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菩薩的衣著——北齊、北周

2021-02-07 佛教建築

三:北齊,北周

北齊與北周的菩薩以單尊立像佔大多數,且拋棄了北魏東魏以來那種背屏式形制,走向了圓雕化。北齊無疑為佛造像史揭開了輝煌的篇章,這個時期對形體的完美塑造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比例協調而簡練,與後來唐代所追求的寫實化風格不同,北齊的身形具有提煉與概括性,透露出神聖的美感。菩薩造像的肌體起伏自然,身上的瓔珞精巧華麗,配飾也較之前朝豐富多樣。

1:天衣的肩膀部分已經完全緊貼,不再上揚飄逸,僅僅在末端處微微上翹捲曲一點,完全是收斂之態。這個時期無瓔珞著裝菩薩開始出現上半身大面積袒露之美,胸部兩側至肩膀位置用披巾或天衣遮蓋,腹部圓潤隆起,這種風格天衣不再交叉,而是垂直與地面自然落下,有的繞到腕間下垂,有的自肩部腋下,氣韻肅穆寧靜,這種袒露的風格為以後的唐代的菩薩大面積袒胸露乳奠定了基礎。

2:瓔珞變得複雜多樣,有交叉的,有單邊斜跨的,也有增加瓔珞條數的,總體來看,瓔珞變得更精緻了,部分地區出現了相當細的瓔珞,交叉處的鈕也不僅僅是圓形,出現了豐富多樣的形式。

3:項圈胸花和吊墜也較之東魏,西魏更加多樣化,有的用瓔珞項鍊替代的,甚至增加了條數,這個時期開始出現了獸頭吊墜,這是前所未有的。

4:裙裳的形制也開始有很多變化,北魏東魏時期的裙子用腰帶簡單打結繫緊,而北齊的裙沿出現了花邊,並出現了兩層裙,一層翻出向外的形制。


地域性特點

a:北周甘肅,陝西,河北地區出現了雙排瓔珞,山東未見。

b:甘肅,陝西還有雙雙分別從肩部環繞下垂到膝蓋的天衣,交叉處在腰部側面,北齊地區罕見。直到隋唐這種形式大流行。

c:諸城地區的北齊菩薩造各種瓔珞配飾密集纏繞,極盡華美之姿。


-------圖例-------



本文轉載自微信號《太陽很大文化創意》

相關焦點

  • 北齊:比北周更強的皇朝,為何最終亡於北周
    蕭梁大將王僧辯畏懼北齊,迎立蕭淵明為帝,結果引起陳霸先的不滿。陳霸先襲殺王僧辯,廢蕭淵明,立蕭方智。高洋大怒,派大軍討伐陳霸先。天保七年(556年),北齊大將蕭軌等人被陳霸先擊敗,全軍覆沒,北齊圖謀控制江南的計劃失敗。 三,高齊內鬥
  • 北周的佛像(上篇)
    北周佛像歷史背景北朝則包括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五朝。
  • 北周、北齊、隋帝王世系
    北周        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實際掌握西魏政權的宇文泰死後,第三子宇文覺正式即位稱天王
  • 北齊滅亡是因為紅顏禍水嗎?北周是如何滅掉北齊的
    在解釋這個問題之前,首先應該梳理清楚北齊和北周在中國歷史上處於什麼位置。
  • 北周滅北齊之戰:北方的再次統一
    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俘虜北齊後主高緯、幼主高恆,消滅北齊,完成了北方的統一。那麼北周是如何消滅北齊,完成統一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北魏分裂
  • 北齊和北周雙雄對峙,為什麼最後的勝利者是北周?
    而這件事也導致了北周實力派與宇文氏離心離德。用當時群臣的話說:宇文氏自相殘殺,是他們家事,不幹自己屁事。這種態度,也直接導致了後來楊堅篡奪宇文氏皇位時,沒人再願意出手幫忙。北周在內亂,北齊也一樣。公元559年,高洋喝酒喝高了,死了,傳位給兒子高殷。(陳霸先同年去世)高殷繼位沒多久,他六叔高演篡位,先把他廢黜,後找茬殺死。
  • 南北朝後三國時期,北周強還是北齊強?
    後三國中,公認最強的是北周,其次是北齊。先看地圖。無疑,北周是後三國中面積最大的。北周的西北部邊界是今甘肅敦煌,再往西就不是北周地盤了。北周北部,是現在內蒙古西部與蒙古的邊界線。然後北周以陝西省、山西省之間的黃河與北齊為界。之後,北周與北齊的邊界,約在河南平頂山至信陽,湖北省安陸一線。
  • 北周逆襲,滅了國力強大的北齊,這是怎麼回事?
    北魏、北齊和北周在南北朝時期,相對於南放的政權來講,在北方因此前面加一個北字。接下來認識一下北齊和北周,我相信很多人對這兩個國家分不清,不管是建立者還是大致的位置,其實很簡單,不用背不用記,我來替你一梳理,你立馬就明白!
  • 北周貧弱,為何卻能反殺有絕對優勢的北齊?
    此後不久高氏和宇文氏分別取代魏國皇室建立齊、周兩朝,史稱「北周」和「北齊」。    在齊周兩方瓜分魏國的遺產中,北齊可謂佔盡優勢,佔據的多是肥沃的關東平原,人口稠密、農業發達,而北周的核心統治區域卻局限在關中谷地,北部看似遼闊的隴東高原卻沒有多少經濟價值,故而在初期根本無法與北齊抗衡。
  • 北周:以弱克強,消滅北齊,統一北方的政權
    557年西魏權臣宇文護強迫西魏恭帝退位,禪位於其堂弟宇文覺,建立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北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統一北方。大定元年(581年),北周被隋朝取代。那麼北周是如何建立與滅亡的呢,船長為你細細道來。 一,宇文泰奠基
  • 北齊佛教造像
    北朝,從公元386年北魏建立,繼而分裂、更替為東魏、西魏、北齊、北周,到公元581年北周被隋取代,共持續近兩百年的時間。這期間,雕塑藝術完成了從模仿到全面本土化的演進歷程。西魏和北周所存佛像不多,除去不論,就北魏、東魏、北齊三朝而言,北齊的造像尤為受人喜愛。北齊(550-577)是高歡、高洋父子創立的王朝。高歡本是漢族人,但是已經完全鮮卑化了。
  • 北齊與北周:不到三十年,兩者強弱逆轉的法寶到底是什麼?
    導言:北齊是個短命的王朝。當時,北齊的勁敵就是北周。可在三國鼎立之初,北方的北齊、北周實力相差懸乎。北齊佔領了黃河中下遊廣大的富庶區域,是三國勢力中的最強者。北周的風水寶地不過關中而已。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北周奮起直追,最終消滅了比其強大的北齊。一、江山是從內部被瓦解的,北周躺著等到了機會1、北齊統治階段內鬥,內耗了自身實力。
  • 擁有堅固城池數十萬精兵的北齊,為何會被同實力的北周滅國?
    北周與北齊,起碼在初期來看,北齊的實力是強於北周的。北周不僅建國更晚,基礎也要比北齊差。北齊建立初期,在當時西魏、北齊和南梁三足鼎立的格局中,北齊的實力是最強的。當時的北齊皇帝高洋成功的將禍水侯景引到南梁,向南接收了淮南江北不少的州縣,向北痛擊剛剛起勢的突厥,風頭可謂一時無兩,北齊看起來是那個更接近統一中國的人。誰知道它卻是最早滅亡的,讓北周統一了北方,為未來隋朝統一中國打下了基礎。1、矛盾重重的北齊。堅固的堡壘都是從內部攻破的,北齊也不例外。漢鮮之爭。
  • 一代雄主宇文邕,使北周國力翻倍,最終消滅北齊,統一北方
    我們都知道,北齊是被北周所消滅的。但北周的基礎明明比北齊差很多、而且建國比北齊晚的北周,內部也有眾多矛盾,那麼為什麼最後是北周統一了北方呢?北周的開國皇帝宇文覺登基時只有15歲,是中國歷史上年紀最小的開國君主。但是實際權力並不在手中,而是掌握在堂兄宇文護手中。矛盾也就由此產生了。
  • 起初並不強大的北周為何最終滅掉北齊,為隋朝的統一奠定基礎?
    從嚴格意義來說西魏和東魏都是傀儡政權,分別是宇文泰和高歡掌握實權,積累的力量足夠了,就開始篡奪政權,分別建立了北周和北齊。北齊建立於550年,北周建立於557年,有七年的差距。西魏、北周一脈相承,東魏、北齊一脈相承,北周能夠消滅北齊必須從東西魏談起。東魏、西魏、南梁三國鼎立。
  • 平陽之戰奠定北周滅北齊的基礎,高緯戰前自毀長城,戰時又中圈套
    之前寫過北周在宇文護後期發動的兩次對北齊的徵伐,雖然都以失敗告終,但是不容否認的是,北周的國運的確要強於北齊,周武帝在除掉宇文護親政後,已是在國內實施滅佛行動,增加北周國力,同時推行均田制,吸納流民,擴充府兵,提升了北周的軍事力量,反觀北齊,和周武帝大致同時期親政的後主高緯妥妥的一個亡國之君,曾經佔據軍事主動權的北齊反而要被動防禦北周的徵伐
  • 菩薩像(麥積山)
    >第一篇 北魏菩薩像● 三聖麥積山石窟中幾千尊造像,從數量上講,菩薩像佔的比例最大,幾乎每尊佛像的兩側都侍立著兩位菩薩,這就是以「三聖」為組合的一佛二菩薩。彌勒菩薩常有兩種不同的形象,一是「交腳菩薩」,表現彌勒菩薩在兜率天宮為諸天說法的形象;一是「思維菩薩」,表現彌勒菩薩兜率天宮等待下生的情形。一 交腳彌勒菩薩↓(多圖)
  • 北齊第一名將,為韋孝寬所忌,是北周武帝所深憂,非蘭陵王高長恭
    受時下一些影視作品的影響,在很多人心目中,北齊的第一名將是蘭陵武王高長恭。有人把蘭陵武王高長恭吹噓成「北齊最後的支柱」,甚至吹牛不怕吹怕天,說高長恭是「中國古代十大名將」之一,地位與韓信、衛青、霍去病、李靖等人並列。
  • 矛盾重生的北魏走向分裂,北齊佔據洛陽,弱勢的北周「逆風翻盤」
    北魏分裂後,北周逐步發展壯大魏晉南北朝時期的多民族交融,對於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雖然這段歷史是一次,匯集中原農耕地區和北方草原地帶的大動亂,在這段歷史當中,因戰亂而失去生命的民眾難以計數。
  • 北齊少帝——高恆
    高恆(570—―577)是北齊皇帝高緯之子,母皇后穆邪利,南北朝時期北齊最後一位皇帝。當時北周不斷進攻腐朽的北齊,齊軍屢戰屢敗。高緯便禪位於兒子高恆,改元「承光」。高恆即位才24天北齊京師鄴(今河北一帶)就淪陷了,高恆等10餘人騎馬欲逃往南方的陳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