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0月12日 距建黨100周年還有262天
黨的二大後為了貫徹民主革命綱領,建立民主聯合陣線,中共中央相繼派李大釗、陳獨秀同孫中山等國民黨領導人會晤,商談國共合作的問題。那麼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呢?這要從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先生說起。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不僅在於他領導了辛亥革命,而且在於他為了實現革命理想,與時俱進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鬥爭方略,毫不妥協同逆時代潮流而動的各種勢力進行鬥爭。我們將用15期的節目,講述孫中山先生在選擇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實現人生之中最偉大轉變之前的故事。
今天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第13期:第一次護法運動視頻內容請關注嗶哩嗶哩和抖音(快手、微視、微信視頻號同步更新)袁世凱死後,為維護不同帝國主義國家的利益,受美支持的總統黎元洪和受日本支持的總理段祺瑞,就一戰的參戰問題出現「府院之爭」。1917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職務,段祺瑞授意一些省份的督軍宣布獨立,黎元洪請「辮子軍」張勳進行調停。然而張勳卻想藉此機會為清朝復闢。
6月14日,張勳進京,7月1日抬出廢帝溥儀,宣布復闢帝制,這一鬧劇找到全國人民的反對。7月12日,段祺瑞組織討逆軍攻入北京,張勳復闢失敗,皖系軍閥段祺瑞重任總理,直系軍閥馮國璋由副總統升任總統,實權掌握在段祺瑞手中。段祺瑞政府拒絕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舊國會,主張另行組織參議院,並且借一戰參戰的名義向日本大量借款,使日本攫取了諸多在華特權,引起人民的極大憤慨。
與此同時,孫中山積極倡導維護《臨時約法》,恢復舊國會,而桂系軍閥陸榮廷、滇系軍閥唐繼堯等西南軍閥,為了防止被皖系軍閥武力吞併,又將孫中山立為「門面招牌」。7月,孫中山由上海南下廣州,舉起「護法」的旗號,部分議員南下組成非常國會,並召開非常會議,決定成立護法軍政府。9月1日選舉孫中山為軍政府大元帥。面對時局,受不同帝國主義支持的直系、皖系、奉系軍閥矛盾重重,意見不一,段祺瑞決定以武力統一,派兵南下,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而馮國璋怕其做大,假意提出和平統一。與此同時,西南軍閥與直系軍閥暗中形成默契,「門面招牌」沒了用。1918年5月,孫中山被迫辭職離開廣州,第一次護法運動失敗。
皖系軍閥段祺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