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小站練兵,真的說「是袁宮保給的餉」?北洋軍的來龍去脈

2021-01-10 騰訊網

袁世凱在1911年再度出山之後,迅速仗著手裡的北洋軍迫使溥儀退位,這促使了很多人理所當然地認為北洋軍是袁世凱的私軍,實則不盡然。

北洋軍不能完全地算作是袁世凱的私軍,北洋六鎮當時並沒有完全地掌控在袁世凱的手中,他在練兵之時更不可能明目張胆地向軍隊說「是袁宮保給的響」之類的話,不然別說清政府了,李鴻章、榮祿也饒不了他。

袁世凱之所以能夠去天津小站練兵,是多虧了他總督朝鮮十年的積累。

他幫朝鮮練出了一支數千人的「新軍」,後來更是成了朝鮮軍隊的統帥,不僅維護了李氏朝鮮的統治,鞏固了中國和朝鮮之間的宗藩關係,還幾次打破了日本試圖染指乃至是控制朝鮮的陰謀,袁世凱之所以會被後人稱為朝鮮的「太上皇」也正是因為如此。

也正因為他總督朝鮮期間,控制了朝鮮軍隊,儼然成了朝鮮的「太上皇」,當時的清政府才有了將朝鮮納入版圖而設為郡縣的可能。

李鴻章也確實想過將朝鮮設為郡縣,只可惜終究因為不敢和日本鬧翻臉而放棄。

雖然袁世凱在甲午戰爭爆發之前悄然逃回了國,一度在前線負責後勤輜重之事,但因為他在朝鮮已經打出了「知兵」的名聲,積累了一定的政治資本,所以他的未來可期。

袁世凱是隨淮軍吳長慶赴朝鮮平叛的,所以他的身上也打下了淮軍的烙印,又因為在朝鮮幹得有聲有色,所以才獲得了李鴻章的推薦,去了小站練兵。

當時原是廣西按察使胡燏棻在小站負責練兵,已經練出了定武軍10營近五千人,但因為受到李鴻章以及甲午之戰的牽連而遭到彈劾,從而被調任別職。

胡燏棻如果被調走了,誰來接替他呢?當時清軍體系當中沒幾個懂得編練所謂的新軍,哪怕是小站練兵的創始人胡燏棻也是個半桶水。

這時候,曾經給朝鮮練過新軍、素有「知兵」名聲的袁世凱便順理成章地進入了李鴻章的視野,李鴻章也不出意料地舉薦了袁世凱接替胡燏棻。

李鴻章的老對手榮祿也出人意料地做出了同樣的選擇,甚至是東南的張之洞、劉坤一也在力捧袁世凱,袁世凱便這樣成功地成為了胡燏棻的繼任者,奔赴天津小站繼續為新政府編練新軍,並改定武軍為新建陸軍。

袁世凱成了「小站練兵」的負責人之後,開始招攬各種人才,又以王士珍、段祺瑞和馮國璋為最,被稱為「北洋三傑」,乃是袁世凱麾下的龍、虎、狗。

袁世凱所練出來的新建陸軍後來被編為武衛右軍,在八國聯軍侵華之後,因武衛右軍成武衛軍碩果僅存之軍隊,他又奉命繼續以武衛右軍為「藍本」繼續擴充軍隊,遂有北洋六鎮之威名。

清政府吃了八國聯軍的虧之後,終於知道清軍和洋人軍隊的差距了,所以急忙下命令讓各省將軍、巡撫開始編練新軍。

當時袁世凱已是直隸總督,自然更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對於練兵,他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所以練起新軍來也是動作迅速。

北洋六鎮無不是經袁世凱之手練成,雖然說北洋第一鎮是原來的京旗常備軍,是由旗人組成,可也是袁世凱一手練出來的,他在軍中的威望仍然無人能及,更何況後來第一鎮的統制還換成了袁世凱的心腹何鳳蓮。

再看北洋第二鎮到第六鎮的統制,王英楷、段祺瑞、吳鳳嶺、吳長純和王士珍等人,哪個不是袁世凱的嫡系?拿段祺瑞來說,袁世凱死了之後,他為何一度被推為北洋系領袖?原因便在於他曾出任過北洋六鎮中的三鎮統制官,所以頗有威望。

也是因為北洋六鎮統制俱為袁世凱的嫡系,這才引起了清政府的警惕,但是說實在話,此時北洋六鎮已經練成,袁世凱在北洋軍中的威望也已經達到了無人能及的高度。

載灃上臺掌權之後,為何迫不及待地罷免袁世凱的一切職務?原因便在於載灃已經看出來北洋軍有淪為袁家私軍的傾向,感受到了袁世凱對清政府的威脅。

載灃能夠輕而易舉地罷免袁世凱的職務,這也說明了袁世凱當時在北洋軍中很有威望,但還沒到能夠隨意指揮北洋軍,將北洋軍變成自己的私軍的地步。

倘若北洋軍真的已經成了袁世凱的私軍,憑藉這七八萬的精銳之師,又在京畿重地,載灃還真不敢對袁世凱下手。

即便後來載灃對袁世凱下手,也沒敢真要了他的命,只是罷免了他的職務而已。

不過,袁世凱雖然被罷免了職務,但是北洋六鎮統制仍然是他的嫡系,這也是他在回家釣魚之後仍然能夠繼續掌控北洋軍的原因所在。

相關焦點

  • 北洋軍的由來,袁世凱牢牢控制北洋軍的原因
    北洋軍是清朝第一支近代化陸軍,雖然並非起於袁世凱,可袁世凱接手了之後的確依靠他強大的組織能力和學習能力,讓北洋軍成長為了清朝末期最強大的一支軍隊。 北洋軍既可以說是支撐清朝統治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可以說是壓垮清朝這隻駱駝的最後一根奪命稻草。
  • 民國軍閥史(一):小站練兵,袁世凱的發家之路
    小站距離天津70裡,曾是李鴻章所轄淮軍一部的練兵場。袁世凱受任後,立即上《為練新建陸軍上督辦稟》疏,詳細闡述了自己的練兵計劃,並更名武定軍為「新建陸軍」。袁世凱新建陸軍部隊編制很快,袁世凱發家的第二位貴人登場了。1896年,軍機大臣榮祿受清廷指派檢閱袁世凱小站練兵的成果。
  • 袁世凱負責練兵,將北洋軍變成了自己的私軍,為何清政府會容忍?
    可以說袁世凱確實是個練兵方面的人才,他的練兵效率和效果是當時的最佳人員。在得到了慈禧的旨意後,袁世凱便很快把他的武衛右軍擴編為了1萬人,番號為「常備軍左鎮」,在這之後,袁世凱又擴招了「常備軍右鎮」,這兩支部隊就編成了北洋軍第一和第二鎮,在光緒三十一年(1904年)正式成軍。
  • 袁世凱是如何從小站練兵到北洋軍閥首領,當時擁有多少兵力
    1895年底,胡燏棻調任蘆津鐵路督辦,小站練兵則由袁世凱接替。袁世凱其人,可說盡人皆知,是北洋軍閥的首領。但是,他的出身經歷如何?怎麼會被派往小站練兵?還須稍作補敘。適逢清政府決定編練新軍,袁世凱亦積極鼓吹,多次上書朝廷,提出練兵計劃,逐漸獲得「知兵」的美譽。同時,袁世凱亦積極利用袁甲三和袁保恆的關係,在北京廣交諸如兩江總督劉坤一、湖廣總督張之洞有及翁同和 、榮祿等權貴,爭取支持。終於皇帝下諭,袁世凱接替在天津小站編練「定武軍」、成績不甚顯著的胡燏棻。
  • 袁世凱,帝國末日的最後贏家?
    袁世凱當然深諳這一點,此時,他看到了打造自己嫡系部隊的天賜良機,那就是負責編練新軍。為此,他迅速「招致幕友,僦居嵩雲草堂,日夕譯撰兵書十二卷,以效法西洋為主」。他在參照西洋軍制的基礎上,編寫了很多練兵辦法及營務餉章,上書督辦軍務處。這些章制包括《練兵要則十三條》、《新建陸軍營制餉章》、《募訂洋員合同通稿》等。
  • 袁世凱為何能讓北洋軍效忠於他,進而架空清政府?他的手段很高明
    光緒21年,袁世凱得到李鴻章等人上奏保舉,給光緒帝呈送了一封萬言改革綱領,之後順利入駐天津小站練軍。 袁世凱以淮軍舊部為基礎,對軍隊作了擴編改造。招募新兵袁世凱有自己的原則和主張,為此他還專門制定了《募兵格式》。
  • 袁世凱練兵的小站並不小,看完如何練兵就知道北洋新軍為何強大
    清廷很快頒布上諭,將袁世凱調到軍務處,職位是「溫處道留京兼充軍務處」,意思就是溫州道員,但留在京城的督辦軍務處工作。這是一種「虛實結合」的職位安排——前者為虛職,是為了解決官員的實際待遇,後者才是實職。後來,袁世凱赴小站練兵,他的虛職是直隸按察使和工部右侍郎。袁世凱駐朝鮮期間,曾因協助朝鮮練兵,獲得「知兵」之美譽,軍務處會辦榮祿也聽到同僚們稱讚袁氏善帶兵。
  • 清政府花費重金打造北洋軍,為何罷免袁世凱之後,卻指揮不動?
    北洋軍確實是清政府花費了重金打造的最後一個王牌部隊,它可以說是支撐清政府統治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也可以說是摧毀清政府統治的最後一根奪命稻草。 清政府當時當真指揮不動北洋軍了嗎?未必指揮不動,實則是指揮北洋軍的人能力和威望有限,說到底是攝政王載灃用人不當。
  • 1915年:袁世凱登基大典籌備處成立.
    因袁世凱在朝鮮時期表現突出,有「知兵」之名,李鴻章等大臣乃於1895年舉薦袁世凱負責督練新軍,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命袁世凱接替胡燏棻練兵。袁世凱派人到魯、蘇、皖、豫等地招募2250名步兵,300名騎兵,再加上4750名定武軍,袁世凱開始在天津與塘沽之間的小站的練兵,史稱「小站練兵」,這股兵力後來成為清末陸軍主力,也是北洋軍閥的雛形。
  • 人人都說北洋集團,北洋集團如何形成,僅是靠清政府的北洋軍?
    影視劇中的北洋軍二、北洋軍建制1902年6月21日,袁世凱藉口「庶務殷繁,難並立一心專顧軍務」,提議創立一個的機構專門管理練兵事項軍政司是袁世凱在保定設立的北洋軍軍政大本營,軍政司下設兵備處、參謀處、教練處,處下設股(即科一級單位)。袁世凱安排親信壟斷軍政司要職,軍政司長官由袁世凱擔任,三處總辦(三個處的長官)分別由劉永慶、段祺瑞、馮國璋擔任,兵備處總辦劉永慶後來又被王士珍所取代。此時的軍政司主要人員都是袁世凱自小站練兵以來的舊屬,他們在長期合作中形成了一種以共同利益關係為前提的凝聚體,所以北洋軍閥集團核心基本形成。
  • 辛亥革命時清朝還有多少軍隊,為什麼一定要用北洋軍?
    ▲小站練兵 四是鄉兵、土兵、水師等,他們數量較少,而且與國內形勢關係不大,故不算是主要兵力。 新式陸軍中的其他各鎮和混成旅,大多不受清廷直接控制,由袁世凱和各地督撫等把持。 但八旗與綠營基本上沒有戰鬥力,禁衛軍主要任務是拱衛紫禁城。所以,清廷除了新軍第一鎮之外,已經沒有直接掌控的作戰部隊。
  • 魏說北洋②:小站練兵初展抱負,袁世凱短時間練的新軍實力幾何?
    歡迎大家繼續閱讀小魏的北洋系列文章,接上回,袁世凱研習西方軍事理論,四處奔走呼告,兜售自己的練兵計劃,終於機會來了。袁世凱向權貴大臣四處散發自己的練兵計劃文章。當時滿朝上下皆認為袁世凱有才,且知兵,這也引起了當時的封疆大吏張之洞、劉坤一等人的關注。劉張二人就向光緒帝上書,力薦袁世凱,稱袁世凱年輕力壯、又有學識,當為朝廷重用。隨後,袁世凱又動用各種關係得到了當時兵部尚書榮祿和軍機大臣李鴻藻的認可,並通過二人的關係得以打通慶親王奕劻的門路。
  • 曾國藩的湘軍與袁世凱的北洋軍有什麼區別?彼此又有何種關聯?
    袁世凱大家肯定是比較耳聞能熟,他用相對很溫和的方式把末代皇帝薄儀給請下臺,成為中華民族臨時大總統。1915年宣布自稱皇帝,但是遭到各方的的反對改為中華帝國。北洋軍閥是一種軍閥派系的統稱,袁世凱曾在天津編練新軍,天津原是北洋水師的防區,所以天津新軍又叫北洋軍。
  • 袁世凱如何能讓軍隊死心塌地效忠他一個人,從而架空清政府呢?
    一、袁世凱的開局並不好此時此刻,滿清貴族層面已經拿不出什麼像樣的人才了,朝廷碩果僅存的重臣李鴻章也已經是垂垂老矣,這個時候朝中在軍事上唯一可用的只有袁世凱一人了。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朝廷任命袁世凱負責主持編練北洋六鎮新軍。接下來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天津小站練兵」了。
  • 魏說北洋⑥:袁世凱建自己的「軍機處」,「龍、虎、狗」三傑出場
    感謝各位朋友繼續關注本號的北洋系列文章,上文我們說到八國聯軍侵華,袁世凱耍了心機。榮祿的武衛四軍力戰崩潰,獨袁世凱的武衛右軍得以保存和壯大。榮祿落幕,李鴻章去世。袁世凱取而代之,成為清政府的一號實力人物。
  • 小站練兵,且聽風吟
    有人說,回一次母校就能劃掉一個成長的年輪,難怪大家都忙著張羅著同學返校周年聚會!可是,誰又能真正知道時間都去哪了呢?梵天的這個夢,又有幾個人真的醒了呢?然後,她手握拳頭就像拿了一個話筒那樣開始說話,屏幕上開始出現跟她所說相對應的中文漢字。後知後覺的我才醒悟過來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創業團隊。在她進行項目推薦過程當中,旁邊的評委特意要過來她手中那個小話筒(啊?直到此刻我才知道她手裡是真的有一個拾音器啊!)試著說了幾句英語,效果還不錯。
  • 辛亥革命時期,北洋軍有多少人,清政府為何一定要啟用北洋軍?
    辛亥革命爆發後,有且只有北洋軍能夠逆天改命,成為清政府最後的救命稻草! 果然北洋軍最後不負眾望,在袁世凱的帶領下,戰場倒戈,直接促成了清帝退位,應該說,在推翻清朝這件事上,北洋新軍做的貢獻比孫中山還要大! 那麼,北洋新軍究竟有多少軍隊,作用竟然這樣大?
  • 袁世凱的「隱居生活」
    在「隱居生活」的背後,袁世凱進行著頻繁的政治活動,他甚至在家設置了電報房以方便對外聯繫。他聯絡的政治勢力非常廣泛,《袁世凱未刊書信稿》中提及的人中,有朝中重臣、封疆大吏、北洋舊部、社會名流,乃至西方人士。為了東山再起,他苦心經營。第一,遙控北洋軍。
  • 袁世凱練兵,將北洋新軍變成「袁家軍」,清政府為何不採取措施?
    許多人只把袁世凱視為陰謀家,卻忽略了他的練兵之才,能在滿清權貴的眼皮子底下把新式陸軍練成自己的私軍,絕對有很強的實力。袁世凱的第一招就是發軍餉,在清末腐敗的環境下,相對於其他軍隊的層層盤剝,袁世凱親自坐鎮發軍餉,親手把錢塞給士兵,直接獲得士兵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