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熱播劇《三十而已》使得虹口的各處取景地又火了一把,許多市民遊客紛紛前往打卡,河濱大樓就是其中一處。記者近日從虹口區房管局獲悉,蘇州河畔85歲「高齡」的優秀歷史建築河濱大樓將啟動保護性房屋修繕。
圖說:河濱大樓。錢超 攝
位於北蘇州路400號的河濱大樓建造於1935年,是上海最早的蘇州河水景住宅,也是同時期上海面積最大的公寓類建築,時稱「遠東第一公寓」。大樓由新沙遜洋行投資,公和洋行設計,建築風格屬現代派風格,不僅曾作為猶太難民的接待站、美國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和米高梅影片公司等眾多影業公司駐上海辦事處,還是《姨媽的後現代生活》《我的前半生》等熱播影視劇的拍攝地之一,有著較高的歷史價值、社會價值,被列入上海市第二批優秀歷史建築。
圖說:歷經數十年風雨磨礪,河濱大樓牆面有不同程度損壞。錢超 攝
然而,歷經數十年風雨磨礪,河濱大樓房屋結構老化嚴重,牆面、入戶大廳、樓電梯間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損壞,多戶人家合用的公共廚衛區域更是設施老舊,私搭私建情況較多,存在一定的消防安全隱患。由於管線老舊堵塞,部分樓上居民家的生活汙水難以及時排出,導致樓下屋面滲水情況普遍。為解決居民住房問題,大樓還於1978年被加蓋了3層,增至11層,原始的現代派風格裝飾遭到極大改變。
為改善居民生活居住條件,恢復建築歷史風貌,今年上半年虹口區房管局以蘇州河濱水岸線貫通提升改造為契機,會同虹房集團聘請專業設計單位對河濱大樓開展前期調研工作,並制定了保護性修繕方案。本次修繕將最大限度保留歷史信息,對建築外立面、公用廚衛設施、給排水及其設備、樓電梯間等各個要素全面修復和改造,使大樓重獲「新生」。這樣既祛除建築本身的各類安全隱患,又最大限度恢復其歷史風貌,力求再現大樓昔日風採。
圖說:河濱大樓。錢超 攝
在修繕方案中,河濱大樓原始的8層外立面修繕將以歷史圖紙、照片為依據,採用與歷史原狀顏色一樣的材質作為立面主材修復,且按原樣式恢復其現代派壁柱與原始鋼窗;加建區域則通過牆面材質細微的控制,實現與整體大效果統一,但又略有不同,以體現「可識別」的修繕原則;房屋公共走道、樓梯間等重點保護部位和歷史原物,按原材料原工藝修繕和修復,延續歷史風貌;統一翻修公共廚衛區域,實現灶臺相對獨立,並更換原始電梯,消除安全隱患;結合河濱大樓自身建築形狀,用燈帶、射燈、埋地燈等為其增加泛光照明,點亮蘇州河畔完整的夜間天際線。
今年,區房管局還在北外灘區域實施了總建築面積約100萬平方米的全覆蓋全要素改造工程,涵蓋售後公房、直管公房、優秀歷史建築等多種房屋類型,既為居民創造更好的生活條件,也助力打造北外灘「新時代都市發展新標杆」。(通訊員 齊傳彬 記者 袁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