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齊,北周
北齊與北周的菩薩以單尊立像佔大多數,且拋棄了北魏東魏以來那種背屏式形制,走向了圓雕化。北齊無疑為佛造像史揭開了輝煌的篇章,這個時期對形體的完美塑造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比例協調而簡練,與後來唐代所追求的寫實化風格不同,北齊的身形具有提煉與概括性,透露出神聖的美感。菩薩造像的肌體起伏自然,身上的瓔珞精巧華麗,配飾也較之前朝豐富多樣。
1:天衣的肩膀部分已經完全緊貼,不再上揚飄逸,僅僅在末端處微微上翹捲曲一點,完全是收斂之態。這個時期無瓔珞著裝菩薩開始出現上半身大面積袒露之美,胸部兩側至肩膀位置用披巾或天衣遮蓋,腹部圓潤隆起,這種風格天衣不再交叉,而是垂直與地面自然落下,有的繞到腕間下垂,有的自肩部腋下,氣韻肅穆寧靜,這種袒露的風格為以後的唐代的菩薩大面積袒胸露乳奠定了基礎。
2:瓔珞變得複雜多樣,有交叉的,有單邊斜跨的,也有增加瓔珞條數的,總體來看,瓔珞變得更精緻了,部分地區出現了相當細的瓔珞,交叉處的鈕也不僅僅是圓形,出現了豐富多樣的形式。
3:項圈胸花和吊墜也較之東魏,西魏更加多樣化,有的用瓔珞項鍊替代的,甚至增加了條數,這個時期開始出現了獸頭吊墜,這是前所未有的。
4:裙裳的形制也開始有很多變化,北魏東魏時期的裙子用腰帶簡單打結繫緊,而北齊的裙沿出現了花邊,並出現了兩層裙,一層翻出向外的形制。
地域性特點
a:北周甘肅,陝西,河北地區出現了雙排瓔珞,山東未見。
b:甘肅,陝西還有雙雙分別從肩部環繞下垂到膝蓋的天衣,交叉處在腰部側面,北齊地區罕見。直到隋唐這種形式大流行。
c:諸城地區的北齊菩薩造各種瓔珞配飾密集纏繞,極盡華美之姿。
-------圖例-------
本文轉載自微信號《太陽很大文化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