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消失的300億
最近,生鮮巨頭永輝超市日子頗不好過。
永輝超市投資入股的上蔬永輝,因還不起債務破產清算。
永輝雲創以及拉上騰訊一起投資的彩食鮮也是「叫好不叫座」。
再加上社區團購崛起,各大網際網路巨頭扎堆押注。
內憂外患,永輝超市已然不知何去何從......
12月8日,永輝超市參股公司上蔬永輝申請破產清算。
該消息傳出後瞬間衝上熱搜。
永輝超市發布公告顯示:
公司近日接到參股公司上蔬永輝的通知;
上蔬永輝以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為由,向上海市第三級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清算。
上蔬永輝為永輝超市的參股公司,永輝超市持股比例為32.14%。
據悉截至10月31日,上蔬永輝帳面資產總計7.33億元。
負債總計8.59億元,所有者權益-1.26億元。
同時,上蔬永輝還因拖欠供應商貨款引發多起訴訟。
已經判決或調解的供應商訴訟31起,涉及訴訟標的總計2844.47萬元。
未結訴訟36起,涉及標的金額3946.64萬元,涉強制執行案件8起。
對此,網上反應頗大。
有網友表示:「不會吧?上蔬永輝買菜還挺方便的,蔬菜價格也不貴。」
還有網友感嘆:「突然樓就塌了,看來今年做大消費也會破產。」
然而,上蔬永輝申請破產,只是永輝超市諸多問題的冰山一角。
縱觀全年表現。
永輝超市唯一的亮點,是拜疫情所賜公司股價從年初最低6.92元一路攀升至11.07元。
區間漲幅接近50%,公司總市值一度超過1050億元。
可好景不長。
自4月份登頂後便開始回落調整,最新收盤價報7.22元。
上半年怎麼漲上去的,下半年又怎麼跌回去了。
距年內高位跌超30%,公司總市值降至691.8億元。
超300億市值就這樣灰飛煙滅......
02. 末路窮途
眼看自家股票跌跌不休,永輝超市管理層坐不住了。
拋出了大手筆回購計劃。
12月18日,永輝超市披露了股份回購進展情況。
公告顯示,截至今年12月17日,永輝超市以集中競價方式累計回購股份超1.93億股。
佔公司總股本的2.03%,為此支付資金總額約14.7億元。
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直接目的是為股價託底。
想來永輝超市本次回購的出發點也差不多。
至此,不得不說:
如果,永輝超市能夠安然渡過眼下困境,那便可期待明年翻篇再續。
渡不過,它自身經營的失敗則大概率成為傳統商超走向衰敗的標誌。
同時,也不得不發出疑問。
為什麼公司突然就走上窮途末路?
事後分析,主要還是因為瘋狂開店。
大手筆投資過後,導致費用堆積、負債高企......
永輝超市的擴張,大致可分三個階段。
2015年以前為低速擴張期,大中型連鎖超市由上市初的135家增加至270家。
數量恰好翻一倍。
2016年和2017年為中速擴張期,門店數分別為319家和401家。
2017年以後為高速擴張期。
截至2020年上半年末,門店數量達到938家。
永輝超市的飛速發展得益於業內各方資本的助推。
2015年和2016年的大手筆融資,為永輝超市2017年後的高速擴張埋下伏筆。
2015年,公司向戰略投資者募集資金淨額56.71億元。
2016年,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募集資金淨額63.42億元。
用於投資連鎖超市門店拓展、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和生鮮冷鏈物流系統發展項目。
發行對象中,引入了以劉強東為大股東的江蘇京東邦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和江蘇圓周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2017年,實際控制人張軒松和張軒寧,又以42.16億元的價格,將持有的永輝超市5%股份轉讓給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
此番運作成為「新零售」的序章。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投資雖有利於永輝超市拓展經營項目。
但同時佔用了大量資金。
使得公司在進入擴張戰略中後期之際,負債大量增加。
2016年定增之後,永輝超市當年三季度末的資產負債率為32.80%。
時至2020年三季度末已上升至58.91%,負債高達310.64億元。
其中絕大多數為流動負債,金額為306.12億元。
截止2020年三季度末,永輝超市應付票據及應付帳款、其他應付款合計為130.20億元。
短期借款為123.08億元,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而貨幣資金為112.42億元,已經無法覆蓋短期借款......
03. 內憂外患
即便如此,永輝超市對生鮮業務的熱情並沒有減少。
公司在生鮮領域繼續押注籌碼。
12月12日,永輝超市宣布,公司與騰訊創投及其它投資方籤訂《增資協議》。
對彩食鮮新增註冊資本1.54億元,認購該等新增資本的對價為10億元。
其中,永輝超市認購彩食鮮新增註冊資本2307.69萬元,認購對價為1.5億元;
騰訊創投認購新增註冊資本4615.38萬元,認購對價為3億元。
彩食鮮成立於2015年,是永輝超市旗下的食材中央管理中心與供應鏈集成平臺。
在北京、福建、重慶、安徽、江蘇等地建立了9個大型生鮮中央工廠,業務輻射12個省份。
與上蔬永輝類似,彩食鮮身後也有一個星光熠熠的投資團隊。
成員包括騰訊創投、高瓴資本、紅杉資本、景林投資等。
成立至今,公司完成兩輪投融資,融資總額19.5億元。
截至今年9月底,彩食鮮的總資產從去年的11.71億元增加至19.23億元;
實現營收30.8億元,已接近去年全年的31.94億元。
伴隨營收大幅增加,虧損也在同步擴大。
彩食鮮的淨資產從去年的2.06億元變為-7732.23萬元。
處於資不抵債的狀態。
作為永輝超市「心頭好」,彩食鮮不僅沒給公司創造新利潤增長點,反而要公司繼續「輸血」支持。
因此,未來能發展到何種地步,還是未知數......
這是內憂,還有外患,
雪上加霜的是,進入下半年以來社區團購熱度又回來了。
國內網際網路巨頭爭先恐後布局社區團購。
美團的「美團優選」、拼多多的「多多買菜」、滴滴的「橙心優選」如雨後春筍般湧現。
自11月起,又有幾大網際網路巨頭以投資方式入局社區團購。
獲得巨頭加持的社區團購,對永輝超市造成較大衝擊。
這也是公司不斷釋放各種消息,而公司股價始終難有起色的原因之一。
社區團購的模式創新,完全是在網際網路浪潮下對傳統生鮮零售渠道的二次打擊。
相信大家也會有這樣的疑問,永輝可以做社區團購嗎?
社區團購的大浪潮下,永輝是否會被邊緣化?
其實,永輝來做社區團購也是很難成功的。
因為都是網際網路巨頭在做這些業務,而永輝恰恰缺的就是網際網路基因。
永輝這類傳統線下超市從起家開始,就是以渠道商而存在的。
它只是供應鏈的一環,作為產品的搬運工並享受價值產生的溢價。
線下商超的生意會被社區團購模式搶走將是必然。
內部問題尚未解決,外部又有強敵環伺。
站在十字路口的永輝超市,找不到前進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