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看電視劇《走向共和》的時候,袁世凱是其中最為主要的一個人物,他也確實是晚晴歷史當中的關鍵性的人物。在他練兵的場景裡,會出現士兵們整齊地排列在操場上,然後袁世凱給士兵們一個一個地發軍餉,在發完軍餉後,全軍會喊出響亮的口號「吃袁大帥的飯,穿袁大帥的衣,為袁大帥效力」。不過這樣的場景其實是虛構的,當時的袁世凱也不至於如此囂張,明目張胆地這樣喊口號,估計他早就被清廷給捉拿斬首了。
雖然袁世凱的部隊是由清廷組建的,但是在當時來說,士兵們都忠於他們的長官是既定的事實,因為在當時都是這樣的,在中國古代時期,軍隊基本都是私人的,所以袁世凱把他的部隊私人化,清廷也沒什麼意見,對於清廷來說只要掌握了財政和人事,袁世凱就是再怎麼厲害,也始終可以攥在自己手裡,腦不出什麼事情來。
不過後來的局勢變化,卻讓袁世凱逐漸做大做強了起來。
最為關鍵的事件便是庚子事變。清朝的新軍本來有五軍 ,除袁世凱所部的武衛右軍,其他的部隊來還有聶士成的武衛前軍、董福祥的武衛後軍、宋慶的武衛左軍以及榮祿的武衛中軍。在庚子事變,即八國聯軍戰爭中,袁世凱的武衛右軍沒有參加戰爭,其他的四軍都參與了當時對八國聯軍的作戰,結果就是參戰的四支部隊都被打殘,戰後也就只有袁世凱一軍是完好無損的。
庚子事變以後,列強在我國的勢力也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尤其在關外,十多萬俄軍就是賴著不走了。要知道對於清廷來說,這十多萬俄軍隨時可以打過山海關,直接進攻北京,如果面對這種情況,那清廷又有什麼武裝能抵擋俄軍呢?
只拿著袁世凱手上的7000武衛右軍?這顯然是不現實的。所以這個時候清廷便想擴練新軍,以保衛北京地區的安全。袁世凱也是瞅準了這個時機,上了摺子給西太后,表示應該擴練新軍,以拱衛北京的安全,這個摺子被西太后準許了。
之後袁世凱便成為了直隸總督府兼北洋大臣,全權負責新軍擴練事宜,之後鼎鼎大名的「北洋六鎮」便由此誕生了。
可以說袁世凱確實是個練兵方面的人才,他的練兵效率和效果是當時的最佳人員。在得到了慈禧的旨意後,袁世凱便很快把他的武衛右軍擴編為了1萬人,番號為「常備軍左鎮」,在這之後,袁世凱又擴招了「常備軍右鎮」,這兩支部隊就編成了北洋軍第一和第二鎮,在光緒三十一年(1904年)正式成軍。清廷見袁世凱練兵效率很高,便讓他繼續練兵,袁世凱也是在慈禧的支持下很快就編練完成了北洋軍第三、四、五鎮。
只是到了這個時候,滿人開始不滿了,他們認為應當編練一支由滿人組成的部隊,不然漢人勢力太大,會動搖清朝的國本。對於慈禧也非常認同,便命令袁世凱編練一支由滿人組成的新軍,同時滿人認為新軍第一鎮的番號不能給漢人,便把新軍第一鎮的番號也搶了過來,之前袁世凱編練的一到五鎮也就改為了二到六鎮。
至此北洋六鎮算是編練完成,其中第二鎮是袁世凱天津小站練兵時的班底,戰鬥力也是最強的,第一鎮由八旗子弟組成,在北洋六鎮中戰鬥力最弱。每鎮的人數大約在12000人左右,第一鎮統制是滿人鳳山,第二鎮統制是王英楷,第三鎮統制是段祺瑞,第四鎮統制是吳長純,第五鎮統制是張懷芝,第六鎮統制是王士珍。
在北洋六鎮編練完成後,滿人仍然認為旗人在新軍中的數量不夠,不過在晚晴時期,八旗子弟基本都沉迷於聲色犬馬之中,真正願意出來當兵的少之又少,即便是願意出來當兵,其訓練效率也不高,作戰意志也不強,雖然裝備了近代化的武器,其實也形成不了多少戰鬥力。在這個情況下,滿人還是編練出了一支新軍鎮,番號為「大清禁衛軍」。
▲大清禁衛軍
但即便如此,當時的新軍七個鎮中,仍然有五個鎮是漢人組成,更為要命的是滿人嚴重缺乏優秀的基層軍官,即便是在滿人的「禁衛軍」和新軍第一鎮,也充斥著大量的漢人軍官。雖然從庚子事變到1911年的辛亥革命,中間經歷了大約10年的時間,但是在這10年的時間裡,滿人仍然缺乏軍事人才。要兵,兵不強,要將,將沒有,面對著這樣的局面,當時的清廷也只能仰仗袁世凱了。
同時要指明的是,袁世凱能夠控制住軍隊,與他善於籠絡人也不無關係,袁世凱是個情商極高的人,在他編練新軍的過程中,早就把自己的親信安排在了新軍的各個要害部門,到最後可以說沒有袁世凱的號令,新軍是不會聽從清廷的任何命令的。
而北洋軍中的傑出人物,如馮國璋、段祺瑞、王士珍這些人也都是袁世凱逐步發掘,並慢慢培養起來的,可以說多年的朝夕相處,多年的共事,已經把袁世凱及其集團牢牢地綁定在了一起。也正因為此,在辛亥革命的時候,北洋六鎮中除了第一鎮以外的其他五鎮才會向清廷表示如果袁世凱不出山他們就不會前往武漢鎮壓革命。在這個情況下清廷才不得不重新啟用了當時閒賦在家的袁世凱。
總的來說,在袁世凱剛開始起家,天津小站練兵的時候實力並不強,後來由於庚子事變以及帝國主義列強在我國入侵的日益加深,再加上整個清廷的腐敗無能,清廷也只能組建一支新軍以保障北京的安全。
但是組建新軍就需要人才,而當時整個清廷也只有袁世凱能高效高質量地練出有戰鬥力的新軍,當時除了袁世凱,清廷還能用誰呢?本來想在這個過程中,逐步培養一批滿人軍官和滿人組成的新軍,但是由於當時的八旗子弟早就沒了尚武的精神,整日文恬武嬉,提籠架鳥,即便是組成了新軍也沒什麼戰鬥力,這樣的軍隊平時擺看還可以,到了真的要打仗的時候,其實也沒什麼戰鬥力。
因此帶辛亥革命的時候,滿人組成的新軍其實是不能實現清廷鎮壓革命的目標的,在這個情況下,就只能再次啟用袁世凱了。只是這個時候,形勢已經變化,清廷也走向了末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