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建立後,中央帝國對世界秩序的重建

2020-12-22 不明山人

漢武帝徵討匈奴、漢宣帝徹底迫使匈奴臣服的紅利,西漢一直在享受。

兩漢之交,若北方仍然有一個強大的匈奴帝國,在中央帝國四分五裂、拼命內耗之際,整個長江以北大概率會變成匈奴馬場,衣冠南渡會提前三百年。

漢武帝始建,最終成於漢宣帝的中央帝國朝貢體系,讓兩漢之交,中央帝國周邊沒有一個勢力能獲得較大的漁翁之利。

匈奴有想法,烏桓有想法,鮮卑也有想法,也僅僅是在邊郡劫掠而已。

南匈奴因臣服於西漢帝國,享受了近百年的和平,得以休養生息,實力頗為強大,一度重新建立了對烏桓、鮮卑甚至西域部分國家的控制權,又扶植安定人盧芳為傀儡皇帝,佔據五原、朔方、雲中、定襄、雁門五郡。因此,在東漢初建時,匈奴對帝國北部邊境造成了頗大的傷害。

但當劉秀取得中原地區統一戰爭的勝利、大一統中央帝國的秩序重建提上日程之際,匈奴立即自爆送大禮。

建武二十二年,公曆公元46年,匈奴呼都而屍道皋若鞮單于輿去世,兒子左賢王烏達鞮侯被立為單于。

烏達鞮侯很快又死去,他的弟弟左賢王蒲奴被立為單于。

對匈奴人來說,這是很正常的繼承關係。

但早在單于輿即位之初,他的侄子比——呼韓邪單于之孫,就被封為右薁鞬日逐王,管領匈奴南邊八部及烏桓人,實力強大,一直覬覦單于之位。

所以,每換一次單于,比的怒氣值就累積一次,等蒲奴繼位後不久,恰逢匈奴天災,蒲奴擔心漢朝乘機來攻,打算與漢和親。

日逐王比這邊做得更絕,秘密派遣漢人郭衡帶著匈奴地圖,找到西河太守求「內附」。

也就是說,蒲奴想要一種平等關係,而比則打算恢復呼韓邪單于降漢的模式,稱臣。

比的行動被蒲奴得知,雙方徹底決裂。建武二十四年,公曆公元48年,匈奴南部八部大人擁立比為呼韓邪單于,派人款五原塞,表示願意永遠做漢朝的藩籬,做漢朝北境的守夜人。

單單分裂,則蒲奴單于的匈奴本部實力尚強過呼韓邪單于比,但有了東漢帝國撐腰,雙方的實力對比立即發生重大變化。

公元49年,呼韓邪單于就派左賢王莫帥兵一萬多人北擊北匈奴,一戰生擒單于弟薁鞬左賢王,二戰攻破單于駐地,俘獲萬餘人,戰後又有三萬餘北匈奴部眾在北部薁鞬骨都侯與右骨都侯率領下歸附呼韓邪單于。

而北匈奴蒲奴單于為了躲避南匈奴與漢帝國的聯合打擊,做出了和郅支單于當年類似的舉動——北竄千餘裡。

從此,南匈奴成為漢朝比親兒子還親的乾兒子,有災荒漢朝救災,有外部威脅,漢朝幫助解決,過得很巴適。

而北匈奴只能在北部極寒之地,遠離文明,重新回到茹毛飲血的原始生活——此北匈奴,根是當初隨呼韓邪單于降漢的匈奴的後代,長期生活在西漢北部邊塞,百餘年來深受漢人生活方式的洗禮,漢化已深,他們不可能不想念漢朝的絲綢、瓷器等等。

從文明退回野蠻,北匈奴很無奈,然而,即便這種生活,北匈奴也過不安穩。

後來,北匈奴再度嘗試與漢和親,但南匈奴從中作梗,不了了之。

和親不成,北匈奴又想要漢朝的物資,那只有一個辦法,搶。

他們轉而控制了西域許多國家——漢初,劉秀為了休養生息,多次拒絕西域諸國的庇護請求後,西域多個國家又倒向了匈奴。

他們稍事恢復之後,就裹挾西域諸國侵略東漢帝國的河西走廊。

但這是作死的節奏。

——漢朝內部,對要不要徹底消滅北匈奴有很大的分歧。北匈奴對邊郡的危害越大,主戰派越能掌握話語權。

終於,漢明帝永平十五年,公元57年,東漢帝國派出了他們的遠徵軍,主將是耿弇的侄子耿秉、竇融的侄子竇固、祭遵的堂弟祭肜、吳棠等人,四道並出,斬首數千人,匈奴望風而遁。

但這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因為匈奴還控制著西域,東漢帝國需要像漢武帝一樣斷北匈奴右臂,就要爭奪西域的控制權。

公元74年,竇固、耿秉再次出徵,擊降了車師後部和前部,隨後東漢在西域設立都護和戊己校尉。

都護由陳睦擔任,耿恭為戊校尉,屯車師後王部金蒲城,關寵為己校尉,屯前王部柳中城。

而在竇固、耿秉大軍強攻之際,一個超級英雄帶著一個三十六人的使團出使西域了。

這個人,相信各位都知道,他叫班超。

通常,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解釋的話,歷史是勞動人民創造的,英雄不過是順應時勢。

但在班超這裡,卻是毫無爭議的英雄造時勢。現在有個流行詞叫「逆天」,班超就是逆天的人。

班超出使西域的第一站是鄯善。一開始,鄯善國對班超使團很尊敬,但幾天後,突然態度冷淡。

敏銳的班超立即判斷出:匈奴使團來了。

然後,班超做出了駭人聽聞的決斷:擊滅匈奴使團。

他只有36人,匈奴使團有一百多人。但班超運用兵法,在一天夜裡對匈奴使團的住所發起了攻擊。

班超是這麼安排的:10個人拿著鼓在匈奴營帳後敲鼓,其他人在匈奴營帳門口埋伏,自己親自順風放火燒營帳。

這不是一場火併,這是一場靈活運用兵法、計劃縝密、行動果決的軍事行動,因而也成了一場屠殺。

匈奴使者及隨從三十餘人被斬殺,其餘全部被燒死,整個匈奴使團被團滅。

班超這邊的損失:零。

歷史上,你還聽過一個使團團滅另一個使團的故事嗎?

班超的這一行動,也震懾了鄯善王,促使鄯善王下決心徹底倒向東漢王朝。

接下來,班超又出使于闐。

于闐王廣德聽信巫師的煽動,要用班超的馬祭祀神仙,這是嚴重的挑釁。

但班超同意了,只不過提出一個條件,讓巫師親自來取馬。

巫師得意洋洋地來了,再也沒有回去。

班超判定巫師是于闐王與匈奴親善的關鍵人物,當即斬殺了巫師,並派人送還首級,同時斥責于闐王悖慢無禮。

于闐王收到血淋淋的頭顱,想到班超在鄯善的神操作,嚇得臉都白了,當即殺了匈奴使者向東漢投降。

當然了,不否認,于闐王真正不敢觸怒的是班超身後的東漢帝國。

沒有班超這樣的智謀機斷,東漢帝國的威懾力就沒有了表達方式,班超激起了共振。

下一站,疏勒。

操作類似,班超幾十個人,沒有辦法武力攻擊一個國家。這一次,他派慮遵在出使勸降的時候劫持了龜茲所立的疏勒王,隨後班超抵達疏勒後,召集疏勒官員立疏勒故王兄子忠為新的疏勒王。

這相當於把疏勒從龜茲的殖民統治中解放了出來,因而班超成了疏勒人民心中的英雄,這在未來將起到讓人意想不到的作用。

竇固、耿秉的遠徵軍到底要退去了。

而匈奴的反擊也來了。

公元75年,二月,北匈奴派二萬騎兵攻打車師,耿恭派三百人救援,全軍覆沒,耿恭所在的金蒲城也被包圍。

耿恭用毒箭冒充神箭嚇退了匈奴,隨後移屯據水源較近的疏勒城(不是疏勒國)。

但公元75年,六月,焉耆和龜茲兩國合兵進攻西域都護陳睦,陳睦全軍覆沒。

匈奴捲土重來,挖斷水源,以至於城中人從馬糞裡榨汁解渴。後來,耿恭挖井出水,匈奴再度退去。

當年八月,漢明帝駕崩,十一月,匈奴再次派大軍大舉進攻耿恭、關寵,關寵城破戰死。

耿恭堅守一年,最後只剩26人,被漢朝援軍解救後,走到玉門關沿途又死了13人。

也就是說,竇固、耿秉公元74年遠徵後所設置的西域都護和戊己校尉,最後只有13人活著回來。

經歷了這一沉重打擊,漢章帝決定放棄西域,西域都護和戊己校尉被撤銷。

而已經升任軍司馬的班超,也因此被召令回國。

但班超很巧妙地拒絕了召喚,疏勒于闐遮道挽留,他順理成章地留下來絕地堅守。

疏勒則成了他的大本營,在敵國林立、匈奴封鎖之中,班超不但站住了,而且聯合康居、于闐、拘彌等國對姑墨發動了一次攻擊,震懾了匈奴和親匈國,贏得了莎車、月氏、烏孫等國的親附。

五年後,也就是公元80年,在班超的請求下,漢帝國又派出了一支一千人的軍隊由徐幹帶領支援班超。

一千人簡直太少,但想一想班超36人在西域開拓的局面,這一千人簡直太多。

從此,班超在西域縱橫捭闔,等到元和二年,公元88年,竇憲燕然山刻石紀功之戰徹底蕩平北匈奴之後,班超也在西域擊敗了強大的大月氏,徹底統一了西域。

西域都護和戊己校尉再次被設立,類似於西漢一樣的朝貢體系再次建立,東漢帝國也真正成為中央帝國——極目所望,中國即秩序!

你好,我是不明山人,正在寫簡明中國政治史,每早六點,廁上一觀,可通天地之氣。

相關焦點

  • 東漢建立後,劉秀是怎樣促進經濟恢復的?
    兩漢之交的連綿戰亂和東漢帝國的統一戰爭,導致人口由西漢末年的六千萬,減少到東漢初年的一千多萬,拋卻流亡瞞報,人口減半是至少的,實際上被動增加了人均耕地。在這個背景下,儘管豪強地主大肆兼併,在東漢初年,帝國境內拋荒的土地仍然有很多。這些土地,足以支撐全國人民一段時間內產出的自然增長。
  • 我們正親眼目睹 新舊「世界帝國」秩序的大轉折
    因而,殖民帝國非但不能促進種族的融合,反而催生出前所未有的種族仇恨與屠殺。殖民帝國催生的種族主義遺產至今難以消化。歐洲殖民帝國的興起無疑是人類帝國歷史的第二次大轉型,而這個過程始終與航海發現聯繫在一起,即率先走向海洋世界的國家也率先開始海外殖民、建立殖民帝國。因此,歐洲殖民帝國的興衰歷史就展現為邁向海洋、控制海洋、建立殖民地以及殖民地爭奪的歷史。
  • 西州與東漢政權的建立*
    隗囂、竇融和盧芳三股西州割據勢力,憑藉特殊的地緣位置和羌胡勁兵對東漢政權的建立起到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邊疆與中央的關係中,邊疆並不完全是被動性的,亦有其主體性及主動選擇的空間。本文探討西州與東漢政權建立的關係,所指主要是西州的西北部分④。兩漢之際西州形成隗囂、竇融和盧芳三股割據勢力,對東漢政權的建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 劍客與秩序:趙娥、典韋、許褚興衰史
    再深入挖掘,發現了一條顛覆我之前固有認知的真相:劍客與劍術無關、卻與「秩序」有關。劍客群體,是秩序崩壞後的產物。隨著秩序重新建立,劍客會趨於式微直至消亡。本文不再延續以往夾敘夾議的行文風格。我在文章開頭,會簡述相關材料,之後統一分析。希望我的文章,能給讀者朋友帶來樂趣。
  • 東漢建立後,劉秀做了哪些頂層設計?
    通過雲臺二十四將的成分分析,我們知道,劉秀的政權,本質上是依靠商人地主建立起來的。在政權建立的過程中,劉秀為了調動更多的資源,不能也不敢向舊商人地主+新軍功貴族結合體下手,但一旦統一政權建立,佔據大量土地資源的豪強地主,就站在了加強中央集權的對立面,對政治穩定危害極大。
  • 許倬雲:東漢與西羅馬帝國為何崩解?
    ———————— 東漢是一個朝代,自有其明白的起訖年份。然而,東漢上承秦代與西漢的典章制度,作為一個政治體,其上限不能不溯及公元前第三世紀。東漢帝祚之終在獻帝之世,但是董卓進洛陽,天下開始紛擾,東漢代表的秩序已經解體,則東漢之崩解實際上應在公元189 年。
  • 李永晶︱殖民帝國的「切腹」:1941年與世界秩序的轉換
    1941年12月8日凌晨三時半左右,中國外長王世傑獲知日本對美國開戰後,隨即「通知中央日報,告以此系日本『切腹』行動之開始」。他們沒有看到,《大西洋憲章》已經成為新世界秩序的燈塔,美國在世界秩序的演變中角色發生了豹變,儼然成為殖民帝國世界秩序的終結者。
  •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丨文明的共性
    美國國內的多元文化主義對美國和西方構成了威脅,在國外推行普世主義則對西方和世界構成了威脅。它們都否認西方文化的獨特性。全球單一文化論者想把世界變成像美國一樣。美國國內的多元文化論者則想把美國變成像世界一樣。一個多元文化的美國是不可能的,因為非西方的美國便不成其為美國。多元文化的世界則是不可避免的,因為建立全球帝國是不可能的。
  • 東漢與西羅馬帝國為什麼崩解 許倬雲
    東漢帝祚之終在獻帝之世,但是董卓進洛陽,天下開始紛擾,東漢代表的秩序已經解體,則東漢之崩解實際上應在公元189 年。羅馬帝國,上承由羅馬城邦建立的羅馬共和國。公元前264 年,羅馬統一義大利半島;公元前165 年,羅馬滅馬其頓,確立地中海霸權,執希臘文化圈的牛耳。公元前30 年,屋大維掌握政權,公元前27 年,屋大維稱奧古斯都,共和國改為帝國體制。
  •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世界秩序重新建立,戰敗國受何影響?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在帝國主義過渡時因世界各地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基本上被列強瓜分完畢;同時新舊殖民主義的矛盾逐漸激化;在以英法為代表的老牌帝國主義與以德國為代表的帝國主義國家經濟發展與秩序劃分不對等的背景下爆發了一場以重新瓜分世界和爭奪霸權為目的的一場帝國主義戰爭。
  •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丨文明之間的關係
    在各文明最初出現後的3000年中,除了個別例外,它們之間的交往或者不存在,或者很有限,或是間斷的和緊張的。歷史學家用來描述這些交往的詞——「遭遇」,準確地表達了它們的性質。文明被時間和空間分隔開來。只有數量很少的文明存在於同一時期,而且,正像施瓦茨和艾森施塔特所論證的,在軸心時代和前軸心時代之間存在著重大的差別,其差別在於它們是否承認「超驗的秩序和世俗的秩序」之間的區別。
  • 《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激蕩思潮二十年
    按照被推薦次數,最受美國10所頂尖高校教授歡迎的十本書依次是:《理想國》《利維坦》《君主論》《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風格的要素》《倫理學》《科學革命的結構》《論美國的民主》《共產黨宣言》《政治學》。2018年,北京大學發布的圖書館借閱排行榜名單,《文明的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名列第四位。
  • 十大帝國之「雄霸世界」的大漢帝國
    大漢帝國(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大漢帝國分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與東漢(公元25年-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在美國媒體根據領土、民族構成、區域內最高政權等因素排出的世界歷史上十大帝國中排名第六,對此筆者持保留意見。
  • 號稱「世界四強」的貴霜帝國為什麼不揮師中原,滅了東漢、三國?
    大夏位於阿富汗北部,又稱「中亞希臘王國」,是一個古希臘人建立的奴隸制國家,民族是塞種人,被大月氏人徵服後,被拆分為五部,叫做休密、雙靡、貴霜、肸頓、都密。題目中的貴霜帝國就是在貴霜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他們統一了各部,推翻了大月氏人,建立了貴霜帝國,在全盛時期,他們西起伊朗東境,東至恆河中遊,北起錫爾河、蔥嶺、南至納巴達河的廣大疆域的帝國。
  • 帝國隕落後的重建野心:在地域霸主與教會權勢之間的歐洲
    帝國隕落後還能重生嗎?西羅馬末代皇帝被廢後,數百年帝國傳統終結。然而,帝國的文化、制度、精神仍有存留,與之相伴的利益催動著重建帝國的野心。
  • 對世界影響甚深的九大帝國,融合了人類幾乎全部的歷史,版圖如下
    波斯帝國(公元前550年---公元前330年),首都波斯波利斯,佔地面積大約695萬平方公裡,地跨歐亞非三塊大陸,曾經強橫一時,但是終究被更加強橫的亞歷山大大帝所滅。不過在公元224年,薩珊王朝曾經重建波斯帝國,651年又被更加強橫的阿拉伯帝國所滅。公元875年,薩曼王朝又重建阿拉伯帝國,後來1935年改名為伊朗。
  • 劉秀稱帝建立東漢後,如何對待西漢的宗室呢?說出來你別不信
    漢被劃分為東漢和西漢兩個時期,即我們所說的前後漢。漢朝是漢高祖劉邦建立的漢朝王朝,而漢朝是後漢王朝,漢朝是劉秀建立的,說起劉秀呢,那就大有說服力了。按古代的宗法制度,他根本算不上皇親國戚,因為他已經排到了五代,只能說是有一點皇族血統,但皇族絕對不擁有他的身份,在劉邦建立漢朝後,百廢待興,劉邦就在全國各地建立了許多諸侯王,即親王,來保衛中央政權,這一點很好,劉邦的朝代長盛不衰。即使劉邦死後,漢朝仍然興旺,這樣做的好處,防止了一些朝中奸臣想要推翻漢室,下面就串起來。
  • 西漢滅亡後,劉姓宗室下場如何?劉秀建立東漢後又怎麼對待他們的
    如果我們仔細對照新朝、更始和東漢三朝,竟然發現,其實王莽對劉氏子弟最仁慈!01新朝建立後,劉氏子弟的待遇變化王莽掌權後,對劉氏宗室子弟的待遇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2.始建國年間新朝正式建立後,劉氏子弟全部被廢黜王爵,降為公。有人認為這是王莽得天下後,露出了真面貌,其實不是那樣。王莽是復古主義者,他極度推崇周禮,希望政治制度上,回歸西周的大治。西周封爵分「公、侯、伯、子、男」五等爵,沒有王爵。
  • 世界的重塑:從「帝國」到「民族國家」
    現今的世界是一個由「民族國家」構成的世界,「國別」已經成為區分人們的基本標誌。但百年之前,世界大部分地區還被大大小小的新老帝國和帝國殖民地所覆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意義,在於開啟了世界從「帝國」向「民族國家」轉型的新時代。圍繞一戰和二戰之後新興國家的建立,也即所謂的「非殖民化」進程,人類上演了一幕幕的悲歡離合。
  • 愛德華·費什曼:舊秩序已死,後新冠病毒時代如何構建新的世界秩序
    正是在這些時期,新的秩序誕生了,新的規範、條約和制度應運而生,以定義國家之間的互動方式以及個人與世界的互動方式。 作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影響最深遠的全球性破壞,新冠病毒疫情正是這樣的時刻。1945年後的世界秩序已停止運作。在一個健康的秩序下,我們希望至少有誠意地進行國際合作,以對抗無國界的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