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第一次護法運動

2021-03-05 小高為您說法

今天是2020年10月12日  距建黨100周年還有262天


黨的二大後為了貫徹民主革命綱領,建立民主聯合陣線,中共中央相繼派李大釗、陳獨秀同孫中山等國民黨領導人會晤,商談國共合作的問題。那麼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要與中國國民黨合作呢?這要從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先生說起。孫中山先生是偉大的民族英雄、偉大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一生以革命為己任,立志救國救民,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彪炳史冊的貢獻。孫中山先生的偉大,不僅在於他領導了辛亥革命,而且在於他為了實現革命理想,與時俱進完善自己的革命理念和鬥爭方略,毫不妥協同逆時代潮流而動的各種勢力進行鬥爭。我們將用15期的節目,講述孫中山先生在選擇與中國共產黨合作,實現人生之中最偉大轉變之前的故事。

今天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驅者孫中山第13期:第一次護法運動視頻內容請關注嗶哩嗶哩和抖音(快手、微視、微信視頻號同步更新)

袁世凱死後,為維護不同帝國主義國家的利益,受美支持的總統黎元洪和受日本支持的總理段祺瑞,就一戰的參戰問題出現「府院之爭」。1917年5月,黎元洪免去段祺瑞國務總理職務,段祺瑞授意一些省份的督軍宣布獨立,黎元洪請「辮子軍」張勳進行調停。然而張勳卻想藉此機會為清朝復闢。

6月14日,張勳進京,7月1日抬出廢帝溥儀,宣布復闢帝制,這一鬧劇找到全國人民的反對。7月12日,段祺瑞組織討逆軍攻入北京,張勳復闢失敗,皖系軍閥段祺瑞重任總理,直系軍閥馮國璋由副總統升任總統,實權掌握在段祺瑞手中。段祺瑞政府拒絕恢復《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和舊國會,主張另行組織參議院,並且借一戰參戰的名義向日本大量借款,使日本攫取了諸多在華特權,引起人民的極大憤慨。

與此同時,孫中山積極倡導維護《臨時約法》,恢復舊國會,而桂系軍閥陸榮廷、滇系軍閥唐繼堯等西南軍閥,為了防止被皖系軍閥武力吞併,又將孫中山立為「門面招牌」。7月,孫中山由上海南下廣州,舉起「護法」的旗號,部分議員南下組成非常國會,並召開非常會議,決定成立護法軍政府。9月1日選舉孫中山為軍政府大元帥。面對時局,受不同帝國主義支持的直系、皖系、奉系軍閥矛盾重重,意見不一,段祺瑞決定以武力統一,派兵南下,趁機擴大自己的勢力,而馮國璋怕其做大,假意提出和平統一。與此同時,西南軍閥與直系軍閥暗中形成默契,「門面招牌」沒了用。1918年5月,孫中山被迫辭職離開廣州,第一次護法運動失敗。

皖系軍閥段祺瑞 




相關焦點

  • 那年今日 孫中山——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
    檀香山的生活讓孫中山深受宗教思想的影響,接受「平等、博愛」思想的他有一天撕掉了哥哥供奉的關帝像。孫眉對此大為惱火,認為他背離了中國習俗,不惜讓孫中山輟學回國。1884年,孫中山就讀於香港域多利書院,繼續檀香山時未完成的高中學業。他學習刻苦,勤奮好問,不說則已,一說話便滔滔不絕,無所不知,同學們稱其為「通天曉」。
  • 周鐵農談「孫中山與辛亥革命」的幾個問題
    正是帝國主義的狂妄野心和步步緊逼,封建帝制對於數千年未有之大變局的無能為力和日益成為民族復興的巨大障礙,才使得近代中國孫中山領導的反清革命成為必然。  為什麼說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孫中山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是用現代革命方式進行反清革命的先覺者和先驅者。
  • 2012紀念孫中山之對孫中山的歷史評價
    作者:   孫中山首舉徹底反封建的旗幟,「起共和而終帝制」,組織革命政黨,發動武裝起義,領導了震驚中外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歷史上延續幾千年的封建王朝專制統治,開創了中國民主革命風起雲湧的歷史新篇章,功載千秋,萬古流芳
  • 孫中山與唐紹儀
    唐紹儀和孫中山都是香山人,這是他們在從事民主共和運動中培育私人友誼的有利因素。辛亥南北和談時,唐與孫在上海初次相見,因「同鄉裡,彼此一見,以鄉音傾蓋,握手稱中山,似故交」,從此,兩位政治家之間開始了經常的交往。關心鄉裡、反對軍閥統治更增進了唐紹儀和孫中山的鄉誼友情。
  • 高二歷史教案:《孫中山的三民主義教案》教學設計
    ——陳旭麓《中國近代史》材料反映了孫中山思想發生了怎樣的轉變?  由「醫人」到「醫國」;由改良到革命的轉變。三民主義產生的 時代背景:1905年  (1)政治:西方列強的侵略不斷加深, 清政府的統治日益腐敗 (2)經濟: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初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開始壯大(3)思想:西方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思想的傳播 (4)歷史教訓:太平天國運動、洋務運動和維新變法運動等救亡圖存方案均未能使中國擺脫危機(5)主觀:孫中山個人思想的轉變和豐富的革命實踐1、三民主義的提出:2、三民主義的內容:
  • 中國國民黨與蘇聯的蜜月期始於孫中山,終於蔣介石
    經過兩次護法運動的失敗,孫中山認識到:依靠會黨,新軍和軍閥等力量都無法實現革命的最終目標,於是,下決心建立國民黨自己的軍事力量。同盟會合影孫中山首先把目光放在了俄國身上。俄國也有一群革命者以推翻沙皇的封建統治為己任,這跟中國很相似,辛亥革革命前,孫中山流亡英國期間與俄國的革命者有聯繫,1917年俄國爆發二月革命,孫中山更是看到了中國革命勝利的模板,曾專門發出賀電。於是,國民黨開始「聯俄聯共扶助工農」。
  • 孫中山的3大保鏢:1個戰神,1個英雄,1個司令
    孫中山的3大保鏢:1個戰神,1個英雄,1個司令孫中山先生已經仙逝,但是他所說的天下為公蘊含的道理,卻一直為人所景仰。天下為公的真實意義就是天下是全天下人所共有的天下,可見孫中山先生的眼界和胸懷是多麼的寬廣。
  • 一代梟雄唐繼堯,為何會兩次拒絕就任孫中山廣州軍政府元帥之職?
    唐繼堯第一次拒絕孫中山廣州軍政府元帥職務在1916年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總統,段祺瑞為國務總理,當時唐繼堯則被北京政府任命為雲南督軍。當時大軍閥段祺瑞投靠了日本帝國主義,並實行了軍事獨裁統治。為了反對段祺瑞的軍事獨裁統治,孫中山決定發動以反對假共和、維護真共和為主要內容的護法運動。於1917年9月1日在廣州成立護法軍政府(中華民國軍政府)。
  • 世紀偉人孫中山與中山大學
    孫中山(1866年—1925年),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常以中山為名。生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翠亨村的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受到廣東人民鬥爭傳統的影響,嚮往太平天國的革命事業。是中國近代民族民主主義革命的開拓者,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行者,中華民國和中國國民黨締造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創立《五權憲法》。
  • 轟轟烈烈的「護法運動」究竟哪兒來的經費?
    1917年7月,孫中山在兩廣軍閥的支持下,連同部分舊國會議員及海軍,南下廣州另行召集「非常國會」,籌組「中華民國軍政府」,轟轟烈烈的「護法運動」由此拉開帷幕。▲段祺瑞孫中山南下「護法」意味著在南方另行組建政權,在列強看來是有意製造中國的分裂,威脅其在華權益,自然不能予以同情。
  • 《文化安順》2017年第21期(總125期) 驕子俊彥 孫中山的參事秘書——方策
    孫中山的參事秘書——方策                        ——陳文杰
  • 通訊:孫中山後代及親屬晉謁廣州中山紀念堂
    通訊:孫中山後代及親屬晉謁廣州中山紀念堂     圖為嘉賓團在中山紀念堂孫中山先生銅像前舉行晉謁儀式
  • 簡評護國、護法運動
    反袁的護國運動,反映人民群眾的要求,得到廣大群眾的支持,取得了粉碎袁世凱復闢帝制的勝利。蔡鍔主動發難,善於聯合各派反袁力量,功不可沒。 護國運動挫敗了袁世凱復闢帝制的陰謀,達到了剷除帝制,恢復共和制的目的。因此,護國運動仍然具有資產階級舊民主主義的性質。但它打倒的僅僅是一個袁世凱,代之而起的段祺瑞,仍是帝國主義壓迫下的封建軍閥專制獨裁。
  • 孫中山:僅有的存世聲音為南通人錄製
    1912年4月6日,張謇(前排左三)在上海與孫中山(前排左七)合影(張廷棲供圖) 為孫中山演講錄音製作膠木唱片《勉勵國民》《告誡同志》的如皋人沈卓吾,時任上海《中國晚報》社社長(朱江供圖) 孫中山(1866—1925),廣東中山人。中國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中國國民黨的創始者,三民主義的倡導者,中華民國的締造者,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 孫中山東京行跡考
    這三位日本友人為孫中山早年旅日策劃革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也正是這次極其重要的會晤,犬養毅成為了孫中山日後在日本活動的重要政治保障。也無意間催促了「孫中山」名字的誕生。從此,位於「早稻田鶴卷町40番地高橋(込)」的「琢也家」,成為孫中山最早的革命寓所,成為其與日本社會各階層重要人士接觸地和民主革命思想孕育地。從孫中山的寓所「琢也家」到東京日比谷公園(Hibiya Park),約6公裡路程。公園毗鄰日本皇居以及上述提及的「中山忠能侯爵官邸」、「對鶴館」。
  • 尋足跡·品文化 | 香山路7號:見證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歷史嬗變
    今天帶您走進香山路7號,見證第一次國共合作的歷史嬗變這就是香山路7號,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和夫人宋慶齡在上海的寓所。1917年,孫中山領導護法運動失敗後,攜夫人宋慶齡從廣州北上到上海。儘管這時的孫中山早已聞名海內外,但經濟上卻並不寬裕,加之政治上處於低谷階段,臨時住在環龍路63號(今南昌路59號)一所舊宅裡。前來拜訪的幾位加拿大華僑看在眼裡,痛在心上。
  • 話說老欽州(二十四)追隨孫中山的欽州籍革命名將黃明堂
    黃明堂像黃明堂,欽北區大寺人,壯族,生於1870年,排行第八,小名黃八,後來人們稱呼他為「八哥」,「八叔」,是一位忠心耿耿跟隨孫中山進行民主革命鬥爭的高級將領。鎮南關南接越南,侵佔越南的法國軍隊對中國虎視眈眈。黃明堂常率隊伍對法軍進行騷擾,鬧得法國駐越南總督十分苦惱。當時,孫中山奔走於廣東與越南兩地,正在策劃西南起義,打算在南方建立革命基地,然後興師北代,推翻清朝。孫中山為了借道越南,進入兩廣雲南發動起義,幻想帝國主義不幹涉中國革命。此時,法國駐越總督企圖利用孫中山平息黃明堂。孫中山將計就計:「好!
  • 歷史上的今天|孫中山當選為臨時大總統
    胡漢民勸孫中山留廣東,整訓軍隊,舉兵北伐。然後「實力廓清強敵,乃真成南北統一之局」。孫中山堅持前往滬、寧,主持內外大計,說:「我若不至滬寧,則此一切對外大計主持,決非他人所能任」。又說:「今之大患即在無政府」。  25日,孫中山到上海,受到熱烈歡迎。報紙紛傳孫攜有巨款回國,記者問他:「你這次帶多少錢來?」孫中山說:「予不名一錢也,所帶回者革命之精神耳!
  • 上海培育的這一新品種蓮花,與這位中國民主革命偉大先驅有關
    曾贈送日本友人4顆蓮子 第一次護法運動失敗後,1918年5月4日孫中山辭去大元帥職,6月去日本下關與曾經資助他革命的日本友人田中隆(1866~1935)相見。為了感謝田中隆對中國革命的熱情支持,孫中山在書贈「志誠感神」和「天下為公」條幅的同時,特贈四顆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