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歲壯烈犧牲的肖永智烈士生前寫給妻子的信讀來讓人潸然淚下

2021-01-19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肖永智給妻子魏敏的信。(影印件由省檔案館提供)

肖永智烈士(資料片)

在省檔案館館藏的眾多珍貴史料中,肖永智烈士在冀南抗日時寫給妻子魏敏的兩封家書顯得格外特別。雖然紙張已經變得很薄脆,字跡也已經不很清晰,但捧讀它們時依然能感受到字裡行間傳達出的感人情懷。

肖永智1915年出生在河南新縣(原湖北省黃安縣)一個農民家庭,14歲參加革命,17歲任紅四方面軍團政委。抗戰爆發後,肖永智歷任八路軍一二九師三八六旅七七二團政委、新八旅政委等。仗打得漂亮,黨的政策執行得好,一二九師首長稱讚其「軍政雙優」。在冀南火熱的鬥爭歲月中,肖永智結識了在婦救會工作的河北姑娘魏敏,共同的理想信念讓他們走到了一起。

這兩封家書原由肖永智夫人魏敏保存,家書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我們可以窺見硬漢心中最柔軟的一面。

「魏敏同志:好久不通信了,在這麼寂寞病室中的我是多麼想知道些你的消息呵!」信件開篇直白地表達了自己傷病之中對妻子的思念之情,同時也說明了自身所處的環境。

1943年10月,在敵後環境愈加殘酷的形勢下,黨中央決定抽調大批幹部到延安學習,時任冀南第七地委書記兼冀南第七軍分區政治委員的肖永智也在抽調之列,但他堅持要打完一場硬仗再去。

肖永智半生披甲執戈,傷病成家常便飯。但畢竟是血肉之軀,這回的傷病來勢兇猛。「又是四日未眠……每天夜裡總是雞鳴三通以後還可以聽見我的呻吟的聲音。」

他以超凡的毅力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克服病痛,並已做好了「赴湯蹈刃,死不旋踵」的準備。「恨我自己無能,不但沒有關夫子刮骨療毒的精神,連八路軍戰士受傷不叫的精神也還不夠……一個真正革命的戰士,如果他沒有『赴湯蹈刃,死不旋踵』的崇高犧牲精神,也孰不能為一個好的戰士,因為革命絕不是快意高談,而是偉大艱苦的實際行動……」字裡行間讓人看到了這位鋼鐵戰士的錚錚鐵骨。

緊接著,肖永智話鋒一轉,「敏,我不知道為何這麼不理智,即便是在傷口十分痛苦中腦子內也有個你,想你絕不會這麼不理智吧。」其鐵骨柔情的一面躍然紙上。

病痛中的這封信寫好了,本想得到妻子的安慰,但肖永智猶豫再三,默默把信收了起來,沒有寄給妻子。過了一段時間,他偶然看到了自己之前寫的這封信,再寄出的時候,信的最後加上了這樣一段話:「在極端病苦中寫了這封信,當時唯恐再一次使愛我者為之驚懼和不安,故未敢寄出,今天在書包裡找出了,還是寄出望一閱,因為到底是痛苦中寫的。」

原來,當時不寄出這封信是怕妻子擔心自己,他寧可忍受著身體和精神的雙重折磨,也不希望「愛我者驚懼和不安」。

另一封家書寫於1943年10月2日,這封簡訊更加充分地展現了肖永智對愛妻的體貼。

「小敏:一月了見不到你的來信,你是否已經到達目的地呢?念甚!我曾給你去過兩次信,還送去一包棉衣材料收到否?天氣冷了,平原上已感到冷,山上想必更冷,我怕凍著了你……」

紙短情長,最樸實的一句「我怕凍著了你」勝過千言萬語。

誰知家書竟成絕筆。第二封家書寫完後不到20天肖永智就壯烈犧牲了。1943年10月21日,肖永智率冀南四分區和七分區部隊於臨清以南圍攻偽軍據點時,臨清和高唐日軍出動,襲擊了陳官營指揮機關。在突圍戰鬥中肖永智中彈犧牲,時年28歲。

肖永智犧牲兩年後,魏敏作為解放區地方幹部被抽調到東北,此後一直在東北工作,離休前任大連發電總廠黨委書記。

兩封家書,讓我們看到了一位血肉豐滿的抗日英雄,也讓我們對那些為民族解放流血犧牲的革命先輩肅然起敬!(通訊員 李振軍 記者 白玉潔 張向琳)

相關焦點

  • 「抗戰文化講壇 見字如面篇」抗日航空烈士巴清正寫給友人的信
    在今天這個特殊的日子裡,讓我們透過抗日航空烈士巴清正的一封信,來了解抗戰時期中國軍人深厚的家國情懷。…每當黃昏薄暮的時候,使我舊念叢生,復興民族,收復故土以及我等盟誓之灼歷歷在目。時至今日,國難日深,你我又因職守,別之天涯地角。今昔之比,使我又是悲傷,又是壯烈。
  • 科比妻子收到科比生前寫給他的信
    距離科比去世已經有幾個月的時間了,科比布.萊恩的去世讓很多人,尤其是那些熱愛籃球的人都感到惋惜,在5月6日,也就是科比的妻子瓦妮莎在痛失愛人以及女兒GIGI之後所過的第一個生日時,找到了一封科比在生前寫給自己的一封信。
  • 北京大興6·12火災犧牲的陝西籍烈士王建「回家」了
    10月18日,在北京大興6·12火災中犧牲的鹹陽籍烈士王建的骨灰從北京送回了鹹陽。家鄉父老自髮夾道迎接,垂淚目送烈士「回家」! 接過弟弟的遺照,王建的姐姐忍不住傷心痛哭,不住地抽泣著說:「回家了,回家了……」王建的妻子雙眼含淚,目光黯淡,覆蓋著黨旗的骨灰盒被她緊緊抱在懷中。
  • 勇鬥劫匪 壯烈犧牲(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據新華社電  (記者曾維)李宏專犧牲已經12年,當地幹部群眾一直沒有忘記這位英雄。  李宏專,彝族,生於1978年,雲南省蒙自人,2000年9月從紅河州人民警察學校畢業後到蒙自公安局交警大隊工作,2007年9月任蒙自公安局交警大隊芷村中隊中隊長。
  • 她為數十名抗美援朝烈士找到了「家」!孟祥斌烈士妻子葉慶華:我願...
    2007年11月30日,葉慶華帶著三歲的女兒從江西來金華探親,正在服役的孟祥斌趁難得的團聚,請假帶母女出門,打算給女兒買雙小紅鞋。路過通濟橋時,一名輕生女青年從10多米高的橋上跳下,孟祥斌衝向橋邊、脫掉身上的衣服,一頭扎入河中。女子得救了,他卻沉入冰冷的水底,生命永遠定格在28歲,三歲的女兒永遠失去了父親。
  • 雨花臺烈士紀念碑碑文敬讀
    碑身正面鐫刻著鄧小平手書的「雨花臺烈士紀念碑」8個金字,背面為江蘇省及南京市人民政府撰寫的碑文:      在偉大的中國人民解放事業中,革命先烈為了實現共產主義理想,為了國家獨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英勇鬥爭,壯烈犧牲在南京雨花臺,用鮮血和生命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的英雄篇章。
  • 好評如潮,收視爆表的《信·中國》:總有一封信,讓你流淚滿面
    節目形式其實很簡單,就是讀信、解信。這些信件,都是從建黨以來收錄的2000多封共產黨員書信中精心挑選出來的,有偉人、名人的信,也有不為人知的普通共產黨員的信,最終甄選了50多組信件。本節目的舞臺設計採用了360度環形天地的視覺效果,主持人和信使站在中間,有種穿越時空的奇妙之感。
  • 烈士紀念日|烈士陳怡:犧牲前,未出生的孩子是他最大的牽掛
    今天(9月30日)上午,在沙坪垻區紅巖聯線管理中心小劇場,重慶市2020年烈士光榮證頒授儀式舉行。莊嚴肅穆的氛圍中,烈士陳怡的父母陳相舉、李福群眼含熱淚,接過了兒子的烈士光榮證。烈士陳怡的父母(右一、右二)接過兒子的烈士光榮證去年5月13日,身為軍人的陳怡在執行飛行任務時,因飛機失事,在陝西省城固縣壯烈犧牲。當兵是他從小的願望陳怡來自重慶渝北,於2011年12月光榮入伍。
  • 烈士紀念日 | 烈士陳怡:犧牲前,未出生的孩子是他最大的牽掛
    今天(9月30日)上午,在沙坪垻區紅巖聯線管理中心小劇場,重慶市2020年烈士光榮證頒授儀式舉行。莊嚴肅穆的氛圍中,烈士陳怡的父母陳相舉、李福群眼含熱淚,接過了兒子的烈士光榮證。烈士陳怡的父母(右一、右二)接過兒子的烈士光榮證去年5月13日,身為軍人的陳怡在執行飛行任務時,因飛機失事,在陝西省城固縣壯烈犧牲。
  • 壯烈犧牲前,他給妻子寫下最後一封信… | 家書抵萬金
    25日,左權在山西遼縣麻田附近指揮部隊掩護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軍總部等機關突圍轉移時,在十字嶺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37歲。在左權寫給妻子劉志蘭最後一封家書的字裡行間,能看到一個丈夫的深情、一位父親的柔情,更能看到一名抗日將領的堅毅和果敢。志蘭:就江明同志回延之便,再帶給你十幾個字。
  • 董存瑞19歲壯烈犧牲後,家人過得怎樣?妻子的做法讓人心疼
    據了解,在董存瑞十五歲那年,他便組建起了自己的家庭,而在其犧牲之時,也不過是一個十九歲的孩子。那麼,在董存瑞犧牲之後,他的家人都過著怎樣的生活?而他的妻子又有著怎樣的命運呢?董存瑞出生於1929年,由於他的家庭條件不是很好,所以,他的童年生活也是非常動蕩的。
  • 劉老莊壯烈戰鬥的4個讀點
    原標題:劉老莊壯烈戰鬥的4個讀點 一場戰鬥全連犧牲,以一座村莊的名字來命名一個連隊,這在我軍軍史裡並不多見。記者研讀軍史並採訪有關人士,從4個視角解讀72年前那場壯烈的抗日血戰。
  • 抗戰家書:丈夫犧牲5天後,妻子才收到他的信:「我身體平安請勿念」
    7名敢死隊員在夜幕的掩護下,冒著槍林彈雨,摸向副師長餘子武犧牲的地點:鄭家衝。餘子武是廣東省臺山縣人,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騎科,畢業成績是全科第1名。歸國後參加粵軍,犧牲時是國軍第62軍151師少將副師長,年僅43歲。1944年6月下旬,10萬日軍犯我衡陽,而中國軍隊僅僅有1.8萬的兵力防守,敵我兵力十分懸殊。
  • 我們懷念烈士,更要把他們的親人照顧好!
    他們走得太匆忙,留下很多沒有做完的事情:為年邁的父母捏捏腳,陪心愛的妻子逛逛街,給年少的孩子檢查作業……「中國維和部隊的幾名同志壯烈犧牲,為世界和平獻出了寶貴生命,我們懷念他們,要把他們的親人照顧好。」這既是習主席在新年賀詞中的殷切囑託,也是對英烈最溫暖的告慰。
  • 烈士陳怡:犧牲前,未出生的孩子是他最大的牽掛
    今天(9月30日)上午,在沙坪垻區紅巖聯線管理中心小劇場,重慶市2020年烈士光榮證頒授儀式舉行。莊嚴肅穆的氛圍中,烈士陳怡的父母陳相舉、李福群眼含熱淚,接過了兒子的烈士光榮證。
  • 老山輪戰:戰鬥英雄趙怡忠滅敵40餘人壯烈犧牲,徐元帥含淚題9字
    老山輪戰:戰鬥英雄趙怡忠滅敵40餘人壯烈犧牲,徐元帥含淚題9字文/文史紀事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南疆邊陲硝煙四起,對越自衛還擊戰正式打響。此次作戰並未維持太久,僅28天左右就以我方勝利告終。但戰鬥並未就此結束,越軍在我方回撤以後繼續在邊境地區襲擾,並越界侵佔了雙方邊境騎線點。之後中越雙方展開攻防拔點作戰,直至九十年代初才結束。在此期間當以兩山輪戰打的最為激烈,其中不少參與輪戰的戰士此前都參加過反擊戰,比如趙怡忠。
  • 烈士紀念日 重慶頒授程方偉、陳怡烈士光榮證
    剛剛,重慶市2020年烈士光榮證頒授儀式在紅巖聯線舉行,向程方偉、陳怡2位重慶籍烈士遺屬代表頒授烈士光榮證。上午11時,頒授儀式正式開始,全體起立,奏唱國歌。隨後,重慶市退役軍人事務局相關負責人宣讀了2020年程方偉、陳怡2位重慶籍烈士的評定決定。程方偉和陳怡烈士。
  • 楊開慧侄女楊展的壯烈人生:21歲為掩護隊友墜崖犧牲
    17歲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了周南女中的首任黨支部書記。1938年,楊展抵達革命聖地延安,先後在陝北公學、華北聯合大學學習,積極開展抗日鬥爭。1940年和1941年,楊展先後當選為「模範婦女」「學習模範」,並被選為華北聯大第二次黨代表大會代表。1941年9月14日,為了掩護革命同志,在平山縣寨北鄉滾龍溝西坡壯烈犧牲,年僅21歲。平山縣城西北方向40公裡,為寨北鄉主投溝村。
  • 紀念黃花崗七十二烈士
    鄒魯編著的《廣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原件藏於廣東省檔案館) 這是一份廣東省檔案館保存的1939年鄒魯編著的《廣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珍貴的檔案史料向我們講述了黃花崗起義的壯烈過程。這次起義共犧牲86人,其中包括林覺民、徐廣滔、徐培添、方聲洞、喻培倫、陳更新、羅聯、饒輔廷、羅裕坤、李雁南等人。事後,廣州革命志士潘達微將冒著生命危險、多方設法收斂到的烈士遺骸72具合葬於廣州東郊紅花崗,並改名為黃花崗,此次起義史稱「黃花崗起義」。
  • 23歲犧牲,這位宿遷籍抗美援朝烈士的「表情包」家書看哭網友
    不幸的是,距勝利只剩約一個月時,年僅23歲的李徵明犧牲了。更為不幸的是,1953年6月23日,身為文化教員的二哥李徵明在朝鮮上甘嶺前線的戰鬥中,光榮犧牲,為祖國獻出了年僅23歲的生命。多年來,家人多方尋找烈士在朝鮮的安葬地點,至今尚無音信。直到20多年前,在宿遷鳳凰嶺墓園烈士紀念碑上終於看到了二哥的名字。從此以後,這塊烈士碑就成了家人祭拜二哥的地方,每逢清明節,四哥總是帶領兒女在二哥名字前獻花祭拜,緬懷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