會工作的90後,人均負債超過12.7萬元。90後這代人主要是喜歡通過信用卡透支消費、花唄借款消費。90後群體在銀行裡面很少有存款,多數是月光族。
第三,各種民間借款渠道越來越多。近年來,小額貸款公司、網貸公司、民間借貸、抵押貸款公司等如雨後春筍紛紛成立,解決了社會民眾急需用錢的困難,不過貸款利率卻並不便宜,一般月息在1%-3%之間。隨著民間資金拆借市場的崛起,全國參與者也都踴躍參加,人數不下2億人至3億人。一邊是富人們有錢要找地方投資賺錢,另一方是年輕人群體想消費沒錢,但是銀行那邊又借不到款。於是一拍即合,民間借貸行業也隨之興起。
現在中國有14億人口,負債人口估計在50%左右,主要是近年來才加的槓桿,另一半是中老年人和孩子,想貸款也貸不到。而負債的主要是中青年群體,類型是房貸、車貸、消費貸。全民加槓桿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刺激房地產、汽車、商品的消費,讓經濟得到飛速發展,但是,過高的負債率就是透支未來,把明天的收入提前到今天來用,這就會導致我們在降槓桿時會遭遇節衣縮食,消費不振的局面。所以,我們主張的是量入為出,有限負債,如果負債要透支未來幾十年,那人生還有什麼未來和希望可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