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不完的《金瓶梅》

2021-03-01 中國新聞周刊


即便對漢學大家來說,《金瓶梅》也是終極挑戰

譯不完的《金瓶梅》

文/餘澤民

本文首發於總第897期《中國新聞周刊》

我在學生時代就知有被稱做「第一奇書」或「哀書」的《金瓶梅》,但未能讀到。90年代漂到匈牙利,我學會了這個由歐亞語言雜交出來的小語種,並用它讀了這部禁書。

匈文版《金瓶梅》由馬特拉伊·託馬什主譯,詩詞翻譯則出自女詩人普勒·尤迪特之手。若將匈文書名直譯回中文,聽起來很通俗:《富人家中的美女們》或《豪門豔婦》。此譯本自1964年首發後,再版7次,印量逾10萬,超過了匈文版的《紅樓夢》。

去年,作家邱華棟編寫了一部裝幀精美、資料豐富的《金瓶梅版本圖鑑》,以紀念現存最早的《金瓶梅詞話》刊印400周年。書裡收入了國內外二十多種語言的一百多個版本,其中有四種是我從布達佩斯舊書店淘到的。美中不足的是,匈文版是從德文轉譯的,且有刪節。

不過令人期待的是,老漢學家陳國(Csongor Barnabás)花了二十多年時間從中文直譯的匈文版本,已近完成。

老先生在漢學界大名鼎鼎。1942年,東方學家李蓋蒂·勞尤什接任布達佩斯羅蘭大學東亞系主任,設立中文專業,陳國便是第一位學生,他也是匈牙利教育史上正式學中文的第一人。

我與陳國老先生相識,是在1999年8月的第一個周末。應作家克拉斯諾霍爾卡伊·拉斯洛先生之邀,我們一起前往他家做客。拉斯洛是《撒旦探戈》的作者,2015年國際布克獎得主,我曾陪他遊歷中國。拉斯洛家住在布達佩斯30公裡外的一座小山上。那天作家親自駕車,但途中意外發生車禍,在山路上與一輛突然殺出的小貨車相撞。陳國吃力地推開被撞扁的車門,顫巍巍地下車,語調平和地擺擺手:「沒事,我都好。」他的漢學家夫人範凌思(Ferency Mária)女士則惋惜地看看捧在手裡的鮮花細聲說:「糟糕,花折斷了。」當時我由衷地欽佩這一對信步塵囂、樂天知命的儒雅老人。

那天我們聊了很多,老人向我講述了當年自己「歪打正著」學中文的趣事。他說他本來想學日語,因為當時日本是稱霸亞洲的強國。他清楚地記得,他怯生生地走進李蓋蒂教授的辦公室說:「我想學日語。」「日語?這裡沒有日語。」教授打量了他一眼,「你要麼學中文,要麼什麼也別學。」陳國當時蒙了,沒有時間考慮,喃喃應道:「中文?那好,中文就中文吧。」

陳國一生都感激恩師。李蓋蒂教授是博學之人,研究蒙學、滿學和藏學,並不通中文,但他為漢學播下了種子,將陳國培養成了匈牙利漢學的開拓者。

新中國成立後,匈牙利最先與中國建交,不僅互派留學生,還互派教師。陳國印象最深的是來自北師大的郭預衡,另一位是馮友蘭的女兒,我猜可能是作家宗璞。老先生說,50年代是中文專業的黃金時代,正式學生只有一兩位,但旁聽生多達三十多人。

從1963年到1983年,陳國接替恩師當了二十年的系主任,翻譯了《水滸傳》《西遊記》《西遊記補》和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詩歌。古稀之年,他著手翻譯《金瓶梅》,想將它當做自己的收官之作。每次與他見面,老人都會聊到翻譯進展。遺憾的是,未等最後校訂完成,他就於去年3月仙逝,終年94歲。

無獨有偶,捷克著名漢學家克拉爾也於去年病故,享年97歲,去世前全力以赴翻譯的也是《金瓶梅》。「同時說部,無以上之」,看來魯迅對此書的評價也可套用到漢學界,即便對陳國、克拉爾這樣的漢學大家來說,《金瓶梅》也是終極挑戰。

值班編輯:石若蕭

▼ 

推薦閱讀

據說90%的人假期都是這麼過的

最扎心,出國旅遊發個朋友圈還沒人點讚

早餐中國:人間煙火味,最撫凡人心

相關焦點

  • 用30年翻譯《金瓶梅》的美國漢學家芮效衛辭世
    「我的父母決定,既然他們是以傳教士身份來中國,他們的職責就是傳遞他們的信仰,不該理會政治環境。他們沒有逃離共產黨人,他們決定看看能否堅守下來。」芮效衛回憶,當1949年5月,解放軍解放上海時,他所就讀的美國學校裡400個學生只剩下了包括他在內的16人。當解放軍進城的時候,他正在參加10年級幾何考試。
  • 《金瓶梅》與中國古代性文化(一)
    蘇曼殊說它「聲價當不下於《水滸》、《紅樓》」。尤其是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對《金瓶梅》作了肯定性評價之後,《金瓶梅》的地位在學術界似乎已沒有太大的爭議了。細究起來,事情卻不是那麼簡單。同樣肯定《金瓶梅》在小說史上地位者,其立論的標準其實是很不相同的。一種看法是,《金瓶梅》全書是有價值的,而其中的性描寫是負值的,是敗筆。
  • 《金瓶梅》的主要版本
    這是《金瓶梅》崇禎本問世以來第一次出版排印本,一字不刪,200幅插圖照原版影印。此書發行時有限制,原則上指售給各大圖書館和大學中文系教授、文學研究員以上職稱的研究人員。十、《張竹坡批評第一奇書金瓶梅》王汝梅、李昭恂、於鳳樹校點。齊魯書社1987年版,全二冊,印量10000套。(此為張評甲本)刪節本,註明所刪字數,全書共刪10385字。
  • 孫秋克:論《金瓶梅》的意象群敘事結構
    由於心理意象群在《金瓶梅》的敘事結構中地位非同小可,所以用通常的「伏筆」這一名稱,不足以表明其重要性。《左傳》 郭丹 譯關於張本式敘事結構,早在史傳評點中就有人指出過。此數人之結果完而書亦完矣,直謂此書至此結亦可。(第二十九回張竹坡回評)張竹坡的這個理解不錯,但作品如此安排,顯然並非簡單地唯恐下文「或致錯亂」,而在於眾人命理意象的神秘指向,正是以西門慶為中心的人物群體及其家族命運的走向。
  • 《金瓶梅》的秘密
    3、《金瓶梅》裡的地名《金瓶梅》摘錄《水滸傳》武松殺嫂的章節,地名、人名、方言都照搬過來。《水滸傳》第九十九回、一百回,施耐庵借明太原縣城、縣衙、四門、大檜(槐)樹、晉祠智伯渠重新演義了晉源歷史上三家分晉、晉陽古城被毀時晉祠智伯渠水兩次灌晉陽古城的歷史,晉陽古城不在人世,借明太原縣城演義歷史。說明《水滸傳》裡的水指晉祠智伯渠水,書裡的城指明太原縣城,四條街、四道門、縣衙,晉祠智伯渠都是太原縣地名。
  • 德高望重的《金瓶梅》研究專家——梅節
    據筆者現有的資源和水平,應當選擇一個恰當的切入點,才能做出對《金瓶梅》有價值的研究。在與襲敏導師長久的對話與思考後,我們決定以梅節先生的《金瓶梅》研究為切入點,這樣就不僅僅是對《金瓶梅》文本本身進行研究,而更是將學人對《金瓶梅》的研究放到整個學術史當中進行觀照。因此,筆者選定了《梅節先生的金瓶梅研究》為碩士論文的研究方向和題目。
  • 徐朔方:《金瓶梅》和《紅樓夢》
    象《金瓶梅》那樣結構嚴密,渾然一體,可能和它起源雖早而寫定則在話本小說的最遲、最成熟的階段有關。《紅樓夢》是個人創作,不受章回逐日分解的限制,苦心孤詣,慘澹經營,又比《金瓶梅》更進一步。《金瓶梅》則濃鹽赤醬,淋漓酣透,極盡形容刻畫之能事,不給人留下想像的餘地。這一特點顯然和詞話的說唱藝術有關。
  • 張蕊青:從詩詞韻文運用看《金瓶梅詞話》的民族性
    詩詞韻文的運用是中國古代小說十分常見的現象,也許正是因為「十分常見」,所以研究者們往往有所忽略或不甚注意,對於小說《金瓶梅詞話》的研究也是如此。小說大量運用詩詞韻文,不僅是中國古代小說的一個重要特點,有著深厚的文化淵源,而且它還體現了中國古代小說強烈的民族性。
  • 賀根民:《金瓶梅》媒介文本的意義生產——以知乎社區為例
    雲霞滿紙的《金瓶梅》接受在「過日子」的大眾閱讀時代雖難以擺脫日漸受限的尷尬境遇,但其別有寄託的哀書本色和淫者見淫的欲望教科書定位卻在碎片化的消費大潮中活力充沛,屹立不倒。《傳播研究導論:過程與符號》【美】約翰·費思克 著 許靜 譯費斯克的早期作品《解讀電視》就藉以質疑「誰是傳播者」來探究媒介傳受關係。
  • 是的,我就是笑笑生,《金瓶梅》的作者
    但「金瓶梅」,分開時暗含潘金蓮、李瓶兒、春梅三人,合起來卻是一個完美奪目的弗洛伊德意象!所以,僅讀《金瓶梅》之「色」者,蠢材也。如不能參透男女交歡的描寫背後,我的真意,是把玩一顆幻化萬般色相的人性珠子,不得一「蠢」名何待?同樣,讀《金瓶梅》,不讀(怕讀)其「色」者,亦蠢材也!因為這兒不僅是「色」,更是「寫」,在搜刮鉤沉人性深藏的奧妙。
  • 國內驚現「金瓶梅宴」!
    實際上,《金瓶梅》裡對「食」的描述更為詳實,也更為精彩。在這個開放的時代,研究《金瓶梅》裡的美食,復原金瓶梅宴,不僅可以了解明末的飲食文化,也能讓大家親身品嘗其滋味。下面,紅廚網就帶大家看看,什麼是金瓶梅宴。
  • 帶你了解《金瓶梅》男性足衣文化
    創作於明朝後期的《金瓶梅》一書淋漓盡致地展現出該時期人們的服飾僭越現象。該書中涉及到多種明朝男性足衣,如皂靴、油靴、幹黃靴、暖鞋、舄、皂履、蒲鞋、涼鞋等,同時還有對襪子的描述,如白絨襪、淨襪、氈襪、綿襪等。其中一些男性足衣背後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在書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 金瓶梅到底表達的是什麼意思?看懂這三句,才算真正看懂了金瓶梅
    《金瓶梅》長久以來都被歸到「低俗」文學的行列,被稱為「穢書」。之所以被稱為「穢書」是因為全書內容有不少穢褻的、不乾淨的描述,這些描述有些不堪入目,容易誤導青少年,所以《金瓶梅》雖然被稱為明代四大奇書之一,但也逃不掉被列為「禁書」的命運。
  • 李桂奎:《金瓶梅》研究的「互文性」轉移及其勝境原創
    就《金瓶梅》而言,原創者自然當屬「蘭陵笑笑生」,儘管其本人可能漂泊他鄉,染上異俗,但畢竟不改魯地人本色。由「互文性」生成的文本容易使得作者研究節外生枝,導致一系列關於作者以及文本的地域之爭。關於《金瓶梅》之方言,前輩學人大多持「魯方言為主」說。如吳組緗先生論《金瓶梅》說:「作品採用山東方言和市井行話,詞句不甚整飭。」[11]當然,我們不否認,小說中間或出現「吳語」「京話」,還兼有「滬方言」「贛方言」「川方言」「湘方言」「鄂方言」「陝方言」等等各地方言口語。
  • 「《金瓶梅》作者蔡榮名學說」立論依據
    老覺朱弦倍可憐,那能對爾不蟬連。  名從元禮門中得,酒愛知章水底眠。  物色要搜瀛海外,風流須問建安前。  莫誇仙骨天台易,不識丹房二十年。  贈文學蔡去疾  吾憐蔡榮名,不榮齪齪塵世名。  縱然茂才冠東越,自有微尚依西京。  吾憐蔡去疾,不去陶陶酒人疾。
  • 從服飾看《金瓶梅》:追求人性的解放和人性的幽微
    我們知道吳月娘是西門府上大娘,穿戴自不一般。第二十四回,西門與眾妻妾在正月十六喝「合家歡樂」酒。作者寫道:「西門慶與吳月娘居上,其餘李嬌兒、孟玉樓、潘金蓮、李瓶兒、孫雪娥、西門大姐都在兩邊同坐,都穿著錦繡衣裳,白綾襖兒,藍裙子。惟吳月娘穿著大紅遍地通袖袍兒,貂鼠皮襖,下著百花裙」。此處,因服飾制度,妻妾的等級是相當清楚的。
  • 《金瓶梅》不應當成小黃書來讀,賈平凹《廢都》亦然!
    《金瓶梅》其實曾一度與《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並稱為四大奇書。只不過後來《紅樓夢》橫空出世,金瓶梅的地位便被擠下去了,甚至因為其對於男女之事描述得過於詳盡露骨而一度被視為少兒不宜。其實紅樓夢又何嘗不是呢?想當年,紅樓夢還是我的啟蒙老師呢!
  • 徐朔方:《金瓶梅》成書新探(上)
    同時說部無以尚之……至謂此書之作,專以寫市井淫夫蕩婦,則與本文殊不相符。緣西門慶故稱世家,為搢紳,不唯交通權貴,即士類亦與周旋。著此一家,即寫盡諸色。蓋非獨描摹下流言行加以筆伐而已。《金瓶梅》引起學術界的重視,除了它本身的成就和缺陷,還由於它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是一個必要的環節。
  • 《金瓶梅》的真正作者是誰? 眾多猜測莫衷一是
    金瓶梅  《金瓶梅》是天下第一奇書,金瓶梅表面寫的是西門慶與3個重要女人之間的情事,實際是借宋代人物暴露明代社會的腐敗,具有深刻的時代意義
  • 王平:從《金瓶梅》的民俗與語言看其故事發生地
    一、《金瓶梅》與運河文化《金瓶梅》的內容從《水滸傳》中潘金蓮與西門慶的故事生發而來,其故事發生地本來在陽穀縣,但《金瓶梅》卻將故事發生地移到了清河縣。小說表面上寫宋朝時事,實際上描寫的是明中葉的社會現實。清河縣在明代與東平府並不相屬,但小說又讓清河縣隸屬於東平府,並將臨清放在一條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