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開慧侄女楊展的壯烈人生:21歲為掩護隊友墜崖犧牲

2021-02-13 客圖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充分挖掘湖南得天獨厚的紅色湘女資源,傳承發揚紅色湘女精神,唱響愛黨愛國主旋律,省婦聯決定在全省開展以「巾幗初心耀三湘」為主題的宣傳教育活動,講好湘女故事,傳承紅色基因。

從2018年7月開始,我們每周在湘妹子上推出一個紅色湘女故事,帶你走近不一樣的她們!今天要和你講述的,是楊開慧侄女楊展的故事……

楊展:

為掩護戰友,21歲墜崖犧牲

在條件艱苦的窯洞裡,楊展總是樂呵呵地安慰戰友。

為掩護戰友,楊展不慎從懸崖掉落。

人物簡介

楊展( 1920年-1941年),長沙板倉楊寓人( 現長沙縣開慧鄉開慧村)。17歲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擔任了周南女中的首任黨支部書記。1938年,楊展抵達革命聖地延安,先後在陝北公學、華北聯合大學學習,積極開展抗日鬥爭。1940年和1941年,楊展先後當選為「模範婦女」「學習模範」,並被選為華北聯大第二次黨代表大會代表。1941年9月14日,為了掩護革命同志,在平山縣寨北鄉滾龍溝西坡壯烈犧牲,年僅21歲。

平山縣城西北方向40公裡,為寨北鄉主投溝村。村後的帝王山腳下,海拔600多米處,叢林茂密,外人很少涉足。然而就在9月12日上午,寨北鄉會口完全小學的少先隊員們來到了這裡,他們沿著崎嶇的山路行進。蔥鬱的草木間赫然出現一座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墓。墓前立有青色的花崗巖石碑,碑上刻著「楊展烈士紀念碑」的字樣。

  楊展,楊開慧烈士的侄女,楊開慧胞兄楊開智唯一的女兒。1941年9月14日,時任華北聯大校部黨委幹事的楊展為了掩護革命同志,在寨北鄉滾龍溝西坡壯烈犧牲,年僅21歲。

  因為種種原因,外界很少有人知道她長眠的準確地點。今天是她犧牲67周年,連日來,平山不少學生、鄉親來到楊展墓前祭奠。

  19歲來到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據寨北鄉政府專門研究當地革命史的張風錄介紹,楊展1920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清泰鄉板倉楊寓(現稱為湖南省長沙市長沙縣開慧鄉開慧村)。她10歲那年,她的姑媽楊開慧就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陳屍瀏陽門外識字嶺。楊展當時非常憤怒,說:「我去把姑媽背回來,我要為姑媽報仇!」

  稍大後,楊展曾到長沙周南女子中學學習。1937年12月,她在長沙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她從陝北公學栒邑分校高級班結業後,隨華北聯合大學(以下簡稱聯大)部分師生跋山涉水數十天,於當年深秋時節抵達晉察冀抗日根據地。

  到達根據地後,楊展先後在聯大政治部組織科和教育科工作。在抗日根據地的兩年裡,楊展與同志們一起出生入死,沉重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

  為掩護同志墜崖犧牲

  1941年秋,日寇對晉察冀邊區發動了野蠻殘酷的「鐵壁合圍」大掃蕩。面對殘酷的形勢,聯大校部被迫轉移。一天,日軍秘密偷襲了校部部分機關的隱蔽地——滾龍溝西坡,將楊展等200餘名同志包圍。

  為了掩護戰友,楊展挺身而出,擔任起引開敵人的重任。在高山密林裡,楊展躲避著敵人不斷射來的子彈,機智地將敵人越引越遠。不料就在此時,她腳下的石塊被敵人的子彈打碎,楊展從十幾丈高的懸崖上掉了下去,重傷不治。當隊長和通信員摸到崖底找到她時,她艱難地說:「隊長,你不要管我,去帶領大隊同志吧!」「我不行了,不能和同志們一起轉移了。我死後,請你把情況告訴黨和同志們。待抗戰勝利了,請轉告我的父母。」敵人撤走後,同志們和當地群眾把她掩埋在她所犧牲的山腳下。

  1949年8月5日,楊展的家鄉湖南長沙和平解放。當年8月10日,毛澤東致電楊展的父母楊開智、李崇德夫婦:「展兒於8年前在華北抗日戰爭中為國光榮犧牲。她是百萬犧牲者之一,請你們不必悲痛。」

  湖南曾來人尋找過她

  平山縣寨北鄉南滾龍溝村87歲的史鳳瑞老人說,當年楊展及戰友犧牲的地方叫「松木尖西坡」。(張風錄說,此處在平山縣寨北鄉主投溝村後的帝王山上)。當年史鳳瑞等民兵去埋葬楊展等烈士時,日本鬼子還在掃蕩,只能草草埋葬。一個多月後鬼子走了,史鳳瑞他們準備深葬楊展等烈士時,卻發現屍體已經分辨不清具體身份。他們只好將烈士們一起埋葬了。

  解放後,湖南曾三次來人尋找楊展烈士的屍骨並準備帶回去,因始終不能分辨究竟哪具是楊展的屍骨,只好作罷。因此,楊展這位年輕、美麗的女戰士就永遠長眠在了太行山腳下。2000年,主投溝村村民和村委會重修了楊展烈士墓。

  9月12日,孩子們在楊展墓前獻花。

相關焦點

  • 楊開慧:29歲英勇就義,為革命犧牲生命,毛澤東稱之為「驕楊」
    月宮裡孤獨的嫦娥也笑了起來,展起那寬廣的衣袖,在萬裡長空為忠魂起舞。忽然聽到人間傳來勝利的捷報,兩位忠魂也為之感動流淚,以至人間大雨傾盆。毛澤東的這首《蝶戀花·答李淑一》,是於1957年寫給李淑一的。毛澤東收到信後,就寫了這首《蝶戀花·答李淑一》,以寄託自己對愛妻楊開慧、戰友柳直荀的思念。在毛澤東的這首《蝶戀花·答李淑一》的詞中,第一句是「我失驕楊君失柳」,從中可以看出,毛澤東是把楊開慧讚譽為「驕楊」的。為什麼稱為「驕楊」呢?
  • 楊開慧胞弟想當廳長,毛主席說不要有任何奢望,毛岸英替他慚愧
    」楊開智作為毛澤東多年的好友,他的親人(妹妹楊開慧,女兒楊展)都為革命事業獻出了生命。而且楊開智一家對毛澤東一家有恩。在妹妹楊開慧犧牲後,楊開智和夫人不顧自身安危,從監獄裡接出了毛澤東的三個孩子,讓孩子們從軍閥何健的大牢裡順利脫險。更別說楊開智還是1925年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的學生。
  • 男子為掩護隊友,與敵人在深山周旋6天,壯烈犧牲後被封進水泥
    偵察兵傅平山不畏強敵,以身犯險 在這場戰爭中 ,有一位最高級別的偵察兵 ,為這場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他名為傅平山,19歲便加入了參軍的隊伍中 ,那個時候的他身上就有著一種堅毅不怕苦的精神 ,在訓練的時候比別人也付出了雙倍的努力,所以他的成長速度也很快,短短幾年,便從普通士兵升到了排長的職位
  • 毛岸英犧牲地的泥土,楊開慧犧牲前寫的家信……上海毛澤東舊居陳列...
    來源:採訪對象供圖(下同)從毛岸英犧牲地取回的泥土,俄羅斯政府授予毛岸英的「二戰反法西斯勳章」,楊開慧犧牲前寫給毛澤東的家信……新增一批珍貴展陳,並對展陳功能和參觀路線進行優化和完善,上海毛澤東舊居陳列館近日全新亮相。明天是毛澤東誕辰127周年紀念日,記者今天踏訪了全新亮相的毛澤東舊居陳列館。
  • 鐵道遊擊隊的老交通員秦明道,為掩護同志突圍壯烈犧牲
    在電影、小說《鐵道遊擊隊》中,有個老交通員馮大爺,經常穿越敵佔區,冒著生命危險,為鐵道遊擊隊秘密傳遞各種情報。其實,在真實的鐵道遊擊隊中,馮大爺的人物原型叫秦明道。他是山東滕縣彭樓村人,1881年出生在一個富裕的農民家庭。後來家道中落,被迫輟學回家務農。
  • 得知楊開慧犧牲後,毛主席致電楊家:「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為此他奮鬥終生,為此他年少離鄉外出求學,他很早的就體會了人生的艱難和生活的苦難。楊開慧與毛澤東的出身不同,1901年楊開慧出生在一個幸福優越的家庭,她的父親楊昌濟是遠近聞名的大學者,書香門第的嬌小姐,自然少不了追求者,然而楊開慧卻一個都看不上,或許在冥冥之中,她在等待著一個人的到來。
  • 楊開慧給毛澤東的情書:藏牆縫中50多年,主席寫「答李淑一」緬懷
    圖|楊開慧手稿《追記》就在楊開慧經歷著內心的折磨的同時,毛主席也進入了人生中相對低谷的時期。隨後,楊開慧壯烈犧牲的消息迅速傳遍了井岡山,但其實這是假消息,這都是家鄉的群眾為了保護楊開慧傳達的假話,目的是為了迷惑敵人。楊開慧也為了孩子們的安危,把他們的姓都改作了楊。
  • 楊開慧犧牲後,他強忍悲痛,含淚說了一個四字典故
    這一次,他下令大肆屠殺湖南剩餘的共產黨人員和鄉村革命力量,並且以「1000大洋」為懸賞,捉拿毛主席的結髮妻子「楊開慧」。毫無意外地,何健將自身的憤怒,對紅軍革命力量,對朱老總,以及對毛主席的仇恨,通通發洩到了楊開慧身上。10月24日,楊開慧正要悄悄回家看望母親和孩子,結果不幸被化妝成販賣陶罐商人的密探逮捕。
  • 驕楊頌 ——楊開慧烈士陵園詩詞碑碑文敬讀
    她是人們心中永遠的驕楊! 原標題:驕楊頌楊開慧烈士紀念園位於長沙市長沙縣開慧鎮。1930年11月,楊開慧就義後歸葬於此。
  • 楊開慧犧牲前給毛澤東的情書:千字皆血淚,發現時主席已逝世6年
    寂寞嫦娥舒廣袖,萬裡長空且為忠魂舞。忽報人間曾伏虎,淚飛頓作傾盆雨。儘管有著多次短暫的分離,但在1927年前,楊開慧和毛澤東結婚七年裡,大部分時間都是夫妻如影相隨。在這7年裡,楊開慧為毛主席生下3個兒子。
  • 楊開慧被暴屍三日 上午槍決未死下午又補一槍
    1957年,毛澤東滿懷深情地書寫了《蝶戀花·答李淑一》一詞,稱頌楊開慧烈士為「驕楊」,並向一位友人解釋「驕楊」時說:「女子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其後,很多人誤認為楊開慧犧牲時「喪其元」,即「掉腦袋」的意思。
  • 專家文庫|戀親不為親徇私 - 香山革命紀念館北京號
    毛澤東正在給楊開智寫信,這是他帶領黨中央進北平後給親人的第一封回信。信中問候嶽母楊老太太,關心楊家衣食狀況,字裡行間飽含著對親人們的殷切之情。他一直支持革命事業,盡個人財力(包括父親楊昌濟身後的部分喪葬費),資助毛澤東在長沙開辦文化書社,多次掩護毛澤東和楊開慧開展革命工作。楊開慧慘遭殺害時,毛岸英8歲、毛岸青7歲,毛岸龍才3歲。楊開智和妻子李崇德冒著性命危險,從監獄接回毛岸英三兄弟,在國民黨當局監視下東躲西藏。
  • 驕楊頌——楊開慧烈士陵園詩詞碑碑文敬讀
    李淑一女士是毛澤東夫人楊開慧同窗好友,1924年經楊開慧介紹,她與毛澤東的戰友柳直荀結婚。首句中「驕楊」指的是楊開慧,章士釗曾當面詢問毛澤東「驕楊」作何解釋,毛澤東說:「女子革命而喪其元(頭)焉得不驕?!」而「柳」指的就是柳直荀。
  • 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丨楊開慧紀念館:「犧牲我小,成功我大」
    為進一步發揮好湖南紅色文化的精神力量,不斷實現紅色文化的創新發展,弘揚社會正能量,紅網時刻新聞推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巡禮」系列報導,帶讀者走近偉人故地,拂下文物藏品的歲月灰塵,用文字講述背後的故事。紅網時刻記者 張興莎 長沙報導楊開慧烈士生平業績陳列館。
  • 趙天昱:與不法分子殊死搏鬥身中21刀壯烈犧牲
    據新華社電(記者周立權)吉林省輝南縣公安局石道河派出所副所長趙天昱壯烈犧牲已3年有餘,他與不法分子殊死搏鬥身中21刀的英雄事跡,至今仍讓人感嘆不已。趙天昱,漢族,1974年3月出生,中共黨員,1996年7月參加公安工作,生前系輝南縣公安局石道河派出所副所長,主持派出所工作。
  • 他是黃麻起義總指揮,掩護戰友突圍犧牲,手下出了七百多開國將軍
    1927年共產黨人先後發動了三大起義: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秋收起義,為許多人所熟悉。但之後發生的黃麻起義,規模也不小。此人是黃麻起義的總指揮,起義一個月後掩護戰友突圍犧牲,手下出了七百多開國將軍。1927年11月初,黃安與麻城兩縣的革命黨人開始為起義做準備,推舉潘忠汝任起義的總指揮,吳光浩為副總指揮,戴克敏任黨代表。11月13日晚,潘忠汝帶領3萬多農民自衛軍,武裝攻佔了黃安縣城。11月18日,黃麻兩縣農民自衛軍改編為工農革命軍鄂東軍,潘忠汝任總指揮兼第一路司令。
  • 紅軍時期最年輕軍團長,犧牲時年僅21歲,開國大將曾是他的部下
    他曾是紅軍最年輕的軍團長;他在擔任師長期間,多位開國大將都曾是他的部下;他是紅軍中前途無限的青年指揮官,但無奈在戰鬥中英勇犧牲。在他短短的一生中,雖然曾貴為風光無限的軍團長,但因短暫的軍旅生涯讓他在歷史上聲名不顯,到了現在更是沒多少人知道他的名字。
  • 毛澤東:嫡妻長子、弟弟妹妹為革命犧牲,子女下落不明者又凡幾?
    當時楊開慧拒絕道:「我死不足惜,願潤之的事業早日成功。要我和毛澤東逃離關係,除非海枯石爛。」由於楊開慧不願屈服敵人,敵人就對楊開慧動了殺心,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英勇就義,她就義犧牲時,才29歲。後來毛澤東得知楊開慧就義的消息,寫信給楊開慧的家人說:「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 楊虎城的女兒:為祖國找石油,22歲壯烈犧牲,戀人成姐姐的老伴
    1958年9月25日,她在新疆中蒙邊界的三塘湖盆地率隊進行石油地質勘探時,遇寒流襲擊,壯烈犧牲……這時候,我的腦海裡全是楊拯陸和那首《勘探隊員之歌》:是那山谷的風,吹動了我們的紅旗,是那狂暴的雨,洗刷了我們的帳篷。
  • 21歲戰士壯烈犧牲,母親卻沒錢去祭拜,20年後來到墓前失聲痛哭
    曾幾何時,一首飽含深情的詩在網絡上出現,引起數萬網友的共鳴,它叫做《媽媽,我等了你二十年》,作者是名叫「雲淡水暖」的網友,其中有一段是這樣寫的:「媽媽,20年前,當我被敵人罪惡的子彈擊倒在前沿,我多麼想你親手為我合上雙眼,用你溫柔的手,再摸我的臉頰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