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有個「荔枝仙」,一年狂吃十萬顆荔枝!吃完還寫詩

2020-12-14 看莆田

文:阮其山 圖:木痴

宋珏畫像

宋珏,字比玉,號荔枝子、浪道人,別號「荔枝仙」,明莆田縣城關雙池巷(今屬荔城區鎮海街道英龍社區)人。善詩文,工書畫,尤精於八分書,自成一家,開創篆刻莆田新派。宋珏是莆陽一位詩、書、畫、印皆精,有大成就的文藝家,在明代文化史上享有盛名。

宋珏生長於南國荔城莆田,對荔枝情有獨鍾,喜荔成癖。他啖荔、論荔、唱荔、畫荔,對推揚莆陽荔枝的聲名,為莆陽荔枝文化增容添色,有著獨特的貢獻

01啖 荔 成 癖

宋珏長年流寓吳門(今江蘇蘇州),但每年都不遠千裡回莆探親、品荔。每當出發時,親朋相送於荔城北門,宋珏指荔子丹為歸期。又與妻兒告別,囑曰:「牆東一樹,留以待我。」東埔有二株陳紫荔樹,宋珏每年都飽啖一盡。樹主陳六郎致書曰:「子未歸,吾東面樹不摘也!」每逢荔季,宋珏自早熟品種吃到晚熟,前後延續四十餘日,大飽口福。

宋珏視荔枝為「福業」,稱荔枝為「果中之仙」「果中之佛」,實無一物可與之比美。宋珏天賦啖量驚人,每日能啖一二千粒荔枝。每年逢成熟季節,自初盛至中晚期,每歲有十餘萬粒在腹中,堪稱「啖荔大王」。

宋珏對品荔頗為精明,喜歡按《荔枝譜》擇優品嘗,遍嘗各種名品,而且十分講究。始以泉(井水),繼以漿解,磁盆筠籠(竹籠),一物不見,寧可不啖。戲稱是「直探鮫人(傳說中的人魚)之宮、入齊奴(晉代石崇的小名)之室,恣取其徑寸晶珠,盈丈珊瑚以歸,不容易也。」喻荔枝為晶珠、珊瑚,剝荔枝為「探鮫人之宮、入齊奴之室」,生動形象,而不乏幽默。

作為文人,宋珏又與同好友人結為「荔社」,會聚於名園古剎的荔枝樹下,品荔嘗漿,徵引荔譜,拈題唱和,日啖三千,晨集暮散,輪流值日,所謂「雖跡溷[hùn]埌[làng](混世),而景界仙都;身坐火城,而神遊冰谷。」此時此境,此景此情,大增品荔的情趣。

02詠 荔 畫 荔

圖:阿缽

宋珏作過不少荔枝詩,抒發對荔枝之至愛、品荔之志趣,及其人生之情懷。

諸如「人生不得飽啖此,腰纏百萬猶然貧。」「明朝買船下水去,猶及山園晚熟時。」(《壬寅夏寄答程孟陽荔酒歌》)「箕踞松陰餐六百,就中啖量較誰多?」(《庚戌夏東埔食荔枝寄孟陽四首》)「崔園千粒啖還健,楓驛百籃未太奇。」(《辛亥食楓亭懷孟陽》)「臣餐陳紫三千粿,甘與荔枝作謫仙。」「但願飽餐樹下死,贏他身後有傳奇。」「三千客路千年別,猶及繁枝次第嘗。」「人此飽餐三十夏,我生於世諒無求。」(《丙寅歸故園啖陳雜詩十一首》)大有啖荔之痴,以啖荔為人生一大樂事。

宋珏作品

宋珏的荔枝詩,不拘一體。一首以仙遊楓亭荔枝為題材的《荔枝詞》,揭露人所少知的楓亭驛館官員的艱難。詩云:「俞公晚好事,垂涎及荔支(枝)。願貶楓亭驛,甘作驛丞卑。妄意荔熟日,端坐飽噉之。事有謬不然,傾耳聽我詞:楓亭閩孔道,迎送無停時。及至荔支熟,苦情公不知。」生動形象記述了楓亭驛丞俞公,迎送無停時,食荔客如潮,疲於奔命的接待苦衷。

宋珏作為書畫家,又精於鑑賞,故畫荔亦咄咄逼真。萬曆三十六年(1608)六月,宋珏自姑蘇(今蘇州)買船歸莆啖荔,因船期耽誤,錯過大半荔季,以至夜不能寐。同行的新都(今屬四川成都)人孫不伐,無見過荔枝,問他荔枝其狀何若。

宋珏草書手跡欣賞,22.4 x 24.4 cm

宋珏曰:「難言也,子不讀君謨(蔡襄)譜乎?亦曰『非名畫之可得,而精思之可述』。」遂於舟中畫陳紫與宋香以示。宋珏每畫一枚,孫生拍掌大呼奇異,船友亦云「咄咄逼真」。宋珏一氣畫了四十五枚,色澤膚理,與生無別。可見宋珏畫荔的枝藝之精緻高超。

宋珏的荔枝題畫詩亦往往與畫相得益彰,倍添詩情畫意。如《題畫》云:「山水空靈讓武夷,黃梅正歇荔支時。畫成不覺鄉心亂,添得梳中幾文絲。」抒發思鄉痴荔之情。

03荔 譜 紀 事

宋珏又自作《荔枝譜》,全面講述莆田荔枝的故事,是一部富有特色、價值甚高的荔枝譜。為明代荔枝譜家鄧慶寀所推崇。該書含福業、荔社、術蔡、牒宋、荔酒、紀異、荔奴(即龍眼)、雜紀八篇。《術蔡》篇記述蔡襄作《荔枝譜》始末,指出蔡襄作《荔枝譜》是因為南方荔枝其味絶美,名聲卻不如桔、橙,於是作譜推揚荔枝;又說蔡襄出任泉州太守時,曾經將《荔枝譜》書於官署的安靜堂壁上。

宋家香,舊圖

《牒宋》篇,記載莆陽古荔宋家香的歷史與現狀。宋珏親見該樹自蔡襄作譜後五百餘年,依然「樹益向榮,根本蟠踞,層陰蔽虧」,一派生機勃勃,欣欣向榮景象。並記載明邑人狀元林環為宋家香所作的《題記》。還記述自家烏山屋旁有株古荔,大數十圍,樹腹已空,可坐四五人,相傳是宋家香的「孫枝」,即古宋荔的第三代。

《荔酒》篇,記述荔枝酒、荔枝醬等派生產品。作詩自誇自有一壇名為「十八娘」的荔枝酒,「泥頭雖未開,繞屋生幽香。」「一酌祛世慮,再酌澆仙腸。三酌風滿腋,吹君將翱翔。」倍加稱賞。

04荔 扇 交 友

宋珏作品

宋珏客居吳門,廣交朋友。同江南文士程嘉燧(字孟陽)的結識與交遊,更具傳奇色彩。萬曆三十年(1602)夏日,宋珏欲回莆啖荔,途經建州(今福建南平)時,因故受阻,客居於僧舍。偶見一旅人扇頭上的詩畫,是新安(今屬江蘇無錫)人程嘉燧所作。一面是水墨畫荔枝,間以素馨(一種白色香花)數朵,另一面書《殷司馬坐上飲荔枝酒歌》。

宋珏覺得,畫雖不類,而歌則奇古有韻,堪為荔枝酒傳神,且能用幾朵素馨相掩映,其人亦非尋常之輩,不禁擊節嘆慕,必欲求得其人。遂口佔一歌,題於扇上,託附友人前往尋求一識。

宋珏書法

宋珏所題這首《壬寅夏寄答程孟陽荔酒歌》,譏諷程君畫荔「傳神已誤毛延壽,效顰僅得東家施。」「忽觀是圖愴我神,對君何異新都人」,不無自豪地介紹色香味俱佳的莆田優質荔枝。「靈物由來無與比,程君程君莫輕擬。如船之藕棗如瓜,依稀氣韻或相似。客商走筆寄君知,勿笑吾言太支離。」

宋珏書法

宋珏的扇詩是否輾轉程君手中,渺無音信,不得而知。宋珏卻在七年後,於嘉定知縣陳一元席上,始與程嘉燧見識,遂以兄長待之,成為知交。並通過程兄遍交邑中名士,包括名畫家李流芳、禮部侍郎顧夢遊等。宋珏因慕嘉定程嘉燧、李流芳兩先生風流文採,遂遷居吳中。李流芳的墊中樓與檀園,皆是宋珏流連觴詠之處。

宋珏與程嘉燧常有唱詠,程嘉燧畫扇頭花卉贈並題詩宋珏,詩云:「二十年前二十時,風前雨雪對花痴。如今欲畫渾忘卻,恰似吳儂貌荔枝。」(《畫扇頭花卉示宋比玉》)算是對當年建州扇詩的回應,見證兩人交遊之深情厚誼。

相關焦點

  • 吃荔枝得腦病是咋回事?日啖荔枝三百顆,還能信嗎?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這句子,是大文豪蘇老先生留下的,但是,隨著新鮮荔枝上市,傳言也在播散,據說,吃荔枝會引起腦病,甚至奪命。為此,有抬槓精神的閒人開始爭論,說蘇老先生的話被誤傳了,原話是,一啖荔枝三把火。信誰呢?美味的荔枝還可以安心享用嗎?咱們來看看事情的來龍去脈。
  • 日啖荔枝三百顆?那麼你就危險了!看糖尿病朋友該如何吃荔枝
    又到了吃荔枝的時分,每到這個節令,大老粗的生果店領導也會吟出「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常做嶺南人」,滿面笑臉的給你保舉「妃子笑」。 「這個荔枝老甜了,楊貴妃昔時吃得即是這種! 」似乎他即是站在貴妃身旁的高力士。
  • 皇帝渴望而不可得的「荔枝自由」
    ——典型的吃不到鮮荔枝,就說鮮荔枝味道差。也難怪,三國時的魏國疆域內沒有荔枝產區,所以無法建立置騎傳送、飛馳以進的制度,曹丕吃到的一定是「色香味盡去矣」的並不新鮮的荔枝,自己沒口福還沒見識。     皇帝權傾天下,但想吃口荔枝,也不能實現「荔枝自由」,誰讓荔枝天高皇帝遠呢?
  • 蘇軾是個大騙紙,「日啖荔枝三百顆」當心休剋死亡
    現在正值荔枝上市的季節,大家還記得第一次吃荔枝所帶來的衝擊感嗎:清甜、爆汁、彈牙、嫩滑……蘇軾不愧是美食家啊,難怪要「日啖荔枝三百顆」!首先,荔枝中有一種叫a-次甲基環丙基甘氨酸的物質,可以降低血糖。其次,荔枝雖然很甜,但糖分來自於果糖,果糖不能被身體直接利用,而是要先轉換成葡萄糖,才能作為能量供應給身體。
  • 日啖荔枝三百顆,以蘇東坡的工資,能買幾顆?
    如果單以數量來講,西奇妹覺得蘇東坡吃的最多的食物,當屬「荔枝」了。有詩為證:《惠州一絕 / 食荔枝》,蘇軾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因為他發現這裡的荔枝實在是太好吃了,所以寫了一首詩,說自己一天吃三百顆荔枝,在嶺南過得快活似神仙。可是問題亦隨之而來,以蘇東坡的工資,一天能買幾顆荔枝?而且吃這麼多,不會上火?蘇東坡的工資有多高?西奇妹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來計算蘇東坡的工資。
  • 《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枝》——蘇東坡的荔枝情結
    這樣的逆境,不見得蘇東坡有多喜歡,但他一定很善於讓自己從這種痛苦中解放出來。不信的話,看看他的黃州之行吧。蘇東坡在被貶謫惠州之前,上一處貶地是黃州,不能籤署公文,俸祿又低的可憐。無所事事又囊中羞澀的蘇子,不是很快就適應並愛上了黃州的生活嗎?沒有吃的就帶著家人開荒種地,買不起牛羊肉吃,乾脆就自創出「東坡肉」這樣的美味佳餚。
  • 讓楊貴妃嘴饞的,是哪裡的荔枝?
    ▲閩劇「荔枝換絳桃」 中,福建少女冷霜蟬向賣畫少年表達愛慕的方式,正是投去幾顆荔枝。▲莆田有一道傳統名菜——荔枝肉,因烹調後因外型形似荔枝而得名。品種之盛,令人眩目而其中最知名的品種——妃子笑自然是化用自楊貴妃的典故「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荔枝成熟了,嶺南人真的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顆」嗎?
    現在走進菜市場,翻開朋友圈,全部都是賣荔枝的。新鮮採摘的荔枝,個頭飽滿,色澤紅豔,剝皮後露出晶瑩剔透的白色果肉,咬一口滿嘴都被香甜的汁水所圍繞。這樣的荔枝,你能不喜歡嗎?今天我也買了3斤荔枝,今年的荔枝大豐收,我們這裡現在剛出來的荔枝也不過6-9元一斤。看著滿滿一水果盆的荔枝,我不由得想起了蘇軾那著名的詩句:「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然而,作為嶺南人,真的可以日啖荔枝三百顆嗎?答案是否定的。這裡先不談一個人能不能吃得下三百顆荔枝的問題,而是作為嶺南人,根本不敢多吃荔枝好不好!
  • 一篇讀懂|怎樣吃才對得起一顆茂名荔枝
    同樣寫出《荔枝譜》的明代徐勃畫風就完全不同了,每年他會親自挑選七八個頂級荔痴來個「餐荔會」,規定啖荔三顆,暢談其味,就像今天的品酒會,高端大氣,往來無白丁,談笑有鴻儒。誰是最任性的荔枝吃貨好吃就要吃飽。要說到最任性的荔枝吃貨,大家都以為是蘇軾,因為他 「日啖荔枝三百顆」,食量驚人。其實,吃得多的,何止是他?
  • 15個荔枝品種,吃過8種以上的,有幾個?(附行情)
    中國荔枝品種很多,據解放初期調查:廣東有82個品種;福建有41個品種;廣西、四川、雲南、貴州、臺灣等省(區)的品種尚無確實統計。
  • 荔枝上火?怎麼吃才更健康呢?
    有人說開車前吃荔枝會被查出酒駕,也有人說吃荔枝會使人得荔枝病,還有說吃荔枝會上火……究竟是怎麼回事?怎麼吃荔枝才好呢?一些開車的朋友近來都不敢踏踏實實吃荔枝了。因為聽說吃荔枝可能會被檢查出酒駕。有媒體報導某地民警在測試一男子酒駕的時候,發現一駕駛員有飲酒駕車嫌疑,但駕駛員堅稱沒喝酒,只是開車前吃了幾顆荔枝。於是,民警買來荔枝實驗,連吃幾顆荔枝後,吹氣檢測,酒精測試儀還真出現了警報。這是怎麼回事呢?
  • 荔枝由「上火」吃到不上火,才是吃到位了,腎陽才是補到了.
    說起來是既簡單又大膽,她是每年這個季節,每天吃很多荔枝……中醫姐姐的辦法是,剛開始不要吃太多,一天吃十個左右,如果身體沒有明顯的上火、舌苔變厚膩等反應,可以逐漸增加幾顆。要連續吃10天以上,同時要有一些運動,讓身體自然排汗。荔枝有一點非常驚人,人家是天然降血糖的。很多人空腹吃荔枝會吃出低血糖……所以即使高血糖的人,也可以放心吃幾顆。池醫生說,高血糖的人可以常備點荔枝幹,每天吃十顆以內,天然降糖。但不能空腹吃,真的會血糖低暈倒。
  • 別人家大學:荔枝免費吃,只要荔枝核!小小荔枝核有什麼大魔力?
    但廣西中醫藥大學某項目組為了收集荔枝核,煩惱荔枝肉太多吃不掉。小小荔枝核有什麼用?水木今天就帶大家看一看。作者:水木提到荔枝人們就會聯想到」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著名詩句。鮮嫩多汁的口感,讓荔枝一直飽受人們的喜愛,是夏季不可缺少的水果之一。
  • 荔枝季到!哪個品種清甜爽口?這些荔枝網紅吃法真香……
    桂味「桂味」是荔枝中的上品,因吃上來會有淡淡桂花香而得名。仙進奉「仙進奉」屬遲熟荔枝品種,以肉厚多汁,蜜香甜著名。在增城有過百年栽培歷史,清代為宮廷貢品供皇帝品嘗。果實在7月上中旬成熟,比糯米餈遲熟7~10天。
  • 刀君教你:如何吃荔枝的純!陽!之!氣!(下文附:請狐仙)
    很多陽虛的人需要忌口水果,因為寒涼溼氣重,但荔枝是不用忌口的。刀君認識的某「神火派」的中醫姐姐每年三伏都會用荔枝———排寒。這事說起來是既簡單又大膽,她是每年這個季節,每天吃很多荔枝……中醫姐姐的辦法是,剛開始不要吃太多,一天吃十個左右,如果身體沒有明顯的上火、舌苔變厚膩等反應,可以逐漸增加幾顆。
  • 日啖荔枝三百顆...東坡先生,「荔枝病」了解一下!
    最近荔枝上市,很多人打著東坡先生的名號,「惡補」荔枝過嘴癮,家人勸阻少吃點,還「引經據典」的來句「蘇軾都說了,三百顆,我還沒夠數呢......這種時令水果可是要吃個夠的!」殊不知,如果真的像詩中所寫的那樣,每天吃下數百顆荔枝,恐怕是會患上「荔枝病」的,尤其是兒童,嚴重可致死。嚇死本寶寶了,到底什麼是「荔枝病」?小編這就給你來點科普知識壓壓驚!什麼是「荔枝病」,真的是吃多導致的?「荔枝病」不是傳染病,與吃荔枝有關,但不是所有吃荔枝的人都發病。
  • 三伏天的補血養發佳餚--荔枝食譜
    「天生萬物養眾生」,大暑之後,進入一年中最熱的季節,此時當令的一味水果,可以補血生津,榮養頭髮,並且,在三千多年的歷史中,與文人墨客結下不解之緣
  • 想要「日啖荔枝三百顆」?那你還需要知道這些!
    美味的荔枝很容易讓人一吃就停不下來,但是吃荔枝也是有許多講究的,民間關於荔枝的謠言很多,今天就告訴大家荔枝的「選」、「存」、「吃」三步法,了解什麼才是荔枝的正確打開方式!
  • 白頭宮女在,閒坐說荔枝——致敬語文範老師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我吃不了那麼多,也沒錢買.這是在楊朔的範文裡看到的吧,記不準了.只記得當時語文範老師講這篇文字的時候,我還未曾吃過荔枝.不只沒吃過,也未曾見過.所以範老師講得眉飛色舞時節,我嘴裡依然很乾,沒有口水.我注意過別的小同學們的表情,似乎跟我差不多.而那篇文字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卻是那句"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準確地說,是"騎"字留給了我記憶.老師的姓氏範真巧,他講著這篇範文說:記住
  • 55.5萬一顆的荔枝,打破金氏世界紀錄,到底有啥來頭?
    端午節期間,大家除了吃粽子和鹹鴨蛋,一定不會少了水果,除了西瓜和甜瓜,當然最不能少的還是荔枝,每年過端午期間,也正是荔枝上市之時,今年閏了一個四月,所以荔枝也是大批量的上市,價格相對於往年也稍微實惠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