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跳快慢在醫學上有個專有術語叫做心率。心跳慢的人長壽,這種說法由來已久,往往還拿烏龜長壽作為佐證。甚至有人心率明顯低於正常水平了,還以為是好事,拒絕去看醫生,拒絕用藥,這樣做可以嗎?這裡我們先看看,到底心率多少才算慢?
心率範圍
健康成人的心率為60~100次/分,大多數為60~80次/分。新生兒的心率可以達到140次每分鐘;而老年人的心率比較慢,一般在50~60次/分。
運動員因為長期進行體育鍛鍊,心肌比較強健,每次心臟泵出的血液量大,所以同樣的輸出量需要跳動的次數就少,運動員的心跳一般50次/分左右。
心率低於60次/分者(一般在40次/分以上),稱為竇性心動過緩。可見於長期從事重體力勞動和運動員;病理性的見於甲狀腺機能低下、阻塞性黃疸、以及洋地黃、奎尼丁或心得安類藥物過量或中毒。如心率低於40次/分,應考慮有房室傳導阻滯。
心跳越慢越長壽?心率慢不需吃藥治療?
文章開頭已經指出,很多人會拿烏龜來作為佐證,這樣簡單的類比是沒有科學依據的,烏龜的心跳每分鐘只有6次,且常年處於靜止狀態,但顯然,烏龜和人類是不同物種,沒有可比性,人類的壽命,則主要取決於遺傳基因、環境因素、生活方式等,心率只能說是其中一個因素,只能說壽命與心率快慢之間的確有一定的關聯性。
但顯然,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心率如果過低,就是疾病狀態了,反而會減少壽命,比如上面分析的,有些心動過緩是因為存在器質性疾病,比如腦膜炎、腦外傷等腦部疾病引起的顱內壓升高、急性心肌梗死、心內膜炎、精神分裂症、甲狀腺功能減退等疾病都會導致心動過緩,這時候會伴隨這些疾病的其他症狀,比如頭痛、胸悶、胸痛等症狀。
這時候醫生會根據疾病的具體情況針對性地進行治療,可能一些急症,比如心梗,還需要應用阿託品或者異丙腎上腺素來提高心率。這些藥物是要在醫生的監護下進行使用的,需要根據心率的快慢調整劑量的,不能自行f服藥治療。
血鉀過高、藥物等都能夠引起心動過緩,這時候就需要去醫院經過醫生的專業診斷分辨具體導致心動過緩的原因,針對性的進行治療,比如補鉀、停用藥物等方式,就能夠儘早地得到緩解。
結語
總之,需要提醒的是,認為心率越低越長壽,心率長期過低也不去看醫生,就會導致疾病進展病情加重,這種認識誤區需避免。當然,一些健康人,比如運動員、體力工作者、老年人以及睡覺的時候,我們的心率也會減慢。這些情況下,又沒有其他不適的症狀,就不需要擔心,也不需要進行藥物治療,這也是大多數人發生心動過緩的原因。
#百裡挑一#
(文中部分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在此對圖片作者表示感謝,如您發現有任何侵犯您版權的情況,請聯繫我,我將刪除。)